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包胶滚筒自动组装设备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6278发布日期:2020-05-19 20:4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包胶滚筒自动组装设备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包胶滚筒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适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包胶滚筒自动组装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现阶段,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物流分配车间;在分类运输线,包胶滚筒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包胶滚筒由于不停转动,属于消耗品,市场需求量极大;包胶滚筒是皮带输送运输系统中重要部件和组成部分。滚筒的包胶能有效改善输送系统的运行状况,保护金属滚筒不被磨损,防止输送带的打滑,使滚筒与皮带同步运转;包胶滚筒包括筒体、加强环、两个辅圈、转轴、轴承和透盖共六个配件,目前,成品包胶滚筒各部件主要是通过人手工组装和拼接,但是,由于包胶滚筒各部件体积较小、且各部件之间连接可靠性较高,人工组装包胶滚筒时花费较多的时间捡取零配件、对准配件、安装配件,人工组装效率较低,成本高,质量较低,因此,现有的装配设备及工艺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包胶滚筒自动组装设备及工艺,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皮带输送机的部件包胶滚筒自动组装设备,包括工作台,还包括转盘驱动装置和旋转盘,转盘驱动装置的工作端与旋转盘的下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工作台的上部沿着旋转盘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上依次设有筒体上料装置,用于提供配件筒体,并将其配件筒体移动放置到定位座内;筒体清洁加油装置,用于对配件筒体内部进行清洁并注入润滑油;加强环插接装置,用于将配件加强环嵌入至配件筒体内以组装成组合件一;油脂涂覆装置,用于驱动组合件一内的配件加强环在配件筒体内旋转;外观检测装置一,用于对组合件一内部进行外观检测;双辅圈插接装置,用于两个配件辅圈分别嵌入到组合件一内部两端以组装成组合件二;转轴插接装置,用于将配件转轴嵌入至组合件二内以组装成组合件三;外观检测装置二,用于对组合件三的内部进行外观检测;轴承透盖组合装置,用于将配件轴承与配件透盖组合为组合件四并将组合件四放置到组合件三内以形成组合件五;外观检测装置三,用于对组合件四在组合件三的位置进行外观检测;铆钉装置,用于通过铆钉将组合件五铆钉固定为成品包胶滚筒;成品下料装置,用于将成品包胶滚筒拾取转移到后序工位。

优选的,筒体上料装置包括筒体给料盘、筒体直振组件、筒体错位分料组件以及筒体上料机械手,筒体直振组件的输入端承接于筒体给料盘的输出端,筒体错位分料组件的输入端垂直承接于筒体直振组件的输出端,筒体上料机械手安装在筒体错位分离组件的尾端一侧。

优选的,筒体清洁加油装置包括支撑架、水平移动模组一、升降模组一、升降板一、打磨清洁部、气动除尘部、水平移动模组二、升降模组二、升降板二、涂油部和油筒,水平移动模组一和水平移动模组二的固定端左右排列安装在支撑架的上部,水平移动模组一和水平移动模组二的工作端分别对应与升降模组一和升降模组二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升降模组一和升降模组二的工作端分别对应与升降板一和升降板二的上部固定连接,打磨清洁部和气动除尘部的固定端左右排列安装在升降板一的下部,涂油部安装在升降板二的下部,油筒安装在支撑架的中部,油筒通过注油泵与涂油部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动除尘部包括除尘旋转气缸、旋转板、气枪安装件和吹气头,所述除尘旋转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升降板一的下部,除尘旋转气缸的工作端与旋转板的上部固定连接,吹气头通过气枪安装件固定在旋转板的下部。

优选的,加强环插接装置包括加强环给料盘、加强环直振组件、加强环暂放台、加强环移料手和加强环夹持气缸,所述加强环直振组件的输入端承接于加强环给料盘的输出端,加强环暂放台承接于加强环直振组件的输出端,加强环移料手安装在加强环暂放台的一侧,加强环移料手的作业端安装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直径从上之下依次递减,加强环夹持气缸安装在加强环移料手的作业端下方,与橡胶柱配合作业以取下配件加强环。

