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0490发布日期:2020-11-10 11:5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jp2000-128433中,公开了一种在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向绕线装置等供给线材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如图3所示,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具备:蓄线线轴4,其供线材1卷绕而进行蓄线;放卷带轮7,其供从蓄线线轴4被解开的线材1挂绕,并进行旋转而对线材1进行放卷。

在该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中,还具备:张紧杆3,其设置有使从放卷带轮7被放卷出的线材1穿过的线材导向件6;弹性部件2,其在张紧杆3的转动支点与线材导向件6之间的预定位置对张紧杆3施加与张紧杆3的转动角度相对应的弹性力。通过弹性部件2的弹性力,对穿过张紧杆3的顶端的线材导向件6的线材1施加张力。此外,该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被构成为,以被施加于线材1的张力为预定的值的方式而对放卷带轮7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

在该现有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中,在立起作为线材1的供给源的蓄线线轴4,并将从蓄线线轴4的上端被解开而被拉出的线材1挂绕于放卷带轮7之后,穿过线材导向件6而引导至供给目的地。然后,通过以由作为张力施加单元的弹性部件2施加于穿过线材导向件6的线材1的张力为恒定的方式对放卷带轮7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从而能够供给施加了预定的值的张力的线材1。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中,由于立起作为线材1的供给源的蓄线线轴4,并将线材1从蓄线线轴4的上端向上方拉出而解开,因此,线材1被向上方拉出为环状。在蓄线线轴4上剩余有较多的线材1的情况下,被拉出为环状的线材1过度扭转而可能产生绞缠(kink)。与此相对,在线材1的剩余量减少的情况下,线材1挂靠在蓄线线轴4的缘部,可能会对由放卷带轮7实现的线材1的放卷产生阻碍。这样,在必须更加精密地对张力的值进行管理的状况下,产生张力的值发生偏差这样的不良情况。另外,线材1中产生扭转也是张力的值发生偏差的原因。

为了消除上述不良情况,可想到使蓄线线轴4自身旋转以代替放卷带轮7,并将线材1从旋转的蓄线线轴4向周向拉出并直接供给至供给目的地。

但是,例如,在线材1的供给目的地为绕线机8、且在截面呈方形的卷芯8a上卷绕线材1的情况下,当使卷芯8a以相同的速度旋转时,被卷绕于卷芯8a的线材1的长边方向上移动的速度始终变化。在上述状态下,在使蓄线线轴4自身旋转以代替放卷带轮7的情况下,蓄线线轴4主要卷绕有铜线,由于比较重,因此,惯性力矩较大,无法迅速地实施蓄线线轴4的旋转速度的加减速。另外,在供给目的地的线材1的速度变动剧烈的情况下,无法使线材1的供给跟上,产生因其而难以将施加于线材1的张力维持为预定的值的不良情况。

