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收放的背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3167发布日期:2020-06-23 22:0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收放的背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施工技术领域,适用于野外使用的背负式线缆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户外抢险,地质勘探,户外基础设施建设等对通讯的需求,需在短时间内布置线缆(如光缆、背复线等)。然而,此类活动通常环境较为复杂,涉及上坡、河流等路段。机械化的布线工具难以适应环境的需求,多采用人员背负线缆,边走边放的方式布置线缆。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背负式线缆装置,采用钢材质的支架固定线缆的收放盘,用金属条焊接成目字形框架,在框架上焊接三角支架用以支撑线缆盘,在目字形框架与人体背部接触的一面上安装一块金属薄板,将背带安装在金属薄板上。因主要采用金属管与金属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重量大,目字形框架底端的转角易对髋部背面造成摩擦,整个金属背板是平直的,与人体背部s型曲线不贴合,背负舒适度不好。此外,由于没有供放置的机构,在平整路段也只能背负在身上。

为进一步减少户外复杂环境下布线的劳累强度和舒适度,提供一种质量轻,适应多种地形,运用便捷的线缆收放装置将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重量大、适应性差等不足,提供一种背负式线缆收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负式线缆收放装置,主要包括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背负龙骨织带套、u形线缆盘夹具、线缆盘、落地支架、三角轮。

其中,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为市面上现有技术,通常可以使用登山包等户外包具替代。其构成包括: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填充弹性材料腰封上还有以腰封织带,用于固定,可以打开的腰垫,用于固定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下部的封套。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两根竖立呈v型,并且穿过填充软体弹性体材料的肩背带背板后部缝制的环套,再穿过腰封上的封套,还包括各种目字扣和相互配合的织带,用于组装成套。

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的背负龙骨织带套,作为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腰封、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成套连接的桥梁。背负龙骨织带套中部有2个布质套环,从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顶端穿入。背负龙骨织带套顶端为一开口朝下的封套,封套套在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顶端。背负龙骨织带套套住背负龙骨后,从上至下穿过肩背带后部的套环。在背负龙骨织带顶部封套前端,通过织带缝有一目字扣,该目字扣与肩背带肩部的织带配合收放,拉紧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防止背后负重摇晃的同时,适应不同的肩宽。背负龙骨织带套下部环套末端设置一目字扣,与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后部的腰封织带连接,当此段背负龙骨织带套收紧时,顶端也将紧锁在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上,至此,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连接成套。

所述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和填充海绵或eva或珍珠棉等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相对距离可以通过调整目字扣与织带来调整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的身长,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的腰带可以通过目字扣和织带调节长度,以适应不同的腰围,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的肩带可以通过目字调节扣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肩宽和身高。该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各处调节适当后,与人体具有较高的贴合度,可以减少由于背负不贴身以及行进过程中晃动产生的体力损耗。

在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通过螺栓或铆钉配合硬质垫块的方式将u形线缆盘夹具安装在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上。

线缆盘两端为圆盘状,中间为圆筒状,其圆盘状端面中心具备圆孔,圆孔上分布个以上槽口。

线缆盘安装在u形线缆盘夹具上,可以绕轴转动。

当u型线缆盘支架大于等于2个时,u形线缆盘夹具两侧设置落地支架,落地支架以硬质条状物制作成u形,将上下两个u形线缆盘夹具连为一整体,在不背负的时候作为放置整套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的支撑点。

进一步的,所述u形线缆盘夹具采用低密度硬质材料。u形线缆盘夹具上,还安装有用于支承u形线缆盘夹具的转轴总承,转轴总承包括转轴、弹簧、转轴套、轴套外的定位套筒、固定块。转轴两端为圆柱形,其内端圆柱上分布1个以上突出,形状与圆盘状端面中心具备圆孔相同,转轴摩擦部分为耐磨材质,转轴外端具备螺纹孔;转轴套为中空结构,其内壁为耐磨材质;转轴套外部具备l型滑槽;转轴套套筒外圆柱面靠近端面处沿径向对称分布数个螺纹孔。转轴总承组装成套后安装于u形线缆盘夹具上,作为承载线缆盘的主要结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套内端具备半环形凸台,在转轴收到转轴套内部后,放入线缆盘,起支撑缆盘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的背板后部安装有自动充气气囊,在泅渡过程中释放气囊可以让整个系统漂浮在水上,减少人员负重。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下部还安装有三角轮,以供在平缓地段拖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角轮结合轻型材质的落地支架,在平地或较缓斜坡均可靠放置,减少了全程背负时间;采用内嵌自动充气气囊,涉水时可借其浮力减少负重;采用可调式腰垫和背垫结构,根据不同的身高调节背负系统尺寸,以最佳位置背负,大部分重量落在腰部,以及重量垂直分布,降低背负位置不合适以及重心过高所带来的额外体能损耗;肩部通过织带将主体支架和肩带拉紧,防止后部晃动,减少体能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背负式线缆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的等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盘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盘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盘的轴测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u形线缆盘夹具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总承爆炸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等轴测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等轴测图。

