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柜生产螺帽上装自动排序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0409发布日期:2019-06-28 23:5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柜生产螺帽上装自动排序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柜生产螺帽上装自动排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专利号为cn106451141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散热的电气配电柜,该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利用散热效果好、有效提高使用寿命、实用性高的可快速散热的电气配电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可快速散热的电气配电柜,包括有电气配电柜、滤网、挡板、矩形橡胶块、移动杆、挡杆、螺帽、把手、螺杆、支杆、半圆形橡胶块等;电气配电柜内左侧焊接有滤网,电气配电柜左壁下部开有开口,电气配电柜左侧设有挡板,挡板位于开口内,挡板与开口配合。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需要人工反复将每个螺帽调整同一个位置以便扳手快速安装螺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螺帽上装机构螺帽竖直上装的动作同步带动自动传输机构水平输送螺帽,从而解决了需要人工反复将每个螺帽调整同一个位置以便扳手快速安装螺帽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柜生产螺帽上装自动排序输送装置,包括:

有序排列机构,所述有序排列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矫正组件;

自动传输机构,所述自动传输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矫正组件下方且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矫正组件输出端且安装在所述导向组件上的拨动组件、沿着所述导向组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装料组件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组件上的出料组件;以及

螺帽上装机构,所述螺帽上装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出料组件下方的顶推组件、与所述顶推组件连动且驱动出料组件的开合的第一传动组件和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且驱动装料组件往复运动的第二传动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底座;

支撑腿a,所述支撑腿a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一端且竖直向上设置;以及

凹台,所述凹台沿着所述底座宽度方向设置且通过支撑腿b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矫正组件包括:

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输入端安装在所述支撑腿a上且其输出端安装在所述凹台上,该输送平台为水平传输输送线且其包括第一平口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口部分后端的第二平口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口部分后端的第三平口部分,所述第一平口部分和第三平口部分为矩形面结构,所述第二平口部分为梯形面结构,所述第一平口部分的宽度为l1,所述第三平口部分的宽度为l2,l1>l2;以及

筛选件,所述筛选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平口部分输入端的转动轴、固定且同轴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辊筒、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的电机和用来安装电机的机架。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其台面为t字结构,该台面横向部分为安装台面且其竖向部分为限位台面;

导轨,所述导轨沿着所述限位台面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两组且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以及

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支撑台的输出端;

所述安装台面位于所述导轨前方,所述导轨的长度为h1,所述限位台面的长度为h2,h1>h2。

作为优选,所述拨动组件沿着所述凹台长度上的中线对称设置两组,其包括:

转轴a,所述转轴a通过转环转动设置在所述凹台上;

转杆,所述转杆与所述转轴a同轴且固定设置,该转杆位于所述凹台上方且为钝角两段式结构设置;

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转杆的下部分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平口部分的侧壁固定连接;以及

齿轮a,所述齿轮a与所述转轴a同轴且固定设置,该齿轮a位于所述凹台下方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装料组件包括:

装桶,所述装桶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台面上且与其接触设置;

料槽a,所述料槽开设在所述装桶上且沿着所述装桶高度方向贯穿设置,该料槽为螺帽结构设置;

齿条a,所述齿条a对称设置在所述装桶的两侧且与所述齿轮a对应啮合设置;以及

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齿条a固定连接且竖直向下设置,该滑杆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内。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组件包括:

左滑板,所述左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沿着所述导轨长度方向滑行;以及

右滑板,所述右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侧壁上且与所述左滑板的滑动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顶推组件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通过气缸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其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

扳手柱,所述扳手柱与所述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以及

料槽b,所述料槽b开设在所述扳手柱上且与所述料槽a匹配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

连动件a,所述连动件a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推组件的两侧且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其包括支脚a、转动设置在所述支脚a上的转轴b、与所述转轴b同轴且固定设置的齿轮b、与所述齿轮b同轴且固定设置的齿轮c和一端与所述出料组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齿轮b啮合转动的齿条b;以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扳手柱固定连接的连接杆和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且分别与所述齿轮c啮合转动的齿条c。

作为又优选,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连动件b,所述连动件b包括支脚b、转动设置在所述支脚b上的转轴c、与所述转轴c同轴且固定设置的齿轮d、与所述齿轮d同轴且固定设置的齿轮e和一端与所述装料组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齿轮d啮合转动的齿条d,所述齿条d位于所述齿轮c上方设置;以及

齿条e,所述齿条e与所述齿轮e啮合转动且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螺帽上装机构螺帽竖直上装的动作同步带动自动传输机构水平输送螺帽,实现两工作的前后紧密联系,其一同步性高,先水平送料再竖直上料,前后工作有秩序,不会发生工作混乱,便于控制;其二节省额外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序排列机构配合自动传输机构,将凌乱不一的螺帽自动排序成同一方向、状态输出,有利于快速定位螺帽的传输位置,提高后期上装螺帽的速度和精准度;

