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8126发布日期:2020-04-21 16:5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分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商业化社会,企业为宣传自己的产品,都会力争使自己产品的外包装更美观更显高档,通常需在包装盒的外表面再包装上一层透明的薄膜。如电子产品、食品、化妆品、医药用品等的外包装上均需用一层薄膜包装以起到防潮、防刮花或美观等作用。

薄膜在生产线上一般是一张一张成堆叠放,在取膜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多个吸嘴垂直往下,然后将第一张薄膜吸住,接着吸嘴将薄膜垂直往上吸起,以使第一张薄膜和下面的相邻薄膜分离。

但由于薄膜之间彼此相接触时贴合面积较大,贴合面处间隙过小使薄膜之间的黏合力度较大,且薄膜之间存在的静电吸附力使得在吸取一张薄膜时与之相贴合的相邻薄膜也容易随待包装薄膜引出,往往很难将待分离薄膜和相邻薄膜彻底分开,有时候会同时吸起多张薄膜,导致取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目前的薄膜包装领域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薄膜分离装置,用于实现薄膜分离,所述薄膜分离装置包括:入料机构、定膜机构、提膜机构、抖膜机构及分离机构;

其中,所述入料机构用于提供薄膜物料,所述薄膜物料包括待包装薄膜以及与所述待包装薄膜相叠合的相邻薄膜;

所述定膜机构在对所述薄膜物料定位时与所述薄膜物料的相对两侧的边缘接触;

所述提膜机构包括第一吸膜组件和斜向移位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吸膜组件,用于吸附所述待包装薄膜;

所述斜向移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吸膜组件连接,并可带动所述第一吸膜组件沿第一方向呈夹角位移,使所述待包装薄膜与所述相邻薄膜在第一方向上位移以形成开口;

所述抖膜机构包括第二吸膜组件和抖膜组件,所述第二吸膜组件用于吸附待包装薄膜,所述抖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吸膜组件连接,并可带动所述第二吸膜组件在第二方向上位移,其中,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分离机构包括一分离杆,所述分离杆可经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待包装薄膜与所述相邻薄膜之间,并往复位移以使被吸附的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实现分离。

优选地,所述入料机构包括入料感应器、入料控制器、入料驱动器以及放料板;

所述入料驱动器与所述放料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放料板在第一方向位移,以将薄膜物料移动至薄膜分离工位,该第一方向为薄膜叠合方向;

当用户将所述薄膜物料放置于所述放料板时,所述入料控制器可以接收到所述入料感应器产生的感应信号,并控制所述入料驱动器驱动所述放料板移动至所述薄膜分离工位。

优选地,所述定膜机构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定膜组件,所述定膜组件至少为两个,且可相对支撑架移动;

当所述定膜机构对所述放料板上的所述薄膜物料定位时,所述定膜组件在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与薄膜物料的边缘接触,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定膜组件包括定膜件以及定膜驱动件,其中,所述定膜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并与所述定膜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定膜件与所述薄膜物料的边缘接触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定膜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定膜驱动件与第二滑块连接,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动配合。

优选地,提膜机构还包括固定架;

所述斜向移位组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且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倾斜的夹角为20°到60°

优选地,所述斜向移位组件包括斜向件以及斜向驱动件;

所述斜向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斜向驱动件的固定于所述斜向件,并与所述第一吸膜组件连接;

所述斜向驱动件动作时可带动所述第一吸膜组件相对所述斜向件位移。

优选地,所述分离杆上设置有静电吸附层。

优选地,所述静电吸附层呈筒状,套设于所述分离杆。

优选地,所述薄膜分离装置还包括鼓风机构,所述鼓风机构用于向所述相邻薄膜鼓风,且鼓风方向与水平方向成夹角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分离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设置入料机构,以将薄膜物料送至薄膜分离工位。通过设置定膜机构以将薄膜物料定位,以防止薄膜物料在后续分离过程中产生位移。

通过设置提膜机构用于吸附待包装薄膜,并将待包装薄膜提拉到预设高度,使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在第一方向,即薄膜相叠合的方向上间距逐渐拉开,以形成分离开口,实现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初步分离。

通过设置抖膜机构以在提膜机构将待包装薄膜提拉到预定高度位置处时,将待包装薄膜在第二方向上也即垂直于薄膜叠合向上抖动,使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间错位,从而使得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间接触面积减小,贴合力度降低。

通过设置分离机构,可经开口进入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间,并往复位移以使被吸附的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实现分离,并可以有效阻止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因静电而粘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分离装置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薄膜分离装置的入料机构入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薄膜分离装置的定膜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定膜机构的定膜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是薄膜分离装置的提膜机构和抖膜机构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提膜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抖膜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薄膜分离装置的分离机构的分离杆在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薄膜分离装置进行提膜形成开口a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薄膜分离装置的分离杆经开口a进入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7c是薄膜分离装置进行抖膜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d是薄膜分离装置进行抖膜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分离装置100,用于将待包装薄膜从薄膜物料中,单张分离取出。该薄膜分离装置100包括入料机构10、定膜机构20、提膜机构30、抖膜机构40及分离机构50。

