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膜机的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5612发布日期:2020-05-26 17:2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镀膜机的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溅射镀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镀膜机的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现有的镀膜机上料系统包括固定支架1、设置在固定支架1中的托架传送机构2和托架夹持机构3。该固定支架1为长条形槽体结构,该托架传送机构2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齿轮21和与多个并排齿轮21一一随动的推动轮22,该多个并排齿轮21由一个电机23带动实现同向转动,该多个推动轮22并排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槽体的上端开口的中间部位,且该推动轮22的顶端要高出所述长条形槽体的上端部。该托架夹持机构3包括多组并排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槽体上端部的夹持单元31,每个夹持单元31中均包括上下两对水平滚动轴承32,该上下两对水平滚动轴承32用于夹持住溅射托架4,防止其倾斜或倾倒,且所述溅射托架4放入该托架夹持机构3时,溅射托架4的底部与所述推动轮22的顶部接触,则在电机23的带动下,多个并排齿轮21开始同向转动,则多个并排的推动轮22也开始同向转动,进而带动溅射托架4进入或退出镀膜室内,完成镀膜工作。

从上可知,现有镀膜机的上料系统只能实现一次上一个溅射托架的效果,严重影响现有镀膜机的镀膜效率,同时由于均需要手动放置溅射托架,人工成本很高,机器产能很低。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创设一种新的镀膜机上料系统,使其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提升上料效率,降低人员成本,降低上料错误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镀膜机的上料系统,使其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提升上料效率,降低人员成本,降低上料错误率,从而克服现有的镀膜机上料系统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镀膜机的上料系统,包括固定支架和设置在其中的托架传送机构,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为可升降的结构,所述上料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方的储料机构,所述储料机构包括储料室框架、设置在所述储料室框架底部的多组并排的送料轨道,以及带动所述储料室框架水平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送料轨道的送料方向与所述托架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平行;

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储料室框架移动,使所述储料室框架中的多组送料轨道依次与所述托架传送机构对齐,所述托架传送机构在所述固定支架处于上升状态时,所述托架传送机构带动与其对齐的送料轨道中的溅射托架上料或下料。

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采用丝杠传动机构,包括丝杠和带动丝杠旋转的电机,以及与丝杆上螺母连接的连接板,所述丝杠和电机用于固定在镀膜机的第一横杆上,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储料室框架顶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料室框架包括顶板和与其连接的两侧板、前吊板和后吊板,所述多组并排的送料轨道相互连接的设置在所述两侧板之间,所述前吊板和后吊板分别通过滑轨与镀膜机的第二横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多组并排的送料轨道包括多个轨道板,每个轨道板的中部均设置多个交错设置的水平支撑轴承,且两两相邻的轨道板之间至少有两对位置相对的水平支撑轴承,形成夹持溅射托架的下层夹持单元。

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轨道板的上部也设置多个交错设置的水平支撑轴承,且两两相邻的轨道板之间至少有两对位置相对的水平支撑轴承,形成夹持溅射托架的上层夹持单元。

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两相邻的轨道板之间通过多根与轨道板垂直的连接杆连接,且多根连接杆均间隔的设置在轨道板下部;

所述托架传送机构的多个推动轮间隔设置,在所述托架传送机构被升起时,所述托架传送机构的多个推动轮与多根连接杆错开,并将对应的溅射托架撑起,使溅射托架与多根连接杆分离,实现溅射托架的传送。

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架传送机构通过升降气缸实现升降运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料室框架的底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顶端呈凹凸交错设置。

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轨道板的下部均设有用于检测相应送料轨道中是否存在溅射托架的传感器。

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储料机构和托架传送机构启停。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镀膜机的上料系统通过设置可滑动的且包含多组送料轨道的储料机构,以及可升降的固定支架,能实现在固定支架处于最低位置时,储料室框架可实现左右移动,使储料室框架中的多组送料轨道依次与托架传送机构对齐;并且在确定好某个送料轨道与托架传送机构对齐时,将固定支架和托架传送机构升起,能实现托架传送机构带动相应送料轨道中溅射托架的上料与下料动作,则该上料系统可实现多个溅射托架的依次上料、下料动作,大大的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可以做到一个人同时操作几台机器的效率,节省人工物力成本,同时也减少了机器因不能及时更换料而多出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机器的产能。多个托架在工作过程中自己更换料,也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了人为放置散料以及型号搞错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储料机构通过丝杠传动机构提供整个储料室框架的左右移动动力,还通过储料室框架中前吊板和后吊板的滑轨结构,能实现该储料室框架的平稳运行。

