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及作业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1799发布日期:2019-10-15 22:0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及作业方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车设施,属于散料装卸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及作业方式,具体适用于能够同时用于敞顶集装箱、通用敞车的翻卸。



背景技术:

2016年铁路部门推出了一种敞顶集装箱,它采用20英尺的国际标准箱体,用于装载散料货物。敞顶集装箱列一般采用铁路通用的平车装载,一节平车上放置2个20英尺的敞顶集装箱。目前市场上均采用集装箱吊配合简易的翻卸设备对于这种敞顶集装箱列进行卸料。由于不能实现自动化、流水线式的作业方式,使其卸料作业效率非常低、环境污染大、卸料成本高。

散料除了用敞顶集装箱运输,还可以用铁路敞车(即通用敞车)运输,我国铁路敞车列大多数采用翻车机进行自动化的翻卸作业,技术成熟、可靠,效率高。由于敞顶集装箱的宽度与铁路平车的宽度不一致,而现有翻车机均采用的是同平面的靠板系统,这就造成现有翻车机系统均不能实现对通用平车装载的敞顶集装箱列进行自动化翻卸。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同时用于翻卸敞顶集装箱、通用敞车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同时用于翻卸敞顶集装箱、通用敞车的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及作业方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包括靠板一;

所述翻车机靠板装置还包括与靠板一同侧设置的靠板二,该靠板二的设置高度低于靠板一;

所述靠板一的背面与一前滚轮、一后滚轮的中部相连接,一前滚轮、一后滚轮的侧围分别沿对应的一前滑道、一后滑道进行相对滚动,一前滑道、一后滑道分别设置在一前支座、一后支座的外端内;所述靠板二的背面与二前滚轮、二后滚轮的中部相连接,二前滚轮、二后滚轮的侧围分别沿对应的二前滑道、二后滑道进行相对滚动,二前滑道、二后滑道分别设置在二前支座、二后支座的外端内,且一前支座、一后支座均高于二前支座、二后支座设置。

所述一前滚轮、一后滚轮的中部各穿经而过有一根一号转动轴,该一号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前支撑板、一号后支撑板的中部相连接,一号前支撑板、一号后支撑板的内端均与靠板一的背面相连接;

所述一前支座、一后支座的外端均包括上下平行的一号上横轴与一号下横轴,一号上横轴、一号下横轴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一号上滑道、一号下滑道,上下平行的一号上滑道、一号下滑道构成一前滑道或一后滑道,且一号上横轴、一号下横轴之间夹成有一号轴间腔。

所述一号前支撑板、一号后支撑板的内端均与一号面板的正面相连接,一号面板的背面与靠板一的背面相连接。

所述二前滚轮、二后滚轮的中部各穿经而过有一根二号转动轴,该二号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二号前支撑板、二号后支撑板的中部相连接,二号前支撑板、二号后支撑板的内端均与靠板二的背面相连接;

所述二前支座、二后支座的外端均包括上下平行的二号上横轴与二号下横轴,二号上横轴、二号下横轴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二号上滑道、二号下滑道,上下平行的二号上滑道、二号下滑道构成二前滑道或二后滑道,且二号上横轴、二号下横轴之间夹成有二号轴间腔。

所述二号前支撑板、二号后支撑板的内端均与二号面板的正面相连接,二号面板的背面与靠板二的背面相连接。

所述一前支座、一后支座的内端均与靠车梁相连接,所述二前支座、二后支座的内端均与支承座相连接,所述支承座与靠车梁相连接或与托车梁上的托车梁支架相连接。

所述一前支座、一后支座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上油缸、一下油缸,一上油缸、一下油缸的驱动端与靠板一的背面相连接;所述靠板二的背面与二前油缸、二后油缸的驱动端相连接。

