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5163发布日期:2019-08-07 02:0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扫码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上料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码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自动化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柱,从而促使自动化行业的蓬勃发展。而由于物价升高且土地费用昂贵,要在有限的空间存储更多的物质成了必要的选择。

在自动化流水线人工工位上料模式中,工人需对产品单个进行组装,所需的配套设施较多,生产效率低且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人工工位上料的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扫码检测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扫码检测设备,包括机柜组件、皮带组件、搬运组件以及相机检测组件,所述皮带组件及搬运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柜组件上,所述相机检测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搬运组件上,所述皮带组件位于所述相机检测组件的下方;

所述相机检测组件用于对所述皮带组件上的物料进行拍照;

所述皮带组件用于获取上一工位的物料,并将获取的物料经拍照后运输至下一工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扫码检测设备,当物料由上一工位输送至所述皮带组件上后,由相机检测组件对皮带组件上的物料进行拍照以抓取需要的信息;抓取信息后,通过软件把该信息传入下一个工位;检测完成之后,通过控制所述皮带组件的开关,使皮带组件的物料运输至下一工位。该过程后续可反复操作,能够保证连贯性以及操作效率。

可选地,所述机柜组件上设置有台板;

所述搬运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撑底板、平台模组以及连接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台板上,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之间,所述平台模组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

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平台模组上,所述连接块用于与所述相机检测组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平台模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滑轨,所述连接块的下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可穿出所述长孔与所述相机检测组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竖直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由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端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竖直的第二支撑部以及由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向所述第一支撑板延伸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台板上;

所述搬运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相机检测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以及相机模组,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沿所述固定板的延伸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调节板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板上;

所述相机模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调节板上,所述相机模组的相机的摄像头朝向所述皮带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板包括横板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横板部一侧的纵板部,所述横板部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调节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纵板部上。

可选地,所述相机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一光源支架、第二光源支架、第一条形光源以及第二条形光源;

所述第一光源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板部上,所述第一条形光源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架的下端;

所述第二光源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板部上,所述第二条形光源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架的下端;

所述第一条形光源平行于所述第二条形光源,所述相机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光源与所述第二条形光源之间。

可选地,所述相机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三光源支架以及第四光源支架;

所述第三光源支架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架的下端,所述第一条形光源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光源支架上;

所述第四光源支架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架的下端,所述第二条形光源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光源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三光源支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架上,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一通孔共中轴线的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二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共中轴线的第二弧形孔;

所述第一条形光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转轴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孔内,所述第一条形光源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转轴以及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四转轴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二弧形孔内;

所述第四光源支架包括第三端板、第四端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端板与第四端板之间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架上,所述第三端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三通孔共中轴线的第三弧形孔,所述第四端板上对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端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通孔共中轴线的第四弧形孔;

所述第二条形光源的一端设置有第五转轴以及第六转轴,所述第五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六转轴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三弧形孔内,所述第二条形光源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七转轴以及第八转轴,所述第七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八转轴滑动插接在所述第四弧形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轴、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一从动轮以及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上;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二主动轮之间;

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轴、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第三传送带、第四传送带、第三主动轮、第四主动轮、第三从动轮以及第四从动轮;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四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三主动轮与所述第三从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所述第三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三主动轮与所述第三从动轮上;所述第四主动轮与所述第四从动轮安装在所述第四安装板上,所述第四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四主动轮与所述第四从动轮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三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主动轮与第四主动轮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上设置有感应器模组,所述感应器模组用于感应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上是否存在物料。

可选地,所述机柜组件还包括机架、键盘托架、地脚、上罩、显示器及按钮,所述键盘托架及台板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内部,所述地脚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底部,所述上罩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台板的上方,所述显示器及按钮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前表面;

