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大型构件的装卸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7686发布日期:2020-06-05 19:4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大型构件的装卸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卸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构件的装卸车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制造、建筑、水利水电、石油化工、安装等需要使用现代化设备对大吨位货物、产品、构件进行搬运及卸车的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卸车设备有:塔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汽车吊、履带吊、直升飞机、桅杆系统、缆索起重机、液压提升法、利用构筑物吊装法、坡道提升法等。其中大部分吊装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力信号作用下,通过机械、液压驱动使钢丝绳、卡具、构件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垂直起升、水平移动来达到搬运及卸车目的。但利用现代化吊装设备进行卸车任务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地形及道路限制,卸车装置不能负荷行驶,也不适合在松软或泥泞的场地上工作,卸车工作环境要求高,特别是大型卸车设备采用杠杆式原理需要配重、固定式设备配套设施多,给卸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型构件的装卸车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型构件的装卸车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支撑机构和顶升机构,在卸车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卸车成本,在卸车目的地提前放置本实用新型,根据车辆高度制作支撑机构,利用顶升机构将需要卸车的构件进行承载,以达到卸车的目的,立柱可提前制作成标准件,根据不同车辆的高度相应调整立柱的长度以可满足装卸车需求,且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可人工进行搬运及拆装,便于携带,可拆卸重复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大型构件的装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机构和顶升机构,

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底板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顶部的顶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支撑板,所述立柱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接组件支撑在所述顶板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顶板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设置在远离所述顶升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顶板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上述的适用于大型构件的装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底板和斜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底板上的连接侧板。

上述的适用于大型构件的装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和所述第三紧固件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紧固件为连接螺栓。

上述的适用于大型构件的装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孔,所述顶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第二连接孔和供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过的第三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支撑机构和顶升机构,在卸车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卸车成本,在卸车目的地提前放置本实用新型,根据车辆高度制作支撑机构,利用顶升机构将需要卸车的构件进行承载,以达到卸车的目的,使用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中立柱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固定在底板上,第一连接组件与底板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为一体;立柱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接组件支撑在顶板的底部,第二连接组件与顶板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支撑板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固定在顶板上,第三连接组件与顶板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操作简便省力、方便拆卸,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可人工进行搬运及拆装,便于携带,可拆卸重复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中的立柱可提前制作成标准件,根据不同车辆的高度相应调整立柱的长度以可满足装卸车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支撑机构和顶升机构,在卸车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卸车成本,在卸车目的地提前放置本实用新型,根据车辆高度制作支撑机构,利用顶升机构将需要卸车的构件进行承载,以达到卸车的目的,立柱可提前制作成标准件,根据不同车辆的高度相应调整立柱的长度以可满足装卸车需求,且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可人工进行搬运及拆装,便于携带,可拆卸重复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升机构;2—底板;2-1—第一连接孔;

3—立柱;4—顶板;4-1—第二连接孔;

4-2—第三连接孔;5—支撑板;6—加强筋板;

7—连接底板;8—连接侧板;9—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机构和顶升机构1,

所述底座包括底板2和设置在所述底板2上的立柱3,所述立柱3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底板2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3顶部的顶板4和相对设置在所述顶板4上的支撑板5,所述立柱3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接组件支撑在所述顶板4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顶板4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所述顶升机构1设置在两个支撑板5之间,所述支撑板5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顶板4上,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设置在远离所述顶升机构1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顶板4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实际使用时,通过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支撑机构和顶升机构1,在卸车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卸车成本,在卸车目的地提前放置本实用新型,根据车辆高度制作支撑机构,利用顶升机构1对需要卸车的大型构件进行承载,以达到卸车的目的,使用效果好。其中,立柱3可提前制作成标准件,根据不同车辆的高度相应调整立柱的长度以可满足装卸车需求,所述立柱3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底板2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所述立柱3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接组件支撑在所述顶板4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顶板4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所述支撑板5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顶板4上,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顶板4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操作简便省力、方便拆卸,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可人工进行搬运及拆装,便于携带,可拆卸重复使用,尤其面对恶劣条件,无法使用现代化汽车吊、履带吊等现代化设备进行吊装时,可利用本实用新型完成小批量构件的装车和卸车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立柱3可采用无缝钢管、工字钢、厚钢板管材或型材制作,根据运输车辆的高度选择对应高度的立柱3,将选择的立柱3焊接在所述底板2上,实际制作时,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稳固,可将两个结构尺寸均相同的立柱3焊接在一起支撑在所述底板2上。如图1所示,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在立柱3对称的位置上焊接加强筋板6。两个所述支撑板5均为厚钢板制作的矩形板,所述底板2和顶板4均为矩形板,且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所述顶板4的尺寸小于所述底板2的尺寸。

特别的,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将底板2水平放置在卸车目的地,将两根立柱3垂直安装在底板2上,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底板2连接为一体,以保证立柱3的垂直度;将顶板4水平安装在立柱3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顶板4连接为一体,以保证顶板4的水平度;将支撑板5垂直安装在顶板4上,通过所述第三紧固件将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所述顶板4连接为一体,以保证支撑板5的垂直度,本实用新型整体采取自下而上进行装配,拆除时反之。

实际使用时,需至少用4个本实用新型对称布置于运输车辆两侧,使运输车辆底板长度方向的边缘线停放在同一侧的两个本实用新型上的两个支撑板5的中间位置处,方便顶升机构1进行顶升,所述顶升机构1可选取为千斤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底板7和斜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底板7上的连接侧板8。

为了保证所述立柱3连接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立柱3的侧边,起固定立柱3的作用;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支撑板5上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起固定支撑板5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和所述第三紧固件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紧固件为连接螺栓9。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紧固件是用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底板2,所述第二紧固件是用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顶板4,所述第三紧固件是用来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顶板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紧固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底板7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螺栓9穿过的通孔,所述底板2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孔2-1,所述顶板4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第二连接孔4-1和供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过的第三连接孔4-2。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连接底板7上的通孔和底板2上的第一连接孔2-1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底板2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顶板4上的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连接底板7上的第二连接孔4-1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顶板4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三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上连接底板7上的通孔和顶板4上的第三连接孔4-2将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顶板4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运输车辆运输到卸车目的地前,在卸车地点提前装配并放置本实用新型,需至少用4个对称布置于运输车辆两侧;运输车辆到达卸车目的地后,利用顶升机构1顶升大型构件,顶升至大型构件与运输车辆底板脱离;运输车辆撤离卸车目的地后,降低顶升机构1使大型构件与支撑板5的顶端接触,由支撑板5对大型构件进行承载;对大型构件进行装车时,需将顶升机构1顶升至大型构件的高度高于运输车辆底板高度,运输车辆进入卸车目的地后,降低顶升机构1,将大型构件放置至运输车辆底板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