(3)本发明中通过拨动组件配合装料组件,利用装料组件往复装料的动作,实现拨动组件的开合工作,一方面装料组件在送料工作中,拨动组件完成对螺栓帽的限位作用,实现装桶的间断性送料,其工作稳定;另一方面装料组件在接料工作中,利用齿条a驱动齿轮a转动,转杆将螺栓帽向外拨动,使其落入料槽a内,前后关系联系紧密,同步性高;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出料组件配合装料组件,出料组件闭合时,使其对料槽a内的螺栓帽起到限位作用,使其内的螺栓帽不会下落,始终在料槽a内;另一方面出料组件打开时,螺栓帽从料槽a内落在料槽b内,并且有利于顶推组件向上抬升送料工作,互不干涉,前后步骤联系紧密,自动化程度高。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自动排序、连续输送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配电柜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螺帽上装用自动排序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组件和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输送平台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导向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自动传输机构的阻料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自动传输机构的送料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装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顶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螺帽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0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螺帽上装机构的上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电柜生产螺帽上装自动排序输送装置,包括:

有序排列机构1,所述有序排列机构1包括支撑组件1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11上的矫正组件12;

自动传输机构2,所述自动传输机构2包括位于所述矫正组件12下方且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11上的导向组件21、设置在所述矫正组件12输出端且安装在所述导向组件21上的拨动组件22、沿着所述导向组件21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装料组件23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组件21上的出料组件24;以及

螺帽上装机构3,所述螺帽上装机构3包括安装在支撑组件11上且位于所述出料组件24下方的顶推组件31、与所述顶推组件31连动且驱动出料组件24的开合的第一传动组件32和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2且驱动装料组件23往复运动的第二传动组件33。

传统的配电柜内部安装,需要通过锁紧螺帽将零线安装在开关和接线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帽上装机构3螺帽竖直上装的动作同步带动自动传输机构2水平输送螺帽,实现两工作的前后紧密联系,其一同步性高,先水平送料再竖直上料,前后工作有秩序,不会发生工作混乱,便于控制;其二节省额外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通过设置有序排列机构1配合自动传输机构2,将凌乱不一的螺帽自动排序成同一方向、状态输出,有利于快速定位螺帽的传输位置,提高后期上装螺帽的速度和精准度。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组件11包括:

底座111;

支撑腿a112,所述支撑腿a11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11的一端且竖直向上设置;以及

凹台113,所述凹台113沿着所述底座111宽度方向设置且通过支撑腿b114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11上。

进一步,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矫正组件12包括:

输送平台121,所述输送平台121输入端安装在所述支撑腿a112上且其输出端安装在所述凹台113上,该输送平台121为水平传输输送线且其包括第一平口部分10、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口部分10后端的第二平口部分20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口部分20后端的第三平口部分30,所述第一平口部分10和第三平口部分30为矩形面结构,所述第二平口部分20为梯形面结构,所述第一平口部分10的宽度为l1,所述第三平口部分30的宽度为l2,l1>l2;以及

筛选件122,所述筛选件122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平口部分30输入端的转动轴1221、固定且同轴设置在所述转动轴1221上的辊筒1222、与所述转动轴1221固定连接的电机1223和用来安装电机1223的机架122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输送平台121配合筛选件122,利用输送平台121的口径变化,使得只有唯一位置的螺帽才能进入第三平口部分30向后输出,同时利用转动的筛选件122,将位置不对的螺帽拨动并调节至合适位置,进而实现状态同一的螺帽的连续输出。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组件21包括:

支撑台211,所述支撑台211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11上且其台面为t字结构,该台面横向部分为安装台面40且其竖向部分为限位台面50;

导轨212,所述导轨212沿着所述限位台面50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两组且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台211上;以及

滑槽213,所述滑槽213开设在所述支撑台211的输出端;

所述安装台面40位于所述导轨212前方,所述导轨212的长度为h1,所述限位台面50的长度为h2,h1>h2。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212对滑杆234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滑槽213对左滑板241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

进一步,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拨动组件22沿着所述凹台113长度上的中线对称设置两组,其包括:

转轴a221,所述转轴a221通过转环转动设置在所述凹台113上;

转杆222,所述转杆222与所述转轴a221同轴且固定设置,该转杆222位于所述凹台113上方且为钝角两段式结构设置;

弹簧223,所述弹簧223一端与所述转杆222的下部分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平口部分30的侧壁固定连接;以及

齿轮a224,所述齿轮a224与所述转轴a221同轴且固定设置,该齿轮a224位于所述凹台113下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拨动组件22,利用装料组件23往复装料的动作,实现拨动组件22的开合工作,一方面装料组件23在送料工作中,拨动组件22完成对螺栓帽的限位作用,实现装桶231的间断性送料,其工作稳定;另一方面装料组件23在接料工作中,利用齿条a233驱动齿轮a224转动,转杆222将螺栓帽向外拨动,使其落入料槽a232内,前后关系联系紧密,同步性高。

详细的说,装桶231移动时,齿条a驱动齿轮a224转动,转杆222同步转动,转杆222下端打开第三平口部分30的出料口,同步转杆222上端将螺栓帽拨出落入装桶231内,装桶231复位,复位工作后,转杆222下端在弹簧223复位,转杆222下端对后一个螺栓帽起到限位作用,使其不会向下落,保证了输送平台121上的螺栓帽间断性的自动输送。