本实用新型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供给目的地的线材的速度变动剧烈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被施加于线材的张力维持为预定的值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其具备:蓄线线轴,其供线材卷绕而进行蓄线;放卷带轮,其供从所述蓄线线轴被解开的所述线材挂绕,并进行旋转而对所述线材进行放卷;张力施加单元,其向从所述放卷带轮被放卷出的所述线材施加张力;贮线单元,其将从所述蓄线线轴被解开而朝向所述放卷带轮的所述线材拉绕而进行贮线,并将所贮线的所述线材向所述放卷带轮送出。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优选为,所述贮线单元具有:一对转向带轮,其以隔着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于所述蓄线线轴与所述放卷带轮之间的线材通路;贮线带轮,其供所述一对转向带轮之间的线材挂绕,并被设置成能够移动;施力单元,其以使所述贮线带轮远离所述线材通路而移动的方式进行施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优选为,还具备:旋转单元,其使所述蓄线线轴旋转而从所述蓄线线轴解开所述线材;位置检测单元,其对由所述施力单元施力的所述贮线带轮的位置进行检测;旋转速度控制单元,其以由所述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贮线带轮的位置成为预定的位置的方式而对所述旋转单元进行控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优选为,还具备贮线杆,所述贮线杆供所述贮线带轮设置、并且被设置成能够绕着转动支点进行转动,所述施力单元为将和所述贮线杆的转动角度相应的弹性力施加于所述贮线杆的施力用弹性部件,所述贮线带轮伴随着所述贮线杆的转动而进行移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优选为,所述位置检测单元为对所述贮线杆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的编码器或者分压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优选为,由所述张力施加单元施加于从所述放卷带轮被放卷出的所述线材的张力为,由所述施力单元施加于在所述贮线单元中被贮线的所述线材的张力以上。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即便在供给目的地的线材的速度变动剧烈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被施加于线材的张力维持为预定的值。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表示现有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对实施本方案的具体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以及图2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在各图中,设定彼此正交的x、y以及z这三轴,并设为x轴在大致水平前后方向上延伸,y轴在大致水平横向上延伸,z轴在铅直方向上延伸,从而对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为将施加了张力的线材11向绕线机12进行供给的供给装置。绕线机12使卷芯12a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旋转,并对被供给至卷芯12a的周围的线材11进行卷取。在卷芯12a的截面为方形的情况下,当使卷芯12a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旋转时,在由绕线机12卷取的线材11的长边方向上移动的速度(卷取速度)始终变化。对此,无论卷取速度的变化如何,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都一边向线材11施加预定的值的张力,一边进行供给。

具体而言,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具备:蓄线线轴13,其供线材11卷绕而进行蓄线;放卷带轮14,其供从蓄线线材13上被解开的线材11挂绕,并进行旋转而放卷出线材11;张力施加单元15,其对从放卷带轮14上被放卷出并朝向作为线材供给目的地的绕线机12的线材11施加张力。

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具备被设置于绕线机12的附近的基台10a。在基台10a上立设有支承框10b,并在支承框10b的上部设置有壳体10c。放卷带轮14被设置于壳体10c的前面。

如图1所示,向通过放卷带轮14旋转而放卷的线材11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单元15具备:张紧杆16,其以能够绕着转动支点16b进行转动的方式而被设置于壳体10c的侧面;线材导向件16a,其被设置于张紧杆16的顶端,并使从放卷带轮14上被放卷出的线材11穿过;作为张力用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17,其在张紧杆16的转动支点16b与线材导向件16a之间的预定位置处向张紧杆16施加和转动角度相对应的弹性力。

在张紧杆16的转动支点16b与线材导向件16a之间的预定位置,通过安装支架16c而安装有螺旋弹簧17的一端。张紧杆16被螺旋弹簧17悬吊成倾倒状态。通过螺旋弹簧17向张紧杆16施加和转动角度相对应的弹性力。在壳体10c的侧面设置有对张紧杆16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的限位部件16d。

在壳体10c的侧面设置有作为与张紧杆16大致平行的调节杆18的转动轴的基端18a,在调节杆18的顶端18b固定有螺旋弹簧17的另一端。在调节杆18的中间铰链连接有张紧调节螺杆19的顶端。使张紧调节螺杆19在轴向上移动的内螺纹部件20通过支承件10d而被设置于壳体10c。

由此,通过张紧调节螺杆19根据内螺纹部件20的旋转而在轴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使调节杆18转动(倾斜)。此外,由于另一端被设置于调节杆18的顶端18b上的螺旋弹簧17的全长发生变动,因此,能够变更向设置有螺旋弹簧17的一端的张紧杆16施加的弹性力。

此外,从放卷带轮14被放卷出的线材11被张紧杆16的顶端的线材导向件16a引导。被线材导向件16a引导的线材11从线材导向件16a被供给至作为线材供给目的地的绕线机12。

此处,穿过张紧杆16的顶端的线材导向件16a并朝向供给目的地的线材11因向张紧杆16施加的弹性力而被拉伸,从而产生张力。由此,能够通过内螺纹部件20的旋转而对由施加了弹性力的张紧杆16施加的线材11的张力进行变动调节。

