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6836发布日期:2020-04-21 17:4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印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印刷丝网印花的种类包括两种,一种为平网印花,另一种为圆网印花。平网印花生产速度虽不及圆网印花,但平网印花的制版成本低于圆网印花,可印花版循环较长,坯布和印花网版接触时间较长,适用于毛巾布等织物印花,也较适用于小批量精细印花。圆网印花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推广应用以来,发展迅速,己占全部织物印花量近60%,在西欧占90%以上。圆网印花有印花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上述两种印花方式根据各自的特性根据需求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中。现有的简单扭力电机收放料结构,不能保证打印非常规材料的张力,收料边缘不齐,不能满足很多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收放料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能够使待打印的介质收料和放料时始终保持恒定张力,从而适应更多不同的打印介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其包括:框体、打印小车、送纸卷、收放纸装置和张力控制装置,所述框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框体的一侧开设的矩形凹口内固定安装有过度辊,所述框体内固定安装所述打印小车,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所述送纸卷,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所述收放纸装置,所述收放纸装置包括固定柱、第一伺服电机、收纸卷、第二伺服电机和放纸卷,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固定安装两个所述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住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收纸卷和所述放纸卷,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所述张力控制装置,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固定框、第一张力传感器、第二张力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固定安装两个所述固定框,两个所述固定框内分别固定安装所述第一张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张力传感器,所述框体内固定安装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一张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张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打印小车、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底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框体的一侧开设的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维修门板,所述维修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和弹子锁,所述维修门板通过所述弹子锁固定连接所述框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导纸管、烘干框和加热管,所述框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纸管,所述导纸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烘干框,所述烘干框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所述加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的底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轮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待打印的材料放置到送纸卷上,通过中央处理器打开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收纸卷旋转,打开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放纸卷旋转,待打印的材料移动时经过两个固定框内,第一张力传感器和第二张力传感器感知材料收到的张力,并将张力信息传导到中央处理器中,中央处理器控制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旋转速度,从而使材料受到合适张力,在进入框体内由打印小车进行打印,该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能够使待打印的介质收料和放料时始终保持恒定张力,从而适应更多不同的打印介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中:100框体、110支撑柱、120底板、130过度辊、140轴承、150维修门板、160把手、170弹子锁、200打印小车、300送纸卷、400收放纸装置、410固定柱、420第一伺服电机、430收纸卷、440第二伺服电机、450放纸卷、500张力控制装置、510固定框、520第一张力传感器、530第二张力传感器、540中央处理器、600烘干装置、610导纸管、620烘干框、630加热管、700连接柱、710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花机恒定张力收放料系统,能够使待打印的介质收料和放料时始终保持恒定张力,从而适应更多不同的打印介质,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包括:框体100、打印小车200、送纸卷300、收放纸装置400和张力控制装置500;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框体10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10,支撑柱110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20,框体100的一侧开设的矩形凹口内固定安装有过度辊130,具体的,框体100的底端焊接有支撑柱110,框体100的一侧开设的矩形凹口内通过转轴卡扣连接有过度辊130,框体100用于容纳并保护内部的装置,提供打印的场所,支撑柱110用于支撑框体100,底板120用于稳固支撑柱110,过度辊130用于捋平打印后的材料;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框体100内固定安装打印小车200,具体的,框体100内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打印小车200,打印小车200用于提供打印功能;