优选的,油脂涂覆装置包括涂覆支架、涂覆顶板、涂覆水平气缸、涂覆升降气缸、涂覆升降板、涂覆旋转气缸、涂覆旋转头,所述涂覆顶板安装在涂覆支架的上部,涂覆水平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涂覆顶板的上部,涂覆水平气缸的工作端与涂覆升降气缸的固定端连接,涂覆升降气缸的工作端与涂覆升降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涂覆旋转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涂覆升降板的下部,涂覆旋转气缸的工作端与涂覆旋转头的上部固定连接,涂覆旋转头为圆锥形。

优选的,双辅圈插接装置包括插接支撑座、辅圈移料手、辅圈给料组件、辅圈插接手和辅圈上料手,所述插接支撑座安装在旋转盘的一侧,辅圈移料手安装在旋转盘与插接支撑座之间,辅圈插接手和辅圈给料组件前后排列安装在插接支撑座的后侧,以将辅圈给料组件上的配件辅圈嵌入配件筒体内,辅圈上料手安装在插接支撑座的前侧,以将插接支撑座内的组合件二夹持移动到旋转盘的定位座内。

优选的,轴承透盖组合装置包括轴承给料盘、轴承直振组件、轴承暂放台、轴承错位推移组件、透盖给料盘、透盖直振组件、透盖暂放台、透盖移动组件、一级压合组件、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和二级压合组件,轴承给料盘和透盖给料盘前后排列安装在工作台上,轴承直振组件和透盖直振组件的输入端分别对应承接于轴承给料盘和透盖给料盘的输出端,轴承暂放台和透盖暂放台分别对应承接于轴承直振组件和透盖直振组件的输出端,透盖移动组件安装在透盖暂放台的后侧,透盖暂放台的左侧还安装有延伸板,一级压合组件安装在透盖暂放台的左侧,延伸板的上部位于轴承压入一级压合组件的下部还设有基座一,轴承错位推移组件安装在轴承暂放台的前侧,以将轴承暂放台上的配件轴承推入至基座一内,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安装在一级压合组件的左侧,以检测轴承在透盖内的高度位置,延伸板的上部位于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的下部还设有基座二,二级压合组件安装在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的左侧,以将配件轴承压入配件透盖内以组装成组合件四,延伸板的上部位于二级压合组件的下部还设有基座三。

进一步,透盖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支架、水平移动模组三、升降模组三、升降板三和四个手指气缸,水平移动模组三的固定端安装在移动支架的上部,水平移动模组三的工作端与升降模组三的固定端连接,升降模组三的后部通过水平滑座与移动支架前部的水平滑轨滑动连接,升降模组三的工作端与升降板三的上部固定连接,四个手指气缸的固定端水平排列且等间距固定在升降板三的前部。

优选的,一种适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包胶滚筒自动组装工艺,包胶滚筒自动组装工艺流程如下:

a、配件给料过程,即先将包胶滚筒的各个零配件放入对应的给料盘中;

b、筒体上料过程,即筒体上料装置将配件筒体拾取并放置到旋转盘的定位座内;

c、筒体清洁及加油过程,即筒体清洁加油装置先对筒体内部进行打磨清洁,接着在筒体内喷入润滑油;

d、加强环与筒体插接成组合件一过程,即加强环插接装置先将加强环嵌入筒体内,以组装成组合件一;

e、油脂涂覆过程,即油脂涂覆装置驱动组合件一中的加强环在筒体内旋转,使润滑油均匀的涂覆在筒体与加强环之间;

f、组合件一内部外观检测过程,即外观检测装置一对组合件一内部结构进行外观检测;

g、双辅圈与组合件一组装成组合件二过程,即双辅圈插接装置先将第一个辅圈嵌入至组合件一的一端内部,将组合件一旋转180度,在组合件一的另一端内部嵌入第二个辅圈,以组装成组合件二;