另外,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具备:作为张力检测单元的分压器(potentiometer),其对由张力施加单元15施加的线材11的张力进行检测;作为速度控制单元的控制器(未图示),其以由分压器21检测出的张力为预定的值的方式而对放卷带轮14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放卷带轮14的转动轴14a和被收容于壳体10c内的放卷控制电动机22直接连结。张紧杆16能够以基端的转动支点16b作为支点而进行转动。转动支点16b的转动角度由作为张力检测单元的分压器21检测,所述分压器21被收容于壳体10c且被安装于转动支点16b。

分压器21的检测输出被输入至控制器,来自控制器的控制输出与放卷控制电动机22连接。此外,控制器被构成为,以由作为张力检测单元的分压器21检测出的张紧杆16的转动角度为预定的角度的方式而对放卷控制电动机22进行控制。借此,能够防止张紧杆16的转动,并能够防止因张紧杆16的转动而产生的线材11的张力的变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蓄线线轴13旋转而从蓄线线轴13上解开线材11的作为旋转单元的解开电动机24在壳体10c的下方以将转轴24a设为水平的方式被设置于支承框10b。另外,蓄线线轴13被同轴地安装于转轴24a。由此,当解开电动机24驱动时,使蓄线线轴13旋转而将线材11从蓄线线轴13的外周向切线方向解开,被解开后的线材11朝向存在于上方的放卷带轮14。

另外,在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中,在蓄线线轴13与放卷带轮14之间设置有对从蓄线带轮13被解开的线材11进行贮线的贮线单元25。

此外,贮线单元25具备:一对转向带轮26、27,其以隔着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于蓄线线轴13与放卷带轮14之间的线材通路l(参照图1);贮线带轮28,其挂绕有一对转向带轮26、27之间的线材11,并被设置成能够在与线材通路l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作为施力单元的螺旋弹簧29,其向远离蓄线线轴13与放卷带轮14之间的线材通路l的方向对贮线带轮28进行施力。

在壳体10c下方的支承框10b上,通过支架10e而设置有贮线杆30的作为转动轴的基端,在贮线杆30的顶端枢轴支承有贮线带轮28。在贮线杆30的基端的转动支点30a与贮线带轮28之间安装有向贮线杆30施加和转动角度相应的弹性力的螺旋弹簧29的一端。

贮线杆30被设置成大致铅直,并在下端设置有贮线带轮28。一端被安装于贮线杆30的螺旋弹簧29被设置成向远离线材通路l的方向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支架10e延长至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螺旋弹簧29的延长线上,螺旋弹簧29的延长线上的支架10e以与螺旋弹簧29同轴的方式设置有外螺纹部件31。在外螺纹部件31的一端设置有螺旋弹簧29的另一端,在支架10e上设置有能够在长边方向上对外螺纹部件31进行移动调节的内螺纹部件32。

由此,通过根据内螺纹部件32的旋转使外螺纹部件31在轴向上移动,从而使螺旋弹簧29的全长发生变动,因此,能够对使设置有螺旋弹簧29的一端的贮线杆30转动(倾斜)的弹性力进行变更调节。

此外,从蓄线线轴13被解开而朝向上方的线材11在利用下侧的转向带轮26而转向、并朝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延伸之后,被挂绕于贮线带轮28并被折返。此外,线材11被配索成,利用上侧的转向带轮27而进一步转向,并被引导至存在于上方的放卷带轮14。因此,贮线单元25能够在一对转向带轮26、27之间贮线相当于被挂绕于贮线带轮28而迂回的线材11的长度的量。

另外,使贮线杆30转动的弹性力朝向远离线材通路l的方向对被设置于贮线杆30的下端的贮线带轮28进行施力。由于对被挂绕于贮线带轮28的线材11施加基于弹性力的张力,因此,能够对使贮线杆30转动的弹性力进行变更调节的贮线单元25被构成为也能够对向线材11施加的张力进行调节。

此处,图1以及图2中的辅助带轮33以和放卷带轮14邻接的方式被设置于壳体10c的前面,将从上侧的转向带轮27向上方延伸的线材11引导至放卷带轮14。辅助带轮34以和放卷带轮14邻接的方式而被设置于壳体10c的侧面,并使从放卷带轮14被放卷出的线材11朝向线材导向件16a进行转向。

