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0988发布日期:2020-05-22 20:49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抗渗试块搬运方式是非机械的人工搬运试块,现行各施工现场采取的试验员人工搬运至运输车辆,到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室再行搬运至试验室的接样室,接样室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收取入库,检测试验员确认委托信息无误后领取、搬运至检测试验室内,再次搬运至设备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检测工作。整个混凝土抗渗试块的试验检测过程需要五次人工徒手搬运,不仅增加混凝土试块检测的过程时间,同时也浪费多个人工,费事、费力,且试块体积大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不能方便、快捷、安全的开展混凝土试块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解决现有技术人工徒手搬运,浪费多个人力,且费事费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包括副爪手、主抓手和两个弧形的爪刺块,所述副爪手、主抓手通过连接件可旋转的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爪刺块通过连接螺栓分别连接在所述副爪手、主抓手的底部凹槽内,且两个所述爪刺块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手握所述副爪手的顶部横杆,所述副爪手以所述连接件为轴进行旋转带动下方的爪刺块向所述主抓手侧的爪刺块靠近夹紧混凝土抗渗试块。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具体包括连接组件一、连接组件二和中心螺栓,所述连接组件一、连接组件二通过中心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组件一、连接组件二均设计为台阶圆柱结构,所述连接组件一、连接组件二的小端相对放置且贯穿所述主抓手上的孔后卡紧连接在所述副爪手的通孔内,所述连接组件一、连接组件二的大端与所述主抓手的连接孔间隙配合。

再进一步的,所述副爪手的顶部横杆嵌入所述主抓手连接端的u型槽内,且所述副爪手拐角处的通孔与所述通过所述主抓手上的连接孔同轴放置,所述连接组件一、连接组件二从两侧所述连接孔内后通过所述中心螺栓紧固。

再进一步的,所述副爪手和主抓手的底部结构相同,均设置为u字形夹紧臂,所述u字形夹紧臂的底部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爪刺块定位用的凹槽和台阶孔,所述连接螺栓贯穿所述台阶孔后旋紧连接在所述爪刺块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爪刺块的弧形凹面上设置有均匀排布的凸起。

再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具体设计为顶端为平面的四棱锥结构,呈圆周矩阵式排布。

再进一步的,所述爪刺块3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柔性材料包括聚氨酯、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包括副爪手、主抓手和两个弧形的爪刺块,副爪手、主抓手通过连接件可旋转的连接在一起;副爪手、主抓手的连接利用杠杆原理做为基础,受力产生的侧向摩擦力及竖向托举力作为受力点,弧形的两个爪刺块靠近实现试块的夹取转移作业。爪刺块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可方便的调节受力位置,材料外形受限少,降低试块的受损度。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过程安全轻便,勿需培训学习,易学易懂,简单、实用。

该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各工程类高校实验室。不仅打破传统的搬运模式,更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渗试块整个试验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剖视)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副爪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抓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副爪手;2、主抓手;3、爪刺块;4、连接螺栓;5、连接件;501、连接组件一;502、连接组件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包括副爪手1、主抓手2和两个弧形的爪刺块3,所述副爪手1、主抓手2通过连接件5可旋转的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爪刺块3通过连接螺栓4分别连接在所述副爪手1、主抓手2的底部凹槽内,且两个所述爪刺块3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使用时,手握所述副爪手1的顶部横杆,所述副爪手1以所述连接件5为轴进行旋转带动下方的爪刺块向所述主抓手2侧的爪刺块靠近夹紧混凝土抗渗试块,夹紧后向上提取可以实现混凝土抗渗试块的搬运转移,避免了徒手作业时的直接触摸,力度更容易掌握,搬运更加省时省力,可以双手作业,同时搬运两个试块。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5具体包括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和中心螺栓,所述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通过中心螺栓连接在一起,中心螺栓的规格选用m6或m8的,所述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均设计为台阶圆柱结构,所述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的小端相对放置且贯穿所述主抓手2上的孔后卡紧连接在所述副爪手1的通孔内,所述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的大端与所述主抓手2的连接孔间隙配合。以保证手捏副爪手1的横杆时,副爪手1与连接件5为一体在所述主抓手2的连接孔内旋转。

