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具索环的可修复塑胶托盘及相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88663发布日期:2021-01-08 14:2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顶板具索环的可修复塑胶托盘及相关方法与流程



背景技术:

塑胶托盘通常用来运输和储存货物。塑胶托盘一般包含由支撑块分离的上板和下板。支撑块限定位于上板与下板之间、用于接受用于移动托盘的叉式举升机(forklift)或托盘起重机(palletjack)的叉齿的间隙或开口。

在耐久性方面,塑胶托盘容易被叉式举升机或托盘起重机的尖锐金属叉齿的冲击损坏。除此之外,如果叉齿在上板与下板之间插入太深,使得叉式举升机或托盘起重机的轮子搁在下板上,则当叉齿举升时,上板变得与下板分离。

取决于塑胶托盘的损坏程度,其可以远低于更换整个塑胶托盘的成本修复。例如,如第4,843,976号、第5,413,052号和第5,791,261号美国专利所公开的,有许多种可修复塑胶托盘。即使考虑到这些可修复塑胶托盘,仍有增加塑胶托盘的耐久性、强度和可修复性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和2是根据本公开的可修复塑胶托盘的上方透视图和下方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可修复塑胶托盘的分解图。

图4和5是图1所示全尺寸托盘的单一四分体的上方透视图和下方透视图。

图6和7是图1所示顶板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8是露出结构支撑件的图1所示顶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9是图1所示全尺寸托盘的单一四分体的下方透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单一四分体的仰视图。

图11和12是沿线aa取的图9所示四分体的截面图。

图13和14是沿线bb取的图9所示四分体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在适当位置具有索环的顶板的上方局部透视图。

图16是在移除索环的情况下图15所示顶板的上方局部透视图。

图17a是沿线cc取的图15所示顶板的截面图。

图17b是沿线dd取的图15所示顶板的截面图。

图18a-18e是图15所示索环的各种视图。

图19是带具有挡壁(retainingwall)的支撑块凹部的图1所示顶板的底侧的局部透视图。

图20和21是图1所示底板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22是具有安置于开放通道内的支撑结构的图1所示底板的局部透视图。

图23是带支撑结构的隆起通道底面的图1所示底板的截面透视图。

图24是带具有挡壁的支撑块凹部的图1所示底板的顶侧的局部透视图。

图25和26是图1所例示的大支撑块中的一个的上方透视图和下方透视图。

图27和28是图25所例示的大支撑块的侧视图和端视图。

图29是图25所例示的大支撑块的截面透视图。

图30是与底板中的支撑块分离的图1所例示的顶板的局部透视图。

图31和32是通过大支撑块中的一个的短侧和长侧的图1所例示的塑胶托盘的局部截面图。

图33和34是图1所例示的小支撑块中的一个的上方透视图和下方透视图。

图35和36是图33所例示的大支撑块的侧视图和端视图。

图37是图33所例示的小支撑块的截面透视图。

图38是通过小支撑块中的一个的图1所例示的塑胶托盘的局部截面图。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托盘包括:顶板、底板以及隔开的支撑块,该隔开的支撑块耦接于顶板与底板之间。顶板具有通过其延伸的索环开口,使每一个索环开口都包含凹格。将索环插入分別索环开口内。每一个索环都包含上区段,该上区段包括搁置于凹格上的下唇部,并且该上区段的外露面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到顶板的上面。至少一个中区段与下唇部相邻且从上区段延伸到顶板的底侧。至少一个下区段从至少一个中区段延伸且包含一对搁置于顶板的底侧上的隔开的唇部。至少一个下区段的外露面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到顶板的底侧的下面。

有利的是,当物品放在顶板的上表面上时,索环的上区段的外露面提供更好的抓持。有利的是,当叉式举升机的叉齿与顶板的底侧产生接触时,至少一个下区段的外露面提供更好的抓持。

