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0821发布日期:2020-02-28 11:5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避免气体外漏设计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物流运送业逐渐兴盛,对于运送物的包装及保护显得相当重要。传统的包装方式是在受保护的物品周围安置软质内垫(如泡棉),以避免物品因外部震动而造成损坏或破裂;但是,软质内垫具有部分缺陷,例如受力不足,导致无法产生缓冲的作用。因此,有业者研发出一种充气结构作为缓冲外力的构造,利用空气填充充气结构,以形成气柱,可有效保护物体,避免震晃动。

然而,目前现有的充气结构仍有部分缺点,其中一个就是当充气结构透过空气导入信道将气体导入内部进行充气时,填充进内部的部分气体会再经由空气导回通道,造成外漏,导致充气结构所形成的气柱无法提供完整的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密封结构,其包括一第一里层单元、一第二里层单元、一第一表层单元以及一第二表层单元。第二里层单元与所述第一里层单元通过一接合方式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至少一输气构造,至少一所述输气构造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止挡区块与第二止挡区块、以及与多个所述第一止挡区块、多个所述第二止挡区块接触的一流道。第一表层单元邻近于所述第一里层单元。第二表层单元对应于所述第一表层单元,所述第二表层单元与所述第一表层单元的两端通过所述接合方式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一第一封闭纹路、一第二封闭纹路、多个间隔纹路以及多个间断纹路;其中,所述第一表层单元与所述第二表层单元通过多个所述间断纹路而使所述第一里层单元与所述第二里层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表层单元与所述第二表层单元之间,所述第一表层单元与所述第二表层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封闭纹路与多个所述间断纹路,以形成一供给信道,所述供给信道与所述流道的一第一端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表层单元与所述第二表层单元通过相邻的二所述间隔纹路与其所对应的所述间断纹路、以及所述第二封闭纹路,以形成至少一储气空间,且所述流道的一第二端与至少一所述储气空间连通。其中一所述第一止挡区块连接于其中一所述间隔纹路,其中一所述第一止挡区块的一第一凹弧侧与其中一所述间隔纹路之间形成一第一滞留空间,且所述第一凹弧侧面向所述流道的一第二端;其中一所述第二止挡区块连接于另外一所述间隔纹路,其中一所述第二止挡区块的一第二凹弧侧与另外一所述间隔纹路之间形成一第二滞留空间,且所述第二凹弧侧面向所述流道的所述第二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密封结构,其能通过“所述第二里层单元与所述第一里层单元通过一接合方式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至少一输气构造,至少一所述输气构造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止挡区块与第二止挡区块、以及与多个所述第一止挡区块、多个所述第二止挡区块接触的一流道”、“所述第二表层单元与所述第一表层单元的两端通过所述接合方式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一第一封闭纹路、一第二封闭纹路、多个间隔纹路以及多个间断纹路;其中,所述第一表层单元与所述第二表层单元通过多个所述间断纹路而使所述第一里层单元与所述第二里层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表层单元与所述第二表层单元之间,所述第一表层单元与所述第二表层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封闭纹路与多个所述间断纹路,以形成一供给信道,所述供给信道与所述流道的一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表层单元与所述第二表层单元通过相邻的二所述间隔纹路与其所对应的所述间断纹路、以及所述第二封闭纹路,以形成至少一储气空间,且所述流道的一第二端与至少一所述储气空间连通”以及“其中一所述第一止挡区块连接于其中一所述间隔纹路,其中一所述第一止挡区块的一第一凹弧侧与其中一所述间隔纹路之间形成一第一滞留空间,且所述第一凹弧侧面向所述流道的一第二端;其中一所述第二止挡区块连接于另外一所述间隔纹路,其中一所述第二止挡区块的一第二凹弧侧与另外一所述间隔纹路之间形成一第二滞留空间,且所述第二凹弧侧面向所述流道的所述第二端”的技术方案,以避免气体沿着传输通道流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密封结构-z;第一里层单元-1;上里层部分-10;下里层部分-11;第二里层单元-2;上里层部分-20;下里层部分-21;第一表层单元-3;上表层部分-30;下表层部分-31;第二表层单元-4;上表层部分-40;下表层部分-41第一滞留空间-e1;第二滞留空间-e2;外部气体-g;传输口-h;第一封闭纹路-l1;第二封闭纹路-l2;间隔纹路-l3;间断纹路-l4;缓冲部-l40;第一固定纹路-l5;第二固定纹路-l6;供给通道-p;输气构造-r;第一止挡区块-r1;第一凹弧侧-r10;头端-r11;尾端-r13;中间端-r12;第二止挡区块-r2;第二凹弧侧-r20;头端-r21;尾端-r23;中间端-r22;流道-r3;第一端-r31;第二端-r32;储气空间-s。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一种密封结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其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密封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第二结构示意图、剖面示意图以及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结构z,其包括一第一里层单元1、一第二里层单元2、一第一表层单元3以及一第二表层单元4。第二里层单元2与第一里层单元1通过一接合方式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至少一个输气构造r,至少一个输气构造r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止挡区块r1与第二止挡区块r2、以及与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接触的一流道r3。第一表层单元3邻近于第一里层单元1。第二表层单元4对应于第一表层单元3,第二表层单元4与第一表层单元3通过接合方式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一第一封闭纹路l1、一第二封闭纹路l2、多个间隔纹路l3以及多个间断纹路l4;其中,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通过多个间断纹路l4而使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固定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之间,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通过第一封闭纹路l1与多个间断纹路l4,以形成一供给信道p,且供给信道p与流道r3的一第一端r31连通;其中,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通过相邻的二间隔纹路l3与其所对应的间断纹路l4、以及第二封闭纹路l2,以形成至少一个储气空间s,且流道r3的一第二端r32与至少一个储气空间s连通。其中一第一止挡区块r1连接于其中一间隔纹路l3,其中一第一止挡区块r1的一第一凹弧侧r10与其中一间隔纹路l3之间形成一第一滞留空间e1,且第一凹弧侧r10面向流道r3的第二端r32;其中一第二止挡区块r2连接于另外一间隔纹路l3,其中一第二止挡区块r2的一第二凹弧侧r20与另外一间隔纹路l3之间形成一第二滞留空间e2,且第二凹弧侧r20面向流道r3的第二端r32。

