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5790发布日期:2020-06-16 22:4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件袋封装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广告页的文件袋(如图4所示)包括板片18、膜片19和纸片20(a4纸一类的广告页,用于标识),板片18包括上片181、中间片182和下片183,上片181的下侧边与中间片182的上侧边连接,中间片182的下侧边与下片183的上侧边连接;膜片19具有四条侧边,膜片19的三条连续侧边均封合在下片183的内侧面上并形成第一封线1831、第二封线1832和第三封线1833,膜片19的第四条侧边和下片183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插页袋21,纸片20插装在插页袋21中。上述插页袋21通常是长方形袋。上述具有广告页的文件袋的制作过程为:先将板片18冲剪成型,在制袋机上切制膜片19的规定尺寸,再由人工将膜片19放置在板片18的下片183内侧面上,利用热封机将膜片19的三条连续侧边热封在板片18的下片183内侧面上,膜片19的第四条侧边与下片183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插页袋21,热封完成后由人工将一纸片20放置在插页袋21内。这种具有广告页的文件袋的制作过程需要人工手动放置板片18、膜片19和纸片20,制作工序繁琐,生产效率较低,这种方式也不符合自动化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这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能够自动对板片、纸片和膜片进行封合包装,简化制作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符合自动化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理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板片输送带、板片上料装置、纸片吸取装置、膜片吸取及热封装置和二次热封装置;板片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板片上料装置、纸片吸取装置、膜片吸取及热封装置和二次热封装置自前至后依次安装在机架上,板片上料装置设置在板片输送带的前端,纸片吸取装置、膜片吸取及热封装置和二次热封装置均处于板片输送带的上方;板片输送带上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托板;板片上料装置与纸片吸取装置之间依次设有板片夹送机构和限位槽,板片夹送机构和限位槽处于板片输送带的上方,限位槽与经过其下方的托板相对应。

上述的前、后的定义是指:沿板片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先到达为前,慢到达为后。

通常,上述限位槽为上下贯通的方形槽。

上述托板的边缘一般还设有环形限位边,以对板片进行定位。

工作时,已冲剪成型的板片先经过板片上料装置输送到板片夹送机构处,然后由板片夹送机构将板片进行夹送到限位槽中,由于限位槽与经过其下方的托板相对应,限位槽中的板片能够与板片输送带上的托板进行对位,使得板片能够准确放置到托板上;接着,由板片输送带将托板上的板片输送到纸片吸取装置的下方,由纸片吸取装置将纸片(即广告页)吸附起来并放置到板片的下片内侧面上;紧接着由板片输送带将板片及其上的纸片输送到膜片吸取及热封装置的下方,由膜片吸取及热封装置将膜片吸附放置到板片及其上的纸片上,并将膜片的两条连续侧边封合在板片的下片内侧面上并将纸片包裹在膜片与板片下片之间,形成第一封线和第二封线(第一封线和第二封线组成l型热封线);最后,由板片输送带将板片及其上的纸片、膜片输送到二次热封装置的下方,由二次热封装置将膜片的第三条侧边封合在板片的下片内侧面上,形成第三封线,使得膜片的第四条侧边与下片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插页袋,此时,纸片已经预先处于插页袋内,无需人工将纸片放置在插页袋内。这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能够自动对板片、纸片和膜片进行封合包装,简化制作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符合自动化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理念。

上述板片输送带的输送一般采用板片驱动电机、主动带轮轴、两个主动带轮、从动带轮轴、两个从动带轮和两个输送同步带相配合的结构来实现的,主动带轮轴、从动带轮轴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板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带轮轴传动连接;两个主动带轮左右并排安装在主动带轮轴上,两个从动带轮左右并排安装在从动带轮轴上,两个输送同步带分别张紧在相应主动带轮、从动带轮的外面,两个输送同步带左右并排;所述各个托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输送同步带连接。