h、转轴与组合件二插接成组合件三过程,即转轴插接装置将转轴插入组合件二内部中间位置,以插接成组合件三;

i、组合件三内部外观检测过程,即外观检测装置二对组合件三内的结构进行外观检测;

j、轴承、透盖与组合件三组装成组合件五过程,即轴承透盖组合装置先将透盖从上部压入在轴承外部,并压紧到位以组装成组合件四,接着再将组合件四放置到组合件三上以构成组合件五;

k、组合件五内部外观检测过程,即外观检测装置三对组合件五中组合件四在组合件三上的位置进行外观检测;

l、组合件五的铆钉固定过程,即铆钉装置通过铆钉将组合件五中的透盖与筒体铆压固定以组装为成品包胶滚筒;

m、成品下料过程,即成品下料装置先将成品包胶滚筒夹持移动放置到成品输送带上,并检测成品包胶滚筒是否被成功移走。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全机械化设备将成品包胶滚筒的各配件进行组装,在组装过程中,有三次外观检测,可及时检测出各配件的组装效果,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修正完善相对应的组装装置;各组装装置围绕在旋转盘周围排列设置,结构紧凑,缩短工作流程,通过旋转盘驱动各配件旋转到相对应的组装工位,然后通过各装置配合将各配件按照设定的工艺组装到一起构成包胶滚筒;全自动化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了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筒体清洁加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气动除尘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加强环插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油脂涂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双辅圈插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轴承透盖组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透盖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成品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成品包胶滚筒剖面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例所示:1、旋转盘2、筒体上料装置3、筒体清洁加油装置30、支撑架31、水平移动模组一32、升降模组一33、升降板一34、打磨清洁部35、气动除尘部351、除尘旋转气缸352、旋转板353、吹气头36、水平移动模组二37、升降模组二38、涂油部39、油筒4、加强环插接装置41、加强环给料盘42、加强环直振组件43、加强环暂放台44、加强环夹持气缸45、加强环移料手5、油脂涂覆装置51、涂覆支架52、涂覆顶板53、涂覆水平气缸54、涂覆升降气缸55、涂覆升降板56、涂覆旋转气缸57、涂覆旋转头6、双辅圈插接装置61、插接支撑座62、辅圈移料手63、辅圈给料组件64、辅圈上料手7、转轴插接装置8、轴承透盖组合装置80、轴承给料盘81、轴承直振组件82、轴承错位推移组件83、透盖给料盘84、透盖直振组件85、透盖暂放台86、透盖移动组件861、移动支架862、水平移动模组三863、升降模组三864、升降板三865、手指气缸866、基座一867、基座二868、基座三87、一级压合组件88、二级压合组件89、延伸板9、铆钉装置10、外观检测装置一11、外观检测装置二12、外观检测装置三13、成品下料装置131、下料机械手132、成品输送带133、产品有无检测组14、成品包胶滚筒141、配件筒体142、配件加强环143、配件辅圈144、配件转轴145、配件轴承146、配件透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是:

一种适用于皮带输送机的部件包胶滚筒自动组装设备,包括工作台,还包括转盘驱动装置和旋转盘1,转盘驱动装置的工作端与旋转盘1的下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工作台的上部沿着旋转盘1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上依次设有筒体上料装置2,用于提供配件筒体,并将其配件筒体移动放置到定位座内;筒体清洁加油装置3,用于对配件筒体内部进行清洁并注入润滑油;加强环插接装置4,用于将配件加强环嵌入至配件筒体内以组装成组合件一;油脂涂覆装置5,用于驱动组合件一内的配件加强环在配件筒体内旋转;外观检测装置一10,用于对组合件一内部进行外观检测;双辅圈插接装置6,用于两个配件辅圈分别嵌入到组合件一内部两端以组装成组合件二;转轴插接装置7,用于将配件转轴嵌入至组合件二内以组装成组合件三;外观检测装置二11,用于对组合件三的内部进行外观检测;轴承透盖组合装置8,用于将配件轴承与配件透盖组合为组合件四并将组合件四放置到组合件三内以形成组合件五;外观检测装置三12,用于对组合件四在组合件三的位置进行外观检测;铆钉装置9,用于通过铆钉将组合件五铆钉固定为成品包胶滚筒14;成品下料装置13,用于将成品包胶滚筒14拾取转移到后序工位。

