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4468发布日期:2020-12-11 15:1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民航安检通道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安检通道起始端,旅客将行李置于托盘中,托盘通过传送带传送至行李x光安检仪,然后被输送至安检通道末端的拿取部位,工作人员将用过的空的行李托盘收集起来并送至起始端,供后面的旅客使用。

在该过程中,当安检仪后面的判图员发现某行李中有疑似违禁品时,工作人员将该行李托盘搬至开包区域,处理过后,工作人员又将该行李托盘搬运至行李x光安检仪入口端,进行该行李的复检。

上述过程存在的问题如下:在安检过程中,旅客必须按顺序排队,依次放行李,有时需要等空的行李托盘,人多时会造成拥堵现象,过检后的行李托盘堆放,影响后序行李托盘的输送,现场通常会比较混乱;而且,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重,特别是遇到可疑行李时,至少需要搬运两次,整体安检过程不顺畅。

中国专利公开文献cn109725010a公开了一种行李安检装置,其包括投入部、传输部、检查部和控制部,其存在以下不足:(1)旅客需要弯腰拿取行李托盘,通常拿取一个行李托盘所需时间为0.5-1秒,若旅客需要多个行李托盘,则所需时间成相应倍数增加。(2)缺少行李复检通道,分拣至人工检查部的异常行李,经过工作人员开箱检查后,需要进行复检,此时需由工作人员将其搬运至x光安检仪入口端,不仅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也影响通行效率。(3)该装置的长度方向,约为9个行李x光安检仪长度,通常行李x光安检仪长度约为1.5米,因此整个装置的长度约为13.5米,占地面积过大,很难应用于现有的空间较小的安检通道。

中国专利公开文献cn108572399a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行李安全检查系统,包括正常安检机构、复检机构及空行李筐回收机构。其存在以下不足:(1)旅客需要弯腰拿取行李托盘,通常拿取一个行李托盘所需时间为0.5-1秒,若旅客需要多个行李托盘,则所需时间成相应倍数增加。(2)该装置的复检通道单独应用最内侧一条输送辊道,整个装置宽度约为4条输送辊道宽度,通常一条输送辊道宽度约为0.8米,整个装置宽度约3米,长度约12米,占地面积过大,很难应用于现有的空间较小的安检通道。(3)该装置的托盘回收通道,设置于行李x光安检仪的下方,无法集成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而这种货物x光安检仪在安检通道中较为常见,可用于随身行李、货物或设备的安检。

综上所述,当前机场的物品安检通道,一方面安检效率低,不仅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旅客的快速安检的需求,旅客的体验也很差;另一方面现场工作人员需要搬运行李托盘和复检行李,工作负荷重;第三方面,现有技术中同时具备行李分拣、复检及托盘回筐的行李安检通道装置,尺寸过大,无法应用于现有的空间较小的安检通道,也不能适用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适用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降低安检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并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安检通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所述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包括:行李输送辊道;所述行李输送辊道包括内侧辊道和外侧辊道;所述外侧辊道包括输入端外侧辊道和输出端外侧辊道,两者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所述输入端外侧辊道和输出端外侧辊道之间设置有行李安检区;

在所述行李安检区安装有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在所述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托盘顶升机构;两端的托盘顶升机构能够分别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传送带的入口端、出口端连通;

所述输入端外侧辊道与所述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入口端外的托盘顶升机构连通;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与所述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出口端外的托盘顶升机构连通。

所述行李输送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上层;

所述内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内侧;

所述外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外侧;

所述内侧辊道、外侧辊道均水平设置,两者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

所述行李安检输送通道进一步包括:行李放置平台、行李拿取平台、开包台、托盘回收装置;

所述行李放置平台的内侧与所述内侧辊道连通,右侧与所述外侧辊道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行李拿取平台的内侧与所述内侧辊道连通,左侧与所述外侧辊道的出口端连通;

所述开包台位于所述内侧辊道的内侧,其上端面与所述内侧辊道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所述托盘回收装置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下层。