上述二次热封装置包括热封支架、热封气缸和电热封刀;热封气缸安装在热封支架上,电热封刀安装在热封气缸的活塞杆上。上述二次热封装置属于现有技术,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重点,故在这里不再详述其工作原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板片夹送机构包括板片夹持支架、板片夹持气缸、板片上夹辊和板片下夹辊,板片下夹辊可转动安装在板片夹持支架的下端,板片夹持气缸安装在板片夹持支架上,板片上夹辊与板片夹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板片上夹辊处于板片下夹辊的上方。通过板片夹持气缸的动作,使板片上夹辊与板片下夹辊作开合动作,从而夹持或松开板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板片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板片上料架和板片吸取装置,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板片上料架可移动安装在机架上,板片上料架与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板片吸取装置处在板片上料架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板片吸取装置包括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第一水平移动座、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一吸盘,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第一水平移动座可移动安装在机架上,第一水平移动座与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水平移动座上,第一吸盘与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一吸盘的吸附方向朝下设置。经冲剪成型的板片放置在板片上料架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板片上料架向上运动到合适位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吸盘向下运动,将置于板片上料架最上方的板片吸附起来,再通过第一水平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水平移动座及其上的第一吸盘向后移动,将第一吸盘吸附的板片送到板片夹送机构处,由板片夹送机构将板片夹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纸片升降驱动装置和纸片上料架,纸片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处于所述板片输送带的一侧,纸片上料架可移动安装在机架上,纸片上料架与纸片升降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所述纸片吸取装置处在纸片上料架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纸片吸取装置包括第二水平驱动装置、第二水平移动座、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吸盘,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第二水平移动座可移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水平移动座与第二水平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二水平移动座上,第二吸盘与第三升降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吸盘的吸附方向朝下设置。将一叠纸片放置在纸片上料架上,纸片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纸片上料架向上运动到合适位置,第三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吸盘向下运动,将置于纸片上料架最上方的纸片吸附起来,再通过第二水平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水平移动座及其上的第二吸盘向后移动,将第二吸盘吸附的纸片送到板片的下片内侧面上。

上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第二水平驱动装置、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和纸片升降驱动装置既可采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作为动力输出端,也可采用电机、同步轮、同步带相配合的结构,齿条作为动力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膜片吸取及热封装置包括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膜片吸取装置和一次热封装置,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膜片吸取装置安装在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上,一次热封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并且膜片吸取装置与一次热封装置并排处于所述板片输送带的上方。上述一次热封装置与二次热封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重点,故在这里不再详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座、滑块和水平往复驱动机构,移动座上设有滑槽,移动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板片输送带的两侧且处于板片输送带的上方,水平往复驱动机构设置在移动座内部,滑块处于滑槽中并能够沿滑槽滑动,所述膜片吸取装置安装在滑块上,水平往复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滑块连接。上述水平往复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链条和水平往复驱动电机,链条张紧在主动轮和从动轮外面,主动轮与水平往复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滑块与链条连接。通过水平往复驱动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链条及其上的滑块、膜片吸取装置进行往复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膜片吸取装置包括吸膜气缸和真空吸板,吸膜气缸安装在所述滑块上,吸膜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真空吸板安装在吸膜气缸的活塞杆末端;所述板片输送带的上方设有膜片底板,膜片底板与真空吸板相对应,且膜片底板处于真空吸板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膜片放料装置、膜片第一夹送机构、膜片第二夹送机构和切刀装置,切刀装置、膜片第二夹送机构、膜片第一夹送机构、膜片放料装置均安装在机架上并依次处于所述膜片吸取装置的内侧,膜片第一夹送机构能够在膜片放料装置与膜片第二夹送机构之间往复运动。利用膜片放料装置连续放出薄膜,由膜片第一夹送机构夹持并拖动薄膜往膜片第二夹送机构方向运动,然后配合膜片吸取装置对薄膜进行吸附与切断,只要膜片第一夹送机构拖动薄膜定长的距离,膜片底板上的薄膜就能够被切成尺寸准确的膜片。上述膜片放料装置和切刀装置可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6013048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供的薄膜放卷装置和切刀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膜片第一夹送机构、膜片第二夹送机构均包括膜片夹持支架、膜片夹持气缸、膜片上夹辊和膜片下夹辊,膜片下夹辊可转动安装在膜片夹持支架的下端,膜片夹持气缸安装在膜片夹持支架上,膜片上夹辊与膜片夹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膜片上夹辊处于膜片下夹辊的上方。通过膜片夹持气缸的动作,使膜片上夹辊与膜片下夹辊作开合动作,从而夹持或松开膜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膜片放料装置与所述膜片第一夹送机构之间设有摆动连杆和储料摆辊,摆动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处于膜片放料装置与膜片第一夹送机构之间,储料摆辊安装在摆动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设置储料摆辊,使膜片保持适当的张力。

