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导管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4342发布日期:2020-10-28 11:4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导管吊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导管吊架。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导管的运输过程中,需要用支架或是绳索对其进行装载吊运,传统的混凝土导管运输方法是用钢绳索和普通井式支架吊运的,其装载方式不牢固,容易脱落,运输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导管吊架,能够防止脱落,使装载方式牢固,使用更安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导管吊架,包括吊装框架、及固定于吊装框架的至少两个并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板,第一卡板设有与混凝土导管外形适配的第一卡口,所有第一卡口开口朝上且相对设置。

吊装时,将混凝土导管的两端分别卡在两个第一卡板的第一卡口上,对混凝土导管进行限位,再将整个框架吊起,防止在吊装过程中混凝土导管脱落,使装载方式牢固,使用更安全。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混凝土导管吊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板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板,第二卡板位于对应的第一卡板的上方,且设有与第一卡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卡口,第二卡口与混凝土导管外形适配且开口朝下。吊装时,将混凝土导管安装在第一卡板的第一卡口上后,再将第二卡板卡在混凝土导管的上方,使混凝土导管固定得更牢固。

进一步的是,混凝土导管吊架还包括与第二卡板一一对应的第三卡板,第三卡板位于对应的第二卡板的上方,且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三卡口,第二卡板设有第三卡口相对设置并开口朝上的第四卡口,第三卡口、第四卡口均与混凝土导管外形适配。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安装第一层混凝土导管,第二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安装第二层混凝土导管,增加混凝土导管的运输量,提高该吊架的运输效率。

进一步的是,第一卡板设有多个并排间隔布置的第一卡口,第二卡口与第一卡口一一对应,第二卡板设有多个并排间隔布置的第四卡口,第三卡口与第四卡口一一对应。每层都安装多根混凝土导管,进一步提高该吊架的运输效率。

进一步的是,第二卡板上的第二卡口和第四卡口上下错开布置或相对布置。

进一步的是,吊装框架包括与第一卡板一一对应的立柱组,每个立柱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立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板的两端连接,第二卡板的一端与第一立柱可转动连接,第三卡板的一端与第二立柱可转动连接。第二卡板绕着第一立柱转动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三卡板绕着第二立柱转动实现打开或关闭,防止第二卡板和第三卡板之间发生干涉,且便于逐层装载混凝土导管,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的是,相邻的两个第一立柱之间连接有第一底杆,相邻的两个第一立柱之间连接有第二底杆,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相对设置并与第一卡板垂直布置,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位于第一卡板的底部并与第一卡板固定连接。使该吊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使用更安全。

进一步的是,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之间还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底杆和第四底杆,第一底杆、第二底杆、第三底杆和第四底杆围合形成长方形底架,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之间连接有加强杆,加强杆位于底架的对角线上。进一步提高吊架的结构强度,使用更安全。

进一步的是,混凝土导管吊架还包括吊耳,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的两端均固定有吊耳,吊耳两两相对设置。四个吊耳两两相对设置,使吊装更平稳,使用更安全。

进一步的是,第一卡板为橡胶材质。能够缓冲混凝土导管置放的压力,有效保护混凝土导管管壁,避免碰撞损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吊装时,将混凝土导管的两端分别卡在两个第一卡板的第一卡口上,对混凝土导管进行限位,再将整个框架吊起,防止在吊装过程中混凝土导管脱落,使装载方式牢固,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导管吊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导管吊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导管吊架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吊装框架,110.第一立柱,120.第二立柱,130.第一底杆,140.第二底杆,150.第三底杆,160.第四底杆,170.加强杆,20.第一卡板,210.第一卡口,30.第二卡板,310.第二卡口,320.第四卡口,40.第三卡板,410.第三卡口,420.第五卡口,50.吊耳,60.混凝土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混凝土导管吊架,包括吊装框架10、及固定于吊装框架10的至少两个并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板20,第一卡板20设有与混凝土导管60外形适配的第一卡口210,所有第一卡口210开口朝上且相对设置。吊装时,将混凝土导管60的两端分别卡在两个第一卡板20的第一卡口210上,对混凝土导管60进行限位,再将整个框架吊起,防止在吊装过程中混凝土导管60脱落,使装载方式牢固,使用更安全。