另外,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还具备:作为位置检测单元的分压器36,其对贮线带轮28的位置(具体而言为贮线带轮28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作为旋转速度控制单元的解开速度控制单元,其以由分压器36检测出的贮线带轮28的位置为预定的位置(具体而言为预定的转动角度)的方式而对解开电动机24进行控制。此外,解开速度控制单元也由上述的控制器实现。

具体而言,在贮线杆30的上端的支架10e上设置有分压器36。由分压器36检测出的贮线杆30的角度被输入至控制器,来自控制器的控制输出被连接至解开电动机24。

此外,控制器以由分压器36检测出的贮线杆30的转动角度为预定的角度的方式而对解开电动机24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将在一对转向带轮26、27间被挂绕于贮线带轮28而迂回的线材11的长度保持为恒定。

此外,操作内螺纹部件32,以螺旋弹簧29向一对转向带轮26、27间的线材11施加的张力为张力施加单元15向超过放卷带轮14的线材11施加的张力以下的方式进行调节。

接着,对使用了这样被构成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方法进行说明。

使用了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方法通过将从卷绕有线材11的蓄线带轮13被解开的线材11挂绕于放卷带轮14,并且一边向穿过放卷带轮14的线材11施加预定的张力,一边使放卷带轮14旋转,从而将施加有张力的线材11放卷至线材供给目的地。

具体而言,所供给的线材11以被卷绕于蓄线线轴13的方式而被蓄线,并将蓄线线轴13同轴地安装于在壳体10c的下方所设置的解开电动机24的转轴24a。

从蓄线线轴13解开线材11,将被解开的线材11引导至上方,并在利用下侧的转向带轮26进行转向而朝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延伸之后,利用贮线带轮28进行折返。此外,利用上侧的转向带轮27进一步转向,并经由辅助带轮33而向存在于转向带轮27上方的放卷带轮14进行引导。

放卷带轮14在卷绕多次线材11之后,利用辅助带轮34进行转向,并向张紧杆16的顶端的线材导向件16a进行引导。然后,将引导至线材导向件16a的线材11从线材导向件16a供给至线材供给目的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绕线机12供给线材11的情况下,绕线机12使卷芯12a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旋转,并将被供给的线材11卷取于卷芯12a的周围。

当向绕线机12供给的线材11被卷取于卷芯12a时,在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中,使放卷带轮14旋转,并依次放卷出被使用于绕线的量的线材11。

另一方面,从放卷带轮14被放卷出的线材11经由张紧杆16的顶端的线材导向件16a而朝向绕线机12。因此,利用欲向和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回张紧杆16的螺旋弹簧17,经由张紧杆16向线材11施加张力,施加了预定的张力的线材11被供给至绕线机12。

这样,被施加给线材11的张力因被螺旋弹簧17拉回的张紧杆16的弹性力而发生变动。因此,被施加给线材11的张力的设定是通过以下方式而被实施的,即,利用内螺纹部件20的旋转而使张紧调节螺杆19在轴向上移动而使调节杆18转动(倾斜),并对另一端被设置于调节杆18的顶端的螺旋弹簧17的全长进行变动调节。

另外,张紧杆16能够以基端的转动支点16b作为支点而进行转动。转动支点16b的转动角度由作为张力检测单元的分压器21检测,所述分压器21被收容于壳体10c且被安装于转动支点16b。

此外,成为放卷速度控制单元的控制器以由分压器21检测出的转动角度为预定的角度的方式而对放卷控制电动机22进行控制。这样,对线材11基于放卷带轮14的旋转的供给速度进行调节,以将分压器16的斜率(转动角度)设为恒定,从而防止被施加给线材11的张力变动的情况,并能够将施加了恒定的张力的线材11供给至作为供给目的地的绕线机12。