每一个索环开口都可进一步包含隔件。至少一个中区段可包括一对隔开的中区段,该隔件使每一个中区段分离。至少一个下区段可包括一对下区段,每一个下区段从分別中区段延伸。

该隔件包含与顶板的底侧齐平的下表面,并且包含低于凹格的上表面。

索环开口可以是与顶板的周边相邻地隔开的。索环开口可包含位于相邻支撑块之间的至少一个索环开口。

每一个索环开口和每一个索环都可以是矩形形状的。每一个索环都可以包括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顶板、底板以及每一个支撑块包括塑胶。

另一个方面针对一种制造托盘的方法,包括:形成顶板;形成底板;以及耦接多个隔开的支撑块,该多个隔开的支撑块耦接于顶板与底板之间,且在其之间形成开口,用于接受举升件。顶板具有多个通过其延伸的索环开口,使每一个索环开口都包含凹格。

该方法进一步包含将多个索环插入多个索环开口内。每一个索环都包含:上区段、至少一个中区段以及至少一个下区段。

上区段包含搁置于凹格上的下唇部,并且上区段的外露面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到顶板的上面。至少一个中区段与下唇部相邻且从上区段延伸到顶板的底侧。至少一个下区段从至少一个中区段延伸且包括一对搁置于顶板的底侧上的隔开的唇部。使至少一个下区段的外露面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到顶板的底侧的下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进行本描述,附图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可使用许多不同实施例,并且由此,不应当认为本描述局限于本文阐述的特定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致使此公开透彻且完整。通篇用类似的编号指类似的元件。

首先参考图1-3,所例示的可修复塑胶托盘50包含:顶板60、底板70以及可拆卸支撑块80、90,该可拆卸支撑块80、90使顶板60与底板70分离。安置支撑块80、90,以使诸如叉式举升机或托盘起重机的托盘操縱设备能够四向插进。

例如,塑胶托盘50是具有40英寸×48英寸的尺寸的标准全尺寸托盘。这些尺寸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如,塑胶托盘50可被配置以容納诸如一半尺寸的或四分之一尺寸的托盘的其他尺寸。

图3中提供塑胶托盘50的分解图。顶板60包含由個別支撑结构件100制成的支撑结构。每一个支撑结构件100都插入顶板60内的分別侧开口52内。每一个侧开口52都与接受支撑结构件100的通道对齐。底板70也包含支撑结构110。该支撑结构110可形成为单一单元,在组装塑胶托盘50期间,将该单一单元投入底板70内的开放通道72内。作为另一种选择,该支撑结构100可形成为單独支撑结构件,在组装塑胶托盘50期间,将该單独支撑结构件投入底板70内的开放通道72内。

所例示的塑胶托盘50包含9个支撑块,其中6个支撑块80被称为大支撑块。余下的3个支撑块90被称为小支撑块。如果支撑块80、90中的任一支撑块被损坏,则仅通过替换损坏的支撑块80、90就可以修复塑胶托盘50。类似地,如果顶板60或底板70被损坏,则通过替换损坏的顶板60或底板70就可以修复塑胶托盘50。

大支撑块80位于塑胶托盘50的角部处且介于位于塑胶托盘50的对置侧中的一侧上的角部之间。小支撑块90介于位于塑胶托盘50的另一对置侧上的角部之间且位于塑胶托盘50的中心。

分解图中还示出了插入顶板60内的开口124内的索环120。索环120露在顶板60的上表面61上,且露在顶板60的对置下表面63上。塑胶托盘50的上表面61还可被称为产品支撑面。索环120露在产品支撑面上有助于在物品放在其上时提供更好的抓持。索环120露在顶板60的下表面63上有助于与托盘操縱设备提供更好的抓持。

顶板60和底板70分别具有对称四分体130。塑胶托盘50的单一四分体130的上方透视图和下方透视图例示于图4和5中。

尽管只示出单一四分体130,但是顶板60和底板70分别形成为单块单元,对于板60、70中的每一个,全部四个四分体集成在一起。当与支撑块80、90连结时(而非使短侧对齐在一起和长侧对齐在一起),对称的四分体不需要以任一特別取向安置顶板60和底板70。

