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材浆料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1662发布日期:2020-04-21 17:1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材浆料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浆料搅拌后下料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建材浆料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材施工行业,往往通过搅拌装置对建材进行固液混合,将建材混合均匀后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现有的搅拌装置在搅拌混合均匀后,需要对搅拌罐内的建材物料进行卸料转移,但是现有的搅拌装置的出料口离转移装置的高度较高,并且搅拌装置的出料口的相对位置高度不可改变,当搅拌罐内的物料从出料口进行下料时,物料的动能大,冲技能高,造成物料四处飞溅,浪费材料的同时,还需要对飞溅的物料进行收集处理,给工人带来额外的劳动,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固液混合的物料还可能会对转移装置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不利于转移装置的长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搅拌装置的出料口与转移装置的高度差大而造成物料飞溅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材浆料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建材浆料下料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内壁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的上端设置有端盖,端盖的下端连接有环形的定位块,定位块的下端开设有环形的定位槽,固定筒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定位槽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锁定单元,锁定单元包括转轴和锁定杆,锁定杆通过转轴与定位块转动连接,锁定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限位槽和定位槽内,固定筒内设置有升降筒,升降筒的上端外壁伸入定位槽内后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块,限位块的外侧向下弯折形成锁定槽,升降筒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排料口,升降筒的下端贯罐体的底壁,升降筒的外壁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连接有多个升降驱动单元,升降筒内设置有多个缓冲单元。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限位槽的上端向内倾斜设置空腔。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限位块的外侧壁设置有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固定筒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滑槽,升降筒的外壁设置有与滑槽相互适配的滑块,固定筒内壁与升降筒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定位槽的外侧壁位于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缓冲单元包括缓冲板和扭簧,缓冲板的一侧与升降筒的内壁铰接,缓冲板的另一侧悬空设置,扭簧位于缓冲板的下端与升降筒的内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升降驱动单元为液压缸,液压缸与罐体相互连接,液压缸的伸缩轴与升降板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驱动单元带动升降筒实现升降移动,能够有效改变罐体的出料口与转移装置之间的距离,保证物料通过升降筒进入到转移转移装置内时的动能小,避免物料飞溅,以及过大冲击能对转移装置的损坏;在升降筒的上端配设有端盖,并且端盖的上端呈锥形,减小顶升时受到的阻力,保证在搅拌的过程中,物料不会通过升降筒泄漏;端盖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块,升降筒的外壁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定位块的定位槽内,当升降驱动单元带动端盖向上移动时,限位块与锁定杆没有相互力的作用,此时罐体内的物料通过升降筒的排料口进入到升降筒内,通过升降筒导向传输到转移装置内,并且在升降筒内设置有多个缓冲单元,对物料进入到升降筒内起到辅助缓冲的作用,当升降驱动单元带动升降筒向下移动时,端盖处于封闭状态,此时升降筒外壁的限位块与锁定杆相互相互,并且锁定杆绕着转轴转动,锁定杆的另一端位于限位槽内,限位槽的上端向内倾斜,通过锁定杆完成锁定,进而保证在搅拌过程中固定筒、升降筒和端盖的一体性。

2、在固定筒内壁设置滑槽,在升降筒的外壁设置滑块,保证升降筒在升降移动的过程中,升降筒与固定筒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并且保证升降移动过程中的平滑,滑块采用t字形,滑槽采用与t字形相互适配的通槽,保证了升降筒与固定筒的一体性,并且在固定筒内壁与升降筒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定位槽的侧壁恰好位于间隙内。

3、缓冲单元包括缓冲板和扭簧,缓冲板的一侧与升降筒的内壁铰接,扭簧位于缓冲板靠近铰接端的下端,扭簧对缓冲板起到复制支撑的作用,并且当物料进入到升降筒内时,通过扭簧吸收部分能量,实现对物料起到缓冲的作用,进一步减小物料在出料的动能。