当纸片放置在板片的下片内侧面之后,板片及其上的纸片随着板片输送带输送到一次热封装置处,膜片放料装置上的薄膜进行放料,薄膜依次经过膜片第一夹送机构、膜片第二夹送机构的夹送,将薄膜送到膜片底板的上面时,吸膜气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带动真空吸板下降并将膜片底板上的薄膜吸附,几乎同时,切刀装置将薄膜切断成膜片,被吸附切断的膜片经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的移动,将膜片移动到一次热封装置下方、板片的下片及其上的纸片的上方,真空吸板释放膜片,让膜片覆盖在板片的下片内侧面上并将纸片包裹在膜片与板片下片之间,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带动吸膜气缸复位后,一次热封装置下降,将膜片的两条连续侧边封合在板片的下片内侧面上,形成l型热封线。

通常,上述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还包括成品收集机构,成品收集机构包括成品输送带、平移单元和至少一个夹具,成品输送带和平移单元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处在二次热封装置后方,平移单元处在成品输送带上方,夹具与平移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板片热封完成后,在板片移动的同时,平移单元驱动夹具向前移动后夹住板片,然后,平移单元驱动夹具向后移动,将板片放置在成品输送带上进行输送。上述平移单元和夹具均可采用申请号为cn201811638473.9的发明专利中提供的第三平移单元和夹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能够自动对板片、纸片和膜片进行封合包装,简化制作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符合自动化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文件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包括机架1、板片输送带2、板片上料装置3、纸片吸取装置4、膜片吸取及热封装置5和二次热封装置6;板片输送带2安装在机架1上;板片上料装置3、纸片吸取装置4、膜片吸取及热封装置5和二次热封装置6自前至后依次安装在机架1上,板片上料装置3设置在板片输送带2的前端,纸片吸取装置4、膜片吸取及热封装置5和二次热封装置6均处于板片输送带2的上方;板片输送带2上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托板21;板片上料装置3与纸片吸取装置4之间依次设有板片夹送机构7和限位槽8,板片夹送机构7和限位槽8处于板片输送带2的上方,限位槽8与经过其下方的托板21相对应;限位槽8为上下贯通的方形槽;托板21的边缘一般还设有环形限位边,以对板片18进行定位。

上述的前、后的定义是指:沿板片输送带2的输送方向,先到达为前,慢到达为后。

板片输送带2的输送一般采用板片驱动电机(图中未标示)、主动带轮轴22、两个主动带轮23、从动带轮轴24、两个从动带轮25和两个输送同步带26相配合的结构来实现的,主动带轮轴22、从动带轮轴24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板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带轮轴22传动连接;两个主动带轮23左右并排安装在主动带轮轴22上,两个从动带轮25左右并排安装在从动带轮轴24上,两个输送同步带26分别张紧在相应主动带轮23、从动带轮25的外面,两个输送同步带26左右并排;各个托板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输送同步带26连接。

二次热封装置6包括热封支架、热封气缸、电热封刀;热封气缸安装在热封支架上,电热封刀安装在热封气缸的活塞杆上。上述二次热封装置6属于现有技术,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重点,故在这里不再详述其工作原理。

板片夹送机构7包括板片夹持支架(图中未标示)、板片夹持气缸(图中未标示)、板片上夹辊71和板片下夹辊72,板片下夹辊72可转动安装在板片夹持支架的下端,板片夹持气缸安装在板片夹持支架上,板片上夹辊71与板片夹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板片上夹辊71处于板片下夹辊72的上方。通过板片夹持气缸的动作,使板片上夹辊71与板片下夹辊72作开合动作,从而夹持或松开板片18。

