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上的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2695发布日期:2019-11-29 17:1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上的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水上的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标题:新型龙门吊,申请号:cn201410476165.6,申请日:2014-09-18,公告号:cn104210941b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下述内容,一种新型龙门吊,包括左前支架、左后支架、右前支架、右后支架、横梁、滑轨和滑轮,所述滑轨安装在滑轮的下方,并且滑轮和滑轨滑动配合;横梁上设置有电机,并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轮组,传动轮组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链条,并在传动链条的输出端设置有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支架、左后支架、右前支架和右后支架的顶端均设置有连接片,并在连接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横梁的左端穿过左前支架和左后支架的连接片上的通孔,所述横梁的右端穿过右前支架和右后支架的连接片上的通孔,所述左前支架、左后支架、右前支架和右后支架可相对旋转;还包括第一连接软条、第二连接软条、第三连接软条和第四连接软条;所述第一连接软条的前端与左前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软条的后端与左后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软条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插扣,所述第二连接软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扣与一个第一插孔插装固定;所述第三连接软条的前端与右前支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软条的后端与右后支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软条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插扣,所述第四连接软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扣与一个第二插孔插装固定;所述左前支架、左后支架、右前支架和右后支架的底端均设置有上支腿,还包括下支腿和下套管,所述下支腿的顶端与上支腿的底端均螺装入下套管内;所述滑轮安装在下支腿的底端。上述专利通过第一连接软条、第二连接软条、第三连接软条和第四连接软条进行横向调节,通过横梁达到拉开配合拉开左前支架与左后支架、右前支架和右后支架间的距离的目的,从而增高和降低高度,通过上支腿、下支腿和下套管可以进一步达到高度调节目的,方便实用。但是上述装置只能在陆地使用,不能在水上使用。

而本申请的研发背景是在杭州西湖的水底下建造一条活水输水通道,从而将活水引入西湖中,改善西湖的水质,提高外湖引水流场均匀度。由于涉及西湖多个湖区,点多线长面广,难度更大。为确保不影响西湖游览秩序和景观、确保船只航行安全,采取分区段、错时施工:白天在茅家埠西湖淤泥中转场进行引水管道的加工拼接,夜间于湖面分段实施管道的连接与沉放;施工时间较为紧张,传统的施工工艺是将管道在岸上连接好,慢慢地放入水底中,但这种施工存在耗时长、施工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并且需要很多名工人才能完成,因此需要一种能在水上施工、施工速度快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施工存在耗时长、施工占地面积大、施工困难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上的吊装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水上的吊装装置,包括两组平行排列的船体组件,船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筏体和踏板,筏体上设有踏板,筏体上还设有起重组件,起重组件包括第一吊装组件和第二吊装组件,第一吊装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一手拉葫芦,筏体上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为钢制成的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第二吊装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和第二手拉葫芦,筏体上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为钢制成的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

作为优选,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底部框架、第一竖向框架和第一横向框架,筏体上设有第一底部框架,第一底部框架上设有第一竖向框架,第一竖向框架上设有第一横向框架,第一横向框架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

作为优选,第一横向框架上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第一手拉葫芦;第一支撑架还包括第一三角铁,第一三角铁两侧分别与第一横向框架、第一竖向框架连接。

作为优选,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底部框架、第二竖向框架和第二横向框架,筏体上设有第二底部框架,第二底部框架上设有第二竖向框架,第二竖向框架上设有第二横向框架,第二横向框架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

作为优选,第二横向框架上设有挂绳,挂绳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第二支撑架还包括第二三角铁,第二三角铁两侧分别与第二横向框架、第二竖向框架连接。