如图1、4所示,所述副爪手1的顶部横杆嵌入所述主抓手2连接端的u型槽内,且所述副爪手1拐角处的通孔与所述通过所述主抓手2上的连接孔同轴放置,所述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从两侧所述连接孔内后通过所述中心螺栓紧固。

如图6、7所示,所述副爪手1和主抓手2的底部结构相同,均设置为u字形夹紧臂,所述u字形夹紧臂的底部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爪刺块3定位用的凹槽和台阶孔,所述连接螺栓4贯穿所述台阶孔后旋紧连接在所述爪刺块3上,具体的连接螺栓4可采用m4、m5或m6。

如图3、4所示,所述爪刺块3的弧形凹面上设置有均匀排布的凸起。所述凸起具体设计为顶端为平面的四棱锥结构,也可以采用圆锥或其他锥体结构,呈圆周矩阵式排布,该矩阵包括八行二十五列,相邻两列之间的夹角为4°;单个爪刺块3两个边缘的夹角为120°。所述爪刺块3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柔性材料包括聚氨酯、橡胶或者其他塑料材料,柔性材料的设计可以有效的保护试块的完整性,与试块夹紧时形成软接触,对试块表面形成保护。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副爪手(1)、主抓手(2)和两个弧形的爪刺块(3),所述副爪手(1)、主抓手(2)通过连接件(5)可旋转的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爪刺块(3)通过连接螺栓(4)分别连接在所述副爪手(1)、主抓手(2)的底部凹槽内,且两个所述爪刺块(3)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手握所述副爪手(1)的顶部横杆,所述副爪手(1)以所述连接件(5)为轴进行旋转带动下方的爪刺块向所述主抓手(2)侧的爪刺块靠近夹紧混凝土抗渗试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具体包括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和中心螺栓,所述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通过中心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均设计为台阶圆柱结构,所述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的小端相对放置且贯穿所述主抓手(2)上的孔后卡紧连接在所述副爪手(1)的通孔内,所述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的大端与所述主抓手(2)的连接孔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爪手(1)的顶部横杆嵌入所述主抓手(2)连接端的u型槽内,且所述副爪手(1)拐角处的通孔与所述通过所述主抓手(2)上的连接孔同轴放置,所述连接组件一(501)、连接组件二(502)从两侧所述连接孔内后通过所述中心螺栓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爪手(1)和主抓手(2)的底部结构相同,均设置为u字形夹紧臂,所述u字形夹紧臂的底部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爪刺块(3)定位用的凹槽和台阶孔,所述连接螺栓(4)贯穿所述台阶孔后旋紧连接在所述爪刺块(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刺块(3)的弧形凹面上设置有均匀排布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具体设计为顶端为平面的四棱锥结构,呈圆周矩阵式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刺块(3)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柔性材料包括聚氨酯、橡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抗渗试块夹具,包括副爪手、主抓手和两个弧形的爪刺块,副爪手、主抓手通过连接件可旋转的连接在一起,两个爪刺块通过连接螺栓分别连接在副爪手、主抓手的底部凹槽内,且两个爪刺块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手握副爪手的顶部横杆,副爪手以连接件为轴进行旋转带动下方的爪刺块向主抓手侧的爪刺块靠近以夹紧混凝土抗渗试块。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过程安全轻便,勿需培训学习,易学易懂,简单、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媚;张萃萃;来姣姣;王延娜;周杨;王永波;连晓斌;闫炜;蒋书景;张娟妮;李静娴;赵静;闫丽辉;毛煜喆;欧春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邯郸市建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王延娜;周杨;张媚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