板片上料装置3包括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板片上料架32和板片吸取装置33,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安装在机架1上,板片上料架32可移动安装在机架1上,板片上料架32与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板片吸取装置33处在板片上料架32的上方。

板片吸取装置33包括第一水平驱动装置331、第一水平移动座332、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33和四个第一吸盘334,第一水平驱动装置331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水平移动座332可移动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水平移动座332与第一水平驱动装置33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33安装在第一水平移动座332上,第一吸盘334与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33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一吸盘334的吸附方向朝下设置。经冲剪成型的板片18放置在板片上料架32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驱动板片上料架32向上运动到合适位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33驱动第一吸盘334向下运动,将置于板片上料架32最上方的板片18吸附起来,再通过第一水平驱动装置331驱动第一水平移动座332及其上的第一吸盘334向后移动,将第一吸盘334吸附的板片18送到板片夹送机构7处,由板片夹送机构7将板片18夹住。

这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还包括纸片升降驱动装置9和纸片上料架10,纸片升降驱动装置9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于板片输送带2的一侧,纸片上料架10可移动安装在机架1上,纸片上料架10与纸片升降驱动装置9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纸片吸取装置4处在纸片上料架10的上方。

纸片吸取装置4包括第二水平驱动装置41、第二水平移动座42、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3和三个第二吸盘44,第二水平驱动装置41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水平移动座42可移动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水平移动座42与第二水平驱动装置4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3安装在第二水平移动座42上,第二吸盘44与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3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吸盘44的吸附方向朝下设置。将一叠纸片20放置在纸片上料架10上,纸片升降驱动装置9驱动纸片上料架10向上运动到合适位置,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3驱动第二吸盘44向下运动,将置于纸片上料架10最上方的纸片20吸附起来,再通过第二水平驱动装置41驱动第二水平移动座42及其上的第二吸盘44向后移动,将第二吸盘44吸附的纸片20送到板片18的下片内侧面上。

上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331、第二水平驱动装置41、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33、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3和纸片升降驱动装置9既可采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作为动力输出端,也可采用电机、同步轮、同步带相配合的结构,齿条作为动力输出端。

膜片吸取及热封装置5包括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51、膜片吸取装置52和一次热封装置53,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51安装在机架1上,膜片吸取装置52安装在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51上,一次热封装置53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膜片吸取装置52与一次热封装置53并排处于板片输送带2的上方。上述一次热封装置53与二次热封装置6的结构相同,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重点,故在这里不再详述。

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51包括移动座(图中未标示)、滑块511和水平往复驱动机构512,移动座上设有滑槽(图中未标示),移动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板片输送带2的两侧且处于板片输送带2的上方,水平往复驱动机构512设置在移动座内部,滑块511处于滑槽中并能够沿滑槽滑动,膜片吸取装置52安装在滑块511上,水平往复驱动机构512的动力输出端与滑块511连接。上述水平往复驱动机构512包括主动轮5121、从动轮5122、链条5123和水平往复驱动电机(图中未标示),链条5123张紧在主动轮5121和从动轮5122外面,主动轮5121与水平往复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滑块511与链条5123连接。通过水平往复驱动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链条5123及其上的滑块511、膜片吸取装置52进行往复移动。

膜片吸取装置52包括吸膜气缸521和真空吸板522,吸膜气缸521安装在滑块511上,吸膜气缸521的活塞杆朝下设置,真空吸板522安装在吸膜气缸521的活塞杆末端;板片输送带2的上方设有膜片底板27,膜片底板27与真空吸板522相对应,且膜片底板27处于真空吸板522的下方。

这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还包括膜片放料装置11、膜片第一夹送机构12、膜片第二夹送机构13和切刀装置14,切刀装置14、膜片第二夹送机构13、膜片第一夹送机构12、膜片放料装置11均安装在机架1上并依次处于膜片吸取装置52的内侧,膜片第一夹送机构12能够在膜片放料装置11与膜片第二夹送机构13之间往复运动。利用膜片放料装置11连续放出薄膜,由膜片第一夹送机构12夹持并拖动薄膜往膜片第二夹送机构13方向运动,然后配合膜片吸取装置52对薄膜进行吸附与切断,只要膜片第一夹送机构12拖动薄膜定长的距离,膜片底板27上的薄膜就能够被切成尺寸准确的膜片19。上述膜片放料装置11和切刀装置14可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6013048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供的薄膜放卷装置和切刀装置14。

