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料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9055发布日期:2019-09-06 20:0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料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原料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薯片是指由马铃薯制成的零食。薯片制作方法是把马铃薯切为薄片,然后炸或烤至脆口并加以调味即可,薯片已成为很多国家零食市场重要一部分。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8138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提升机以及食品加工生产线,包括限位组件以及带有输送带的驱动组件,限位组件安装于输送带上,限位组件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相邻限位组件之间形成放置槽,每个限位组件包括有多个限位槽,同一限位组件的多个限位槽沿平行于输送带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每个限位槽的槽口朝向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该提升机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马铃薯进行有序的排列,马铃薯不易堆积在一起,马铃薯不易被挤压损坏,且在运输过程中马铃薯不易随意滚动,增加了输送的安全性。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为了提高薯片的质量,太小的马铃薯在加工时需要挑捡出来,上述提升机不具有分筛功能,提高了人力成本。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马铃薯之间会发生摩擦,马铃薯上附着的泥土就会脱落下来。但是上述提升机上设置的限位槽除了限制马铃薯的滚动之外,还限制了泥土的移动,将泥土与马铃薯一起输送至加工生产线,给后续的泥土清理带来负担,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提升装置,其具有能够分筛原料和清理泥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原料提升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沿传动带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有限位板,所述传送带上均布有若干个穿孔,所述限位板与传送带靠近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限位板厚度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料即马铃薯倒在传送带上,一方面,较小的太小的马铃薯通过穿孔落下,满足要求的原料保留在传送带上运至加工生产线,从而实现了自动分拣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原料之间发生相对摩擦,使得原料上粘附的泥土脱落下来,然后通过传送带上的穿孔从传动带上落下。限位板与传送带靠近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槽,因此泥土能够从通槽通过,进而从穿孔落下,防止泥土堆积在限位板与传送带的接触部位,减少了随原料一起进入加工生产线的泥土,从而减轻了生产线的泥土清理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带上方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与传送带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送带运送原料的过程中,毛刷与原料的表面接触并发生摩擦,使得粘附在原料上的泥土被清除下来,然后掉落在传送带上并穿过穿孔脱离传送带,从而减轻了生产线的泥土清理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较小的原料被毛刷刮到并滚动,优化了分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带两侧均设置有立杆,两个所述立杆呈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安装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毛刷顶部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两端分别插入对应安装槽内且与对应挡板相抵,所述安装杆的长度小于两个安装槽底壁之间的距离且大于两个立杆相对侧壁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安装杆的轴向移动安装杆,使得安装杆一端压缩对应第一弹簧,直到安装杆的另一端能够从对应安装槽中取出,安装杆压缩第一弹簧的一端即可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脱离对应安装槽,从而实现毛刷的拆卸,当毛刷磨损严重后,方便对毛刷进行更换,从而保障毛刷对原料的清洁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杆上沿安装杆的轴向均布有若干个开口朝下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安装筒底壁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毛刷固定在安装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毛刷与原料之间为弹性接触。当原料过大时,原料与毛刷的接触面积过大,会令原料受到的阻力过大而从传送带上滚落下来。原料对毛刷的反作用力会令毛刷向上移动,挤压第二弹簧,减小毛刷对原料的作用力。当原料顺利通过后,毛刷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有效避免了原料的滚落,提高了原料运输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带下方设置有顶部开口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底部连接有有抽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盒对从穿孔落下的泥土进行收集,减轻了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影响。抽风机一方面加快了传送带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原料上附着的潮湿泥土的干燥速度,方便泥土的清理。另一方面,当泥土堆积在穿孔处时,在传送带上方与下方形成的气流作用下,使得泥土、不合格的原料能够顺利穿过穿孔,降低穿孔堵塞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盒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斗形的收集盒方便集中从穿孔下落的泥土和不合格的原料,从而方便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盒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收集盒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有效避免了泥土和不合格的原料进入抽风机内,从而起到了保护抽风机的作用。过滤网与收集盒可拆卸连接,能够对过滤网进行清洗,从而避免过滤网堵塞,影响抽风机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盒的底部呈圆筒型,所述过滤网外套设有套筒,所述收集盒的底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的顶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套筒的顶部旋入收集盒的底部,从而实现过滤网与收集盒的连接,当需要拆卸过滤网时,旋动套筒时套筒脱离收集盒即可对过滤网进行清理,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穿孔和通槽的设置,从而达到了分筛原料和减轻生产线的泥土清理负担的效果;

