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和电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74028发布日期:2019-11-08 21:1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和电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和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梯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增。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背包架式的结构来适应无机房家用电梯极为紧凑的土建尺寸,而对于背包架式的电梯结构,钢丝绳的曳引点与轿厢的重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位置的偏心将导致电梯的导靴处始终承受重力带来的附加力矩。当用户长时间外出,电梯将长期静置在底楼平层位置,始终存在的附加力矩将对导靴的寿命产生较大影响。

实际应用中发现,当电梯长期静置并再次启动后,电梯的运行振动指标明显增大,乘坐舒适性显著降低。因此,上述背包架式家用电梯轿厢的悬臂受力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解决背包架式家用电梯的悬臂受力问题的支撑保护装置和电梯设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底部与井道壁之间,其中,包括:

一底部支架,通过一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井道壁上,用于承受所述支撑保护装置触发时所产生的支撑力和力矩;

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一转动装置与所述底部支架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带动所述支撑板在一预设的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

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架上并与所述转动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装置,以带动所述支撑板在所述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

一压簧打板包括:

一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梯轿厢的一轿底框架侧梁固定连接;

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至少两根弹簧固定连接,用于按压至少两根所述弹簧;

至少两根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活动连接,

当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所述支撑板转动至所述弹簧的下方,所述压簧打板按压至少两根所述弹簧,至少两根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接触以产生弹力,用于给所述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

当所述电梯正常工作时,所述支撑板转动以离开至少两根所述弹簧的下方,从而对电梯正常运行无阻碍。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膨胀螺栓。

优选地,所述支撑保护装置还包括复数个铰耳板。

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架的顶端包括一吸音减振材料,用于缓冲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支撑板接触时产生的噪音。

优选地,所述转动方向为与所述支撑板垂直的竖直方向转动;

则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一旋转销轴,所述旋转销轴通过复数个所述铰耳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和所述底部支架之间;

一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安装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旋转销轴之间,用于实现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销轴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支撑板以所述旋转销轴为中心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转动。

优选地,一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底部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联轴器转动;

一第一电机驱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上并位于所述转动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步进电机。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以所述旋转销轴为中心在所述竖直方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所述驱动装置的保持力矩对所述支撑板进行锁定。

优选地,所述转动方向为与所述支撑板平行的水平方向转动;

则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一连接件,包括:

一顶板,所述顶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

一底板,所述底板平行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并通过一连接板和所述顶板连接;

一焊接销轴,所述焊接销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下端的中心处,且所述焊接销轴与所述连接板同轴;

一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焊接销轴固定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焊接销轴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支撑板以所述连接板为中心在所述水平方向上转动;

一支撑圆筒,所述支撑圆筒为一中空圆筒,并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于所述支撑圆筒的中空腔室内设置所述底板、所述焊接销轴和所述第二联轴器;

所述支撑圆筒的上方开设有一通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底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一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底部支架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二联轴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联轴器转动;

一第二电机驱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支架上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步进电机。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剖面形状为工字型。

一种电梯设备,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通过压簧打板按压弹簧并与支撑板接触以产生弹力,从而为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改善目前背包架式家用电梯的悬臂受力状态,有效地减小电梯相关部件因长时间静置所产生的弹性变形,进而极大地提高电梯再次启动后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电梯正常工作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电梯正常工作时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电梯正常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说明书中附图标记表示说明:

底部支架(1);固定装置(2);井道壁(3);支撑板(4);转动装置(5);旋转销轴(50);第一联轴器(51);连接件(52);顶板(520);底板(521);圆柱板(522);焊接销轴(53);第二联轴器(54);支撑圆筒(55);驱动装置(6);第一步进电机(60);电机驱动器(61);第二步进电机(62);第二电机驱动器(63);压簧打板(7);第一侧面(70);第二侧面(71);轿厢框架侧梁(8);弹簧(9);吸音减振材料(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设置于电梯轿厢下,其中,包括;

一底部支架1,通过一固定装置2固定于井道壁3上,用于承受支撑保护装置触发时所产生的支撑力和力矩;

一支撑板4,支撑板4通过一转动装置5与底部支架1连接,转动装置5带动支撑板4在一预设的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