图中,1、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2、背负龙骨织带套,3、u形线缆盘夹具,4、线缆盘,5、落地支架,6、三角轮;

1-1、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2、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1-3、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1-1、织带a,1-1-2、目字扣a,1-1-3、套环,1-2-1、腰垫b、1-2-2、封套a,1-2-3、腰封织带、1-2-4、织带b,1-2-5、目字扣b,1-2-6、织带c;

2-1、封套b,2-2、环套,2-3、目字扣c,2-4、目字调节扣;

3-1、轴承总成,3-1-1、转轴,3-1-2、弹簧,3-1-3、转轴套,3-1-4、转轴套套筒、3-1-5、固定块,3-1-3-2、转轴套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实施例1为具备落地支架的线缆收放的背负装置如图1所示,一种背负式线缆收放装置,包括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背负龙骨织带套2、u形线缆盘夹具3、线缆盘4、落地支架5。

其中,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为市面上现有技术,通常可以使用登山包等户外包具替代。

如图2-6所示,其构成包括: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1、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1-2、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填充弹性材料腰封1-2上还有以腰封织带,用于固定,可以打开的腰垫b1-2-1,用于固定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下部的封套。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两根竖立呈v型,并且穿过填充软体弹性体材料的肩背带背板后部缝制的环套2-2,再穿过腰封上的封套a1-2-2,还包括各种目字扣a1-1-2和相互配合的织带b1-2-4,用于组装成套。

本实用新型因只利用以上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缺少其连接部分,还需单独增加连接件,以使得整个背负装置组装成一整。

如图3-8所示,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的背负龙骨织带套2,作为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1、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腰封1-2、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成套连接的桥梁。背负龙骨织带套中部有2个布质环套2-2,从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顶端穿入。背负龙骨织带套2顶端为一开口朝下的封套b2-1,封套b2-1套在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顶端。背负龙骨织带套2套住背负龙骨后,从上至下穿过肩背带后部的套环1-1-3。在背负龙骨织带顶部封套前端,通过织带缝有一目字扣2-4,该目字扣2-4与肩背带肩部的织带a1-1-1配合收放,拉紧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防止背后负重摇晃的同时,适应不同的肩宽。背负龙骨织带套2的下部环套2-2末端设置一目字扣c2-3,与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后部的腰封织带1-2-3连接,当此段背负龙骨织带套2收紧时,顶端也将紧锁在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上,至此,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1-2、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1连接成套。

优选的,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为两根扁条,形状为中部隆起的s形,与人体背部曲线相似,材质优选硬质铝合金。

所述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1-2和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1相对距离可以通过调整目字扣a1-1-2与织带b1-2-4来调整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的身长,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1-2的腰带可以通过目字扣b1-2-5和织带c1-2-6调节长度,以适应不同的腰围,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1的肩带可以通过调节目字调节扣2-4和织带a1-1-1,以适应不同的肩宽,通过调节目字调节扣2-4和织带a1-1-1,以适应不同的身高。该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各处调节适当后,与人体具有较高的贴合度,可以减少由于背负不贴身以及行进过程中晃动产生的体力损耗。

如图9-17所示,在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通过螺栓或铆钉配合硬质垫块的方式将u形线缆盘夹具3安装在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上。

线缆盘4两端为圆盘状,中间为圆筒状,其圆盘状端面中心具备圆孔,圆孔上分布1个以上槽口。

线缆盘4安装在u形线缆盘夹具3上,可以绕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线缆盘4数量为2个,线缆盘4包括由金属薄板卷制成的圆柱形中筒,优选的材质为0.5mm不锈钢网板。圆柱形中筒两端设置螺纹孔,两端圆形法兰由1.5mm~3mm碳纤维板制成,优选的厚度为2mm。

线缆盘4的圆形法兰两端中部具有圆形孔,圆形孔上对称分布具有键槽的轴套。轴套、碳纤维法兰、内筒(圆柱形中筒),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以螺钉连接,组装成一套线缆盘4。