顶板60包含如图6所例示的产品支撑面61和如图7所例示的底侧63。顶板60包含支撑结构件100,用于增强塑胶托盘50。有6个通道102通过顶板60延伸。通道的方向由箭头102(1)-102(6)标示。每一个通道102都从顶板60的一侧延伸到顶板60的另一侧。

通过顶板60内的分別侧开口52,插入每一个支撑结构件10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道102的每一端处都有侧开口52。在其他实施例中,仅在每一个通道102的一端处有侧开口52,而另一端由顶板60的侧面或边缘或由堵头(plug)封闭。一旦支撑结构件100已經插入其分別的通道102内,就使用堵头封闭其余侧开口52。

顶板60包含开口104,以露出位于通道102内的支撑结构件100。在所例示的顶板60中,在顶板60的长侧上,每个通道102有8个开口104,而在顶板60的短侧上,每个通道102有6个开口104。可改变顶板60内的开口104的尺寸及开口的数量。

顶板60的局部截面图提供于图8中,其露出两个支撑结构件100。在通道102的交叉处,一个支撑结构件100阻挡另一个支撑结构件100。每一个支撑结构件100都可配置为具有i型梁形状的挤拉成形物。支撑结构件100整装(self-contained)在顶板60内,并且不接触支撑块80、90。支撑结构件100不局限于具有i型梁形状。支撑结构件100可形成为具有其他截面形状。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针对在其底侧上包含至少一个板凹区(deckscooparea)的顶板60,使顶板60在该至少一个板凹区中的厚度减小,以减小顶板挠曲对举升件穿过顶板60与底板70之间的开口的能力的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顶板60可在顶板60的底侧63上包含居中的单一大尺寸板凹区。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板60可在顶板60的底侧63上包含多个隔开的小尺寸板凹区。

如上所指出的,所例示的顶板60配置有四个对称四分体130,图9和10所例示的四分体130中的一个的底侧处于不同角度。每一个四分体130都包含至少一个板凹区。在所例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个四分体130都包含一对板凹区62、64。还可将该对板凹区62、64称为雕刻(carving)62、64。板凹区62、64分别减小每一个四分体130内的顶板60的厚度。

可将板凹区62称为第一板凹区,并可将板凹区64称为第二板凹区。第二板凹区64的尺寸可大于第一板凹区62的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板凹区62、64的尺寸可以相等。第一板凹区62可具有椭圆形形状,而第二板凹区64可具有圆形或卵形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板凹区62、64可具有相同形状。

顶板60的底侧63由露出的肋构成。第一板凹区62包含具有矩形形状的手握开口72。手握开口72位于第一板凹区62内的中心。手握开口72处于第一板凹区62内的弯曲的顶点。此顶点对应于第一板凹区62内的顶板60的最小厚度点。

手握开口72包含壁74,该壁74从顶板60的上表面61延伸到第一板凹区62内的肋76、78的底侧63。肋76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而肋78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每一个四分体130中的第一板凹区62都与顶板60的外露侧65相邻。四分体130在外露侧65与第一板凹区62之间的外周区82具有均匀厚度,且不是第一板凹区62的一部分。对于全部四个四分体,四分体130的外周区82绕顶板60的周边延伸。

四分体的内部区84使第二板凹区64与第一板凹区64分离。内部区84也具有均匀厚度,且不是第一或第二板凹区62、64的一部分。

第二板凹区64包含多个隔开的开口131。开口131可分成排成网格图案的隔开的开口区段132。每一个开口区段132都具有与第二板凹区64内的其他开口区段132中的每一个对称的开口图案。

第二板凹区64内的肋包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肋86和在正交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肋87。第二板凹区64内的肋进一步包含在圆形肋89之间延伸的肋88。圆形肋89处于肋86、87的相交处。肋88在相邻圆形肋89之间形成十字形图案。

