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控的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2573发布日期:2020-02-11 08:5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操控的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操控的吊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小吊机的种类较多,其中多为立柱支撑吊运机,其结构主要由电机主机、立柱杆、吊臂杆三大部分组成。立柱支撑吊运机以立柱杆支撑屋顶固定,吊臂杆伸出窗外,电机的钢丝绳通过转臂套筒的滑轮与吊臂杆顶端滑轮的组合起重吊物到高空转进室内。

对于一些小型吊机,传统方式均人工操孔吊臂,人需要跟随吊臂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不便于工作人员操控吊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操控的吊机,底座上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操作的控制按钮,同时,底座上设置有供操作人员坐的垫板,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吊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操控的吊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转动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中心位置处固设有竖向设置的立杆,立杆的顶部铰接有一个吊臂,底板上连接有驱动底板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的控制按钮,所述底板位于控制按钮,底板位于控制按钮处设置有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有供操作人员坐的垫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操作人员控制吊机工作时,可坐在垫板上,然后只需操作控制按钮,即可控制吊机工作,代替传统的人需要跟随吊臂的转动而移动,从而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吊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板的底部连接有驱动垫板竖向滑移的动力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动力组件可调节垫板的高度,使垫板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均能舒适的操作吊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位于操作台顶部和垫板下方的对丝,对丝的轴向水平设置,对丝一端固设有手摇轮,对丝靠近两端的位置螺纹连接有滑移座一和滑移座二,滑移座一的底部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连杆一,连杆一远离滑移座一的端部铰接于操作台的顶部,滑移座一的顶部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连杆二,连杆二远离滑移座一的端部铰接有一个连接板,滑移座二的底部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连杆三,连杆三远离滑移座二的端部铰接于操作台的顶部,滑移座二的顶部铰接有一根连杆四,连杆四远离滑移座二的端部铰接于连接板上,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垫板的底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对丝,即驱动滑移座一和滑移座二相向滑移,使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以及连杆四能够推动垫板向上运动,即能增加垫板的高度,反向转动对丝,使驱动滑移座一和滑移座二相背滑移,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以及连杆四能够带动垫板向下运动,即能减少垫板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身高的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台靠近控制按钮的一侧设置有给操作人员垫脚的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操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支撑板能够对操作人员的脚起支撑作用,防止操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踩空,使操作人员坐在垫板上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驱动支撑板竖向运动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动力组件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调节组件能够驱动支撑板竖向运动,即能调节支撑板的高度,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位于操作台的外侧固设有防护栏,防护栏上铰接有一个防护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护栏能够防止吊钩工作的过程中摆动而伤害到操作人员,防护门与防护门铰接,便于工作人员进出防护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底座顶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有齿轮,底板周向固设有与齿轮啮合的外齿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电机转动,即可驱动底板转动,使底板上的操作台上的操作人员能够相对于吊臂的运动而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臂包括铰接于立杆上的定位杆以及滑移连接于定位杆内的连接杆,定位杆内开设有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空腔的底部固设有液压缸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液压缸一的活塞杆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液压缸一端活塞杆伸长,即可推动连接杆伸长,便于控制吊臂的长度,使吊臂的长度可调节,使吊机能够用于不同的场所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的中部铰接有一个液压缸二,液压缸二的缸体铰接于立杆上,液压缸二的活塞杆铰接于定位杆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液压缸二的活塞杆伸长,即能推动定位杆围绕其与立杆的铰接点向上翻转,液压缸二的活塞杆收回,即能带动定位杆围绕其与立杆的铰接点向下翻转,便于控制吊臂向上翻转或向下翻转,从而便于与待带吊装的物体连接。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的控制按钮,所述底板位于控制按钮,底板位于控制按钮处设置有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有供操作人员坐的垫板,操作人员控制吊机工作时,可坐在垫板上,然后只需操作控制按钮,即可控制吊机工作,代替传统的人需要跟随吊臂的转动而移动,从而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吊机;

2.通过在垫板的底部连接有驱动垫板竖向滑移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可调节垫板的高度,使垫板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均能舒适的操作吊机;