3.还通过在每个轨道板上交错的设置上下两层水平支撑轴承,形成每个送料轨道中的下层夹持单元和上层夹持单元,为溅射托架的稳定直立提供极有利的夹持,且通过两两相对轴承的相对滚动,能实现托架的顺利上下料移动。

4.还通过在每个轨道板下部设置传感器以及与其连接的控制器,用于检测相应送料轨道中是否存在溅射托架,以便控制器能自动化的控制储料机构中多个溅射托架的自动上料和下料,大大提高了该上料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镀膜机上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镀膜机上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镀膜机上料系统的结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镀膜机上料系统中储料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镀膜机上料系统,包括固定支架1和设置在其中的托架传送机构2,该固定支架1和托架传送机构2均与现有镀膜机上料机构相同。本申请改进在于,在该固定支架1的下部设置升降气缸5,该升降气缸5能实现该固定支架1和托架传送机构2的上升和下降。该结构改进目的在于实现与后述改进的的储料机构6相配合,完成溅射托架4的自动上料、下料工作。

本实施例中该上料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该固定支架1上方的储料机构6。该储料机构6包括储料室框架、设置在该储料室框架底部的多组并排的送料轨道,以及带动该储料室框架水平移动的驱动机构,该送料轨道的送料方向与该托架传送机构2的传送方向平行。本实施例中该储料室框架底部设置10组送料轨道,即该储料室框架中可一次放置10个溅射托架4。

该驱动机构带动该储料室框架移动,使该储料室框架中的多组送料轨道依次与该托架传送机构对齐,并在该托架传送机构2处于上升状态时,该托架传送机构2带动与其对齐的送料轨道中的溅射托架4上料或下料。

具体的,参照附图4所示,该驱动机构采用丝杠传动机构,包括丝杠7和带动丝杠7旋转的电机8,以及与丝杆7上螺母连接的连接板9,该丝杠7和电机8用于固定在镀膜机的第一横杆10上,该连接板9与该储料室框架顶板11固定连接。该第一横杆10采用方型材结构,横向固定在镀膜机上。

该储料室框架包括顶板11和与其连接的两侧板12、前吊板13和后吊板,该多组并排的送料轨道相互连接的设置在两侧板12之间,该前吊板13和后吊板分别通过滑轨14和与镀膜机的第二横杆15滑动连接。该第二横杆15与第一横杆10平行设置,用于进一步稳定储料室框架的平稳滑行。

该多组并排的送料轨道包括多个轨道板16,每个轨道板16的中部均设置多个交错设置的水平支撑轴承17,且两两相邻的轨道板16之间至少有两对位置相对的水平支撑轴承17,形成夹持溅射托架4的下层夹持单元。

进一步改进,每个该轨道板16的上部也设置多个交错设置的水平支撑轴承18,且两两相邻的轨道板16之间至少有两对位置相对的水平支撑轴承18,形成夹持溅射托架4的上层夹持单元。该下层夹持单元和上层夹持单元能从上下两层实现对溅射托架4的稳定夹持,并且由于上下两层夹持单元,在该溅射托架4被托架传送机构2撑起时仍能稳定,不会倾倒或倾斜,进一步保证上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两两相邻的轨道板16之间通过多根与轨道板16垂直的连接杆连接,且多根连接杆均间隔的设置在轨道板16的下部;该托架传送机构2的多个推动轮22间隔设置,在该托架传送机构2被升起时,该托架传送机构2的多个推动轮22与多根连接杆错开,并将对应的溅射托架4撑起,使溅射托架4与多根连接杆分离,实现溅射托架4的传送。

为了顺利实现储料机构在固定支架1上方的移动,该储料室框架的底端与该固定支架1的顶端呈凹凸交错设置,这样在固定支架1处于最低位置时,该储料室框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左右移动,使储料室框架中的多组送料轨道依次与该托架传送机构对齐;在确定好某个送料轨道与托架传送机构对齐时,将固定支架1和托架传送机构2升起,能实现托架传送机构带动该送料轨道中溅射托架的上料与下料动作。

本实用新型镀膜机上料机构由于储料室框架中包含多个送料轨道,又由于送料轨道可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移动,则能实现储料室框架中多个溅射托架的依次上料动作,较现有镀膜机上料机构大大提高了上料效率。

还有,每个该轨道板16的下部均设有传感器19,用于检测相应送料轨道中是否存在溅射托架4。且该上料系统还包括与该传感器19连接的控制器,该控制器还用于控制该储料机构和托架传送机构启停。则该控制器根据传感器19的检测数据,能实现储料机构中多个溅射托架的自动上料和下料,大大提高了该上料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