所述一上油缸包括一上前油缸与一上后油缸,所述一下油缸包括一下前油缸与一下后油缸,一上前油缸、一上后油缸的间距,以及一下前油缸、一下后油缸的间距,都小于一前支座、一后支座的间距;所述二前油缸与二后油缸的间距小于二前支座、二后支座的间距。

一种上述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的作业方式,包括敞顶集装箱作业工艺与通用敞车作业工艺中的任意一种或全部;

所述敞顶集装箱作业工艺是指:先将装有敞顶集装箱的铁路平车在翻车机的托车梁上进行定位、压紧,再驱动靠板一、靠板二沿水平方向前行,前行的靠板一带动一前滚轮、一后滚轮在对应的一前滑道、一后滑道内进行滚动,前行的靠板二带动二前滚轮、二后滚轮在对应的二前滑道、二后滑道内进行滚动,直至靠板一与敞顶集装箱的侧面相接触,且靠板二与铁路平车的侧面相接触时,停止靠板一、靠板二的前行操作,并对靠板一、靠板二的现有位置进行固定,然后驱动翻车机开始翻卸作业,翻卸完毕后,再将翻车机回翻到零位,然后驱动靠板一、靠板二作返回的水平运动以进行复位,复位完毕后以待下一次操作;

所述通用敞车作业工艺是指:先将通用敞车在翻车机的托车梁上进行定位、压紧,再驱动靠板一、靠板二前行,前行的靠板一带动一前滚轮、一后滚轮在对应的一前滑道、一后滑道内进行滚动,前行的靠板二带动二前滚轮、二后滚轮在对应的二前滑道、二后滑道内进行滚动,直至靠板一与通用敞车侧面上近通用敞车顶部的部位相接触,且靠板二与通用敞车侧面上近通用敞车底部的部位相接触时,停止靠板一、靠板二的前行操作,并对靠板一、靠板二的现有位置进行固定,然后驱动翻车机开始翻卸作业,翻卸完毕后,再将翻车机回翻到零位,然后驱动靠板一、靠板二作返回的水平运动以进行复位,复位完毕后以待下一次操作。

所述将装有敞顶集装箱的铁路平车在翻车机的托车梁上进行定位、压紧是指:在托车梁上对铁路平车进行定位,翻车机压车装置对敞顶集装箱、铁路平车同时压紧;

所述将通用敞车在翻车机的托车梁上进行定位、压紧是指:在托车梁上对通用敞车进行定位,翻车机压车装置对通用敞车压紧;

所述靠板一、靠板二的前行与返回操作都由油缸驱动进行,所述对靠板一、靠板二的现有位置进行固定是指锁死油缸的液压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及作业方式中,包括同侧设置的靠板一与靠板二,靠板二的设置高度位于靠板一、托车梁之间,靠板一、靠板二上都连接有与支座内的滑道进行相对滚动的滚轮,应用时,通过滚轮沿滑道的相对滚动配合,实现靠板一、靠板二在水平方向的往返运动,而且两个靠板的运动互不干扰,使得靠板一、靠板二既能同时对通用敞车的侧部进行靠压,又能同时、分别的对敞顶集装箱、铁路平车的侧部进行靠压,从而使得本设计既能对通用敞车进行翻卸,又能对敞顶集装箱进行翻卸。因此,本发明能够同时用于翻卸敞顶集装箱、通用敞车。

2、本发明一种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及作业方式中,在同一套设备上即能实现对通用敞车、敞顶集装箱这两种散料运装装置的翻卸,而不需要一种运装装置专配一种翻卸设施,降低了用户采购设备的成本,也拓宽了翻车机的应用范围,还能减少敞顶集装箱卸料过程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因此,本发明的应用范围较广,市场性价比较高,环保性较强。

3、本发明一种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及作业方式中,靠板一、靠板二的前行与返回都可由油缸驱动进行,而油缸自身的运转可由控制系统负责控制,从而提高本设计整体运行的自动化程度,不仅能够降低操作成本,而且能够提高翻卸效率,降低卸料成本。因此,本发明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应用成本较低。

