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锈蚀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52096发布日期:2021-02-05 14:3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锈蚀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一种防锈蚀千斤顶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申请涉及车载千斤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锈蚀千斤顶。


背景技术:

[0003]
随着家用小轿车的普及,作为汽车配件的拖车千斤顶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目前拖车千斤顶大多应用在拖车与牵引车脱开时对拖车起支撑作用。
[0004]
相关技术中,拖车千斤顶结构包括安装在拖车上的外筒,外筒内设有低于外筒顶端的内筒,外筒内转动连接有螺杆,该螺杆穿过内筒并与固定在内筒的螺帽螺纹连接,从而使螺杆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内筒的上下直线运动,实现外筒与内筒的相对运动。
[0005]
因此,拖车千斤顶的螺杆十分重要,一旦螺杆发生锈蚀,千斤顶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0006]
然而,申请人认为上述相关技术中,对螺杆的保护不足,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为了提高现有拖车千斤顶对锈蚀的防护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防锈蚀千斤顶。
[0008]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锈蚀千斤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锈蚀千斤顶,包括连接于拖车的外管、滑动连接于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外管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内管滑动的手柄件,所述手柄件与外管的连接处通过外管套进行密封,所述外管套与外管可拆连接,且外管套与手柄件抵紧;所述外管的底部可拆连接有内管套,所述内管套的外壁形状配合外管内壁,且内管套外壁与外管内壁相抵紧,所述内管套的内壁形状配合内管外壁,且内管套内壁与内管外壁抵紧。
[0009]
连通千斤顶内外的间隙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实现内管与外管相对运动的缝隙,另一处是手柄件与外管的连接缝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手柄件与外管的连接缝隙,使用外管套进行密封,即使外管套与手柄件抵紧使用导致外管套的磨损,也可以通过更换外管套的方式进行低成本的配件更换,从而始终保持密封强度;对于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缝隙,则使用内管套进行抵紧密封,即使因为内管与内管套接触关于紧密导致内管套的快速磨损,也一样可以通过更换内管套的方式进行低成本的配件更换;同时,一般的千斤顶内管与外管之间,往往设置竖直限位槽与限位块,使内管只能相对外管进行竖直升降,从而使内管不发生空转,但是在使用时这部分限位结构磨损很大,而使用内管套时,就可以根据内管套内壁与外壁的形状设置,来通过内管套的结构来对内管进行竖直限位,从而使内管与外管在制造时可以根据成本、强度等原因来分别选择材料与结构,而不必为了实现限位设置相配合的形状、结构。
[0010]
优选的,所述外管顶部开设有用于连接手柄件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于外管的两
相对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手柄件于其中一个转动孔穿入外管,并于另一转动孔穿出外管;所述外管套套设于外管外壁,并与外管外壁过盈配合,所述手柄件穿出外管的一端包裹于外管套内。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转动孔对手柄件进行限位,使手柄件能够在两个点位与外管接触,从而稳定的进行驱动,而在手柄件被限位后,外管套将手柄件的穿出端同样包裹在内,最终同时实现了稳定驱动与密封两方面的功能。