3.通过在垫板位于操作台的外侧固设有防护栏,防护栏上铰接有一个防护门,防护栏能够防止吊钩工作的过程中摆动而伤害到操作人员,防护门与防护门铰接,便于工作人员进出防护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为突显卷扬机而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垫板和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为突显垫板和支撑板而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垫和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底板;12、立杆;13、驱动组件;131、驱动电机;132、齿轮;133、外齿圈;14、吊臂;141、定位杆;142、空腔;143、连接杆;144、液压缸一;145、液压缸二;15、卷扬机;151、吊绳;152、吊钩;153、导向轮一;154、导向轮二;155、导向轮三;2、操作台;20、控制按钮;21、垫板;22、动力组件;221、对丝;222、手摇轮;223、滑移座一;224、连杆一;225、连杆二;226、滑移座二;227、连杆三;228、连杆四;229、连接板;23、支撑板;231、调节组件;24、防护栏;241、防护门;242、固定筒一;243、固定筒二;244、u型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便于操控的吊机,参见图1,包括底座1,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一个底板11,底板11呈圆盘状,底板11的中心位置处固设有竖向设置的立杆12,立杆12的顶部铰接有一个吊臂14,底板11上连接有驱动底板11转动的驱动组件13。驱动组件13包括固设于底座1顶部的驱动电机131,驱动电机131的输出轴上固设有齿轮132,底板11周向固设有与齿轮132啮合的外齿圈133,驱动电机131转动即可驱动底板11转动。

参见图2和图3,底板11的顶部固设有卷扬机15,卷扬机15的卷轴上固设有吊绳151,吊绳151沿立杆12的长度方向和吊臂14长度方向延伸至吊臂14远离立杆12的端部,底板11靠近立杆12的位置处固设有一个导向轮一153,立杆12的顶部固设有一个导向轮二154,吊臂14远离立杆12的端部固设有导向轮三155,吊绳151依次穿过导向轮一153、导向轮二154和导向轮三155后固定连接有一个吊钩152,导向轮一153、导向轮二154以及导向轮三155对吊绳151起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吊绳151缠绕在一起。

参见图3,吊臂14包括铰接于立杆12上的定位杆141以及滑移连接于定位杆141内的连接杆143,定位杆141内开设有沿定位杆14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142,空腔142的底部固设有液压缸一144,连接杆143固定连接于液压缸一144的活塞杆端部;液压缸一144端活塞杆伸长,即可推动连接杆143伸长,导向轮三155位于连接杆143远离定位杆141的端部。立杆12的中部铰接有一个液压缸二145,液压缸二145的缸体铰接于立杆12上,液压缸二145的活塞杆铰接于定位杆141的底部,液压缸二145的活塞杆伸长,即能推动定位杆141围绕其与立杆12的铰接点向上翻转,液压缸二145的活塞杆收回,即能带动定位杆141围绕其与立杆12的铰接点向下翻转。

参见底板11上设置有一个操作台2,操作台2位于卷扬机15的正上方,操作台2上设置有控制驱动电机131、液压缸一144、液压缸二145以及卷扬机15的控制按钮20,操作台2上方设置有便于人坐的垫板21,垫板21便于人坐在操作台2上操作控制按钮20,垫板21的底部连接有驱动垫板21竖向滑移的动力组件22。动力组件22包括位于操作台2顶部和垫板21下方的对丝221,对丝221的轴向水平设置,对丝221的一端固设有手摇轮222,对丝221靠近两端的位置螺纹连接有滑移座一223和滑移座二226,滑移座一223的底部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连杆一224,连杆一224远离滑移座一223的端部铰接于操作台2的顶部,滑移座一223的顶部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连杆二225,连杆二225远离滑移座一223的端部铰接有一个连接板229;滑移座二226的底部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连杆三227,连杆三227远离滑移座二226的端部铰接于操作台2的顶部,滑移座二226的顶部铰接有一根连杆四228,连杆四228远离滑移座二226的端部铰接于连接板229上,连接板229固定连接于垫板21的底板。

操作台2靠近控制按钮2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垫脚的支撑板23,支撑板23的底部连接有驱动支撑板23竖向滑移的调节组件231,调节组件231与动力组件22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底板11位于操作台2的外侧四周设置有一个防护栏24,防护栏24能够防止吊钩152伤到操作人员,防护栏24的一侧铰接有一个防护门241,防护门241上固设有一个固定筒一242,防护栏24上的侧壁上固设有一个固定筒二243,固定筒一242和固定筒二243的内共同插接有一个u型插销244,u型插销244能够将防护门241与防护栏24固定。

使用原理:工作时,操作人员可进入到防护栏24内,根据操作人员的身高,调节好垫板21的高度,然后调节好支撑板23的高度,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操作控制按钮2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