一种输送带可双头卷曲的椭圆形带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7047发布日期:2019-07-24 10:19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带可双头卷曲的椭圆形带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掘进机输送带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带可双头卷曲的椭圆形带芯。



背景技术:

隧道掘进机是用机械破碎岩石、出碴和支护实行连续作业的一种综合设备。输送带作为隧道掘进机必要的配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输送带出口到国外一般都采用集装箱运输,集装箱的高度限制了单条输送带的长度,但是隧道掘进机后连续输送带储带仓一般可以储存500-600米输送带,传统的输送带卷曲方式不能满足单卷的长度,无法满足客户单条长度的需要;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带芯是输送带一个端头固定在带芯上,通过一圈一圈的缠绕将输送带卷曲在带芯上面,输送带的一个端头留在外面,无法满足隧道掘进机后连续输送带在施工过程中同时硫化两个接头的需要。考虑到输送带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上述使用问题,现在市场上急需要一种既能满足单卷输送带的长度需要,又能满足两个端头同时硫化的带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带可双头卷曲的椭圆形带芯,该带芯既能满足单卷输送带的长度需要,又能满足两个端头同时硫化,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带可双头卷曲的椭圆形带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方形轴、抽出小圆轴、左侧板、右侧板、半圆形端板、中间弧形板、长方形上板、长方形下板,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中心位置均设有与中间方形轴外径相等的方孔,左侧板与右侧板两端均为半圆形;所述中间方形轴两端分别与左侧板、右侧板的方孔固定相连;左侧板、右侧板两端分别与半圆形端板内圆面固定相连,前后两个半圆形端板下侧边通过长方形下板相连,前端半圆形端板上侧与长方形上板一侧边相连,所述长方形上板另一侧边与中间弧形板上边沿相连,所述中间弧形板下边沿与长方形下板面相连;所述长方形上板与后端半圆形端板之间留有间隙;在间隙位置锁对应的左侧板、右侧板上设有圆孔,左侧板上的圆孔与右侧板上的圆孔为同轴线且用于装配抽出小圆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中间方形轴内部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抽出小圆轴内部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抽出小圆轴长度大于中间方形轴长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长方形上板的上面与中间弧形板外弧面相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输送带可双头卷曲的椭圆形带芯按照上述技术特征装配焊接完成后,使用时,操作者在带芯中间方形轴位置插入卷曲用的方钢,将方钢架在卷曲架子上面,再将整条输送带对折(对折位置为圆弧型,输送带不能打死折)后,将对折的部分输送带通过长方形上板与后端半圆形端板之间留有间隙放入带芯内部,将抽出小轴从带芯侧面插入圆孔中,从而将对折部分输送带固定在带芯内部,将带芯抽出小轴固定在带芯两侧;通过带芯的转动将输送带一圈一圈的缠绕在带芯上面,缠绕后输送带的两个端头留在外面,便于隧道掘进机后连续输送带在施工过程中同时硫化两个接头,大大提高了接头效率,缩短了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芯整体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芯未装配抽出小圆轴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半圆形端板;2、长方形上板;3、中间弧形板;4、右侧板;5、后半圆形端板;6、抽出小圆轴;7、中间方形轴;8、左侧板;9、圆孔;10、长方形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输送带可双头卷曲的椭圆形带芯,包括中间方形轴7、抽出小圆轴6、左侧板8、右侧板4、前半圆形端板1、后半圆形端板5、中间弧形板3、长方形上板2、长方形下板10,左侧板8与右侧板4中心位置均设有与中间方形轴7外径相等的方孔,左侧板8与右侧板4两端均为半圆形;中间方形轴7两端分别与左侧板8、右侧板4的方孔通过焊接方式固定相连;左侧板8、右侧板4两端分别与前半圆形端板1、后半圆形端板5内圆面通过焊接方式固定相连,前半圆形端板1和后半圆形端板5下侧边通过长方形下板10相连,前半圆形端板1上侧与长方形上板2一侧边焊接相连,长方形上板2另一侧边与中间弧形板3上边沿焊接相连,中间弧形板3下边沿与长方形下板面焊接相连,长方形上板2的上面与中间弧形板3外弧面相切,其目的是保证输送在缠绕时的菱形边的挤压破坏起到保护输送带的作用;长方形上板2与后半圆形端板5之间留有间隙;在间隙位置锁对应的左侧板8、右侧板4上设有圆孔9,左侧板8上的圆孔9与右侧板4上的圆孔9为同轴线且用于装配抽出小圆轴6,抽出小圆轴6和中间方形轴7为减轻整体重量采用内部为空心结构;抽出小圆轴6为了便于装配,抽出小圆轴6长度大于中间方形轴7长度。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