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及晾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2505发布日期:2020-09-23 01:2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动力总成及晾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晾衣机,尤其涉及一种晾衣机上用于驱动晾衣架升降的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晾衣机包括安装于天花板上的主机部件和位于主机部件下方的晾衣架,其中主机部件内的动力总成用于收放钢丝绳,主机部件通过该钢丝绳与晾衣架连接,以实现晾衣架的升降。

授权公告号为cn204644715u的电动晾衣架的控制装置,其包括电机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蜗杆、两个蜗轮,分别与两个蜗轮联动的卷线轮。

授权公告号为cn204755850u的晾衣架24v永磁直流电机,授权公告号为cn206798874u的一种升降式晾衣架用卷绳装置,包括卷绳机构、运行控制盒,卷绳机构包括壳体、面盖、蜗轮和蜗杆等。

现有的动力总成的结构部分与电路控制部分相互独立,动力总成的部件分散,维修拆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的动力总成,便于维修拆装;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动力总成的晾衣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电机、至少一个卷线轮和主控板,所述的电机通过蜗轮蜗杆结构驱动所述的卷线轮,所述的盒体包括盒底及盒盖,所述的卷线轮、电机、主控板均被安装在所述的盒底上,所述的盒盖包括第一分盖和第二分盖,所述的第一分盖以固定结构固定在盒底上从而将至少所述的卷线轮覆盖,所述的第二分盖以可开启结构连接在所述的盒底上将所述的电机和主控板中的至少之一覆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螺钉锁紧、胶水或一体注塑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可开启结构包括翻转式、抽屉式、插拔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主控板包括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分列于电机的两侧,所述的第二分盖将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覆盖,且第二分盖的中间部分开槽使电机的至少部分露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卷线轮为两个,卷线轮引出的钢丝绳延伸方向与电机的输出轴呈一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蜗轮蜗杆结构包括与电机的输出轴联接的蜗杆及卷线轮同轴的蜗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电机通过两侧沿其长度延伸的螺柱固定在盒盖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通过桥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电机为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主题:晾衣机,包括主机部件和动力总成,所述的动力总成安装在所述的主机底板的中间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卷线轮、电机、主控板安装在盒体内,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以使动力总成更具整体性,优化主机部件内的安装结构;其中盒体的的第二分盖可开启地盖合在电机和主控板上方,可以方便对动力总成内的部件进行维护或更换。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晾衣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机底板与动力总成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分盖开启时动力总成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分盖盖合时动力总成的示意图;

图5为动力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动力总成的内部结构组装图;

图7为动力总成与主机底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主机部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一;

图9为霍尔开关触动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霍尔开关分离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11为微动开关与滑动块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8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13为磁体装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磁体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图15为磁体与柱形安装部的组装图一;

图16为磁体与柱形安装部的组装图二;

图17为晾衣机升降行程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8为卷线轮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9为卷线轮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0为卷线轮组件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总成的控制框架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速控制流程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流滤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开关电路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如图1至图6所示,晾衣机100包括安装于天花板的主机部件101及下方的晾杆103,动力总成102安装于主机部件101内,用于驱动晾杆103的升降。

在实际安装时,如图7所示,动力总成102安装在主机底板1011的中间位置。动力总成102通过螺钉组件1022安装在主机底板1011上,且优选地,在主机底板1011与动力总成102的盒底61之间垫有橡胶垫1021。

晾衣机上的动力总成102,包括盒体60、电机10、卷线轮30和主控板40,电机10通过蜗轮蜗杆结构驱动卷线轮30,盒体60包括盒底61及盒盖62,卷线轮30、电机10、主控板40均被安装在盒底61上,盒盖62包括第一分盖621和第二分盖622,第一分盖621以固定结构固定在盒底61上从而将卷线轮30覆盖,第二分盖622以可开启结构连接在盒底61上将电机10和主控板40中覆盖。

卷线轮30、电机10、主控板40安装在盒体60内,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以使动力总成102更具整体性,优化主机部件101内的安装结构;其中盒体60的的第二分盖622可开启地盖合在电机10和主控板40上方,可以方便对动力总成102内的部件进行维护或更换。其中卷线轮30优选为两个。