绕线机12将被供给的线材11卷取于等速旋转的卷芯12a的外周。在卷芯12a的截面为方形的情况下,卷取线材11的速度变化。此处,蓄线线轴13较重,惯性力矩较大,无法迅速地实施蓄线线轴13的旋转及其停止,在供给目的地的线材11的长边方向上移动的速度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难以使蓄线线轴13的旋转速度跟上供给目的地的线材11的速度变化。

对此,在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中,在蓄线线轴13与放卷带轮14之间夹装有对从蓄线带轮13被解开的线材11进行贮线的贮线单元25。因此,使从蓄线线轴13被解开的线材11迂回而进行贮线,旋转的放卷带轮14对被贮线的线材11进行放卷。

即,从蓄线线轴13被解开的线材11是通过在一对转向带轮26、27之间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由贮线带轮28折返且迂回而被贮线。在下端设置有贮线带轮28的贮线杆30通过螺旋弹簧29而从存在于线材通路l的一对转向带轮26、27向使贮线带轮28远离的方向进行施力。因此,在也对被蓄线的线材11施加了预定的张力的状态下被维持,然后,被引导至放卷带轮14。

此外,由张力施加单元15施加于线材11的张力在使放卷带轮14向线材11的放卷方向旋转的方向上进行施力。另一方面,由螺旋弹簧29施加于线材11的张力以使放卷带轮14向与线材11的放卷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施力。

因此,若螺旋弹簧29施加于线材11的张力与张力施加单元15施加于线材11的张力相同,则不会产生阻碍放卷带轮14的旋转的力。另外,若螺旋弹簧29施加于线材11的张力低于张力施加单元15施加于线材11的张力,则不会阻碍放卷带轮14向放卷出线材11的方向的旋转。由此,即便在供给目的地的线材11的速度变动剧烈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由未图示的放卷速度控制单元实现的放卷带轮14的旋转跟上速度变化。

即,未图示的放卷速度控制单元以由作为张力检测单元的分压器21检测出的转动角度为预定的角度的方式而对放卷控制电动机22进行控制,并且以分压器16的斜率(转动角度)为恒定的方式而使放卷带轮14的旋转速度加速或者减速。其结果是,能够一边防止被施加于线材11的张力的变动,一边将施加了恒定的张力的线材11供给至作为供给目的地的绕线机12。

另一方面,当使放卷带轮14的旋转速度加速或者减速,放卷带轮14对被贮线于一对转向带轮26、27间的线材11进行放卷时,减少了所贮线的线材11的量。此外,通过贮线带轮28接近线材通路l,从而使在下端设置有贮线带轮28的贮线杆30进行转动(倾斜)。贮线杆30的倾斜由分压器36检测,由控制器构成的旋转速度控制单元以将贮线杆30维持为预定的角度的方式对解开电动机24进行控制,并使蓄线线轴13旋转,从而能够重新从蓄线线轴13解开线材11而进行贮线。

此处,由于蓄线线轴13的重量比较重,因此,惯性力矩较大,无法迅速地使蓄线线轴13的旋转速度加减速,从而无法使蓄线线轴13的旋转速度跟上放卷带轮14的旋转速度的变化而进行变化。因此,贮线于一对转向带轮26、27间的线材11的量发生变动,在下端安装有贮线带轮28的贮线杆30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当绕线机12中的线材11的卷取速度增加,对线材11进行放卷的放卷带轮14的旋转速度加速时,伴随此也使蓄线线轴13的旋转加速。但是,无法立即加速蓄线线轴13的旋转,减少了被贮线于一对转向带轮26、27间的线材11的量,如图1的实线箭头所示,贮线杆30以贮线带轮28接近线材通路l的方式进行转动。

相反地,当绕线机12中的线材11的卷取速度减少,对线材11进行放卷的放卷带轮14的旋转速度减速时,伴随此也使蓄线线轴13的旋转减速。但是,无法立即使蓄线线轴13的旋转减速,增加了被贮线于一对转向带轮26、27间的线材11的量,如图1的虚线箭头所示,贮线杆30以贮线带轮28远离线材通路l的方式进行转动。