4、本发明一种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及作业方式中,靠板一、靠板二在水平往返运动过程中,都会发生滚轮、滑道之间的相对滚动,优选滑道包括上、下两个滑动部分,以将滚轮夹在上、下两个滑动部分之间进行相对滚动配合,不仅摩擦力更小,能提高运动的稳定性,而且能避免翻卸操作时,滚轮、滑道的脱离,导致靠板功能的失效。因此,本发明不仅稳定性较高,而且安全性较强。

5、本发明一种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及作业方式中,当靠板一、靠板二的背面与油缸的驱动端相连接时,靠板一、靠板二的前行或返回都由油缸进行控制,此时,优选相邻油缸的间距小于对应的相邻支座的间距,以避免油缸、支座之间的相互干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本发明运行的稳定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于翻卸敞顶集装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应用于翻卸通用敞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靠板一的后视图。

图4是图3中一前滚轮与一前支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一前支座的左视图。

图6是图1中靠板二的后视图。

图7是图6中二前滚轮与二前支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图6中二前支座的左视图。

图中:托车梁1、托车梁支架11、靠车梁2、靠板一3、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一号转动轴33、一号前支撑板34、一号后支撑板35、一号面板36、靠板二4、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二号转动轴43、二号前支撑板44、二号后支撑板45、二号面板46、一前支座5、一后支座50、一前滑道51、一上油缸52、一上前油缸521、一上后油缸522、一下油缸53、一下前油缸531、一下后油缸532、一后滑道54、一号上横轴55、一号上滑道551、一号下横轴56、一号下滑道561、一号轴间腔57、二前支座6、二后支座60、二前滑道61、二前油缸62、二后油缸63、二后滑道64、二号上横轴65、二号上滑道651、二号下横轴66、二号下滑道661、二号轴间腔67、支承座7、敞顶集装箱8、铁路平车81、通用敞车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8,一种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包括靠板一3;

所述翻车机靠板装置还包括与靠板一3同侧设置的靠板二4,该靠板二4的设置高度低于靠板一3;

所述靠板一3的背面与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的中部相连接,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的侧围分别沿对应的一前滑道51、一后滑道54进行相对滚动,一前滑道51、一后滑道54分别设置在一前支座5、一后支座50的外端内;所述靠板二4的背面与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的中部相连接,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的侧围分别沿对应的二前滑道61、二后滑道64进行相对滚动,二前滑道61、二后滑道64分别设置在二前支座6、二后支座60的外端内,且一前支座5、一后支座50均高于二前支座6、二后支座60设置。

所述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的中部各穿经而过有一根一号转动轴33,该一号转动轴33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前支撑板34、一号后支撑板35的中部相连接,一号前支撑板34、一号后支撑板35的内端均与靠板一3的背面相连接;

所述一前支座5、一后支座50的外端均包括上下平行的一号上横轴55与一号下横轴56,一号上横轴55、一号下横轴5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一号上滑道551、一号下滑道561,上下平行的一号上滑道551、一号下滑道561构成一前滑道51或一后滑道54,且一号上横轴55、一号下横轴56之间夹成有一号轴间腔57。

所述一号前支撑板34、一号后支撑板35的内端均与一号面板36的正面相连接,一号面板36的背面与靠板一3的背面相连接。

所述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的中部各穿经而过有一根二号转动轴43,该二号转动轴43的两端分别与二号前支撑板44、二号后支撑板45的中部相连接,二号前支撑板44、二号后支撑板45的内端均与靠板二4的背面相连接;

所述二前支座6、二后支座60的外端均包括上下平行的二号上横轴65与二号下横轴66,二号上横轴65、二号下横轴6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二号上滑道651、二号下滑道661,上下平行的二号上滑道651、二号下滑道661构成二前滑道61或二后滑道64,且二号上横轴65、二号下横轴66之间夹成有二号轴间腔67。