请再次参阅图2,支撑柱110的一侧固定安装送纸卷300,具体的,支撑柱110的一侧通过转轴卡扣连接送纸卷300,送纸卷300用于放置待打印的材料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支撑柱110的一侧固定安装收放纸装置400,收放纸装置400包括固定柱410、第一伺服电机420、收纸卷430、第二伺服电机440和放纸卷450,支撑柱110的一侧固定安装两个固定柱410,两个固定住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伺服电机420和第二伺服电机440,第一伺服电机420的一侧和第二伺服电机440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收纸卷430和放纸卷450,具体的,支撑柱110的一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两个固定柱410,两个固定住的一侧分别通过螺栓螺纹连接第一伺服电机420和第二伺服电机440,第一伺服电机420的一侧和第二伺服电机440的一侧分别插入连接收纸卷430和放纸卷450,固定柱410用于固定第一伺服电机420和第二伺服电机440,第一伺服电机420用于带动收纸卷430旋转,第二伺服电机440用于带动放纸卷450旋转,收纸卷430用于旋转收紧待打印材料,放纸卷450用于放松待打印材料;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3,支撑柱110的一侧固定安装张力控制装置500,张力控制装置500包括固定框510、第一张力传感器520、第二张力传感器530和中央处理器540,支撑柱110的一侧固定安装两个固定框510,两个固定框510内分别固定安装第一张力传感器520和第二张力传感器530,框体100内固定安装中央处理器540,第一张力传感器520和第二张力传感器530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540,中央处理器540电性连接打印小车200、第一伺服电机420和第二伺服电机440,具体的,支撑柱110的一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两个固定框510,两个固定框510内分别通过螺栓螺纹连接第一张力传感器520和第二张力传感器530,框体100内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中央处理器540,第一张力传感器520和第二张力传感器530电性输出连接中央处理器540,中央处理器540电性输出连接打印小车200、第一伺服电机420和第二伺服电机440,第一张力传感器520和第二张力传感器530为h8200张力传感器,中央处理器540为plc,固定框510用于固定第一张力传感器520和第二张力传感器530,第一张力传感器520用于感知收纸卷430侧材料的张力,第二张力传感器530用于感知放纸卷450侧材料的张力,中央处理器540用于根据第一张力传感器520和第二张力传感器530的信号控制第一伺服电机420和第二伺服电机440的工作;

在具体的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将待打印的材料放置到送纸卷300上,通过中央处理器540打开第一伺服电机420,第一伺服电机420带动收纸卷430旋转,打开第二伺服电机440,第二伺服电机440带动放纸卷450旋转,待打印的材料移动时经过两个固定框510内,第一张力传感器520和第二张力传感器530感知材料收到的张力,并将张力信息传导到中央处理器540中,中央处理器540控制第一伺服电机420和第二伺服电机440的旋转速度,从而使材料受到合适张力,在进入框体100内由打印小车200进行打印。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为了使支撑柱110能够旋转,从而方便调整装置的朝向,支撑柱110的底端与底板120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轴承140,轴承140的外圈固定连接底板120,具体的,支撑柱110的底端与底板120的连接处过盈连接有轴承140,轴承140的外圈嵌入连接底板120,轴承140用于使支撑柱110能够旋转。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为了方便维修打印小车200,框体100的一侧开设的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维修门板150,维修门板15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60和弹子锁170,维修门板150通过弹子锁170固定连接框体100,具体的,框体100的一侧开设的矩形凹槽内通过铰链焊接有维修门板150,维修门板150的一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把手160和弹子锁170,维修门板150通过弹子锁170卡扣连接框体100,维修门板150用于封闭框体100,方便打开对框体100内部进行维修,把手160用于方便拉开维修门板150,弹子锁170用于控制框体100与维修门板150的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为了快速烘干打印后的材料,支撑柱1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烘干装置600,烘干装置600包括导纸管610、烘干框620和加热管630,框体100的一侧固定连接导纸管610,导纸管610的底端固定连接烘干框620,烘干框620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加热管630,具体的,框体100的一侧焊接导纸管610,导纸管610的底端插入连接烘干框620,烘干框620内部的两侧均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加热管630,导纸管610用于传导打印后的材料,烘干框620用于提供烘干的场所,加热管630用于提供加热功能;

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方便移动装置,底板120的底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700,四个连接柱700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轮子710,具体的,底板120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连接柱700,四个连接柱700的底端均通过轴卡扣连接有轮子710,支撑柱110用于连接底板120和轮子710,轮子710用于使装置能够移动。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