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胀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163发布日期:2019-11-08 23:26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气胀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造纸机的气胀轴装置,特别涉及装置的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在造纸机设备生产过程中,纸页通过卷纸机设备卷到卷纸辊上,待到纸卷达到需要的直径大小后更换新的卷纸辊继续卷取。然后将卷好的纸卷通过复卷机放卷分切以达到所需要的产品规格。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通过复卷机放卷分切完的纸卷卷是没有办法把卷纸辊取出的,这样就需要预备很多根卷纸辊来满足造纸机设备的不间断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气胀轴装置,气胀轴是一种特制的收卷放卷装置,通过轴端面气嘴对气胀轴内部气囊进行快速充气、放气,达到快速安装纸芯及将纸卷取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凡是带有收卷、放卷分切的设备上都可以用到气胀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气胀轴装置,包括辊体,辊体表面分布有若干条螺旋状分布的摩擦压条槽,摩擦压条槽之间呈等间距分布在辊体表面,摩擦压条槽内嵌入气囊,气囊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入气口,气囊表面设有摩擦压条,摩擦压条的两端固定在辊体表面,辊体的两端各设有一气嘴,辊体与两端的气嘴之间分别设有一根支撑轴,每根支撑轴外部均设置有带轴承的轴承座,两侧的支撑轴内均分布有若干条气管,每根气管对应一个气囊,气管的一端与气囊的入气口连接,气管的另一端与气嘴连接,摩擦压条的截面近似呈“凸”形结构,摩擦压条两侧边缘形成翘边,上述摩擦压条槽内腔截面形状与摩擦压条的截面形状相配合,翘边的顶面与摩擦压条槽内腔侧部顶面之间形成间隙。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气胀轴装置,气胀轴可以通过高压充气后表面压条可以突起,放气后表面压条部份迅速缩回。在气胀轴辊体上套一个过渡纸芯,通过轴端面处的气嘴对气囊充气加压使压条凸起来固定纸芯,然后将气胀轴装在卷纸机设备上进行纸页卷取。待纸卷达到规定要求后换上新的气胀轴,换下的已完成卷取纸卷的气胀轴并在轴端面处的通过气嘴进行放气,气胀轴的压条因为气囊放气后会迅速缩回,这样可以直接将气胀轴从纸芯内取出并准备下一次卷取工作,不需要经过复卷机的放卷分切过程,大幅度减少卷纸轴的轮换时间。这样我们就不需要预备很多的卷纸辊来满足生产需要,大大减少了设备成本投资及备品备件的采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胀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胀轴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擦压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气胀轴装置,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包括辊体1,辊体1表面分布有若干条螺旋状分布的摩擦压条槽,摩擦压条槽之间呈等间距分布在辊体1表面,摩擦压条槽内嵌入气囊2,气囊2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入气口,气囊2表面设有摩擦压条3,摩擦压条3的两端固定在辊体1表面,辊体1的两端各设有一气嘴4,辊体1与两端的气嘴4之间分别设有一根支撑轴5,每根支撑轴5外部均设置有带轴承的轴承座6,两侧的支撑轴5内均分布有若干条气管7,每根气管7对应一个气囊2,气管7的一端与气囊2的入气口连接,气管7的另一端与气嘴4连接,摩擦压条3的截面近似呈“凸”形结构,摩擦压条3两侧边缘形成翘边8,上述摩擦压条槽9内腔截面形状与摩擦压条3的截面形状相配合,翘边8的顶面与摩擦压条槽9内腔侧部顶面之间形成间隙10。

在具体实施时,辊体采用高强度钢管制成以满足较大的纸卷承载,如果强度不高就无法满足较大直径纸卷的卷取,频繁换卷会影响到纸机生产的稳定性,且提高废品率。在气胀轴辊体上的摩擦压条槽设计成螺旋形,这样会很大程度的提高辊体的加工难度,我们需要利用配有第四轴的加工中心机床才能加工。但是螺旋形键槽设计的好处在于充气后键条以螺旋状态抵住纸芯,这样纸芯在胀紧的过程中受力更均匀,不会出现个别充气气囊压力不均时纸芯不对中的情况。另外螺旋状态下键条与纸芯的接触长度大幅度增加,在气囊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大幅度增加。防止纸芯在卷取过程中松动发生滑动影响成纸质量。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摩擦压条3两侧边缘形成的翘边8(双钩型结构)为向内倾斜形成的坡面,上述间隙10形成在坡面上方。在充气气囊放气后通过翘边与槽体之间形成的间隙10来实现摩擦压条3自动收缩复位,气囊在放气状态下,整个摩擦压条3收缩在摩擦压条槽内,摩擦压条3的顶部于摩擦压条槽的槽口齐平,只有在气囊两侧快速充气后,摩擦压条3才会受力向上顶出槽口,并利用两侧的翘边实现摩擦压条3的限位,所述摩擦压条3为丁基胶材质,丁基胶耐磨性能好。

在具体实施时,气囊必须满足0.1MPa工作压力要求,气囊内部必须保持较高压力来维持键条对纸芯的顶力,防止纸芯和天条结合不稳定产生相对滑动影响纸卷质量。如果材质不过关,气囊容易损坏。使用丁基胶材质,气密性好,耐热耐老化。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