优选的,在所述输入端外侧辊道上设置有第一转辙机构、在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上设置有第二转辙机构;

在所述内侧辊道上设置有第三转辙机构和第四转辙机构;

所述第三转辙机构与第一转辙机构连通;

所述第四转辙机构与第二转辙机构连通;

所述第四转辙机构与所述开包台连通。

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上位于第二转辙机构与行李拿取平台之间的部分构成正常行李输送通道;

所述第二转辙机构和第四转辙机构构成异常行李输送通道;

所述第四转辙机构、第三转辙机构、内侧辊道上位于第三转辙机构和第四转辙机构之间的部分、第一转辙机构构成行李复检通道。

所述行李放置平台包括多个横向排列的放置台;

每个所述放置台均包括托盘顶升机构和电动挡板;

所述电动挡板位于托盘顶升机构和与该托盘顶升机构相邻的行李输送辊道之间。

所述托盘回收装置包括托盘顶升机构和托盘回收辊道;

所述托盘回收辊道位于所述内侧辊道的下方;

所述托盘顶升机构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内侧、且位于内侧辊道的末端外;

在所述托盘回收辊道的出口端设置有多个转辙机构,每个转辙机构对应一个放置台。

优选的,所述托盘顶升机构包括:提升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能够上下往复运动的提升平台;

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提升平台上;

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辊筒输送机和转辙机构。

优选的,所述内侧辊道、外侧辊道、托盘回收辊道均由多个辊筒输送机连接而成;

所述转辙机构采用移载器。

优选的,在每个放置台旁边、输出端外侧辊道的一侧和托盘回收辊道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托盘编号采集装置;

在每个行李托盘的外侧粘贴有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或者在行李托盘的外壁上内嵌有rfid标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型落地时x光安检仪,位于安检仪两侧的托盘顶升机构将行李升起或降下,提高了旅客体验度,而且设置有正常行李输送通道、异常行李输送通道和行李复检通道,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不用整理、搬运空行李托盘,也不用搬运复检行李,提高了安检工作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结构设计紧凑,采用上层内、外侧双辊道输送首检、复检以及分拣行李物品托盘,下层辊道输送空的行李托盘,长度最短可至8米,宽度最小至1.6米;

(3)利用本实用新型,旅客无需弯腰拿取行李托盘,每个行李托盘可节约0.5-1秒的时间;

(4)旅客拿取行李后,无需收集空的行李托盘并投入回收口,只需轻推至内侧辊道,空的行李托盘通过托盘回收辊道回到放置台,每个行李托盘可节约0.5秒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节约了空间,通道的外侧无需留有旅客俯身弯腰的空间,更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场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不同放置台的行李托盘输送路线示意图;

图4是异常行李和正常行李的输送路线示意图;

图5是复检行李的输送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了使安检流程更加高效顺畅,提高旅客的满意度,降低安检工作人员工作负荷,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套能够适用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且能实现行李分拣、复检,行李托盘回筐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包括:行李放置平台1、行李输送辊道2、行李拿取平台4、开包台6、托盘回收装置,具体如下:

具体的,所述行李输送辊道2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上层,包括内侧辊道(图1中上方的辊道)和外侧辊道(图1中下方的辊道),所述内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内侧,所述外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外侧;所述内侧辊道、外侧辊道均水平设置,两者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图1中,外侧辊道、内侧辊道位于左侧的一端为首端,位于右侧的一端为末端。内侧辊道的长度大于外侧辊道的长度。