其中,入料机构10用于提供薄膜物料m,该薄膜物料m包括待包装薄膜以及与待包装薄膜相叠合的相邻薄膜。定膜机构20用于将薄膜物料定位,以防止薄膜物料在后续分离过程中产生位移。

提膜机构30用于吸附待包装薄膜,并将待包装薄膜提拉到预设高度,使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在第一方向,即薄膜相叠合的方向上间距逐渐拉开,以形成分离开口,实现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初步分离。

抖膜机构40用于在提膜机构30将待包装薄膜提拉到预定高度位置处时,将待包装薄膜在第二方向上也即垂直于薄膜叠合向上抖动,使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间错位,从而使得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间接触面积减小,贴合力度降低。

分离机构50,可经开口进入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间,并往复位移以使被吸附的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实现分离。

请参阅图2,具体地,入料机构10包括入料感应器101、入料控制器102、入料驱动器103以及放料板104。

其中,入料驱动器103与放料板104连接,用于驱动放料板103在第一方向位移,以将薄膜物料m移动至薄膜分离工位,其中,第一方向为薄膜叠合方向。

入料感应器101与入料控制器102电连接,用于检测薄膜物料m是否到达预设位置,在薄膜物料m到达预设位置时,生成感应信号并发送给入料控制器102,以使入料控制器102控制与之电连接的入料驱动器103,以使入料驱动器103驱动放料板104位移,其中,该入料感应器101位红外感应器或距离感应器,入料驱动器103为气缸。

如图2所示,当用户将薄膜物料m放置于放料板104或传送带,利用传送带将薄膜物料运送至物料板104时,入料控制器102可以接收到入料感应器101产生的感应信号,并控制入料驱动器103驱动放料板104移动至薄膜分离工位,以将薄膜物料进行分离加工。

请参阅图3,薄膜物料m到达薄膜分离工位时,定膜机构20对薄膜物料m进行定位。

具体地,定膜机构20包括支撑架202以及设置于支撑架202的定膜组件201。其中,支撑架202用于为定膜组件201提供固定支撑。定膜组件201至少为两个,且可相对支撑架202在移动,以在薄膜物料m到达薄膜分离工位时在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与薄膜物料m接触,实现对薄膜物料m的定位。

其中,定膜组件201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或5个。

在部分实施例中,定膜组件201为偶数个,在对薄膜物料m定位时,定膜组件201分两组分布设置于放料板104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相对两侧。

请参阅图4,定膜组件201包括定膜件2015以及定膜驱动件214,其中,驱动件2014通过固定件2011固定于支撑架202,定膜驱动件2014与定膜件2015连接,以驱动定膜件2015相对固定件2011移动与薄膜物料m的边缘接触或分离。

在部分实施例中,定膜组件201还包括第一滑决2012和第二滑块2013,其中,第一滑块2012与固定件2011连接,定膜驱动件2014与第二滑块2013连接并与固定件2011连接,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2014滑动配合

对薄膜物料m定位时,定膜驱动件2014带动第二滑块2013相对第一滑块2012滑动,以与薄膜物料m的边缘接触。完成定位后,定膜驱动件2014带动第二滑块2013相对第一滑块2012滑动,以与薄膜物料m的边缘分离,以对下一个待加工的薄膜物料m定位。

请参阅图5a-5c,定膜机构20在薄膜分离工位上完成对薄膜物料m的定位后,提膜机构30吸附待包装薄膜,并将该待包装薄膜进行提拉,以使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初步分离。

其中,提膜机构30包括第一吸膜组件301以及斜向位移组件302。第一吸膜组件301用于吸附薄膜物料m的待包装薄膜,斜向移位组件302与第一吸膜组件301连接,且可带动第一吸膜组件301沿第一方向呈夹角位移,使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在第一方向上位移以形成开口。

如图5b所示,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吸膜组件301包括第一吸附件3011以及第一连接件3012。第一吸附件3011与外部气源连通用于吸附待包装薄膜。第一吸附件3011与第一连接件3012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3012与斜向位移组件302连接,以在斜向位移组件302带动下降待包装薄膜进行提拉。

提膜机构30还包括固定架303,斜向移位组件302与固定架303连接,利用固定架303与外部支架固定,并且斜向移位组件302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该倾斜的夹角θ为20°到60°。