一驱动装置6,安装在底部支架1上并与转动装置5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装置5,以带动支撑板4在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

一压簧打板7包括:

一第一侧面70,第一侧面70与电梯轿厢的一轿底框架侧梁8固定连接;

一第二侧面71,第二侧面71与至少两根弹簧9固定连接,用于按压至少两根弹簧9;

至少两根弹簧9,与支撑板4的第一表面40活动连接,

当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支撑板4转动至弹簧9的下方,压簧打板7按压至少两根弹簧9,至少两根弹簧9与支撑板4接触以产生弹力,用于给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

当电梯正常工作时,支撑板4转动以离开至少两根弹簧9的下方,从而对电梯正常运行无阻碍。

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2为膨胀螺栓。

支撑保护装置还包括复数个铰耳板(图中未显示)。

底部支架1的顶端包括一吸音减振材料10,用于缓冲底部支架1和支撑板4接触时产生的噪音。

具体地,底部支架1通过至少三个固定装置2固定于井道壁3,用来承受支撑保护装置在触发时所产生的支撑力和力矩,且该固定装置为膨胀螺栓。

进一步地,在该底部支架1上安装驱动装置6和转动装置5,且该转动装置5通过复数个铰耳板(图中未显示)固定连接在上述支撑板4和底部支架之间,并与驱动装置6电连接,该转动装置5在驱动装置6的驱动下,以带动支撑板4在一预设的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压簧打板7的第一侧面70上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梯轿厢的轿底框架侧梁8固定连接,在压簧打板7的第侧表面71上焊接至少两根弹簧9,且至少两根弹簧9在支撑板4的上方。

在电梯长期处于假日模式时,若用户需要启动电梯,支撑板4转动至弹簧9的下方,可通过上述压簧打板7按压至少两根弹簧9,此时,至少两根弹簧9与支撑板4接触,至少两根弹簧9被压缩以产生弹力,从而给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可有效改善目前背包架式家用电梯的悬臂受力状态。

当电梯正常工作时,转动装置5在驱动装置6的驱动下可带动支撑板4,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板4离开至少两个弹簧9的下方。

进一步地,在底部支架1的顶端还设置吸音减振材料10,本实施例中为海绵橡胶板,当支撑板4转动时,会接触底部支架1的顶端,从而产生噪音,因此,通过设置海绵橡胶板可有效缓冲底部支架1和支撑板4产生的噪音。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述转动方向为与支撑板4垂直的竖直方向转动;

则转动装置5包括:

一旋转销轴50,旋转销轴50通过复数个铰耳板(图中未显示)固定于支撑板4上远离弹簧9的一端和底部支架1之间;

一第一联轴器51,第一联轴器51安装于驱动装置6和旋转销轴50之间,用于实现驱动装置6与旋转销轴50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支撑板4以旋转销轴50为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转动。

驱动装置6包括:

一第一步进电机60,第一步进电机60安装于底部支架1上,并与第一联轴器51固定连接,第一步进电机60用于带动第一联轴器51转动;

一第一电机驱动器61,固定连接于底板支架1上并位于转动装置5的一侧,第一电机驱动器61电连接第一步进电机60,用于驱动第一步进电机60。

支撑板4以旋转销轴50为中心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驱动装置6的保持力矩对支撑板4进行锁定。

具体地,结合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转动方向为与支撑板4垂直的竖直方向转动,且转动装置5为旋转销轴50和第一联轴器51,其中,旋转销轴50通过铰耳板(图中未显示)固定在支撑板4和底部支架1之间,第一联轴器51固定连接在旋转销轴50和驱动装置6之间,在驱动装置6的驱动下,旋转销轴50通过第一联轴器51与驱动装置6实现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支撑板4在竖直方向上的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装置6为第一步进电机60和第一电机驱动器61,其中,第一步进电机60安装于底部支架1上,且与上述第一联轴器51连接,第一电机驱动器61电连接于第一步进电机60,用于驱动第一步进电机60;