所述机架的侧面设置有物料运输孔,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位于所述物料运输孔内,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位于所述台板的上方,所述台板上设置有可供物料穿过的通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检测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检测设备的机柜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检测设备的皮带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检测设备的皮带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检测设备的搬运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检测设备的搬运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检测设备的相机检测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检测设备的搬运组件与相机检测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机柜组件;11、台板;12、机架;121、物料运输孔;13、键盘托架;14、地脚;15、上罩;16、显示器;17、按钮;

2、皮带组件;21、第一输送带模组;211、第一电机;212、第一连接板;213、第一连接轴;214、第一安装板;215、第二安装板;216、第一传送带;217、第一主动轮;218、第一从动轮;22、第二输送带模组;221、第二电机;222、第二连接板;223、第二连接轴;224、第三安装板;225、第四安装板;226、第三传送带;227、第三主动轮;228、第三从动轮;23、气缸;24、气缸支架;

3、搬运组件;31、第一支撑板;311、第一支撑部;312、第一连接部;32、第二支撑板;321、第二支撑部;322、第二连接部;33、支撑底板;34、平台模组;341、壳体;3411、长孔;342、滑轨;343、伺服电机;35、连接块;36、第一加强筋;37、第二加强筋;38、拖链;

4、相机检测组件;41、固定板;42、第一调节板;421、横板部;422、纵板部;43、第二调节板;44、相机模组;45、第一光源支架;46、第二光源支架;47、第一条形光源;48、第二条形光源;49、第三光源支架;491、第一端板;4911、第一通孔;4912、第一弧形孔;492、第一侧板;410、第四光源支架;4101、第三端板;41011、第三通孔;41012、第四弧形孔;4102、第四端板;4103、第二侧板;

5、感应器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检测设备,包括机柜组件1、皮带组件2、搬运组件3以及相机检测组件4,所述皮带组件2及搬运组件3安装在所述机柜组件1上,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滑动连接在所述搬运组件3上,所述皮带组件2位于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的下方。

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用于对所述皮带组件2上的物料进行拍照。

所述皮带组件2用于获取上一工位的物料,并将获取的物料经拍照后运输至下一工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检测设备,当物料由上一工位输送至所述皮带组件2上后,由相机检测组件4对皮带组件2上的物料进行拍照以抓取需要的信息;抓取信息后,通过软件把该信息传入下一个工位;检测完成之后,通过控制所述皮带组件2的开关,使皮带组件2上的物料运输至下一工位。该过程后续可反复操作,能够保证连贯性以及操作效率。

在一实施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的下方固定连接一气缸支架24,所述气缸23安装在所述气缸支架24上,所述气缸23的活塞杆沿高度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中,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机柜组件1上设置有台板11。所述搬运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支撑底板33、平台模组34以及连接块35,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3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台板11上,所述支撑底板3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32的上端之间,所述平台模组34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33上。

所述连接块35滑动连接在所述平台模组34上,所述连接块35用于与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固定连接。

由于所述连接块35滑动连接在所述平台模组34上,通过将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与连接块35固定连接,可使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相对所述平台模组34进行滑动,以横向调节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的位置,有效对所述第一相机检测组件4上的物料进行拍照。

在一实施中,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平台模组34包括壳体341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341内部的滑轨342,所述连接块35的下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342上。所述壳体341上设置有沿所述滑轨3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3411,所述连接块35的上端可穿出所述长孔3411与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341上设置有长孔3411,所述连接块35的上端可穿出所述长孔3411,以保证连接块35的上端可与相机检测组件4有效连接。当所述连接块35在滑轨342上滑动时,所述连接块35的上端将沿长孔3411进行运动,同时带动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沿所述滑轨342的延伸方向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壳体341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块35沿滑轨342滑动的伺服电机343。

通过设置所述伺服电机343,使所述连接块35由电气控制其滑动。通过使连接块35来回滑动,以实现多次检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31包括竖直的第一支撑部311以及由所述第一支撑部311的下端向所述第二支撑板32延伸的第一连接部312,所述第二支撑板32包括竖直的第二支撑部321以及由所述第二支撑部321的下端向所述第一支撑板31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22。