具体来说,本发明所提供的密封结构z包括了一第一里层单元1、一第二里层单元2、一第一表层单元3以及一第二表层单元4,其可为透明薄膜材质,但不以此为限。配合图1及图2所示,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透过一接合方式(例如热熔、热封或热压)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在顶端形成第一封闭纹路l1、在底端形成第二封闭纹路l2,并在第一封闭纹路l1第二封闭纹路l2之间形成多个间隔纹路l3以及多个间断纹路l4;其中,多个间隔纹路l3垂直于第一封闭纹路l1与第二封闭纹路l2。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通过多个间隔纹路l3的设置,以在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储气空间s。并且,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通过第一封闭纹路l1与多个间断纹路l4的设置,以形成一供给通道p。

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位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之间。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通过接合方式(例如热熔或热压)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至少一个输气构造r。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及图2所示,至少一个输气构造r包括了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以及流道r3,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与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为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接合后所形成的结构,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与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相对设置,且流道r3与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以及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接触。流道r3的第一端r31与供给通道p连通,流道r3的第二端r32与储气空间s连通。其中一个第一止挡区块r1可连接于其中一个间隔纹路l3,并与其中一间隔纹路l3之间形成一第一滞留空间e1;其中,每一个第一止挡区块r1具有第一凹弧侧r10,第一凹弧侧r10面向流道r3的第二端r32,每一个第一止挡区块r1相对于第一凹弧侧r10的一侧则面向流道r3的第一端r31。其中一个第二止挡区块r2也可连接于另外一个间隔纹路l3,并与另外一个间隔纹路l3之间形成第二滞留空间e2;其中,每一个第二止挡区块r2具有第二凹弧侧r20,第二凹弧侧r20面向流道r3的第二端r32,每一个第二止挡区块r2相对于第二凹弧侧r20的一侧则面向流道r3的第一端r31并且,密封结构z通过多个间断纹路l4的设置,以将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固定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之间。其中,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的长度相同,且第一里层单元1的长度小于第一表层单元3或第二表层单元4的长度。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z可通过供给通道p接收一外部气体g,并透过流道r3输送,以使外部气体g填充于至少一个储气空间s,且位于至少一个储气空间s中的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被外部气体g挤压而彼此紧贴且沿着流道r3形成一皱褶状态,以竖立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之间,并闭合流道r3的第二端r32。