[0012]
优选的,所述外管顶部设有用于连接手柄件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横截面呈矩形,所述转动孔内配合设置有方衬套,所述方衬套的外壁与转动孔内壁抵接,所述手柄件穿过方衬套内壁,并与方衬套内壁抵接;所述方衬套包裹于外管套内。
[0013]
通过矩形结构的设计使方衬套能够得到外管的受力支撑,不会随手柄件的转动发生转动;同时,通过采用方衬套来避免手柄件与外管的直接连接,从而使外管与手柄件的连接部分,即方衬套可以方便的进行更换,避免磨损损坏;也可以根据需求对方衬套单独进行加厚,保证手柄件与外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4]
优选的,将所述外管的顶端开口称为安装口,所述安装口通过封闭盖封闭,所述封闭盖包括盖体、连接于盖体的外缘,所述盖体与外管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外缘抵接于外管的顶面;所述外管套套设于外管外壁,并与外管外壁过盈配合,所述外管套顶面抵接于封闭盖的所述外缘底面,所述盖体、外缘、外管围成密封腔,所述外管顶部抵紧于密封腔内。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封闭盖实现外管顶部的密封,并且通过封闭盖与外管套的配合来围成密封腔,将外管密封在密封腔内,从而进一步实现对外管的密封效果,使外管内的螺杆等器件不易锈蚀。
[0016]
优选的,所述外管底部周壁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内管套外壁设有配合连接通孔的卡块,所述内管套于卡块的两侧开设有补偿槽,所述补偿槽沿内管套轴向延伸,且靠近卡块的一端槽口较大,远离卡块的一端槽口较小。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通孔与卡块的配合来连接内管套,就需要卡块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如果想要内管套足够耐磨,就需要内管套的强度够高,因此会需要不同需求的平衡,在选材上增加成本;而如果内管套与卡块不是一体成型而是分别选用不同的材料再进行连接,则不仅成本会增加,也会存在强度不够的问题,因此在本申请中,将卡块与内管套使用同种耐磨材料一体成型,并且通过补偿槽的设计,使卡块所在位置与内管套的其余部分割裂开,从而使卡块能够相对内管套的其他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最终连接到通孔内。
[0018]
优选的,所述手柄件于外管内连接有齿轮组,所述外管内部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齿轮组支撑于挡片顶部;所述齿轮组连接有驱动内管运动的螺杆,所述螺杆包括直径较细的连接部、直径较粗的承重部,所述连接部部分穿过挡片,并于挡片下方连接有承重轴承,所述承重轴承的底面抵接于承重部、顶面抵接于挡片底面。
[0019]
在进行承重时,千斤顶的内管支撑于底面,外管与连接的拖车一同被顶起,此时主要通过螺杆与螺帽之间的螺纹配合,来使螺杆顶起外管一同上升;但是螺杆在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自身旋转来与螺帽持续螺纹配合,这就需要螺杆在巨大的抵紧压力带来的巨大摩擦力的情况下进行转动,磨损会很大,对于螺杆的使用寿命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为
了使螺杆能够起到所要的支撑效果,在螺杆的连接部上安装承重轴承,由承重部顶起承重轴承,再由承重轴承顶起挡片,最终使与挡片固定连接的外管得以被顶起。
[0020]
优选的,所述承重轴承与所述承重部之间还设有承重垫片,所述承重轴承沿其轴向投影于承重垫片内。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承重部与承重轴承之间增加一个用于增大受力面积的承重垫片,使承重轴承能够更好的被承重垫片支撑,同时,也可以将承重垫片设置的尽可能大,直至抵接于外管内壁,进一步达到密封防水的效果。
[0022]
优选的,所述内管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方设有螺帽垫,所述螺帽垫抵接于外管内壁,所述螺帽垫上方设有与螺杆螺纹配合的螺帽,所述螺帽、螺帽垫、连接片通过螺栓连接并相互抵紧。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螺帽垫来增大螺帽与内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螺帽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撑,同时螺帽垫也可以尽可能大,直至抵接于外管内壁,进一步达到密封防水的效果;螺帽垫在安装时被连接片与螺帽夹持在中央,保持连接的稳定。