4、升降驱动单元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选用液压缸,保证升降板带动升降筒在升降移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升降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升降筒与固定筒配合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罐体,110-进料口,2-出料口,3-固定筒,310-限位槽,320-滑槽,4-端盖,5-定位块,510-定位槽,6-锁定单元,610-锁定杆,620-转轴,7-限位块,710-锁定槽,720-倾斜面,8-升降筒,810-排料口,820-滑块,9-升降板,10-升降驱动单元,1010-伸缩轴,11-缓冲单元,1110-扭簧,1120-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1-4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建材浆料下料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2;出料口2内壁设置有固定筒3,固定筒3的上端设置有端盖4,端盖4的下端连接有环形的定位块5,定位块5的下端开设有环形的定位槽510,固定筒3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310,定位槽510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锁定单元6,锁定单元6包括转轴620和锁定杆610,锁定杆610通过转轴620与定位块5转动连接,锁定杆610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限位槽310和定位槽510内,固定筒3内设置有升降筒8,升降筒8的上端外壁伸入定位槽510内后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块7,限位块7的外侧向下弯折形成锁定槽710,升降筒8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排料口810,升降筒8的下端贯罐体1的底壁,升降筒8的外壁连接有升降板9,升降板9连接有多个升降驱动单元10,升降筒8内设置有多个缓冲单元11。限位槽310的上端向内倾斜设置空腔。限位块7的外侧壁设置有倾斜面72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驱动单元10带动升降筒8实现升降移动,能够有效改变罐体1的出料口2与转移装置之间的距离,保证物料通过升降筒8进入到转移转移装置内时的动能小,避免物料飞溅,以及过大冲击能对转移装置的损坏;在升降筒8的上端配设有端盖4,并且端盖4的上端呈锥形,减小顶升时受到的阻力,保证在搅拌的过程中,物料不会通过升降筒8泄漏;端盖4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块5,升降筒8的外壁设置有限位块7,限位块7位于定位块5的定位槽510内,当升降驱动单元10带动端盖4向上移动时,限位块7与锁定杆610没有相互力的作用,此时罐体1内的物料通过升降筒8的排料口810进入到升降筒8内,通过升降筒8导向传输到转移装置内,并且在升降筒8内设置有多个缓冲单元11,对物料进入到升降筒8内起到辅助缓冲的作用,当升降驱动单元10带动升降筒8向下移动时,端盖4处于封闭状态,此时升降筒8外壁的限位块7与锁定杆610相互相互,并且锁定杆610绕着转轴620转动,锁定杆610的另一端位于限位槽310内,限位槽310的上端向内倾斜,通过锁定杆610完成锁定,进而保证在搅拌过程中固定筒3、升降筒8和端盖4的一体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固定筒3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滑槽320,升降筒8的外壁设置有与滑槽320相互适配的滑块820,固定筒3内壁与升降筒8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定位槽510的外侧壁位于间隙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固定筒3内壁设置滑槽320,在升降筒8的外壁设置滑块820,保证升降筒8在升降移动的过程中,升降筒8与固定筒3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并且保证升降移动过程中的平滑,滑块820采用t字形,滑槽320采用与t字形相互适配的通槽,保证了升降筒8与固定筒3的一体性,并且在固定筒3内壁与升降筒8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定位槽510的侧壁恰好位于间隙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缓冲单元11包括缓冲板1120和扭簧1110,缓冲板1120的一侧与升降筒8的内壁铰接,缓冲板1120的另一侧悬空设置,扭簧1110位于缓冲板1120的下端与升降筒8的内壁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缓冲单元11包括缓冲板1120和扭簧1110,缓冲板1120的一侧与升降筒8的内壁铰接,扭簧1110位于缓冲板1120靠近铰接端的下端,扭簧1110对缓冲板1120起到复制支撑的作用,并且当物料进入到升降筒8内时,通过扭簧1110吸收部分能量,实现对物料起到缓冲的作用,进一步减小物料在出料的动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升降驱动单元10为液压缸,液压缸与罐体1相互连接,液压缸的伸缩轴1010与升降板9相互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升降驱动单元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选用液压缸,保证升降板9带动升降筒8在升降移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