其中,斜向移位组件302包括斜向件3021以及斜向驱动件3022。斜向件3021固定于固定架303,斜向驱动件3022的固定于斜向件3021,并与第一吸膜组件301连接。斜向驱动件3022动作时可带动第一吸膜组件301相对斜向件3021相对水平面呈夹角θ位移,从而带动被第一吸膜组件301吸附的待包装薄膜相对水平面呈夹角θ位移,进而使得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开口,实现初步分离。

抖膜机构40包括第二吸膜组件401和抖膜组件402。第二吸膜组件401和抖膜组件402滑动连接,其中,第二吸膜组件402用于吸附待包装薄膜,抖膜组件402与第二吸膜组件401连接,用于带动第二吸膜组件401在垂直于薄膜叠合方向的方向上位移,即在第二方向上位移,以使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在第二方向相对位移产生错位,减小接触面积,以进一步分离。

如图5c所示,第二吸膜组件401包括第二连接件4012以及固定于第二连接件4012的第二吸附件4011,其中,第二吸附件4011用于吸附待包装薄膜。

抖膜组件402包括基板4021以及设置于基板4021的抖膜驱动件4023。

其中,第二连接件4012设置有第一滑动部4013,基板4021设置有第二滑动部4022,第一滑动部4013与第二滑动部4022滑动配合。基板4021还设置有连接部4024,抖膜驱动件4023通过连接部4024与基板4021连接,且抖膜驱动件4023与第二连接件4012连接。

第二吸附件4011吸附待包装薄膜后,抖膜驱动件4023动作,抖膜驱动件4023动作通过连接部4024提供限位,推动第二连接件4012相对基板4022在第二方向上往复滑动,以带动第二吸附件4011第二方向上往复滑动位移,从而使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在第二方向相对位移产生错位,其中,抖膜驱动件4023可以是气缸或电机,优选为气缸。

请参阅图6,分离机构50包括分离杆501,分离杆51可经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在第一方向上位移后所形成的开口进入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间,并在第三方向上往复位移以使被吸附的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实现分离。

具体地,分离杆501一端与驱动器502连接,通过驱动器502驱动,以使分离杆501在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前往复位移,以使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充分分离。

在部分实施例中,分离杆501上设置有静电吸附层503,分离杆501在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前往复位移时通过静电吸附层503与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接触,以吸附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前的静电,避免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因静电吸附重新粘合。

优选地,静电吸附层503呈筒状,套设于分离杆501,其中,静电吸附层503和分离杆501的固定方式可以是静电吸附层503内设置有内螺纹,在分离杆501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螺纹配合实现静电吸附层503和分离杆501的固定。

静电吸附层503和分离杆50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在静电吸附层503设置有穿孔,在分离杆501设置弹簧销,通过弹簧销与穿孔实现静电吸附层503和分离杆501的固定。

在部分实施例中,薄膜分离装置100还包括鼓风机构(图未示),鼓风机构设置于待吸附薄膜形成开口一侧,用于向相邻薄膜鼓风,且鼓风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请参阅图7a-7d,在薄膜物料m被运送至薄膜分离工位后,定膜机构对薄膜物料m定位。薄膜物料m完成定位后,第一吸膜组件301吸附薄膜物料m中待包装薄膜,然后斜向位移组件302带动第一吸膜组件301和待包装薄膜在第一方向上斜向位移,以使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之间形成高度差h,并形成开口a。

当待包装薄膜被提拉到预设高度后,第二吸膜组件401吸附待包装薄膜,抖膜组件402在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以使待包装薄膜在第二方向上产生褶皱,从而减小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分离。

抖膜组件402在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预设次数后,分离机构50的分离杆501经开口a进入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之间,并在第三方向上往复位移,以使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实现最终分离,并有效阻止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因静电吸附重新粘合。

在部分实施例中,在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完全分离后,鼓风机构向与待包装薄膜相邻的薄膜鼓风,且鼓风方向向下且与水平面成夹角γ设置,以确保薄膜的分离效果,γ为小于90度,使得鼓风的力度更为柔和,避免垂直向下的鼓风方向使得薄膜边缘飘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分离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设置入料机构,以将薄膜物料送至薄膜分离工位。通过设置定膜机构以将薄膜物料定位,以防止薄膜物料在后续分离过程中产生位移。

通过设置提膜机构用于吸附待包装薄膜,并将待包装薄膜提拉到预设高度,使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在第一方向,即薄膜相叠合的方向上间距逐渐拉开,以形成分离开口,实现待包装薄膜和相邻薄膜初步分离。

通过设置抖膜机构以在提膜机构将待包装薄膜提拉到预定高度位置处时,将待包装薄膜在第二方向上也即垂直于薄膜叠合向上抖动,使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间错位,从而使得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间接触面积减小,贴合力度降低。

通过设置分离机构,可经开口进入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之间,并往复位移以使被吸附的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实现分离,并可以有效阻止待包装薄膜与相邻薄膜因静电而粘合。

通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