[0024]
优选的,所述外管外壁还设有用于连接拖车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开设有多个螺纹孔,用于连接拖车;调整组件,滑动连接于外管外壁,用于调整连接板相对外管的位置,并于调整后通过锁定组件锁定,所述连接板连接于调整组件;转动组件,连接于调整组件与连接板之间,用于转动调节连接板与调整组件之间的角度;锁定插销,在转动组件转动后,穿过调整组件并插入连接板,用于锁定连接板相对调整组件的角度。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连接结构来连接拖车,并在不需要支撑时通过转动组件的设置将整个千斤顶进行角度的旋转,使千斤顶脱离地面,不与地面的凹凸不平处碰撞。
[0026]
优选的,封闭盖顶部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为螺纹孔,并通过螺栓封闭,同时,在经过雨天有水浸入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打开观察孔的方式,将千斤顶中的水排出。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能 通过拧开螺栓的方式方便的打开观察,对千斤顶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进而判断出锈蚀的情况。
[0028]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外管套密封手柄件与外管之间的缝隙,通过内管套密封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缝隙,从而达到保护螺杆,防止螺杆锈蚀的效果;2.通过方衬套的设计,一方面保证手柄件与外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磨损后方便的进行更换;3.通过承重轴承的设计,使千斤顶能够在保持密封的情况下,通过螺杆本身分为连接部、承重部的变化,达到顶起外管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申请的剖视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申请隐藏封闭盖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图2的a部放大图。
[0033]
图5是内管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是螺杆与内管的连接部分示意图。
[0035]
图7是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
附图标记说明:1、外管;11、方衬套;12、外管套;13、封闭盖;131、外缘;132、盖体;133、观察孔;14、挡片;2、内管;21、支撑轮;22、内管套;221、卡块;222、补偿槽;23、螺帽;24、螺帽垫;25、连接片;3、连接机构;31、连接板;32、固定板;33、抱箍;34、转盘;35、转片;36、锁定插销;4、手柄件;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5、螺杆;51、连接部;52、承重部;53、承重轴承;54、承重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防锈蚀千斤顶。参照图1,包括连接于拖车的外管1、滑动连接于外管1内的内管2,其中内管2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支撑地面的支撑轮21,外管1的外壁设有用于连接拖车的连接机构3,外管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内管2滑动的手柄件4。在进行驱动时,内管2与支撑件支撑于地面,外管1与连接机构3连接于拖车,通过转动手柄件4使内管2与外管1发生相对运动,将拖车顶起。
[0039]