固定结构包括螺钉锁紧、胶水或一体注塑结构。可开启结构包括翻转式、抽屉式、插拔式结构。

主控板40包括第一控制板41和第二控制板42,第一控制板41和第二控制板42分列于电机10的两侧,第二分盖622将第一控制板41和第二控制板42覆盖,且第二分盖622的中间部分开槽使电机10的至少部分露出。

卷线轮30为两个,卷线轮30引出的钢丝绳s延伸方向与电机10的输出轴12呈一定角度。

蜗轮蜗杆结构包括与电机10的输出轴12联接的蜗杆11及卷线轮30同轴的蜗轮32。

电机10通过两侧沿其长度延伸的螺柱l固定在盒盖62上。

第一控制板41和第二控制板42通过桥部b联接。

电机10为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v。优选为直流电机v。

动力总成102,包括有下降遇阻保护机构120。

具体而言,如图9至图11所示,下降遇阻保护机构120,包括设于盒体60内且可在盒体60内限幅移动的滑动块80和触发开关121,滑动块80上设有供钢丝绳s绕过的滚动部件122,钢丝绳s松弛时,滑动块80沿预定路线移动并触动触发开关121,触发开关121发送信号给电机10以使电机10停止卷绕钢丝绳s。

在实际安装时,滑动块80安装在盒体60底部。具体而言:

滑动块80内的弹簧81顶在盒体60的第一挡部63上,钢丝绳s松弛时,弹簧81将滑动块80推向触发开关121位置。以使滑动块80触动触发开关121。

盒体60内设有第二挡部64,滑动块80上设有第三挡部83,第三挡部83与第二挡部64相抵以定位滑动块80触动触发开关121工作时的位置。

触发开关121包括分离式的霍尔开关1211或机械式的微动开关1212。

当触发开关121为霍尔开关1211时,霍尔开关1211包括安装在滑动块80上的磁铁001及主控板40上的霍尔元件002。

当触发开关121为微动开关1212时,微动开关1212布置在主控板40上。

滚动部件122包括滑动块80上的固定轴82及套在固定轴82上的第二滚轴1221,该第二滚轴1221为塑料滚轴。滚动部件122的存在能够使钢丝绳s绕过滑动块80时减少对钢丝绳s的摩擦。

对于动力总成102内的电机10而言,其优选为直流电机v,该直流电机v包括有磁体装配结构70,对于该磁体装配结构70的具体阐述如下:

如图13至图16所示,磁体装配结构70,包括与霍尔元件52配对的磁环51和蜗杆11,磁环51包括具有中心孔p的磁体p,蜗杆11的前端设有一柱形安装部11a,柱形安装部11a插入磁体p的中心孔p内,磁体p与柱形安装部11a之间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磁体p相对于柱形安装部11a转动,进而实现磁体p与蜗杆11同步转动。

磁体p与柱形安装部11a的互相的组装结构更为简单,能够优化该磁体装配结构。

柱形安装部11a包括前端圆形截面的插入部01及后端基部02,后端基部02的外径大于插入部01的直径,插入部01插入磁体p的中心孔p中,限位结构开设于后端基部02与磁体p之间。

电机10带动蜗杆11转动从而驱动磁环51转动,与磁环51配对的霍尔元件52能够感应到磁环51的转动圈数,通过与预设的转动圈数比较,继而通过控制组件控制电机10启闭,从而控制晾杆103上下运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柱形安装部11a的横截面与中心孔p的截面互相匹配,两者的形状及尺寸互相吻合。当然,设计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两者设置成其他能够互相匹配、吻合的形状,即两者的截面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类圆形、类矩形等形状。

限位结构包括磁体p内侧的两个第一限位面031及后端基部02的两个第二限位面021,第一限位面031和第二限位面021相互配合限制转动。

磁体p与蜗杆11之间可以通过磁性固定,此时蜗杆11由钢铁材料或磁性金属制成。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例如,磁体p与蜗杆11通过胶水固定。

柱形安装部11a的插入部01、后端基部02、蜗杆11优选为一体加工成型。

直流电机v,包括电机主体、输出轴12及磁体装配结构70,输出轴12与蜗杆11固定。

直流电机v的输入电压为220v直流电压。

对于晾衣机100上的晾杆升降控制而言,本具体实施方式将阐述一晾衣机升降控制系统110,具体如下:

如图13至图17所示,晾衣机升降行程控制系统110,包括霍尔传感器50、用于驱动卷线轮30的电机10和mcu控制器20,霍尔传感器50用于对电机10的输出轴12或卷线轮30的转动圈数进行计数,mcu控制器20将霍尔传感器50采集到的转动圈数与阈值进行比较,若转动圈数达到阈值,mcu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子开关30p指令电机10停止运行,从而控制晾杆升降。霍尔传感器50较为灵敏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转动圈数进行计数,并且mcu控制器20与霍尔传感器50互相匹配来控制晾杆103的升降,提高晾衣机100的智能化程度。

电子开关30p可以为继电器或可控硅。

mcu控制器20驱动电机10正转或反转以实现晾杆103上升或下降。

电机10的输出轴12联接有蜗杆11。

霍尔传感器50包括磁环51和霍尔元件52,磁环51固定在蜗杆11上,霍尔元件52布置在电路板上且靠近于磁环51。

磁环51同轴套入蜗杆11前端且通过凸凹结构限位,以实现磁环51与蜗杆11的同步转动。

蜗杆11与磁环51通过磁性固定。蜗杆11金属材料,优选铁以进行磁力固定。

晾衣机升降行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霍尔传感器50用于对电机10的输出轴12或卷线轮30的转动圈数进行计数,mcu控制器20将霍尔传感器50采集到的转动圈数与阈值进行比较,若转动圈数达到阈值,mcu控制器20通过控制电子开关30p指令电机10停止运行,从而控制晾杆103的上升或下降。霍尔传感器50较为灵敏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转动圈数进行计数,并且mcu控制器20与霍尔传感器50互相匹配来控制晾杆103的升降,提高晾衣机100的智能化程度。

动力总成102内包括有卷线轮装置及卷线轮装置内用于按压钢丝绳s,以防止钢丝绳s松弛的压线组件90,具体阐述如下:

具体而言,动力总成102,包括电机10和两个卷线轮装置,电机10优选为直流电机v,该直流电机v通过蜗轮蜗杆结构驱动卷线轮30。对称的两个卷线轮30分布在电机10的一侧。电机蜗杆11与直流电机v的输出轴联接,蜗轮与卷线轮30同轴设置。直流电机v通过一套蜗轮蜗杆结构驱动两个卷线轮30转动。

如图6、图9和图12所示,卷线轮装置,包括盒体60、卷线轮30及压线组件90,卷线轮30通过转轴301设于盒体60内,压线组件90设于卷线轮30外侧,压线组件90上的压线部件91紧贴卷线轮30上缠绕的钢丝绳s。

盒体60包括盒底61和盒盖62,转轴301的上下端套设有铜套302,铜套302位于卷线轮30的两端。

盒底61的一侧设有一缺口,以使压线部件91紧贴卷线轮30上缠绕的钢丝绳s。盒底61的侧壁大部分区域均是封闭,缺口的设置是为了留出一个通道以便于压线部件91能与钢丝绳s接触。

压线组件90,包括与壳体一体注塑成型的支柱92、第一滚轴93和柔性的压线部件91,支柱92沿竖向延伸分布,第一滚轴93可转动地套在支柱92外,压线部件91固定套在第一滚轴93外且可跟随第一滚轴93转动。

压线部件91为硅胶管。硅胶管为柔性的,在挤压钢丝绳s的同时,可不会限制钢丝绳s的收放。滚轴为93塑料滚轴。

支柱92的一端设有限位根部921,支柱92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垫片922并用螺钉923锁住,限位根部921和限位垫片922共同限制第一滚轴93和压线部件91从支柱92中移出。该限位根部921作与壳体一体注塑成型。

第一滚轴93可转动地套在与壳体一体注塑成型的支柱92外,压线部件91固定套在第一滚轴93外且可跟随第一滚轴93转动,压线部件91紧贴卷线轮30上缠绕的钢丝绳s,钢丝绳s收放时,压线部件91始终以滚动的形式压紧钢丝绳s,以免钢丝绳s出现跳线、松弛、重叠缠绕等问题。