优选的,所述u形线缆盘夹具3由刚性轻质材料制成,优选3mm碳纤维板。其结构为,左右各一片碳纤维片作为立板,中间横一块碳纤维片作为横板,立板和横板的连接采用具有螺纹孔的三角形加强筋连接,三角形加强筋材料优选铝合金。所述u形线缆盘夹具3两端立板各有一孔,将转轴总承3-1穿过此孔进行固定。所述u形线缆盘夹具3通过与具有螺纹的硬质金属片,夹持住落地支架5的方式,固定在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上,硬质金属片材质优选铝合金。

优选的,所述转轴总承3-1的转轴3-1-1主体由硬质铝合金制成,外包耐磨锡青铜,转轴套3-1-3由硬质铝合金制成,内嵌耐磨锡青铜。组装时,第一步,将转轴套套筒3-1-4套入转轴套3-1-3,再将相应螺钉对准转轴套滑槽3-1-3-2,拧入转轴套套筒3-1-4,使得转轴套套筒3-1-4与转轴套3-1-3连接并可以轴向相互滑动。第二部将弹簧3-1-2穿入转轴3-1-1细端,再将转轴3-1-1细端穿过转轴套3-1-3,再将固定块3-1-5与转轴3-1-1螺纹端用螺钉连接;至此,转轴总承3-1组装完毕。

在使用时,轴向拉动转轴套套筒3-1-4到底,然后顺l型滑槽转角方向转动转轴套套筒3-1-4,使得转轴3-1-3收到转轴套套筒3-1-4内部,此时可以放入线缆盘4,放入线缆盘4后,反顺序重复以上动作,并转动固定块3-1-5,将线缆盘4锁定在u形线缆盘夹具3上并能带动转轴3-1-1自由转动。

优选的,所述落地支架5采用硬质管拼接或弯曲成形,优选硬质铝合金圆管弯曲成形。上下两个u形线缆盘夹具3通过与折弯成u形的硬条连接,将上下两个线缆盘4连为一整体,落地支架5下部横段作为放在地面上的支撑。

进一步地,在所述落地支架5的两线缆盘4之间的部位,设置刚性连接条将落地支架5两臂连接,以增加线u形缆盘夹具3的稳定性,刚性连接条材质为钢丝或编织钢绳,优选1mm编织钢绳。

进一步地,以上所有的目字扣与织带的位置可以对调。

实施例2具备三角轮及自动充气气囊的一种线缆收放的背负装置一种背负式线缆收放装置,包括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背负龙骨织带套2、u形线缆盘夹具3、线缆盘4、落地支架5、三角轮6。

其中,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为市面上现有技术,通常可以使用登山包等户外包具替代。

如图2-6所示,其构成包括: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1、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1-2、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填充弹性材料腰封1-2上还有以腰封织带,用于固定,可以打开的腰垫b1-2-1,用于固定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下部的封套。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两根竖立呈v型,并且穿过填充软体弹性体材料的肩背带背板后部缝制的环套2-2,再穿过腰封上的封套a1-2-2,还包括各种目字扣a1-1-2和相互配合的织带b1-2-4,用于组装成套。

本实用新型因只利用以上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缺少其连接部分,还需单独增加连接件,以使得背负装置组装成一整。

如图3-8所示,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的背负龙骨织带套2,作为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1、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腰封1-2、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成套连接的桥梁。背负龙骨织带套中部有2个布质套环2-2,从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顶端穿入。背负龙骨织带套2顶端为一开口朝下的封套b2-1,封套b2-1套在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顶端。背负龙骨织带套2套住背负龙骨后,从上至下穿过肩背带后部的套环1-1-3。在背负龙骨织带顶部封套前端,通过织带缝有一目字扣2-4,该目字扣与肩背带肩部的织带a1-1-1配合收放,拉紧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防止背后负重摇晃的同时,适应不同的肩宽。背负龙骨织带套2的下部环套末端设置一目字扣c2-3,与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后部的腰封织带1-2-3连接,当此段背负龙骨织带套2收紧时,顶端也将紧锁在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上,至此,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1-2、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1连接成套。

优选的,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为两根扁条,形状为中部隆起的s形,与人体背部曲线相似,材质优选硬质铝合金。

所述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1-2和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1相对距离可以通过调整目字扣a1-1-2与织带b1-2-4来调整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的身长,填充软体弹性材料腰封1-2的腰带可以通过目字扣和织带调节长度,以适应不同的腰围,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1的肩带可以通过目字调节扣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肩宽和身高。该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各处调节适当后,与人体具有较高的贴合度,可以减少由于背负不贴身以及行进过程中晃动产生的体力损耗。