作为优选,起重组件还包括连接框架,连接框架分别与第一吊装组件、第二吊装组件连接。

作为优选,筏体为空心管体,筏体的数量为2个,踏板为钢制成的踏板,踏板一侧与一个筏体焊接,踏板另一侧与另一个筏体焊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当夜间时,工人通过船体组件将水上吊装装置开到浮球旁,从而能准确地找到位于水底下钢管的位置;通过第一手拉葫芦将一根钢管上的铁丝勾住,通过第二手拉葫芦将相邻的另一根钢管上的铁丝勾住,并将这两根钢管拉上来,当两根钢管被拉上水面时,工人通过在两个钢管的法兰盘上打上螺丝,从而将两根钢管连接起来,依次按照上述操作,将沉在水底的所有钢管连接起来,再将钢管放入水底,从而形成一条沉在水底的输水管道。通过本申请的装置,有效解决了钢管的运输、吊装问题,并且不影响日间的游客游览,而且采用本申请的装置,能有效定位沉在水底上下的钢管,使钢管能在水面上施工,降低工人搬运钢管的劳累程度,提升了工人的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吊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第二吊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

1—船体组件、101—筏体、102—踏板、201—第一吊装组件、2011—第一横向框架、2012—第一三角铁、2013—第一竖向框架、2014—第一底部框架、2015—第一支撑架、2016—安装块、2017—安装孔、2018—第一手拉葫芦、202—第二吊装组件、2021—第二横向框架、2022—第二三角铁、2023—第二竖向框架、2024—第二底部框架、2025—第二支撑架、2026—挂绳、2027—第二手拉葫芦、203—连接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水上的吊装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两组平行排列的船体组件1,船体组件1包括两个筏体101和踏板102,筏体101上设有踏板102,筏体101上还设有起重组件,起重组件包括第一吊装组件201和第二吊装组件202,第一吊装组件201包括第一支撑架2015和第一手拉葫芦2018,筏体101上设有第一支撑架2015,第一支撑架2015为钢制成的第一支撑架2015,第一支撑架2015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2018;第二吊装组件202包括第二支撑架2025和第二手拉葫芦2027,筏体101上设有第二支撑架2025,第二支撑架2025为钢制成的第二支撑架2025,第二支撑架2025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2027。在日间时,钢管的长度为8m,钢管有100根,相邻钢管处于未连接的状态,并且钢管是沉在水底的,钢管外表面由铁丝缠绕,铁丝连接有浮球,浮球位于水平面上,当夜间时,工人通过船体组件1将水上吊装装置开到浮球旁,从而能准确地找到位于水底下钢管的位置;通过第一手拉葫芦2018将一根钢管上的铁丝勾住,通过第二手拉葫芦2027将相邻的另一根钢管上的铁丝勾住,并将这两根钢管拉上来,当两根钢管被拉上水面时,工人通过在两个钢管的法兰盘上打上螺丝,从而将两根钢管连接起来,依次按照上述操作,将沉在水底的所有钢管连接起来,再将钢管放入水底,从而形成一条沉在水底的输水管道。

本申请的吊装装置是在浙江杭州西湖水域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建造一条沉在水底的活水输水通道,从而提升西湖的水质。由于西湖是著名旅游景点,因此白天施工不适合,所以先将钢管沉入水底,在晚上将钢管拉上水面组装,不影响游客游览西湖。通过本申请的装置,有效解决了钢管的运输、吊装问题,并且不影响日间的游客游览,而且采用本申请的装置,能有效定位沉在水底上下的钢管,使钢管能在水面上施工,降低工人搬运钢管的劳累程度,提升了工人的施工速度。

第一支撑架2015包括第一底部框架2014、第一竖向框架2013和第一横向框架2011,筏体101上设有第一底部框架2014,第一底部框架2014上设有第一竖向框架2013,第一竖向框架2013上设有第一横向框架2011,第一横向框架2011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2018。第一横向框架2011上设有安装块2016,安装块2016上设有安装孔2017,安装孔2017内设有第一手拉葫芦2018;第一支撑架2015还包括第一三角铁2012,第一三角铁2012两侧分别与第一横向框架2011、第一竖向框架2013连接。第一底部框架2014、第一竖向框架2013、第一横向框架2011、第一三角铁2012组成的第一支撑架2015具有结构稳定、强度高的优点。

