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缆放缆引导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0322发布日期:2019-11-05 22:5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缆放缆引导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收放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绕缆放缆引导杆装置。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广泛应用各个领域,受电线、电缆自身特性的影响,在运输过程中电线、电缆没有缠绕固定好会出现线圈散乱现象,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扭曲、打结现象,在理线过程中会延长作业时间。现在的绕缆装置一般体积较大,多数采用线盘的方式收放,这样收线的方式其空间利用率不高,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绕缆放缆引导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绕缆放缆引导杆装置,包括缆仓盒体、后盖和多个引导杆,所述后盖固定在缆仓盒体的侧面,所述后盖的竖直方向设置有两排多个安装套筒,所述引导杆安装在安装套筒上。

具体地,所述安装套筒焊接在后盖上。

具体地,所述的安装套筒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引导杆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引导杆与安装套筒通过螺纹连接。

具体地,所述缆仓盒体的另一侧两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柱。

具体地,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支撑杆通过安装孔套在安装柱上。

具体地,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插销孔,插销孔内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用于限制支撑杆的移动。

具体地,所述的插销孔竖直设置。

具体地,所述安装套筒的数量大于引导杆的数量,以便于根据需要调整引导杆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实现收放缆装置小型化,大大减小了绕缆/放缆装置的体积,提高了产品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引导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3 为线缆的缠绕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缆仓盒体,2-后盖,3-引导杆,4-支撑杆,5-安装柱,6-插销,7-线缆,8-安装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绕缆放缆引导杆装置,包括后盖2和引导杆3,所述的后盖2上设置有引导杆3,后盖2下设置有缆仓盒体1,缆仓盒体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后盖2上设置有安装套筒8,安装套筒8纵向阵列设置有两排且焊接在后盖2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套筒8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引导杆3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且与安装套筒8螺纹连接,引导杆3材质要求有较高的柔韧性、耐磨性、耐高温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缆仓盒体1一侧两端面的多个安装柱5,安装柱5上设置有插销孔,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支撑杆4的两端通过安装孔套在安装柱5上,插销孔内设置有插销6用于限制支撑杆4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插销孔竖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把缆舱盒体1固定在后盖2上,引导杆3固定在后盖2上,从而把线缆7缠绕固定在引导杆3上,在线缆7缠绕上后将支撑杆4安装在安装柱5上,插上插销6,将其进行限位,支撑杆4将引导杆3抬起一点进行支撑,防止由于线缆7的重量导致引导杆3被压弯,造成装置的破坏,同时在后盖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套筒8,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引导杆3的安装间距,进行调整,只需要将引导杆3与安装套筒8螺纹连接即可,安装套筒8的设置较密集,方便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本装置防止线缆7在缆舱盒体1内发生散乱,始终保持线缆7的有序状态,线缆7放出时,由于线缆7与引导杆3之间存在摩擦力,可以防止线缆7的相互粘连,保证线缆7依次、单层、顺序放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