所述支撑底板3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311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321的上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31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固定连接在所述台板11上。

所述搬运组件3还包括第一加强筋36以及第二加强筋37,所述第一加强筋3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311与第一连接部312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3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321与第二连接部322之间,以增强所述搬运组件3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搬运组件3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平台模组34外部的拖链38,所述拖链38用于连接线路及气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包括固定板41、第一调节板42、第二调节板43以及相机模组44,所述固定板4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42沿所述固定板41的延伸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4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调节板43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板42上。

所述相机模组4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调节板43上,所述相机模组44的相机的摄像头朝向所述皮带组件2。

所述第一调节板42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4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调节板43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板42上,当所述相机模组44的位置需要调整时,可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调节板42相对所述固定板41的位置,调整所述相机模组44与搬运组件3之间的水平距离;还可通过调整所述第二调节板43相对所述第一调节板42的位置,调整所述相机模组44与所述皮带组件2之间的纵向距离,即所述相机模组44的高度。

在图7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相机模组44可选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相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调节板42包括横板部421以及连接在所述横板部421一侧的纵板部422,所述横板部421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4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调节板43滑动连接在所述纵板部422上,以实现所述第一调节板42与固定板41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板43与第一调节板42之间的滑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还包括第一光源支架45、第二光源支架46、第一条形光源47以及第二条形光源48。

所述第一光源支架4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板部421上,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架45的下端。

所述第二光源支架46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板部421上,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架46的下端。

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平行于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所述相机模组44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与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之间。

将所述相机模组44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与第二条形光源48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与第二条形光源48从相机模组44的两侧提供光源,使所述相机模组44对物料进行拍照时更加清晰,提高图像抓取的准确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还包括第三光源支架49以及第四光源支架410。

所述第三光源支架49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架45的下端,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光源支架49上。在实现将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架45的下端的同时,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相对所述第三光源支架49转动的角度,以使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发出的光线更好地照射在物料上。

所述第四光源支架410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架46的下端,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光源支架410上。在实现将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架46的下端的同时,通过调整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相对所述第四光源支架410转动的角度,以使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发出的光线更好地照射在物料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光源支架49包括第一端板491、第二端板(图未示)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板491与第二端板之间的第一侧板492,所述第一侧板49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架45上,所述第一端板49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911以及与所述第一通孔4911共中轴线的第一弧形孔4912,所述第二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49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共中轴线的第二弧形孔。

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4911内,所述第二转轴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孔4912内,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转轴以及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四转轴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二弧形孔内。

当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的角度需要调整时,仅需转动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使第一条形光源47以所述第一通孔4911与第二通孔的连接线为旋转轴线,并绕该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即可实现对所述第一条形光源47的角度的调整。

如图7所示,所述第四光源支架410包括第三端板4101、第四端板410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端板4101与第四端板4102之间的第二侧板4103,所述第二侧板4103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架46上,所述第三端板4101上设置有第三通孔41011以及与所述第三通孔41011共中轴线的第三弧形孔41012,所述第四端板4102上对应所述第三通孔41011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端板410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通孔共中轴线的第四弧形孔。

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的一端设置有第五转轴以及第六转轴,所述第五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通孔41011内,所述第六转轴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三弧形孔41012内,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七转轴以及第八转轴,所述第七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八转轴滑动插接在所述第四弧形孔内。

当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的角度需要调整时,仅需转动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使第二条形光源48以所述第三通孔41011与第四通孔的连接线为旋转轴线,并绕该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即可实现对所述第二条形光源48的角度的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皮带组件2包括第一输送带模组21、第二输送带模组22以及气缸23,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位于第二输送带模组22的上方。

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用于获取上一工位的物料。

所述气缸23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上的物料顶起至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