进一步,如图10所示,所述出料组件24包括:

左滑板241,所述左滑板241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213内且沿着所述导轨212长度方向滑行;以及

右滑板242,所述右滑板242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212侧壁上且与所述左滑板241的滑动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出料组件24配合装料组件23,出料组件24闭合时,使其对料槽a232内的螺栓帽起到限位作用,使其内的螺栓帽不会下落,始终在料槽a232内;另一方面出料组件24打开时,螺栓帽从料槽a232内落在料槽b313内,并且有利于顶推组件31向上抬升送料工作,互不干涉,前后步骤联系紧密,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如图8所示,所述装料组件23包括:

装桶231,所述装桶231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台面50上且与其接触设置;

料槽a232,所述料槽a232开设在所述装桶231上且沿着所述装桶231高度方向贯穿设置,该料槽a232为螺帽结构设置;

齿条a233,所述齿条a233对称设置在所述装桶231的两侧且与所述拨动组件22对应啮合设置;以及

滑杆234,所述滑杆234与所述齿条a233固定连接且竖直向下设置,该滑杆234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212内。

进一步,如图9所示,所述顶推组件31包括:

气缸311,所述气缸311通过气缸311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11上且其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

扳手柱312,所述扳手柱312与所述气缸31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以及

料槽b313,所述料槽b313开设在所述扳手柱312上且与所述料槽a232匹配对应设置。

进一步,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2包括:

连动件a321,所述连动件a321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推组件31的两侧且安装在所述底座111上,其包括支脚a3211、转动设置在所述支脚a3211上的转轴b3212、与所述转轴b3212同轴且固定设置的齿轮b3213、与所述齿轮b3213同轴且固定设置的齿轮c3214和一端与所述出料组件24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齿轮b3213啮合转动的齿条b3215;以及

驱动件322,所述驱动件322包括与所述扳手柱312固定连接的连接杆3221和与所述连接杆3221固定连接且分别与所述齿轮c3214啮合转动的齿条c3222。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设置第一传动组件32配合顶推组件31,利用顶推组件31的送料工作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2,进而实现齿条b3215驱动出料组件24的开合,节省外力的同时,其同步性高,只有先打开出料组件24的开口,顶推组件31才能完成上抬送料工作,顶推组件31复位后,出料组件24的开口才闭合,其结构简单、巧妙。

详细的说,齿条c3222随扳手柱312的上升一同上升,齿条c3222与齿轮c3214啮合转动,齿轮c3214带动齿轮b3213同步转动,齿轮b3213在驱动齿条c3222转动,利用齿条c3222的齿牙相对设置,实现左滑板241和右滑板242始终保持相对移动,进而实现其开口的开合。

值得强调的是,完成螺帽上装工作后,可以通过在扳手柱312底部加一个小的旋转马达,通过马达实现螺帽的拧紧工作,进而实现整个流水线的自动化。

实施例二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3包括:

连动件b331,所述连动件b331包括支脚b3311、转动设置在所述支脚b3311上的转轴c3312、与所述转轴c3312同轴且固定设置的齿轮d3313、与所述齿轮d3313同轴且固定设置的齿轮e3314和一端与所述装料组件23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齿轮d3313啮合转动的齿条d3315,所述齿条d3315位于所述齿轮c3214上方设置;以及

齿条e332,所述齿条e332与所述齿轮e3314啮合转动且安装在所述连接杆3221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传动组件33配合顶推组件31,利用顶推组件31的送料工作驱动第二传动组件33,进而实现连动件b331驱动装料组件23往复传动,节省外力的同时,其同步性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顶推组件31上抬工作时,首先驱动件322驱动连动件a321连动,然后齿条e332再驱动连动件b331同步工作,也就是出料组件24先打开出口,装料组件23再完成接料工作;顶推组件31复位时,顶推组件31一直下落在出料组件24下方时,顶推组件31先驱动出料组件24关闭开口,再驱动装料组件23复位完成送料工作。

详细的说,上升的齿条e332驱动齿轮e3314咋混动,齿轮e3314带动齿轮d3313同步转动,齿轮d3313驱动齿条d3315同步移动,进而装桶231完成上料工作。

工作过程:

首先将螺栓帽放入到第一平口部分10,状态不一的螺栓帽在辊筒1222的纠偏下朝同一个方向顺着第三平口部分30同一规划向外输出,此时启动气缸311,扳手柱312竖直向上抬升,抬升过程中连动件b331带动齿条e332连动,装桶231朝向第三平口部分30水平输送,齿条a233与齿轮a224啮合转动,转杆222下部分打开,同时其上部分将螺栓帽推出,螺栓帽通过料槽a232,进入装桶231,然后气缸311复位,装桶231在第二传动组件33的作用下复位,接着出料组件24在连动件a321作用下闭合,装桶231滑动至出料组件24的台面上;

重复以上动作,再一次启动气缸311,驱动件322驱动连动件a321连动,出料组件24的左滑板241和右滑板242背向分离,螺栓帽垂直掉入正向上抬升的料槽b313内,一直将螺栓帽送至上锁座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