第二支撑架2025包括第二底部框架2024、第二竖向框架2023和第二横向框架2021,筏体101上设有第二底部框架2024,第二底部框架2024上设有第二竖向框架2023,第二竖向框架2023上设有第二横向框架2021,第二横向框架2021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2027。第二横向框架2021上设有挂绳2026,挂绳2026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2027;第二支撑架2025还包括第二三角铁2022,第二三角铁2022两侧分别与第二横向框架2021、第二竖向框架2023连接。第二底部框架2024、第二竖向框架2023、第二横向框架2021、第二三角铁2022组成的第一支撑架2015具有结构稳定、强度高的优点。

起重组件还包括连接框架203,连接框架203分别与第一吊装组件201、第二吊装组件202连接。通过连接框架203第一吊装组件201、第二吊装组件202连接起来,从而提升起重组件的稳定性。

筏体101为空心管体,踏板102为钢制成的踏板102,踏板102一侧与一个筏体101焊接,踏板102另一侧与另一个筏体101焊接。工人在工作时可以踩在踏板102上,踏板102具有防滑功能,从而为工人提供操作空间,并且避免工人滑动,有效保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水上的吊装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两组平行排列的船体组件1,船体组件1包括两个筏体101和踏板102,筏体101上设有踏板102,筏体101上还设有起重组件,起重组件包括第一吊装组件201和第二吊装组件202,第一吊装组件201包括第一支撑架2015和第一手拉葫芦2018,筏体101上设有第一支撑架2015,第一支撑架2015为钢制成的第一支撑架2015,第一支撑架2015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2018;第二吊装组件202包括第二支撑架2025和第二手拉葫芦2027,筏体101上设有第二支撑架2025,第二支撑架2025为钢制成的第二支撑架2025,第二支撑架2025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2027。在日间时,钢管的长度为8m,钢管有80根,相邻钢管处于未连接的状态,并且钢管是沉在水底的,钢管外表面由铁丝缠绕,铁丝连接有浮球,浮球位于水平面上,当夜间时,工人通过船体组件1将水上吊装装置开到浮球旁,从而能准确地找到位于水底下钢管的位置;通过第一手拉葫芦2018将一根钢管上的铁丝勾住,通过第二手拉葫芦2027将相邻的另一根钢管上的铁丝勾住,并将这两根钢管拉上来,当两根钢管被拉上水面时,工人通过在两个钢管的法兰盘上打上螺丝,从而将两根钢管连接起来,依次按照上述操作,将沉在水底的所有钢管连接起来,再将钢管放入水底,从而形成一条沉在水底的输水管道。

本申请的吊装装置是在浙江杭州西湖水域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建造一条沉在水底的活水输水通道,从而提升西湖的水质。由于西湖是著名旅游景点,因此白天施工不适合,所以先将钢管沉入水底,在晚上将钢管拉上水面组装,不影响游客游览西湖。通过本申请的装置,有效解决了钢管的运输、吊装问题,并且不影响日间的游客游览,而且采用本申请的装置,能有效定位沉在水底上下的钢管,使钢管能在水面上施工,降低工人搬运钢管的劳累程度,提升了工人的施工速度。

第一支撑架2015包括第一底部框架2014、第一竖向框架2013和第一横向框架2011,筏体101上设有第一底部框架2014,第一底部框架2014上设有第一竖向框架2013,第一竖向框架2013上设有第一横向框架2011,第一横向框架2011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2018。第一横向框架2011上设有安装块2016,安装块2016上设有安装孔2017,安装孔2017内设有第一手拉葫芦2018;第一支撑架2015还包括第一三角铁2012,第一三角铁2012两侧分别与第一横向框架2011、第一竖向框架2013连接。第一底部框架2014、第一竖向框架2013、第一横向框架2011、第一三角铁2012组成的第一支撑架2015具有结构稳定、强度高的优点。