所述行李放置平台1包括多个横向排列的放置台,每个放置台能够提供空的行李托盘,并将行李托盘升高到便于旅客放置行李的高度。具体的,每个放置台均包括托盘顶升机构和电动挡板。所述电动挡板位于托盘顶升机构和与该托盘顶升机构相邻的行李输送辊道之间,例如图1中,对于1、2号放置台(图1中,从左往右依次为1、2、3号放置台),挡板位于放置台与内侧辊道之间,即放置台的内侧,对于3号放置台,挡板位于放置台与外侧辊道之间,即放置台的右侧。所述电动挡板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电动挡板,例如由曲柄滑块机构或凸轮机构将减速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挡板的竖直方向的运动的电动挡板,当电动挡板上升后,其能够阻止旅客将行李托盘推入辊道,当电动挡板下降后,行李托盘能够被推入辊道,这样能够保证只有通过验证的旅客才能将行李推入辊道,防止未通过验证的旅客将行李推入辊道。

所述行李放置平台1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外侧辊道的入口端的一侧(即外侧辊道的首端外),所述行李放置平台1的内侧与所述内侧辊道连通,右侧与所述外侧辊道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行李拿取平台4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外侧辊道的出口端的一侧(即外侧辊道的末端外),其内侧与所述内侧辊道连通,左侧与所述外侧辊道的出口端连通。位于所述行李放置平台1上的托盘能够向右侧进入到外侧辊道上,也能够从外侧向内侧进入到内侧辊道上。从外侧辊道上输出的托盘进入到行李拿取平台4上,位于行李拿取平台4上的托盘能够从外侧向内侧进入到内侧辊道上。行李拿取平台4用于放置通过x光安检仪并被标记为正常的行李的托盘,便于旅客拿取。本实用新型中的“连通”是指如果行李托盘从一个装置能够进入到另一个装置,则这两个装置是连通的。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外侧辊道包括两段辊道,分别为:输入端外侧辊道和输出端外侧辊道,两者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水平方向上的中心轴线),在所述输入端外侧辊道和输出端外侧辊道之间为行李安检区3,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7安装在所述行李安检区3,用于行李物品安检。

由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7的传送带的高度很低,为了将行李托盘从适于旅客放置行李的高度降至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传送带高度,以及经过x光安检仪后,再将行李升至适于旅客拿取行李的高度,在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分别增加了一个托盘顶升机构,,输入端外侧辊道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入口端外的托盘顶升机构1001连通,输出端外侧辊道与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出口端外的托盘顶升机构1002连通。当输入端外侧辊道上有行李托盘输送时,将入口端外的托盘顶升机构1001升至外侧辊道高度,接收行李托盘后再下降至x光安检仪传送带高度,将行李托盘输送至x光安检仪;行李托盘经过检验后,再将x光安检仪出口端外的托盘顶升机构1002下降至x光安检仪传送带高度,接收行李托盘后再上升至辊道高度,将行李托盘输出到输出端外侧辊道上,这样实现了行李托盘的输送分拣。当有大型设备需要进行x光安检时,仍然可以从x光安检仪入口及出口端进行设备的放置和拿取,即将入口端和出口端两侧的托盘顶升机构都降到最低,将行李直接放入x光机的输入端,经过x光机检测后,从x光机的输出端拿取行李。这样就解决了无法利用常见的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的难题,使当前安检通道现有的设备充分利用,并不影响原有的对较大设备进行安检的功能。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侧辊道上设置有两个转辙机构,两个转辙机构分别位于x光安检仪的两侧,其中,第一转辙机构901位于x光安检仪的入口端外,即嵌装在所述输入端外侧辊道上,第二转辙机构902位于x光安检仪的出口端外,即嵌装在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上,第二转辙机构902与所述开包台6的位置对应,在所述内侧辊道上设置有两个转辙机构9,分别为第三转辙机构903和第四转辙机构904,两个转辙机构与外侧辊道上的两个转辙机构一一对应,即第三转辙机构903与第一转辙机构901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两者能够连通,第四转辙机构904与第二转辙机构90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两者能够连通。第四转辙机构904与开包台6连通。

位于内侧辊道上的托盘能够通过第三转辙机构903、第一转辙机构901进入到输入端外侧辊道上,位于输出端外侧辊道上的托盘能够从第二转辙机构902进入到第四转辙机构904上,再经过第四转辙机构904到达开包台6。