图12提供沿线aa取的图11所例示的四分体130的截面图。此截面图并排示出第一和第二板凹区62、64。

类似地,图14提供沿线bb取的图13所例示的四分体130的截面图。此截面图仅示出第二板凹区64,因为第一板凹区62在第二板凹区64的后面。

制作具有至少一个板凹区62、64的塑胶托盘的方法包含:形成顶板60;形成底板70;以及耦接位于顶板60与底板70之间的多个隔开的支撑块80、90且在其间形成用于接受举升件的开口。如上所讨论的,顶板60在其底侧63上包含至少一个板凹区62、64。顶板60在至少一个板凹区中的厚度减小,以减小顶板挠曲对举升件穿过位于顶板60与底板70之间的开口的能力的影响。

现在参考图15-18,讨论顶板60内的索环120的用途。有利的是,当物品放在顶板60的上表面61上时,索环120提供更好的抓持,而且在顶板60的底侧63上,还与叉式举升机的叉齿提供更好的抓持。例如,索环120的适当材料包含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索环120在顶板60的边缘附近隔开。在所例示的实施例中,有8个与顶板60的周边相邻地隔开的索环120,其中每一个索环120都在诸如支撑块80、90的一对相邻支撑块之间居中。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容易明白,索环120的数量、位置和大小可不同。尽管未例示,但是可将索环120布置于顶板60的中心区中,即,远离顶板60的周边。

每一个索环120都插入通过顶板60延伸的矩形索环开口124内。索环开口124从顶板60的上表面61降階,以形成凹格126。索环开口124在凹格126上面具有第一周边尺寸。

在凹格126的下面,索环开口124具有小于第一周边尺寸的第二周边尺寸。包含在第二周边尺寸内的是隔件128。隔件128的上表面从凹面126凹下,且隔件128的下表面延展到顶板60的底侧63。隔件128要求每一个索环120的下部都具有狭缝,以容纳隔件128,如图17a所例示的。

每一个索环120都包含用于接合凹格126的唇部133。每一个索环120的上表面135都是平坦的,且加高到高于顶板60的上表面61。上表面135与每一个对应索环120的唇部133之间的过渡区137是弯曲的。

尽管每一个索环120的上半部是实心的,但是对应下半部分成区段302。区段302位于隔件128的相邻侧上。延伸到顶板60的底侧63的每一个区段302的底表面呈喇叭状306,用于接合顶板60的底侧63。

图17a中提供的索环120的截面图是沿图15中的线cc取的。图17b中提供的索环120的截面图是沿图15中的线dd取的。

现在参考图18a-18e,更详细讨论索环120。每一个索环120都包含:上区段300、至少一个中区段302以及至少一个下区段304。索环120可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形成为单一单块单元。索环120是矩形形状的,以与矩形形状的索环开口124匹配。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索环120和索环开口124可具有不同形状,诸如方形或圆形。

上区段300包含搁置于凹格126上的下唇部133,且上区段300的外露面在顶板6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当物品放在顶板60的上表面61上时,外露面提供更好的抓持。至少一个中区段302与下唇部133相邻,且从上区段300延伸到顶板60的底侧63。

至少一个下区段304从至少一个中区段302延伸,且包含一对隔开的唇部306,以搁置在顶板60的底侧63上。至少一个下区段304的外露面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到顶板60的底侧63的下面。当叉式举升机的叉齿与顶板60的底侧63产生接触时,外露面提供更好的抓持。

如上所指出的,顶板60中的每一个索环开口124都包含隔件128。隔件128包含与顶板60的底侧63齐平的下表面以及位于凹格126下面的上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隔件128的下表面可不与顶板60的底侧63齐平,而隔件128的上表面可与凹格126齐平。

为容纳隔件128,至少一个中区段302包括一对隔开的中区段302,其中每一个中区段302都由隔件128分离。类似地,至少一个下区段304包括一对下区段304,其中每一个下区段304都从分別中区段302延伸。