第二支撑架2025包括第二底部框架2024、第二竖向框架2023和第二横向框架2021,筏体101上设有第二底部框架2024,第二底部框架2024上设有第二竖向框架2023,第二竖向框架2023上设有第二横向框架2021,第二横向框架2021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2027。第二横向框架2021上设有挂绳2026,挂绳2026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2027;第二支撑架2025还包括第二三角铁2022,第二三角铁2022两侧分别与第二横向框架2021、第二竖向框架2023连接。第二底部框架2024、第二竖向框架2023、第二横向框架2021、第二三角铁2022组成的第一支撑架2015具有结构稳定、强度高的优点。

起重组件还包括连接框架203,连接框架203分别与第一吊装组件201、第二吊装组件202连接。通过连接框架203第一吊装组件201、第二吊装组件202连接起来,从而提升起重组件的稳定性。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水上的吊装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两组平行排列的船体组件1,船体组件1包括两个筏体101和踏板102,筏体101上设有踏板102,筏体101上还设有起重组件,起重组件包括第一吊装组件201和第二吊装组件202,第一吊装组件201包括第一支撑架2015和第一手拉葫芦2018,筏体101上设有第一支撑架2015,第一支撑架2015为钢制成的第一支撑架2015,第一支撑架2015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2018;第二吊装组件202包括第二支撑架2025和第二手拉葫芦2027,筏体101上设有第二支撑架2025,第二支撑架2025为钢制成的第二支撑架2025,第二支撑架2025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2027。在日间时,钢管的长度为8m,钢管有120根,相邻钢管处于未连接的状态,并且钢管是沉在水底的,钢管外表面由铁丝缠绕,铁丝连接有浮球,浮球位于水平面上,当夜间时,工人通过船体组件1将水上吊装装置开到浮球旁,从而能准确地找到位于水底下钢管的位置;通过第一手拉葫芦2018将一根钢管上的铁丝勾住,通过第二手拉葫芦2027将相邻的另一根钢管上的铁丝勾住,并将这两根钢管拉上来,当两根钢管被拉上水面时,工人通过在两个钢管的法兰盘上打上螺丝,从而将两根钢管连接起来,依次按照上述操作,将沉在水底的所有钢管连接起来,再将钢管放入水底,从而形成一条沉在水底的输水管道。

本申请的吊装装置是在浙江杭州西湖水域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建造一条沉在水底的活水输水通道,从而提升西湖的水质。由于西湖是著名旅游景点,因此白天施工不适合,所以先将钢管沉入水底,在晚上将钢管拉上水面组装,不影响游客游览西湖。通过本申请的装置,有效解决了钢管的运输、吊装问题,并且不影响日间的游客游览,而且采用本申请的装置,能有效定位沉在水底上下的钢管,使钢管能在水面上施工,降低工人搬运钢管的劳累程度,提升了工人的施工速度。

第一支撑架2015包括第一底部框架2014、第一竖向框架2013和第一横向框架2011,筏体101上设有第一底部框架2014,第一底部框架2014上设有第一竖向框架2013,第一竖向框架2013上设有第一横向框架2011,第一横向框架2011上设有第一手拉葫芦2018。第一横向框架2011上设有安装块2016,安装块2016上设有安装孔2017,安装孔2017内设有第一手拉葫芦2018;第一支撑架2015还包括第一三角铁2012,第一三角铁2012两侧分别与第一横向框架2011、第一竖向框架2013连接。第一底部框架2014、第一竖向框架2013、第一横向框架2011、第一三角铁2012组成的第一支撑架2015具有结构稳定、强度高的优点。

第二支撑架2025包括第二底部框架2024、第二竖向框架2023和第二横向框架2021,筏体101上设有第二底部框架2024,第二底部框架2024上设有第二竖向框架2023,第二竖向框架2023上设有第二横向框架2021,第二横向框架2021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2027。第二横向框架2021上设有挂绳2026,挂绳2026上设有第二手拉葫芦2027;第二支撑架2025还包括第二三角铁2022,第二三角铁2022两侧分别与第二横向框架2021、第二竖向框架2023连接。第二底部框架2024、第二竖向框架2023、第二横向框架2021、第二三角铁2022组成的第一支撑架2015具有结构稳定、强度高的优点。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