所述相机检测组件4用于对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的物料进行拍照。

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用于将获取的物料经拍照后运输至下一工位。

当物料由上一工位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上后,通过所述气缸23将第二输送带模组22上的物料顶起至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由相机检测组件4对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的物料进行拍照以抓取需要的信息;抓取信息后,通过软件把该信息传入下一个工位;检测完成之后,通过控制所述皮带组件2的开关,使第一输送带模组21将物料运输至下一工位,以保证连贯性以及操作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包括第一电机211、第一连接板212、第一连接轴213、第一安装板214、第二安装板215、第一传送带216、第二传送带、第一主动轮217、第二主动轮、第一从动轮218以及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连接板2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14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15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轮与217所述第一从动轮218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14上,所述第一传送带216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217与所述第一从动轮218上;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4103上,所述第二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上;所述第一电机21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214与所述第一主动轮2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21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主动轮217与第二主动轮之间。

当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工作时,所述第一主动轮217在所述第一电机21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由于所述第一连接轴21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主动轮217与第二主动轮之间,使得所述第二主动轮也将随所述第一主动轮217进行同步转动。此时,所述第一从动轮218在所述第一主动轮217及第一传送带216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在所述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传送带的带动下转动,以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的物料运输至下一工位。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包括第二电机221、第二连接板222、第二连接轴223、第三安装板224、第四安装板225、第三传送带226、第四传送带、第三主动轮227、第四主动轮、第三从动轮228以及第四从动轮。所述第二连接板2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224与所述第四安装板225之间;所述第三主动轮227与所述第三从动轮228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板224上,所述第三传送带226套设在所述第三主动轮227与所述第三从动轮228上;所述第四主动轮与所述第四从动轮安装在所述第四安装板225上,所述第四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四主动轮与所述第四从动轮上;所述第二电机22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三安装板224与所述第三主动轮2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22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主动轮227与第四主动轮之间。

当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工作时,所述第三主动轮227在所述第二电机22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由于所述第二连接轴22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主动轮227与第四主动轮之间,使得所述第四主动轮也将随所述第三主动轮227进行同步转动。此时,所述第三从动轮228在所述第三主动轮227及第三传送带226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第四从动轮在所述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传送带的带动下转动,以使物料由上一工位运输至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上。

如图4所示,所述气缸支架2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224及第四安装板225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传送带226及第四传送带的下方,以使所述气缸23的活塞杆可有效地将物料顶起至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设置有感应器模组5,所述感应器模组5用于感应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是否存在物料。

当所述感应器模组5感应到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不存在物料时,所述气缸23的活塞杆顶起,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上的物料顶起至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

当所述感应器模组5感应到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存在物料时,所述气缸23的活塞杆下降,以使位于上一工位的物料运输至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上。待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不存在物料时,所述气缸23的活塞杆再次顶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机柜组件1还包括机架12、键盘托架13、地脚14、上罩15、显示器16及按钮17,所述键盘托架13及台板11安装在所述机架12的内部,所述地脚14安装在所述机架12的底部,所述上罩15安装在所述机架12上且位于所述台板11的上方,所述显示器16及按钮17安装在所述机架12的前表面。

所述地脚14支撑在地面上的同时,还可调整所述扫码检测设备的整体高低和水平。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2的底部安装有四个地脚14,四个所述地脚14分别位于所述机架12的底面的四个顶角,以稳定支撑所述机柜组件1。

所述上罩15配合台板11使用,以保护皮带组件2、搬运组件3以及相机检测组件4。

所述显示器16及按钮组件17起显示与控制的作用。所述键盘托架13可根据需要拉出使用或放回。

如图3所示,所述机架12的侧面设置有物料运输孔121,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位于所述物料运输孔121内,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位于所述台板11的上方,所述台板11上设置有可供物料穿过的通孔。

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位于所述物料运输孔121内,当进行物料输送时,位于上一工位的物料可通过所述物料运输孔121运输至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模组22上的物料可通过所述通孔运输至所述第一输送带模组21上,所述物料运输孔121及通孔的设置为物料的运输提供了路径及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