进一步,在工作台的后部设有plc控制柜,在plc控制柜内设置plc控制装置,其中,工作台上部的转盘驱动装置、筒体上料装置2、筒体清洁加油装置3、加强环插接装置4、油脂涂覆装置5、外观检测装置一10、双辅圈插接装置6、转轴插接装置7、外观检测装置二11、轴承透盖组合装置8、外观检测装置三12、铆钉装置9、成品下料装置13与plc控制装置电连接,以按照设定的程序实现自动工作;其中plc控制装置为现有技术,可以控制被控设备按照设定程序实现自动工作,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做详细赘述。

优选的,筒体上料装置2包括用于提供配件筒体的筒体给料盘、筒体直振组件、筒体错位分料组件以及筒体上料机械手,筒体直振组件的输入端承接于筒体给料盘的输出端,筒体错位分料组件的输入端垂直承接于筒体直振组件的输出端,筒体上料机械手安装在筒体错位分离组件的尾端一侧。

进一步,筒体错位分料组件用于将筒体直振组件输出成线状排列的多个配件筒体分离成单个配件筒体,筒体上料机械手用于将筒体错位分料组件上的单个配件夹持并移动到旋转盘1的定位座内;筒体错位分料组件包括错位支架、错位水平气缸、错位推杆和错位载料座,错位水平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错位支架上部,错位水平气缸的工作端与错位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错位载料座安装在错位支架的上部且与错位推杆的另一端相对应;在错位分料时,错位水平气缸工作驱动错位推杆水平移动将筒体直振组件尾端的配件筒体推移到错位载料座上,以便于筒体上料机械手拾取。

优选的,筒体清洁加油装置3包括支撑架30、水平移动模组一31、升降模组一32、升降板一33、升打磨清洁部34、气动除尘部35、水平移动模组二36、升降模组二37、升降板二、涂油部38和油筒39,水平移动模组一31和水平移动模组二36的固定端左右排列安装在支撑架30的上部,水平移动模组一31和水平移动模组二36的工作端分别对应与升降模组一32和升降模组二37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升降模组一32和升降模组二37的工作端分别对应与升降板一33和升降板二的上部固定连接,升打磨清洁部34和气动除尘部35的固定端左右排列安装在升降板一33的下部,涂油部38安装在升降板二的下部,油筒39安装在支撑架30的中部,油筒39通过注油泵与涂油部38管连接。

进一步,打磨清洁部34用于对配件筒体内部进行打磨,以去除堵塞物;升打磨清洁部34包括旋转电机、打磨头,所述旋转电机的固定端安装在升降板一33的下部,旋转电机的工作端朝下与打磨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打磨头的下部直径与配件筒体的内径相匹配;气动除尘部35用于对打磨后的配件筒体内部进行吹气作业,以去除打磨后筒体内部滞留的杂质;所述气动除尘部35包括除尘旋转气缸351、旋转板352、气枪安装件和吹气头353,所述除尘旋转气缸351的固定端安装在升降板一33的下部,除尘旋转气缸351的工作端与旋转板352的上部固定连接,吹气头353通过气枪安装件固定在旋转板352的下部。

进一步,涂油部38用于对配件筒体内部进行涂覆润滑油,其中,涂油部38包括涂油管,涂油管的上部一侧开设有注油孔,涂油管的周围开设有多个出油孔,注油孔通过出油管与注油泵的出油端管连接,注油泵的进油端与油筒39的开口管连接;加油过程:主油泵工作从油筒39内抽取润滑油注入至涂油管内,润滑油从涂油管的出油孔流出至配件筒体内,从而实现在配件筒体内的加油作业。