举例来说,配合图1至图3所示,当外部气体g供给至供给通道p后,外部气体g可透过流道r3的第一端r31进入流道r3中,并经过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与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后,而由流道r3的流道r3的第二端r32进入储气空间s,以填充储气空间s,进而使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形成多个气柱。而在外部气体g逐渐填满储气空间s时,储气空间s中的外部气体g会推挤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如图3所示),而使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相互紧贴,以闭合流道r3,且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竖立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之间,而不与第一表层单元3以及第二表层单元4接触。在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受外部气体g推挤而相互紧贴时,由于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与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属于硬质结构,流道r3属于软质结构,因此,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会沿着流道r3弯折而形成一皱褶状态(如图4所示),流道r3也会呈现褶皱线,进而避免外部气体g外漏。

更进一步地,在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被外部气体g挤压而逐渐闭合流道r3的第二端r32时,至少一个储气空间s中的一部分外部气体g由第二端r32进入流道r3中,并沿着其中一第一止挡区块r1的第一凹弧侧r10而进入且囤积于第一滞留空间e1中,或者沿着其中一第二止挡区块r2的第二凹弧侧r20而进入且囤积于第二滞留空间e2中。举例来说,配合图2至图4所示,在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受外部气体g推挤而闭合流道r3之前或同时,少部分的外部气体g仍会进入流道r3。接着,由流道r3的第二端r32进入的外部气体g会朝流道r3的第一端r31的方向流动。而在外部气体g流动的过程中,外部气体g会先流动至第二滞留空间e2,并囤积于第二滞留空间e2中。当外部气体g填满第二滞留空间e2时,多余的外部气体g会朝流道r3的第一端r31继续流动,而流动至第一滞留空间e1,并填充第一滞留空间e1。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密封结构z通过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所形成的输气构造r,并利用第一滞留空间e1与第二滞留空间e2的设置,而可有效地控制气体流动且避免储气空间s中的外部气体g逆流外漏。并且,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两者利用上述接合方式所形成的第一止挡区块r1与第二止挡区块r2的纹路为硬质的结构,可于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被外部气体g挤压时产生皱褶且闭合流道r3,进而使第一里层单元1与

第二里层单元2能稳固地竖立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之间。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密封结构z利用输气构造r、第一滞留空间e1与第二滞留空间e2的结构设置,可减缓储气空间s中的外部气体g经由流道r3而产生外漏的问题,而达到控制气体流出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密封结构z也可以是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可连接于其中一个间隔纹路l3,且每一个第一止挡区块r1的第一凹弧侧r10与其中一个间隔纹路l3之间形成第一滞留空间e1;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连接于另外一个间隔纹路l3,且每一个第二止挡区块r2的第二凹弧侧r20与另外一个间隔纹路l3之间形成第二滞留空间e2。并且,输气构造r与储气空间s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输气构造r与储气空间s的数量相等,但不以此为限。

此外,每一个第一止挡区块r1与每一个第二止挡区块r2呈蜿蜒且不规则状或半月状;其中,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与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以上下交叉排列的方式设置。

举例来说,配合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每一个第一止挡区块r1与每一个第二止挡区块r2的外型结构可呈蜿蜒且不规则状或半月状,于本实施例中以蜿蜒且不规则状作为示例,但不以此为限。并且,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与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可以上下交叉排列(即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

进一步地,配合图2所示,本发明的每一第一止挡区块r1与每一第二止挡区块r2包括一头端r11、r21、一尾端r13、r23以及连接头端r11、r21与尾端r13、r23的一中间端r12、r22,头端r11、r21可呈圆形、椭圆形或水滴形,中间端r12、r22可呈弧形,头端r11、r21的面积可大于中间端r12、r22的面积,且头端r11、r21的面积可大于或等于尾端r13、r23的面积,但不以此为限。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5及图6,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密封结构的第一剖面示意图以及第二剖面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z与上述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z相同的组件的作动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里层单元1或第二里层单元2通过接合方式而与第一表层单元3部分接合,在至少一个储气空间s被充满外部气体g时,至少一个储气空间s中的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被外部气体g挤压而彼此紧贴,并贴附于第一表层单元1。