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为了连接手柄件4,在外管1顶部的侧壁处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的截面呈方形,并且于外管1相对的两侧壁各设有一个,转动孔内连接有用于连接手柄件4的方衬套11。方衬套11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手柄件4于其中一个方衬套11的通孔穿入外管1,并于另一方衬套11的通孔穿出外管1,从而使手柄件4能够在两个点位与外管1接触,转动的更加稳定。同时,手柄件4与方衬套11通孔的内壁抵接,在手柄件4转动时,方衬套11能够得到方形的支撑,不会随手柄件4发生转动。
[0040]
通过方衬套11的设置,能够避免手柄件4与外管1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外管1的磨损。而在方衬套11磨损时或者手柄磨损时,则可以通过更换选择方衬套11的方式,来重新将方衬套11与手柄件4抵接,从而使手柄件4转动时始终稳定不晃动,也能防止水流等液体进入千斤顶内部,造成螺杆5等关键部分的腐蚀损坏。
[0041]
为了保护千斤顶的螺杆5部分,防止千斤顶内部发生锈蚀,就需要将千斤顶的内外进行隔离。连通千斤顶内外的间隙主要有三处,一处是外管1顶部的安装口,一处是内管2与外管1之间的缝隙,另一处是手柄件4与外管1之间的转动缝隙。因此,设置封闭盖13来密封安装口,设置外管套12来密封手柄件4与外管1之间的转动缝隙,设置内管套22来密封外管1与内管2之间的缝隙,封闭盖13、外管套12与内管套22均使用尼龙塑料作为材料。
[0042]
其中,如图3、图4所示,外管套12呈环形,套设于外管1顶部的外壁,并且与外管1的外壁过盈配合。外管套12上设有配合方衬套11外凸部分的加强部、配合手柄件4的通孔,使方衬套11与手柄件4均与外管套12抵紧,从而将方衬套11与外管1的连接处、外管套12与方衬套11的连接处均进行封闭,进一步防止液体进入千斤顶内部。
[0043]
封闭盖13包括盖体132、连接于盖体132的外缘131,盖体132与外管1内壁过盈配
合,外缘131沿外管1径向向外延伸,直至外管1的顶面均抵接于外缘131的底面。从而通过盖体132、外缘131、外管1围成密封腔,将外管1包裹在密封腔内,使封闭盖13与外管1的连接缝隙处同样被密封包裹,达到防锈蚀的目的。同时,在盖体132上还开设有观察孔133,观察孔133为螺纹孔,并在日常使用时通过螺栓封闭。在需要观察千斤顶内部情况,或者需要将千斤顶中的水排出时,由于其他位置连接密封的十分严密,所以可以从观察孔133进行观察、排水。
[0044]
如图5所示,内管套22的外壁形状配合外管1(图4)内壁,均成方形,内管套22外壁与外管1内壁相抵紧;内管套22的内壁形状配合内管2外壁,均成圆形,内管套22内壁与内管2(图4)外壁抵紧。如此设置不仅是为了密封防锈蚀,而且是为了对内管2与外管1之间进行限位。
[0045]
为了在内管2与外管1之间进行限位,避免内管2发生空转,常见的设置是在内管2与外管1之间,沿外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块,使内管2只能沿外管1进行升降。但是在使用时这部分竖直限位槽与限位块磨损很大,而且往往与内管2或外管1一体成型,不易更换,这就对内管2与外管1的材料、形状进行了承重以外的性能要求,增加了成本与制造难度。而在使用内管套22时,就可以根据内管套22内壁与外壁的形状设置,在内管套22上制作限位结构对内管2进行竖直限位,从而使内管2与外管1在制造时不必为了实现限位设置相配合的形状、结构,节约了成本。而且在内管套22磨损后,也可以方便的进行安装更换。
[0046]
如图5所示,在连接内管套22时,首先在外管1底部周壁上开设有连接通孔,内管套22外壁设有配合连接通孔的卡块221,使用通孔与卡块221的配合来连接内管套22。但是这就需要卡块221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如果想要内管套22足够耐磨,就需要内管套22的强度够高,因此会需要不同需求的平衡,在选材上造成矛盾增加成本。同时,如果内管套22与卡块221不是一体成型而是分别选用不同的材料后,再进行连接,则不仅成本会增加,也会存在强度不够的问题。
[0047]
因此在本申请中,将卡块221与内管套22使用尼龙塑料一体成型,并且在卡块221的两侧设置补偿槽222,使卡块221所在位置与内管套22的其余部分割裂开,从而使卡块221能够相对内管套22的其他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最终完成与通孔的连接。补偿槽222沿内管套22轴向延伸,且靠近卡块221的一端槽口较大,远离卡块221的一端槽口较小,从而使开设的补偿槽222尽可能小,保证内管套22的强度不受影响。
[0048]
如图4、图6所示,在进行承重时,千斤顶的内管2支撑于地面,外管1与连接的拖车一同被顶起,此时主要通过螺杆5与螺帽23之间的螺纹配合,使螺杆5顶起外管1内部焊接的挡片14,来带动外管1上升。但是螺杆5在与外管1一同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自身旋转来与螺帽23持续螺纹配合,这就需要螺杆5在巨大的抵紧压力带来的巨大摩擦力的情况下进行转动,磨损会很大,对于螺杆5的使用寿命造成很大影响。