优选的,加强环插接装置4包括加强环给料盘41、加强环直振组件42、加强环暂放台43、加强环移料手45和加强环夹持气缸44,所述加强环直振组件42的输入端承接于加强环给料盘41的输出端,加强环暂放台43承接于加强环直振组件42的输出端,加强环移料手45安装在加强环暂放台43的一侧,加强环移料手45的作业端安装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直径从上之下依次递减,加强环夹持气缸44安装在加强环移料手45的作业端下方,与橡胶柱配合作业以取下配件加强环。

进一步,加强环直振组件42用于将加强环给料盘41输出的配件加强环直线震动输送至加强环暂放台43;配件加强环的插接过程:加强环直振组件42将加强环给料盘41输出的配件加强环排列成线状直线震动输送至加强环暂放台43,然后经加强环移料手45移动到加强环暂放台43位置处,然后通过橡胶柱插入至配件加强环内,以拾取配件加强环,接着经过移动放置到旋转盘1上的定位座内,这时加强环移料手45下部的橡胶柱在移除配件筒体时,由加强环夹持气缸44夹持住配件加强环,以防止加强环被拉出配件筒体。

优选的,油脂涂覆装置5用于驱动组合件一内的配件加强环在配件筒体内旋转,以将润滑油均匀的涂覆在配件筒体内;油脂涂覆装置5包括涂覆支架51、涂覆顶板52、涂覆水平气缸53、涂覆升降气缸54、涂覆升降板55、涂覆旋转气缸56、涂覆旋转头57,所述涂覆顶板52安装在涂覆支架51的上部,涂覆水平气缸53的固定端安装在涂覆顶板52的上部,涂覆水平气缸53的工作端与涂覆升降气缸54的固定端连接,涂覆升降气缸54的工作端与涂覆升降板55的上部固定连接,涂覆旋转气缸56的固定端安装在涂覆升降板55的下部,涂覆旋转气缸56的工作端与涂覆旋转头57的上部固定连接,涂覆旋转头57为圆锥形。

进一步,涂覆作业时,涂覆水平气缸53和涂覆升降气缸54配合作业,以驱动涂覆旋转头57移动到旋转盘1的定位座内,这时涂覆旋转头57处于组合件一内,且涂覆旋转头57的下端仅仅的卡在组件一内的加强环中,这时涂覆旋转气缸56工作驱动涂覆旋转头57转动,从而将配件筒体内壁的润滑油旋转涂覆在配件加强环内,从而使润滑油更加均匀的至于组合件一内。

进一步,外观检测装置一10包括检测支架一、相机组件和检测光源,检测光源倾斜安装在检测支架的中部,相机组件安装在检测支架的顶部,通过相机组件对组合件一内部进行外观检测,以判定加强环在筒体内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外观检测装置二11、外观检测装置三12与外观检测装置一10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双辅圈插接装置6包括插接支撑座61、辅圈移料手62、辅圈给料组件63、辅圈插接手和辅圈上料手64,所述插接支撑座61安装在旋转盘1的一侧,辅圈移料手62安装在旋转盘1与插接支撑座61之间,辅圈插接手和辅圈给料组件63前后排列安装在插接支撑座61的后侧,以将辅圈给料组件63上的配件辅圈嵌入配件筒体内,辅圈上料手64安装在插接支撑座61的前侧,以将插接支撑座61内的组合件二夹持移动到旋转盘1的定位座内。

进一步,辅圈移料手62用于将旋转盘1上定位座内的组合件一拾取并移动放置到插接支撑座61上;辅圈移动手包括移料支架、移料水平气缸、移料升降气缸、移料旋转气缸和移料夹持气缸,所述移料水平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移料支架的上部,移料水平气缸的工作端与移料升降气缸的固定端连接,移料升降气缸的工作端朝下与移料夹持气缸的固定端连接,移料夹持气缸的工作端可夹持组合件一;辅圈插接手用于将辅圈给料组件63输出的配件辅圈夹持放置到组合件一内,辅圈上料手64用于将组合件二夹持移动放置到旋转盘1的定位座内;

