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2560发布日期:2020-10-30 21:2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光纤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光纤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光纤拉丝生产完成后,需要对生产完成的光纤进行筛选,即将位于收线机上收卷完成的收线卷拆卸下来,并运输到筛选工序。

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拆卸及人工运输,在光纤从收线机完成拉丝工序成品后,通过人工对光纤收线卷进行拆卸,再通过人工将收料卷运输到筛选工序进行筛选。在此工序流转的过程中,掺杂了较多的人为干预,劳动强度大,并且流程中存在了不稳定的因素,导致整体生产节拍变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光纤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纤转运装置,包括收线机、总控系统、数据库、调度系统、自动导引小车及缓存架,所述收线机上设置有卸料装置,用于将所述收线机上收卷完成的收料卷顶出所述自动导引小车,所述数据库用于接收所述收线机上收卷完成的信号,所述总控系统用于对所述数据库进行扫描并将指令传输到所述调度系统,所述调度系统用于对所述自动导引小车进行调度使其在所述收线机及所述缓存架之间来回移动,所述收线机上设置有卸料装置,用于将所述收线机上收卷完成的收料卷顶出所述自动导引小车。

优选的,所述收线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其中一侧面设置有收线装置,所述机箱上设置有遮盖所述收线装置的门板,所述门板沿所述机箱设置收线装置一侧侧面水平移动设置,所述机箱上设置有驱动所述门板移动的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卸料装置的运转,所述收线机将收卷完成的信号传输到数据库的同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将门板打开;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控制所述卸料装置将收料卷顶出到自动导引小车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沿所述门板滑移方向设置的驱动气缸及滑块,所述滑块与分别所述驱动气缸及所述门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自动导引小车上设置有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

优选的,所述承载支架成矩形设置,所述缓存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承接杆,两个所述承接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承载支架长度方向两条侧边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自动导引小车及所述缓存架上分别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自动导引小车上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自动导引小车是否空闲,所述承载支架上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支架上是否接收到收料卷。

优选的,所述总控系统、数据库、收线机及自动导引小车之间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的传输。

优选的,所述自动导引小车包括底盘及位于所述底盘上的主体,所述自动导引小车通过主体接收由调度系统发送的关于所需的航道、区域及点位的脚本。

优选的,所述自动导引小车上设置有激光雷达。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所述光纤转运装置,通过卸料装置对收料卷进行拆卸使其被顶出到自动导引小车上,再通过自动导引小车代替了人工的搬运,减少了生产人员的操作流程,且减少了拉丝与筛选工序间的节拍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同时提高了物品的流转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光纤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光纤转运装置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一种光纤转运装置1000,请参阅图1,包括收线机100、自动导引小车200及缓存架300。所述自动导引小车200在所述收线机100及所述缓存架300之间移动,以将位于所述收线机100上生产完成的收料卷400传输到缓存架300上,完成所述拉丝收料卷400的自动流转。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收线机100包括机箱101、收线装置102、若干门板103、驱动装置104、卸料装置105及控制装置107,所述收线装置102位于所述机箱101其中一侧面,收线时,在收线装置102上安装收线卷。若干所述门板103位于所述收线装置102的外侧用于遮盖所述收线装置102,若干所述门板103沿所述机箱101设置有收线装置102的侧面水平移动,以方便所述自动导引小车200对所述收料卷400的收集。

所述驱动装置104用于驱动所述门板103的滑移,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104包括驱动气缸1041、滑块1043及导轨1045,所述导轨1045设置与所述机箱101上且位于所述门板103上方,所述滑块1043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1041的端部并滑移设置在所述导轨1045内,所述驱动气缸104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门板103的滑移方向一致,所述滑块1043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板103上,所述门板103通过所述驱动气缸1041的伸缩实现位移。

请参阅图1,所述卸料装置105为设置在所述机箱101上的顶出气缸,所述顶出气缸与所述收线装置102位于所述机箱101的同一侧面,所述顶出气缸指向所述门板103设置,所述顶出气缸距离所述收线装置102的距离小于所述收线卷的半径。

所述控制装置107设置在所述机箱101内侧,所述控制装置107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04及所述卸料装置105的运转,并在所述收线装置102上的收料卷400完成时实现信号的传输。

请参阅图1,所述自动导引小车200包括底盘201、主体203、承载支架205及激光雷达207,所述底盘201底部设置有若干万向轮2011,所述底盘201上还设置有检测装置202,所述检测装置202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支架205上是否存在收料卷40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202为光电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所述检测装置202还可以替换为类似的传感器,例如接近开关。所述主体203位于所述底盘201远离所述万向轮2011的一侧。所述承载支架205设置在所述主体203上并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支架205设置为矩形。

请参阅图1,所述缓存架300包括承载底座301、承载杆302及检测装置303,所述承载杆302设置为两根并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底座301的上方,两根承载杆302位于同一水平面并相互平行设置,两根承载杆302之间的相互距离大于所述承载支架205长度方向两侧边之间的距离。所述检测装置303位于所述承载底座301上,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杆302上收料卷400接收情况。

请参阅图2,所述光纤转运装置1000还包括通过无线局域网连通数据库500、总控系统700及调度系统900,其中所述数据库500用于接收收线机100上由控制装置107传输出的收料卷400生产完成的信号,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库500为sql数据。所述总控系统700用于扫描所述数据库500并将流转指令发送至调度系统90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总控系统700为mes系统,所述调度系统900用于挑选空闲的自动导引小车200,并发送航道、区域及点位的脚本到自动导引小车200。

工作原理:

s1:当拉丝工序的收料卷400收卷完成时,通过所述收线机100上的所述控制装置107将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库500,同时,通过控制装置107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04将所述门板103打开,所述总控系统700在扫描所述数据库500后将该指令发送至所述调度系统900;

s2:通过所述调度系统900挑选空闲的自动导引小车200,并将其航道、区域及点位的脚本发送至所述主体203,并通过所述主体203及所述激光雷达207对所述自动导引小车200进行导航;

s3:自动导引小车200根据接收到的脚本移动到收线机100下方,并在就位完成后将就位指令通过所述总控系统700发送到收线机100上的所述控制装置107,同时,通过主体203控制自动导引小车200上的承载支架205向上滑移,通过所述控制装置107控制顶出气缸将收料卷400顶出到承载支架205上;自动导引小车200通过检测装置202检测到位于承载支架205上的收料卷400时,将信号传输到主体203上,通过主体203控制承载支架205向下滑移,并将接收到收料卷400的信号通过总控系统700传输到调度系统900上。

s4:通过调度系统900计算由拉丝工序至筛选工序的缓存架300所需的航道、区域及点位,并将脚本发送至接收到收料卷400自动导引小车200的主体203上;

s5:自动导引小车200根据接收到的脚本行进至缓存架300,并将收料卷400放置在缓存架300上,然后返回起点待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转运装置,其通过自动导引小车200代替了人工的搬运,从而减少了拉丝与筛选工序间的节拍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同时提高了物品的流转效率。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