动力总成102内的卷线轮30、钢丝绳s及与蜗杆11配合的蜗轮32组成一组卷线轮组件,优选地,可以在动力总成102内安装两组卷线轮组件。对于卷线轮组件的具体阐述如下:

如图18至图20所示,卷线轮组件包括卷线轮30、钢丝绳s及与蜗杆11配合的蜗轮32,卷线轮30上设有供钢丝绳s绕设的线槽31,钢丝绳s包括一个直径大于线径的端头sa,蜗轮32的背面设有一限位槽32a,蜗轮32上设有限位槽32a与线槽31相联通的通道32b,钢丝绳s的端头sa放置在限位槽32a上,且钢丝绳s穿过通道32b后绕设在卷线轮30的线槽31上。

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s的端头sa放置在限位槽32a上,钢丝绳s穿过通道32b后绕设在卷线轮30的线槽31上,钢丝绳s的装配结构结构、牢固,不容易脱落

关于卷线轮30与蜗轮32的固定方式,卷线轮30和蜗轮32可以通过螺钉装配在一起,或卷线轮30与蜗轮一体注塑成型。

蜗轮32的直径大于卷线轮30的直径;是基于如下考虑,蜗轮32需要与电机10输出端固定的蜗杆11配合,以免蜗杆11与卷线轮30、及两个相邻卷线轮30的互相干涉。

限位槽32a的长度大于端头sa的长度,限位槽32a的外端为出入口32d,限位槽32a的内端部设有限制端头sa脱开的阻挡件32c。

装配时,先将钢丝绳s从限位槽32a的出入口32d放入,然后横向移动至限位槽32a的内端部,由于限位槽32a的内端部设有阻挡件32c,从而可以防止在装配钢丝绳s时,钢丝绳s的端头sa脱离于限位槽32a。

端头sa的形状不限于某种具体形状,其可以为圆柱体或块状或球状,主要目的就是让其限制在限位槽32a内。

如图21至图25所示,动力总成102,还包括电机驱动模块130和遇阻传感器131,mcu控制器20接收到遇阻传感器131的遇阻信号,mcu控制器20通过电子开关30p使直流电机v停止运行。

遇阻传感器131:检测钢丝绳s是否松弛,晾杆103下降时遇阻或者晾杆103被抬起来,钢丝绳s松弛,则触发遇阻信号。遇阻传感器131可以是微动开关、霍尔、红外等元器件。

动力总成102,还包括用于检测直流电机v转速的转速检测模块133,mcu控制器20接收转速检测模块133的速度信号,mcu控制器20通过电子开关30p控制直流电机v的转动速度。

转速检测模块133:检测电机转轴的转动信号,可以是红外光栅传感器或者霍尔传感器。

若检测到的速度低于阈值,mcu控制器20控制通过电子开关30pp加大直流电机v的转动速度;若检测到的速度高于阈值,mcu控制器20通过电子开关30pp降低直流电机v的转动速度。

动力总成102,还包括与mcu控制器20连接的遥控接收模块134。

动力总成102,还包括蜗轮蜗杆结构和两个绕设有钢丝绳s的卷线轮30,直流电机v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与两个卷线轮30连接。

蜗轮蜗杆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直流电机v的蜗杆和一体成型于卷线轮30的蜗轮,蜗杆与蜗轮啮合

电机驱动模块130,包括mcu控制器20、驱动模块135、电子开关30p、直流电机v和整流滤波模块136,mcu控制器20通过驱动模块135驱动电子开关30p的切换以实现直流电机v的正反转,市电经过整流滤波模块136后通过电子开关30p向直流电机v供电。直流电机v:驱动收放钢丝绳s的卷线轮30,带动晾杆103升降。

mcu控制器20通过驱动模块135驱动电子开关30p的切换以实现直流电机v的正反转,市电经过整流滤波模块136后通过电子开关30p向直流电机v供电,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机v运行、性能可靠,且可减少生产成本。

mcu控制器20:接收遥控接收模块134输入的控制信号、遇阻传感器131输入的电信号和转速检测模块133的转速信号,对接收到的转速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若转速大于设定转速,通过电子开关30p控制电机减速,若转速小于设定转速,则通过电子开关30p控制电机加速。

驱动模块135:接收mcu控制器20的控制信号,驱动电子开关30p,控制电子开关30p的打开和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联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总成和晾衣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