即双辅圈与组合件一的插接过程:辅圈移料手62先将旋转盘1上定位座的组合件一夹持移动放置到插接支撑座61内,接着辅圈插接手从辅圈给料组件63输出端夹持第一个辅圈,并移动嵌入到组合件一的一端内部,接着辅圈移料手62夹持组合件一旋转180度后再放置在插接支撑座61内,这时辅圈插接手从辅圈给料组件63输出端夹持第二个辅圈,并移动嵌入到组合件一的另一端内部,从而插接成组合件二,接着辅圈上料手64从插接支撑座61上夹持组合件二并将其移动放置到旋转盘1上定位座内。

进一步,转轴插接装置7与加强环插接装置4的结构类同,但是转轴插接装置7的作业端与加强环插接装置4的作业端不同,为套管,以套设在配件转轴外部,从而也可实现对配件转轴的拾取作业,其中,转轴插接装置7主要将配件转轴嵌入至位于定位座中组合件二内以组装成组合件三。

优选的,轴承透盖组合装置8包括轴承给料盘80、轴承直振组件81、轴承暂放台、轴承错位推移组件82、透盖给料盘83、透盖直振组件84、透盖暂放台85、透盖移动组件86、一级压合组件87、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和二级压合组件88,轴承给料盘80和透盖给料盘83前后排列安装在工作台上,轴承直振组件81和透盖直振组件84的输入端分别对应承接于轴承给料盘80和透盖给料盘83的输出端,轴承暂放台和透盖暂放台85分别对应承接于轴承直振组件81和透盖直振组件84的输出端,透盖移动组件86安装在透盖暂放台85的后侧,透盖暂放台85的左侧还安装有延伸板89,一级压合组件87安装在透盖暂放台85的左侧,延伸板89的上部位于轴承压入一级压合组件87的下部还设有基座一866,轴承错位推移组件82安装在轴承暂放台的前侧,以将轴承暂放台上的配件轴承推入至基座一866内,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安装在一级压合组件87的左侧,以检测轴承在透盖内的高度位置,延伸板89的上部位于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的下部还设有基座二867,二级压合组件88安装在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的左侧,以将配件轴承压入配件透盖内以组装成组合件四,延伸板89的上部位于二级压合组件88的下部还设有基座三868。

进一步,轴承错位推移组件82与筒体错位分料组件的结构一致;一级压合组件87用于将配件透盖压入套设在配件轴承的外部,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用于检测配件轴承在透盖内的位置;二级压合组件88用于再次将配件透盖压入套设在轴承外部设定位置;轴承透盖组合过程为:透盖直振组件84将透盖给料盘83提供的配件透盖直线输送至透盖暂放台85上,与此同时,轴承直振组件81将轴承给料盘80提供的配件轴承输送至轴承暂放台上,接着轴承错位推移组件82工作将配件轴承推入至基座一866内,这时透盖移动组件86夹持位于透盖暂放台85上的配件透盖并左移至基座一866上方,这时一级压合组件87工作将配件透盖下压套设在配件轴承外部,接着透盖移动组件86再夹持经一级压合组件87压合后的轴承和透盖移动到基座二867位置处,由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对其检测,主要检测轴承在透盖内的高度位置,随后透盖移动组件86再夹持经高度夹持后的轴承和透盖移动到基座三868位置处,由二级压合组件88再次将透盖下压套设在轴承的外部,从而构成组合件四,最后透盖移动组件86将组合件四移动放置到定位座内的组合件三上部。