当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本发明的支撑保护装置被触发,压簧打板7按压至少两根弹簧9,至少两根弹簧9与支撑板4接触,至少两根弹簧9被压缩以产生弹力,用来给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进而改善背包架式家用电梯的悬臂受力问题;

当电梯正常工作时,第一步进电机60通过第一联轴器51与旋转销轴50实现同步旋转,从而使得支撑板4以旋转销轴50为中心沿竖直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后(如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并通过驱动装置6中的第一步进电机60的保持力矩进行锁定,防止支撑板4掉落下来,以保障电梯在井道内正常往复运行。

另外,需要将连接在旋转销轴50和底部支架1之间的铰耳板(图中未显示)中的铰耳孔(图中未显示)内涂抹润滑脂,从而减少旋转销轴50转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述转动方向为与支撑板4平行的水平方向转动;

则转动装置5包括:

一连接件52,包括:

一顶板520,顶板520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板4的下表面;

一底板521,底板521平行设置于顶板520的下方,并通过一连接板522和顶板520连接;

一焊接销轴53,焊接销轴53固定连接于底板521的下端的中心处,且焊接销轴53与连接板522同轴;

一第二联轴器54,第二联轴器54与焊接销轴53固定连接,用于通过焊接销轴53带动连接件52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板4以连接板522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一支撑圆筒55,支撑圆筒55为一中空圆筒,并设置于底部支架1与连接件52之间,于支撑圆筒55的中空腔室内设置底板521、焊接销轴53和第二联轴器54;

支撑圆筒55的上方开设有一通孔,连接板522通过通孔与底板521连接。

上述驱动装置6包括:

一第二步进电机62,第二步进电机62安装于底部支架1的下表面,并与第二联轴器54固定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联轴器54转动;

一第二电机驱动器63,固定连接于底部支架1上并位于连接件52的一侧,第二电机驱动器63电连接第二步进电机62,用于驱动第二步进电机62。

连接件52的剖面形状为工字型。

具体地,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不在以旋转销轴50为中心沿竖直方向转动,而是切换为与支撑板4平行的水平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中的转动装置5为连接件52、焊接销轴53、第二联轴器54以及支撑圆筒55,其中连接件52通过顶板520、底板521以及连接板522组成,顶板520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板4的下表面,底板521平行设置于顶板520的下方,并通过连接板522和顶板520连接,该连接件52的剖面形状为“工”字型。

进一步地,上述焊接销轴53固定连接在底板521的下端的中心处,并与连接板522同轴,且与第二联轴器62固定连接,用来实现驱动装置6与焊接销轴53同步旋转,从而通过连接件52带动支撑板4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本实施例中,转动装置5还包括支撑圆筒55,该支撑圆筒55为一中空圆筒,并设置于底部支架1与连接件52之间,且底板521、焊接销轴53和第二联轴器62均设置在支撑圆筒55的中空腔室内,用来支撑底部支架1和支撑板4,以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焊接销轴53和第二联轴器62有合适的空间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6为第二步进电机62和第二电机驱动器63,第二电机驱动器63电连接第二步进电机62,其中,该第二步进电机62安装在底部支架1的下表面,并与第二联轴器54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驱动器63的驱动下,通过第二联轴器54和连接件52以带动支撑板4同步旋转。

当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与实施例二类似,压簧打板7按压至少两根弹簧9,至少两根弹簧9与支撑板4接触,以产生弹力,用于给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此时,支撑板4的反作用力将通过连接件52传递给支撑圆筒55来抵消。

当电梯正常工作时,本发明的支撑保护装置不干预电梯的正常运行,第二步进电机62在第二电机驱动器63的驱动下,通过第二联轴器54与焊接销轴53实现同步旋转,从而使得支撑板4以连接板522为中心沿水平方向转动(如图8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以保证至少两根弹簧9和压簧打板7不与支撑板4干涉。

本实施例中将支撑板4以连接板522为中心沿水平方向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无需克服支撑板4的重力势能,可减小第二步进电机62的功率,同时避免了电梯在正常运行时,因断电等意外因素造成支撑板4未能被第二步进电机62的保持力矩锁住,从而导致本发明的支撑保护装置产生错误动作的可能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梯设备,该电梯设备内设置有如上述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保护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