如图9-18所示,在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通过螺栓或铆钉配合硬质垫块的方式将u形线缆盘夹具3安装在硬质材料的后部龙骨1-3上。

线缆盘4两端为圆盘状,中间为圆筒状,其圆盘状端面中心具备圆孔,圆孔上分布1个以上槽口。

线缆盘4安装在u形线缆盘夹具3上,可以绕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线缆盘4数量为2个,线缆盘4包括由金属薄板卷制成的圆柱形中筒,优选的材质为0.5mm不锈钢网板。

圆柱中筒两端设置螺纹孔,两端圆形法兰由1.5mm~3mm碳纤维板制成,优选的厚度为2mm。线缆盘4两端碳纤维法兰还设置有中部具圆形孔,圆形孔上对称分布键槽的轴套。轴套、碳纤维法兰、内筒(圆柱形中筒),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以螺钉连接,组装成一套线盘。

优选的,所述u形线缆盘夹具3由刚性轻质材料制成,优选3mm碳纤维板。其结构为,左右各一片碳纤维片作为立板,中间横一块碳纤维片作为横板,立板和横板的连接采用具有螺纹孔的三角形加强筋连接,三角形加强筋材料优选铝合金。所述u形线缆盘夹具3,两端立板各有一孔,将转轴总承3-1穿过此孔进行固定。所述u形线缆盘夹具3通过与具有螺纹的硬质金属片,夹持住落地支架1的方式,固定在垂直分布式背负系统1上,硬质金属片材质优选铝合金。

优选的,所述转轴总承3-1的转轴主体3-1-1由硬质铝合金制成,外包耐磨锡青铜,转轴套3-1-3由硬质铝合金制成,内嵌耐磨锡青铜。组装时,第一步,将转轴套套筒3-3-4套入转轴套3-1-3,再将相应螺钉对准转轴套滑槽3-1-3-2,拧入转轴套套筒3-1-4,使得转轴套套筒3-1-4与转轴套3-1-3连接并可以轴向相互滑动。第二部将弹簧3-1-2穿入转轴3-1-1细端,再将转轴3-1-1细端穿过转轴套3-1-4,再将固定块3-1-5与转轴螺纹端用螺钉连接;至此,转轴总承3-1组装完毕。

在使用时,轴向拉动转轴套套筒3-1-4到底,然后顺l型滑槽转角方向转动转轴套套筒3-1-4,使得转轴3-1-1收到套筒内部,此时可以放入线缆盘4,放入线缆盘4后,反顺序重复以上动作,并转动固定块3-1-5,将线缆盘4锁定在u形线缆盘夹具3上并能带动转轴3-1-1自由转动。

优选的,所述落地支架5采用硬质管拼接或弯曲成形,优选硬质铝合金圆管弯曲成形。上下两个u形线缆盘夹具3通过与折弯成u形的硬条连接,将上下两线缆盘4连为一整体,落地支架5下部横段作为放在地面上的支撑。

进一步地,在所述落地支架5的两线缆盘4之间的部位,设置刚性连接条将落地支架两臂连接,以增加u形线盘夹具3的稳定性,刚性连接条材质为钢丝或编织钢绳,优选1mm编织钢绳。

在填充软体弹性材料的肩背带1-4的背垫后部,两线缆盘4之间的空区,左右各设一自动充气式气囊,该气囊利用游泳救生手环,其具备一压缩气罐和气囊以及外壳,在不使用时,气囊呈压缩状态,总体体积很小。需要使用时,打开开关压缩气罐对气囊自动充气,充气完成后自动关闭阀门,在泅渡时打开该气囊可使整套系统漂浮于水面,减轻人员负重,增强使用人员在水中行走的机动性,遇危险迅速脱险。

进一步地,所述落地支架5底端两侧还各设置一根水平的轴,轴的末端有一凹槽,该轴用于安装快拆式三角轮7,轴的末端凹槽作为固定三角轮7的卡槽,与三角轮7锁紧弹簧配合。在需要使用三角轮7时,将轮子推入轴即可。在不需使用三角轮7时候,取下三角轮7。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轮7为市面已有产品,为三角结构,其中心具备一轴承,外端具备一可以抽出的弹簧扣,当三角轮推入轴后,该弹簧扣与上述轴的末端凹槽配合,卡住以固定三角轮7。

进一步地,以上所有目字扣与织带的位置可以对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