2.通过毛刷的设置,从而达到了清理原料的和提高分筛效果的目的;

3.通过收集盒和抽风机的设置,从而达到了方便清理和收集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送带;11、穿孔;2、限位板;21、通槽;3、立杆;31、安装槽;32、第一弹簧;33、挡板;4、安装杆;41、毛刷;42、安装筒;43、第二弹簧;44、安装板;5、收集盒;51、抽风机;52、过滤网;53、套筒;54、内螺纹;55、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原料提升装置,包括传送带1,传送带1由低到高传送。传送带1上沿其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有限位板2,传送带1上均布有若干个穿孔11,供较小的马铃薯和泥土落下。限位板2与传送带1靠近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限位板2厚度通,防止较小的马铃薯和泥土停留在限位板2和传送带1的交界处,从而提高对原料的筛选效果以及原料和泥土的分离效果。

参照图1和图2,传送带1较高的一端两侧均设置有立杆3,两个立杆3呈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内设置有第一弹簧32,第一弹簧32一端与安装槽31的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33,挡板33与安装槽31开口所在面平行。两个安装槽31内共同插设有安装杆4,安装杆4两端分别插入对应安装槽31内且与对应挡板33相抵,安装杆4的长度小于两个安装槽31底壁之间的距离,同时大于两个立杆3相对侧壁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杆4的截面为矩形。安装杆4靠近传送带1的侧壁上设置有毛刷41。毛刷41与原料的表面接触并发生摩擦,使得粘附在原料上的泥土被清除下来,从而减轻了生产线的泥土清理负担。同时,较小的原料被毛刷41刮到并滚动,最终从穿孔11落下,优化了分筛的效果。将安装杆4的一端插入对应安装槽31内并挤压弹性件,直到安装杆4的另一端能够插入对应安装槽31内,然后在压缩的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使安装杆4在安装槽31内移动,直到安装杆4的两端同时插入安装槽31内,从而方便安装毛刷41。需要拆卸时安装杆4时,沿轴向移动安装杆4使一端的弹性件压缩,直到安装杆4另一端能够从安装槽31中取出,从而方便拆卸并更换。在毛刷41磨损后对毛刷41进行更换,从而保障了对泥土和较小原料的分筛效果。

参照图2,安装杆4上沿安装杆4的轴向均布有若干个安装筒42,安装筒42一端开口且开口端开口朝下。安装筒42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3,第二弹簧43远离安装筒42底壁的一端连接有有安装板44,安装板44的板面与安装筒42的开口所在面平行,刷毛固定在安装板44远离第二弹簧43的侧壁上。刷毛与安装杆4的弹性连接使得刷毛对原料的作用力更能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原料,当原料过大时,刷毛上升,挤压第二弹簧43,当原料较小时,刷毛在第二弹簧43作用下复位,减小了原料被刷毛扫落的可能性,提高了传输效率。

参照图3,传送带1下方设置有顶部呈开口的收集盒5,收集盒5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收集盒5的底部呈圆筒型,收集盒5底部设置有套筒53,收集盒5底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55,套筒53顶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55配合的内螺纹54,实现套筒53与收集盒5的可拆卸连接。套筒53的底部通过波纹管连接抽风机51,套筒53内固定设置有过滤网52。抽风机51形成的气流加快泥土干燥,方便泥土剥落,同时降低穿孔11堵塞风险。过滤网52有效避免了泥土和较小的原料进入抽风机51内,从而起到了保护抽风机51的作用。过滤网52与收集盒5可拆卸连接,能够对过滤网52进行清洗,从而避免过滤网52堵塞,影响抽风机51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传送带1上的穿孔11和限位板2上的通槽21供较小的马铃薯和泥土落下,毛刷41与马铃薯表面摩擦,提高马铃薯的筛选效果和泥土剥落速度,从而达到了分筛原料和减轻生产线的泥土清理负担的效果,减少了人力成本。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