所述二号前支撑板44、二号后支撑板45的内端均与二号面板46的正面相连接,二号面板46的背面与靠板二4的背面相连接。

所述一前支座5、一后支座50的内端均与靠车梁2相连接,所述二前支座6、二后支座60的内端均与支承座7相连接,所述支承座7与靠车梁2相连接或与托车梁1上的托车梁支架11相连接。

所述一前支座5、一后支座50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上油缸52、一下油缸53,一上油缸52、一下油缸53的驱动端与靠板一3的背面相连接;所述靠板二4的背面与二前油缸62、二后油缸63的驱动端相连接。

所述一上油缸52包括一上前油缸521与一上后油缸522,所述一下油缸53包括一下前油缸531与一下后油缸532,一上前油缸521、一上后油缸522的间距,以及一下前油缸531、一下后油缸532的间距,都小于一前支座5、一后支座50的间距;所述二前油缸62与二后油缸63的间距小于二前支座6、二后支座60的间距。

一种上述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的作业方式,包括敞顶集装箱作业工艺与通用敞车作业工艺中的任意一种或全部;

所述敞顶集装箱作业工艺是指:先将装有敞顶集装箱8的铁路平车81在翻车机的托车梁1上进行定位、压紧,再驱动靠板一3、靠板二4沿水平方向前行,前行的靠板一3带动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在对应的一前滑道51、一后滑道54内进行滚动,前行的靠板二4带动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在对应的二前滑道61、二后滑道64内进行滚动,直至靠板一3与敞顶集装箱8的侧面相接触,且靠板二4与铁路平车81的侧面相接触时,停止靠板一3、靠板二4的前行操作,并对靠板一3、靠板二4的现有位置进行固定,然后驱动翻车机开始翻卸作业,翻卸完毕后,再将翻车机回翻到零位,然后驱动靠板一3、靠板二4作返回的水平运动以进行复位,复位完毕后以待下一次操作;

所述通用敞车作业工艺是指:先将通用敞车9在翻车机的托车梁1上进行定位、压紧,再驱动靠板一3、靠板二4前行,前行的靠板一3带动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在对应的一前滑道51、一后滑道54内进行滚动,前行的靠板二4带动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在对应的二前滑道61、二后滑道64内进行滚动,直至靠板一3与通用敞车9侧面上近通用敞车9顶部的部位相接触,且靠板二4与通用敞车9侧面上近通用敞车9底部的部位相接触时,停止靠板一3、靠板二4的前行操作,并对靠板一3、靠板二4的现有位置进行固定,然后驱动翻车机开始翻卸作业,翻卸完毕后,再将翻车机回翻到零位,然后驱动靠板一3、靠板二4作返回的水平运动以进行复位,复位完毕后以待下一次操作。

所述将装有敞顶集装箱8的铁路平车81在翻车机的托车梁1上进行定位、压紧是指:在托车梁1上对铁路平车81进行定位,翻车机压车装置对敞顶集装箱8、铁路平车81同时压紧;

所述将通用敞车9在翻车机的托车梁1上进行定位、压紧是指:在托车梁1上对通用敞车9进行定位,翻车机压车装置对通用敞车9压紧;