为了使混凝土导管60固定得更牢固,如图1所示,混凝土导管吊架还包括与第一卡板20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板30和第三卡板40,第三卡板40、第二卡板30和第一卡板20由上往下依次间隔平行设置;且第三卡板40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三卡口410,第二卡板30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卡口310和开口朝上的第四卡口320,其中第一卡口210与第二卡口310相对设置,第三卡口410与第四卡口320相对设置,第二卡口310、第三卡口410、第四卡口320均与混凝土导管60外外形适配。如图3所示,第一卡板20和第二卡板30之间安装第一层混凝土导管60,第二卡板30和第二卡板30之间安装第二层混凝土导管60,增加混凝土导管60的运输量,提高该吊架的运输效率,且第一卡口210和第二卡口310配合将第一层混凝土导管60固定得更牢固,第三卡口410和第四卡口320配合将第二层混凝土导管60固定得更牢固,使用更安全。该吊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在第一卡板20上方设置不同数量的卡板,形成不同层数的混泥土导管安装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板20有两个,且第一卡板20设有五个并排间隔布置的第一卡口210,第二卡口310与第一卡口210一一对应,第二卡板30也设有五个并排间隔布置的第四卡口320,第三卡口410与第四卡口320一一对应,每层都安装多根混凝土导管60,进一步提高该吊架的运输效率。第一卡板20、第一卡口210、第二卡口310、第三卡口410和第四卡口32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其他数量。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三卡板40的上方还设有第五卡口420,使该吊架能吊装更多混凝土导管60,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且第五卡口420、第四卡口320、第三卡口410、第二卡口310和第一卡口210由上往下依次相对设置。第二卡板30上的第二卡口310和第四卡口32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上下错开布置方式,第三卡板40上的第三卡口410和第五卡口42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上下错开布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口210、第二卡口310、第三卡口410、第四卡口320和第五卡口420呈半圆形,第一卡口210、第二卡口310、第三卡口410、第四卡口320和第五卡口420还可以根据混凝土导管60的外形设置为其他形状。

如图1和图2所示,吊装框架10包括与第一卡板20一一对应的立柱组,每个立柱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110和第二立柱120,第一立柱110和立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板20的两端连接,第二卡板30的一端与第一立柱110可转动连接,第三卡板40的一端与第二立柱120可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第二卡板30绕着第一立柱110转动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三卡板40绕着第二立柱120转动实现打开或关闭,防止第二卡板30和第三卡板40在向上打开时相互之间发生干涉,且便于逐层装载混凝土导管60,操作更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一立柱110之间连接有第一底杆130,相邻的两个第一立柱110之间连接有第二底杆140,第一底杆130和第二底杆140相对设置并与第一卡板20垂直布置,第一底杆130和第二底杆140位于第一卡板20的底部并与第一卡板20固定连接,使该吊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使用更安全。

为了进一步提高吊架的结构强度,使用更安全,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底杆130和第二底杆140之间还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底杆150和第四底杆160,第一底杆130、第二底杆140、第三底杆150和第四底杆160围合形成长方形底架,第一底杆130和第二底杆140之间连接有加强杆170,加强杆170位于底架的对角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吊装框架10呈长方体状,整个吊装框架1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形状。

如图1和图2所示,混凝土导管吊架还包括吊耳50,第一底杆130和第二底杆140的两端均固定有吊耳50,吊耳50两两相对设置,四个吊耳50分别布置在底架的四个顶角位置,使吊装时受力更平衡,吊装更平稳,使用更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板20、第二卡板30和第三卡板40均为橡胶材质,能够缓冲混凝土导管60置放的压力,有效保护混凝土导管60管壁,避免碰撞损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