举例来说,配合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中的其中一者可与第一表层单元3部分接合。因此,在外部气体g经由供给通道p与流道r3而进入储气空间s后,外部气体g会逐渐填满储气空间s。接着,在外部气体g填满储气空间s时,储气空间s中的外部气体g会推挤第二里层单元2(如图6所示),而使得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相互紧贴,以闭合流道r3,且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会沿着流道r3弯折而形成一皱褶状态,并贴近于第一表层单元3。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少部分的外部气体g进入流道r3时,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z可如同前述实施例,利用第一滞留空间e1与第二滞留空间e2避免外部气体g产生外流。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7,分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z与上述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z相同的组件的作动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封闭纹路l1与第二封闭纹路l2分别位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的其中一端,多个间隔纹路l3间隔地位于第一封闭纹路l1与第二封闭纹路l2之间,并与第二封闭纹路l2相接,且多个间断纹路l4对应于多个间隔纹路l3,并邻近于第一封闭纹路l1;其中,每一个间断纹路l4与所对应的间隔纹路l3相接,且相邻的二间断纹路l4之间形成一传输口h,以使供给通道p与多个流道r3连通。举例来说,配合图7所示,密封结构z上的多个间断纹路l4以间隔方式设置,相邻的二间断纹路l4之间形成传输口h,以连通供给通道p与流道r3。每一个间断纹路l4与其中一个间隔纹路l3相接。此外,每一个间断纹路l4还具有一缓冲部l40,缓冲部l40为间断纹路l4中未通过上述接合方式接合的部分。

进一步地,多个间断纹路l4将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区分为一上里层部分10、20与一下里层部分11、21,以及将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区分为一上表层部分30、40与一下表层部分31、41,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的上里层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的上表层部分的长度,且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的下里层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的下表层部分的长度。举例来说,配合图5及图6所示,第一里层单元1被间断纹路l4区分为上里层部分10与下里层部分11,第二里层单元2被间断纹路l4区分为上里层部分20与下里层部分21,上里层部分10、20的长度小于下里层部分11、21的长度。第一表层单元3被间断纹路l4区分为上表层部分30与下表层部分31,第二表层单元4被间断纹路l4区分为上表层部分40与下表层部分41,上表层部分30、40的长度大于上里层部分10、20的长度,下表层部分31、41的长度大于下里层部分11、21的长度。

更进一步地,第一表层单元3的上表层部分30与第一里层单元1的上里层部分10通过接合方式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一第一固定纹路l5,第二表层单元4的上表层部分40与第二里层单元2的上里层部分20通过接合方式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一第二固定纹路l6。举例来说,配合图5及图6所示,上里层部分10与上表层部分30通过上述接合方式彼此部分接合而形成第一固定纹路l5,上里层部分20与上表层部分40也通过上述接合方式彼此部分接合而形成第二固定纹路l6,因此,通过第一固定纹路l5与第二固定纹路l6的设置,可避免第一里层单元1、第二里层单元2与第一表层单元3、第二表层单元4紧缩产生皱褶,也可避免在充气过程中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朝内翻动而不利充气。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密封结构z,其能通过“第二里层单元2与第一里层单元1通过一接合方式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至少一个输气构造r,至少一个输气构造r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止挡区块r1与第二止挡区块r2、以及与多个第一止挡区块r1、多个第二止挡区块r2接触的一流道r3”、“第二表层单元4对应于第一表层单元3,第二表层单元4与第一表层单元3通过接合方式而彼此部分接合,以形成一第一封闭纹路l1、一第二封闭纹路l2、多个间隔纹路l3以及多个间断纹路l4;其中,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通过多个间断纹路l4而使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固定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之间,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通过第一封闭纹路l1与多个间断纹路l4,以形成一供给信道p,且供给信道p与流道r3的一第一端r31连通”以及“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通过相邻的二间隔纹路l3与其所对应的间断纹路l4、以及第二封闭纹路l2,以形成至少一个储气空间s,且流道r3的一第二端r32与至少一个储气空间s连通”以及“其中一第一止挡区块r1连接于其中一间隔纹路l3,其中一第一止挡区块r1的一第一凹弧侧r10与其中一间隔纹路l3之间形成一第一滞留空间e1,且第一凹弧侧r10面向流道r3的第二端r32;其中,其中一第二止挡区块r2连接于另外一间隔纹路l3,其中一第二止挡区块r2的一第二凹弧侧r20与另外一间隔纹路l3之间形成一第二滞留空间e2,且第二凹弧侧r20面向流道r3的第二端r32”的技术方案,以避免外部气体g沿着流道r3流出的问题。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所提供的密封结构z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所形成的输气构造r,以及第一滞留空间e1与第二滞留空间e2的设置,而可有效地控制流道r3中的气体流动且避免储气空间s中的外部气体g逆流外漏。并且,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两者利用上述接合方式所形成的第一止挡区块r1与第二止挡区块r2的纹路为硬质的结构,可于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被外部气体g挤压时产生皱褶且闭合流道r3,进而使第一里层单元1与第二里层单元2能稳固地竖立于第一表层单元3与第二表层单元4之间。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