所述靠板一3、靠板二4的前行与返回操作都由油缸驱动进行,所述对靠板一3、靠板二4的现有位置进行固定是指锁死油缸的液压系统。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发明一种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及作业方式,能使敞顶集装箱在现有翻车机或新建翻车机上进行翻卸,从而极大的促进敞顶集装箱的推广,利于国家“公转铁”政策的推进以及敞顶集装箱的推广,大幅提高敞顶集装箱的卸料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降低用户的卸料成本,减少卸料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中可在靠板一3、靠板二4上均安装有传感器,以监测靠板一3、靠板二4与敞顶集装箱8、铁路平车81、通用敞车9的接触情况,再通过翻车机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靠板一3、靠板二4当前位置的固定,以及后续的翻卸操作。此外,应用时,靠板一3、靠板二4都高于托车梁1设置,靠板二4的设置高度位于靠板一3、托车梁1之间。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8,一种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包括同侧设置的靠板一3与靠板二4,靠板二4的设置高度低于靠板一3,所述靠板一3的背面与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的中部相连接,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的侧围分别沿对应的一前滑道51、一后滑道54进行相对滚动,一前滑道51、一后滑道54分别设置在一前支座5、一后支座50的外端内;所述靠板二4的背面与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的中部相连接,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的侧围分别沿对应的二前滑道61、二后滑道64进行相对滚动,二前滑道61、二后滑道64分别设置在二前支座6、二后支座60的外端内,且一前支座5、一后支座50均高于二前支座6、二后支座60设置。

一种上述适应敞顶集装箱和通用敞车的翻车机靠板装置的作业方式,包括敞顶集装箱作业工艺与通用敞车作业工艺中的任意一种或全部;

所述敞顶集装箱作业工艺是指:先将装有敞顶集装箱8的铁路平车81在翻车机的托车梁1上进行定位、压紧,再驱动靠板一3、靠板二4沿水平方向前行,前行的靠板一3带动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在对应的一前滑道51、一后滑道54内进行滚动,前行的靠板二4带动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在对应的二前滑道61、二后滑道64内进行滚动,直至靠板一3与敞顶集装箱8的侧面相接触,且靠板二4与铁路平车81的侧面相接触时,停止靠板一3、靠板二4的前行操作,并对靠板一3、靠板二4的现有位置进行固定,然后驱动翻车机开始翻卸作业,翻卸完毕后,再将翻车机回翻到零位,然后驱动靠板一3、靠板二4作返回的水平运动以进行复位,复位完毕后以待下一次操作;

所述通用敞车作业工艺是指:先将通用敞车9在翻车机的托车梁1上进行定位、压紧,再驱动靠板一3、靠板二4前行,前行的靠板一3带动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在对应的一前滑道51、一后滑道54内进行滚动,前行的靠板二4带动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在对应的二前滑道61、二后滑道64内进行滚动,直至靠板一3与通用敞车9侧面上近通用敞车9顶部的部位相接触,且靠板二4与通用敞车9侧面上近通用敞车9底部的部位相接触时,停止靠板一3、靠板二4的前行操作,并对靠板一3、靠板二4的现有位置进行固定,然后驱动翻车机开始翻卸作业,翻卸完毕后,再将翻车机回翻到零位,然后驱动靠板一3、靠板二4作返回的水平运动以进行复位,复位完毕后以待下一次操作。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一前滚轮31、一后滚轮32的中部各穿经而过有一根一号转动轴33,该一号转动轴33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前支撑板34、一号后支撑板35的中部相连接,一号前支撑板34、一号后支撑板35的内端均与靠板一3的背面相连接;所述一前支座5、一后支座50的外端均包括上下平行的一号上横轴55与一号下横轴56,一号上横轴55、一号下横轴5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一号上滑道551、一号下滑道561,上下平行的一号上滑道551、一号下滑道561构成一前滑道51或一后滑道54,且一号上横轴55、一号下横轴56之间夹成有一号轴间腔57。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二前滚轮41、二后滚轮42的中部各穿经而过有一根二号转动轴43,该二号转动轴43的两端分别与二号前支撑板44、二号后支撑板45的中部相连接,二号前支撑板44、二号后支撑板45的内端均与靠板二4的背面相连接;所述二前支座6、二后支座60的外端均包括上下平行的二号上横轴65与二号下横轴66,二号上横轴65、二号下横轴6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二号上滑道651、二号下滑道661,上下平行的二号上滑道651、二号下滑道661构成二前滑道61或二后滑道64,且二号上横轴65、二号下横轴66之间夹成有二号轴间腔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