所例示的中区段302的侧壁具有由其间有凹部312的隔开的垂直區段凸起310形成的方形波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区段302的侧壁可具有完全平坦的表面。

现在参考图19,顶板60配置成包含支撑块80、90的凹部140。分别确定凹部140的尺寸,以接受支撑块80、90的上端。凹部140形成提供挡壁142的凹槽,以在横向上支撑支撑块80、90的上端。挡壁142也可被称为挡肋。

现在将更详细讨论底板70。底板70的俯视图例示于图20中,而底板70的仰视图例示于图21中。底板70包含支撑结构110,如图22所例示的。

支撑结构110形成为单一单块单元(singlemonolithicunit),如图3所例示的塑胶托盘50的分解图所示。在组装塑胶托盘50期间,将支撑结构110投入底板70内的开放通道72内,如图22所例示的。作为另一种选择,支撑结构100可形成为單獨支撑结构件,在组装塑胶托盘50期间,将该單獨支撑结构件投入底板70内的开放通道72内。

支撑结构100具有带通过其延伸的开口的方形形状。当组装塑胶托盘50时,支撑块80、90与支撑结构110产生接触。支撑结构110不局限于方形形状。支撑结构110可形成为具有其他形状。

图23中提供底板70和支撑结构110的截面图,以例示支撑结构110的隆起通道底面160。隆起通道底面160有助于保护支撑结构110以免万一底板70的底侧73因使用磨薄而露出。通道72的底或底面160从底板70的最低表面162隆起。将脚部164安置于通道底面160的下面。最低表面162和脚部164对应于底板70的底侧。

现在参考图24,底板70配置成包含支撑块80、90的凹部170。分别确定凹部170的尺寸,以接受支撑块80、90的下端。

凹部170形成提供挡壁172的凹槽,以在横向上支撑支撑块80、90的下端。挡壁172也可被称为挡肋。

现在参考图25-32,更详细讨论大支撑块80。有利的是,大支撑块80包含用于接合顶板60的上卡扣200、201和用于接合底板70的下卡扣202、203、204、205。上卡扣和下卡扣200-205也可被称为上和下凸头200-205。

万一支撑块80中的任何一个受损,则顶板60和底板70可由它们的对应上和下凸头200-205与支撑块80、90分离,以致可替换受损的支撑块80。

顶板60具有隔开的上表面61和下表面63。下表面63具有多个顶板凸头开口217,如图19所示。每一个大支撑块80都包含具有矩形形状、包围内部开口220的内壁210和具有矩形形状、包围内壁210的外壁212。外壁212具有与内壁210的上表面共面的上表面和与内壁210的下表面共面的下表面。

肋214在内壁210与外壁212之间延伸。肋214具有与内壁210和外壁212的上表面共面的上表面和与内壁210和外壁212的下表面共面的下表面。

第一多个上凸头200从内壁210和肋214的上表面向外延伸。每一个肋凸头200都包含用于接合顶板凸头开口217的斜角接触面213,如图28所示。

第二多个上凸头201从内壁210和肋214的上表面向外延伸。每一个肋凸头201都包含用于接合顶板凸头开口217的斜角接触面215,也如图28所示。第一上凸头200和第二上凸头201的斜角接触面213、215互相背对。

第一上凸头200与第二上凸头201对齐。即,上凸头200、201成对地编组在一起且面朝外。

每一个顶板开口217都包含凸缘230,如图31所例示。每一个上凸头200、201都包括与它们的分別斜角接触面213、215对置的肩部216、218,如图28所例示,用于接合分別顶板凸头开口217中的凸缘230。每一个上凸头200、201的斜角接触面213、215都配置成当将顶板60与支撑块80耦接时,在肩部216、218接合凸缘230之前,挠性接触分別顶板凸头开口217中的凸缘230。

支撑块80的内部220是开放的,且不包含任何肋。内部220的一部分由内壁210的上表面上的隔开的盖表面224封闭。盖表面224对支撑块80提供额外支撑。支撑块80的下表面上的内部220是开放的。