[0049]
因此,为了使螺杆5能够起到所要的支撑效果,将螺杆5分为直径较细的连接部51、直径较粗且与螺帽23螺纹配合的承重部52,从而在连接部51与承重部52的相连位置形成一个类似阶梯的托起结构。随后,在连接部51上套设承重轴承53,由承重部52顶起承重轴承53,再由承重轴承53顶起挡片14,最终使与挡片14固定连接的外管1得以被顶起。
[0050]
为了使承重轴承53被承重部52顶起的更加稳定,在承重部52与承重轴承53之间还设有一个用于增大受力面积的承重垫片54,同时,承重垫片54的横截面也可以设置的尽可
能大,直至抵接于外管1内壁,进一步达到密封防水,保护螺杆5的效果。
[0051]
螺帽23连接于内管2的顶端。为了连接螺帽23,在内管2顶部焊接有连接片25,连接片25上方设有抵紧螺帽23的螺帽垫24,螺帽垫24抵接于外管1内壁,同样起到密封的效果。螺帽23、螺帽垫24、连接片25通过螺栓连接并相互抵紧。
[0052]
如图4所示,为了通过手柄件4驱动螺杆5,在外管1中设有与手柄件4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41、与螺杆5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42,其中第一齿轮41通过手柄件4支撑,第二齿轮42通过挡片14支撑,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2彼此啮合。
[0053]
如图7所示,连接机构3包括直接与拖车连接的连接板31,连接板31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从而方便与车体进行连接。
[0054]
为了进一步增加千斤顶的有效工作长度,可以通过调整组件将连接板31相对外管1设置成滑动连接,从而在使用千斤顶时,先把内管2与支撑轮21支撑在地面,然后调整连接板31的位置,使连接板31能够连接到拖车上,最后再摇动手柄,顶起拖车。
[0055]
具体的,调整组件包括连接于外管1外壁一侧的固定板32、连接于外管1外壁另一侧的抱箍33、连接抱箍33与固定板32的螺栓,通过固定板32与抱箍33将外管1包夹在内,并通过松紧螺栓的方式,来控制固定板32与抱箍33是否抵紧外管1。为了保证调整组件沿外管1的延伸方向滑动不偏移,在外管1的外周壁上沿外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槽,固定板32与抱箍33上均设有配合插入导向槽的导向块。
[0056]
在连接连接板31与拖车后,使用千斤顶将拖车顶起,从而与挂车或者主车连接,而在连接后的车辆行驶过程中,有时道路并不平稳,如果仍然将千斤顶支撑在地面,由于千斤顶的缓冲结构远比车辆差,就可能导致千斤顶的多次碰撞,影响车辆行驶与千斤顶的使用寿命。因此将千斤顶设置成可以转动,在车辆行驶时可以选择将千斤顶收齐。
[0057]
具体的,在调整组件与连接板31之间设置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连接于固定板32的转片35、沿转片35转动且与连接板31连接转盘34,其中转片35与固定板32通过螺栓连接,在转片35上开设置有容纳转盘34的转动槽,转动槽与固定板32围成转动腔,转盘34限位于转动腔中进行转动。
[0058]
在连接时首先将转盘34放入转动槽内,通过转动槽实现对转盘34的径向限位,随后连接转片35与固定板32,形成包夹转盘34的转动腔,实现对转盘34的轴向限位,使转盘34只能进行周向转动。转动槽为通槽,连接板31位于转盘34远离固定板32的一侧,并且通过螺栓与转盘34连接,随转盘34进行转动。
[0059]
在转动连接板31到所要的角度后,通过锁定插销36来锁定连接板31转动后的角度。具体的,在连接板31上开设有多个插孔,固定板32、抱箍33设置有与插孔对应的通孔,锁定插销36依次穿过抱箍33、固定板32,最后穿入到插孔内,通过锁定插销36将抱箍33、固定板32、连接板31连接为一体,从而实现对连接板31角度的锁定。锁定插销36包括一个手柄、连接于手柄一端的第一插销、连接于手柄另一端的第二插销,第一插销与第二插销均依次连接于抱箍33、固定板32与连接板31,外管1位于第一插销与第二插销之间,从而使锁定更加牢固。
[0060]
为了防止锁定插销36脱离千斤顶,在锁定插销36上沿其径向开设有限位孔,在锁定插销36插入到插孔后,限位孔位于固定板32的两侧各分布有一个,通过在限位孔中插入限位插销,将锁定插销36与固定板32的位置锁定,从而防止锁定插销36脱离千斤顶。
[006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