膜片第一夹送机构12包括膜片夹持支架(图中未标示)、膜片夹持气缸(图中未标示)、膜片上夹辊121和膜片下夹辊122,膜片下夹辊122可转动安装在膜片夹持支架的下端,膜片夹持气缸安装在膜片夹持支架上,膜片上夹辊121与膜片夹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膜片上夹辊121处于膜片下夹辊122的上方。通过膜片夹持气缸的动作,使膜片上夹辊121与膜片下夹辊122作开合动作,从而夹持或松开膜片19。

膜片第二夹送机构13包括膜片夹持支架(图中未标示)、膜片夹持气缸(图中未标示)、膜片上夹辊131和膜片下夹辊132,膜片下夹辊132可转动安装在膜片夹持支架的下端,膜片夹持气缸安装在膜片夹持支架上,膜片上夹辊131与膜片夹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膜片上夹辊131处于膜片下夹辊132的上方。通过膜片夹持气缸的动作,使膜片上夹辊131与膜片下夹辊132作开合动作,从而夹持或松开膜片19。

膜片放料装置11与膜片第一夹送机构12之间设有摆动连杆15和储料摆辊16,摆动连杆15的一端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于膜片放料装置11与膜片第一夹送机构12之间,储料摆辊16安装在摆动连杆15的另一端。通过设置储料摆辊16,使膜片19保持适当的张力。

这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还包括成品收集机构17,成品收集机构17包括成品输送带171、平移单元172和两个夹具173,成品输送带171和平移单元172均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在二次热封装置6后方,平移单元172处在成品输送带171上方,夹具173与平移单元17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板片18热封完成后,在板片18移动的同时,平移单元172驱动夹具173向前移动后夹住板片18,然后,平移单元172驱动夹具173向后移动,将板片18放置在成品输送带171上进行输送。上述平移单元172和夹具173均可采用申请号为cn201811638473.9的发明专利中提供的第三平移单元和夹具。

工作时,已冲剪成型的板片18先经过板片上料装置3输送到板片夹送机构7处,然后由板片夹送机构7将板片18进行夹送到限位槽8中,由于限位槽8与经过其下方的托板21相对应,限位槽8中的板片18能够与板片输送带2上的托板21进行对位,使得板片18能够准确放置到托板21上;接着,由板片输送带2将托板21上的板片18输送到纸片吸取装置4的下方,由纸片吸取装置4将纸片20(即广告页)吸附起来并放置到板片18的下片内侧面上;紧接着板片18及其上的纸片20随着板片输送带2输送到一次热封装置53处,膜片放料装置11上的薄膜进行放料,薄膜依次经过膜片第一夹送机构12、膜片第二夹送机构13的夹送,将薄膜送到膜片底板27的上面时,吸膜气缸521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带动真空吸板522下降并将膜片底板27上的薄膜吸附,几乎同时,切刀装置14将薄膜切断成膜片19,被吸附切断的膜片19经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51的移动,将膜片19移动到一次热封装置53下方、板片18的下片及其上的纸片20的上方,真空吸板522释放膜片19,让膜片19覆盖在板片18的下片内侧面上并将纸片20包裹在膜片19与板片18下片之间,吸膜水平往复移动机构51带动吸膜气缸521复位后,一次热封装置53下降,将膜片19的两条连续侧边封合在板片18的下片内侧面上,形成第一封线和第二封线(第一封线和第二封线组成l型热封线);最后,由板片输送带2将板片18及其上的纸片20、膜片19输送到二次热封装置6的下方,由二次热封装置6将膜片19的第三条侧边封合在板片18的下片内侧面上,形成第三封线,使得膜片19的第四条侧边与下片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插页袋,此时,纸片20已经预先处于插页袋内,无需人工将纸片20放置在插页袋内。这种文件袋插广告页封装机能够自动对板片18、纸片20和膜片19进行封合包装,简化制作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符合自动化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理念。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