这样,当绕线机12中的线材11的卷取速度变化时,贮线单元25所贮线的线材11的量发生变动,虽然贮线杆30进行转动,但不会对向供给目的地供给线材11的放卷带轮14的旋转造成影响,因此,作为张力施加单元15的张紧杆16不转动。由此,即便在供给目的地的线材11的速度变动剧烈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将向线材11施加的张力维持为预定的值的状态下,将线材11稳定地供给至供给目的地。

此外,由于使蓄线线轴13旋转而解开线材11,因此,能够以经由贮线单元25而被引导至放卷带轮14的线材11不扭转的方式,防止因线材11的扭转而引起的张力变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力施加线材的供给装置10具备:蓄线线轴13,其供线材11卷绕而进行蓄线;放卷带轮14,其供从蓄线线轴13被解开的线材11挂绕,并进行旋转而对线材11进行放卷;张力施加单元15,其向从放卷带轮14被放卷出的线材11施加张力;贮线单元,其将从蓄线线轴13被解开而朝向放卷带轮14的线材11拉绕而进行贮线,并将所贮线的线材11向放卷带轮14送出。

根据该结构,具备将从蓄线线轴13被解开而朝向放卷带轮14的线材11拉绕而进行贮线的贮线单元25,所述贮线单元25将所贮线的线材11向旋转的放卷带轮14送出,因此,能够以不会对放卷带轮14拉入线材11产生阻碍的方式,使放卷带轮14的旋转跟上供给目的地的线材11的速度变化。

由此,即便在供给目的地的线材11的速度变化剧烈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放卷带轮14的旋转跟上速度变化,从而一边将被施加于线材11的张力维持为预定的值,一边供给线材1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贮线单元25具有:一对转向带轮26、27,其以隔着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于蓄线线轴13与放卷带轮14之间的线材通路l;贮线带轮28,其供一对转向带轮26、27之间的线材11挂绕,并被设置成能够移动;螺旋弹簧29,其以使贮线带轮28远离线材通路l而移动的方式进行施力。

根据该结构,由于利用螺旋弹簧29以贮线带轮28远离线材通路l而移动的方式进行施力,因此,能够向被挂绕于贮线带轮28的线材11施加张力。因此,能够使贮线带轮28的旋转跟上放卷带轮14的旋转速度变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解开电动机24,其使蓄线线轴13旋转而从蓄线线轴13解开线材11;分压器36,其对由螺旋弹簧29施力的贮线带轮28的位置进行检测;控制器,其以由分压器36检测出的贮线带轮28的位置成为预定的位置的方式而对解开电动机24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由于控制器以由分压器36检测出的贮线带轮28的位置为预定的位置的方式,对使蓄线线轴13旋转而从蓄线带轮13解开线材11的解开电动机24进行控制,因此,能够以不扭转线材11的方式并以预定的张力将线材11放卷于放卷带轮1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贮线杆30,贮线杆30供贮线带轮28设置、并且被设置成能够绕着转动支点30a进行转动,螺旋弹簧29为将和贮线杆30的转动角度相应的弹性力施加于贮线杆30的施力用弹性部件,贮线带轮28伴随着贮线杆30的转动而进行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实现使贮线带轮28移动的机构。另外,由于螺旋弹簧29将弹性力施加于供贮线带轮28设置的贮线杆30,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实现向贮线带轮28的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张力施加单元15施加于从放卷带轮14被放卷出的线材11的张力为,由螺旋弹簧29施加于在贮线单元25中被贮线的线材11的张力以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不阻碍放卷带轮14的旋转,因此,即便在供给目的地的线材11的速度变动剧烈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放卷带轮14的旋转跟上速度变化。

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张力检测单元、位置检测单元为对张紧杆16、贮线杆30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的分压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张力检测单元、位置检测单元并未被限于此,例如,可以为对张紧杆16、贮线杆30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的编码器,只要能够对线材导向件16a、贮线带轮28的位置进行检测,则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传感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张力施加单元、施力单元分别具有螺旋弹簧17、2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对线材11施加张力,并不限于此,张力施加单元、施力单元也可以使用板簧、其他弹性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