与大支撑块80和小支撑块90分离的顶板60的局部视图例示于图30中。大支撑块80是矩形形状的,且具有短侧和长侧。沿短侧取的大支撑块80的截面图例示于图31中。沿长侧取的大支撑块80的截面图例示于图32中。

现在参考图31,每一个顶板凸头开口217都与顶板60中的支撑结构件100相邻。第一上凸头200和第二上凸头201中的每一个都是挠性的,用于接合顶板凸头开口217中的凸缘230。

底板70具有隔开的上表面71和下表面73,如图20、21所示。上表面71具有多个底板凸头开口219、221,如图22所示。每一个底板凸头开口219、221都与底板70中的支撑结构110相邻。

每一个支撑块80都进一步包含从肋214和内壁210的下表面向外延伸的第一多个下凸头202。每一个凸头202都包含斜角接触面221,如图28所示,用于接合底板凸头开口219。

第二多个下凸头203从肋214和内壁210的下表面向外延伸。每一个凸头203都包含斜角接触面223,如图23所示,用于接合底板凸头开口219。第一下凸头202和第二下凸头203的斜角接触面221、223互相面对。第一下凸头202与第二下凸头203对齐。

每一个底板开口219都包含凸缘232,如图31所例示。每一个下凸头202、203都包含与斜角接触面221、223对置的肩部227、229,如图28所示,用于接合分別底板凸头开口219中的凸缘232。

每一个下凸头202、203的斜角接触面221、223都配置成当将底板70与支撑块80耦接时,在肩部227、229接合凸缘232之前,挠性接触分別底板凸头开口219中的凸缘232。

现在参考图25、26,每一个支撑块80都进一步包含从肋240的下表面向外延伸的第一多个额外下凸头204。每一个凸头204都包含斜角接触面231,用于接合底板凸头开口221。第二多个额外下凸头205从肋240的下表面向外延伸。每一个凸头205都包含斜角接触面233,用于接合底板凸头开口221。第一额外下凸头204和第二额外下凸头205的斜角接触面231、233互相面对。

下凸头202、203与上凸头200、201对齐。互相面对的额外下卡扣204、205也成对地编组在一起。额外下卡扣204、205的取向与下卡扣202、203正交。

现在参考图32,将额外下凸头204、205插入底板70中的底板凸头开口221内。每一个凸头开口244都包含凹入其内的凸缘234。每一个额外下凸头204、205都是挠性的,用于接合凸缘234。

卡扣开口221的一半与要接受支撑结构110的通道72相邻。卡扣开口219的另一半平行于通道72,且与通道72隔开。

现在参考图33-38,将更详细讨论小支撑块90。有利的是,小支撑块90包含卡扣250、252,用于接合顶板60和底板70。卡扣250、252也可被称为凸头250、252。

万一支撑块90中的任何一个受损,则顶板60和底板70可由其对应卡扣与支撑块80、90分离,以致可替换受损的支撑块90。

每一个小支撑块80都包含肋264在其间延伸的内壁260和外壁262。上卡扣250成对地编组在一起且互相面对。下卡扣252也成对地编组在一起且互相面对。从上卡扣250向内安置下卡扣252。

支撑块90的内部270是开放的,且不包含肋。内部270的底部由支撑块90的下表面上的接触面272封闭。支撑块90的上表面处与内部270相邻的是接触面274。接触面274介于内壁260与内部270之间。

现在参考图38,与顶板60中的支撑结构件100相邻的每一个卡扣开口280都包含凹入其内的唇部或凸起290。每一个上卡扣250都是挠性的,用于接合唇部290。

底板70中有对应卡扣开口282,其也包含凹入其内的唇部或凸起292。每一个下卡扣252都是挠性的,用于接合唇部292。每一个卡扣开口282都与底板70中的支撑结构110相邻。

得益于前面的描述和有关附图中阐述的教导的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技术人员会想到许多修改和其他实施例。因此,应当理解,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且修改和实施例旨在包含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