进一步,一级压合组件87包括压合支架、压合升降气缸、压合升降板和压合头,所述压合升降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压合支架的上部,压合升降气缸的工作端朝下与压合升降板的上部固定连接,压合头安装在压合升降板的下部;在进行压合作业时,压合升降气缸工作驱动压合升降板下降带动压合头,将配件透盖压入套设在配件轴承的外部;二级压合组件88与一级压合组件87的结构相同;轴承压入高度检测组包括高度支架、激光测高传感器,其中,激光测高传感器通过固定架安装在高度支架的上部,以对基座二867内的轴承和透盖进行高度位置进行,即检测轴承在透盖内的高度位置,以便于二级压合组件88再次压合。

优选的,透盖移动组件86用于将透盖暂放台85、基座一866、基座二867、基座三868上的产品分别对应左移到基座一866、基座二867、基座三868和旋转盘1的定位座内;透盖移动组件86包括移动支架861、水平移动模组三862、升降模组三863、升降板三864和四个手指气缸865,水平移动模组三862的固定端安装在移动支架861的上部,水平移动模组三862的工作端与升降模组三863的固定端连接,升降模组三863的后部通过水平滑座与移动支架861前部的水平滑轨滑动连接,升降模组三863的工作端与升降板三864的上部固定连接,四个手指气缸865的固定端水平排列且等间距固定在升降板三864的前部。

进一步,铆钉装置9为铆钉机,即通过铆钉将组合件五固定牢固,即通过铆钉使透盖与筒体铆压固定到一起。

优选的,成品下料装置13包括下料机械手131、成品输送带132和产品有无检测组133,所述成品输送带132的输入端处于下料机械手131的工作端下方,产品有无检测组133安装在下料机械手131的左侧,以检测成品包胶滚筒14是否被移走。

进一步,下料机械手131用于将旋转盘1上定位座内的成品包胶滚筒14夹持移动放置到成品输送带132上,成品输送带132为皮带输送带,用于将成品包胶滚筒14输送至后序工位,产品有无检测组133为光电传感器,以检测定位座内的成品包胶滚筒14是否被成功移走。

如图10所示,成品包胶滚筒14包括配件筒体141、配件加强环142、配件辅圈143、配件转轴144、配件轴承145和配件透盖146,并按照设定的步骤装配出成品。

优选的,成品包胶滚筒的组装工艺流程如下:

a、配件给料过程,即先将包胶滚筒的各个零配件放入对应的给料盘中;

b、筒体上料过程,即筒体上料装置将配件筒体拾取并放置到旋转盘的定位座内;

c、筒体清洁及加油过程,即筒体清洁加油装置先对筒体内部进行打磨清洁,接着在筒体内喷入润滑油;

d、加强环与筒体插接成组合件一过程,即加强环插接装置先将加强环嵌入筒体内,以组装成组合件一;

e、油脂涂覆过程,即油脂涂覆装置驱动组合件一中的加强环在筒体内旋转,使润滑油均匀的涂覆在筒体与加强环之间;

f、组合件一内部外观检测过程,即外观检测装置一对组合件一内部结构进行外观检测;

g、双辅圈与组合件一组装成组合件二过程,即双辅圈插接装置先将第一个辅圈嵌入至组合件一的一端内部,将组合件一旋转180度,在组合件一的另一端内部嵌入第二个辅圈,以组装成组合件二;

h、转轴与组合件二插接成组合件三过程,即转轴插接装置将转轴插入组合件二内部中间位置,以插接成组合件三;

i、组合件三内部外观检测过程,即外观检测装置二对组合件三内的结构进行外观检测;

j、轴承、透盖与组合件三组装成组合件五过程,即轴承透盖组合装置先将透盖从上部压入在轴承外部,并压紧到位以组装成组合件四,接着再将组合件四放置到组合件三上以构成组合件五;

k、组合件五内部外观检测过程,即外观检测装置三对组合件五中组合件四在组合件三上的位置进行外观检测;

l、组合件五的铆钉固定过程,即铆钉装置通过铆钉将组合件五中的透盖与筒体铆压固定以组装为成品包胶滚筒;

m、成品下料过程,即成品下料装置先将成品包胶滚筒夹持移动放置到成品输送带上,并检测成品包胶滚筒是否被成功移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