所述内侧辊道、外侧辊道均由多个辊筒输送机(采用现有的辊筒输送机即可)连接而成,辊筒输送机带有动力辊筒,通过辊筒输送机将行李托盘输送至相应区域,如行李拿取平台4、开包台6等,或按照指定路线进行行李的复检。

所述托盘回收装置包括托盘顶升机构5和托盘回收辊道8,所述托盘回收辊道8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下层,具体的,其位于内侧辊道(图2中的上方辊道是内侧辊道)的下方,其入口端位于所述内侧辊道的末端的下方,其出口端位于所述内侧辊道的首端的下方。所述托盘顶升机构5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内侧、且位于内侧辊道的末端外,空的行李托盘能够从内侧辊道上输送到托盘顶升机构5上,然后托盘顶升机构5下降,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到托盘回收辊道8上。

大型落地式x光安检仪两侧的托盘顶升机构、托盘回收装置、放置台中的托盘顶升机构相同,均包括:提升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提升机,提升机包括能够上下往复运动的提升平台,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提升机的提升平台上,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辊筒输送机和转辙机构,辊筒输送机和转辙机构均采用现有的设备,转辙机构嵌装于辊筒输送机上,辊筒输送机、转辙机构在提升平台上的安装方式采用现有的辊筒输送机、转辙机构的安装方式安装即可。通过水平移动装置实现了行李托盘在同一水平面上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输送,托盘顶升机构通过升降和水平输送将托盘送至指定区域。例如,对于托盘回收装置中的托盘顶升机构,其一方面需要向右运动,接收从左边来的内侧辊道输送过来的空的行李托盘,还需要向左运动,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给回收辊道;另一方面需要向内侧的运动,协助用户将空的行李托盘放到托盘顶升机构上。具体的,所述提升机优选采用公开号为cn202245923u的中国专利公开文献所公开的往复式提升机,在所述往复式提升机的提升架上设置提升平台,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同步带及提升架,进而实现提升平台的升降。

所述托盘回收辊道8由多个辊筒输送机连接而成,在其出口端设置有多个转辙机构,每个转辙机构对应一个放置台,当空的行李托盘到达后,通过转辙机构将空的行李托盘的运行方向改变90度,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到对应该转辙机构的放置台上。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放置台,对应这三个放置台,托盘回收辊道的出口端设置了三个转辙机构。以1号放置台为例,当1号放置台上无托盘且对应1号放置台的转辙机构上有托盘时,1号放置台的托盘顶升机构下降到下层托盘回收辊道的高度,转辙机构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至托盘顶升机构上,托盘顶升机构将空的行李托盘提升至1号放置台,供后面的旅客使用,这样工作人员和旅客均不需要弯腰去取空托盘。

托盘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旅客拿取行李后,只需将空的行李托盘从行李拿取平台4向内侧推至内侧辊道上,内侧辊道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至托盘顶升机构5上,或者直接将空的行李托盘推至托盘顶升机构上(对于正对托盘顶升机构的空的行李托盘),托盘顶升机构5下降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至托盘回收辊道8上,托盘回收辊道8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至行李放置平台下方内侧,放置台上的行李托盘被输送至行李输送辊道上后,托盘顶升机构下降至下层的托盘回收辊道8的高度,空的行李托盘被托盘回收辊道8上的转辙机构输送至托盘顶升机构上,托盘顶升机构再上升至放置台的高度。这样实现了行李托盘的循环复用。

所述外侧辊道、内侧辊道、托盘顶升机构、托盘回收辊道上的所述转辙机构均采用移载器,在辊筒输送机上增加移载器后,行李托盘经过移载器时,可控制移载器使其改变90度方向运行,也可进行直线输送。移载器采用现有的移载器即可。转辙机构嵌装于辊筒输送机上,可将物品转辙变化输送方向,垂直于原方向,即当使用辊筒输送机时物体是一个运动方向,当使用移载器时,物体的运动方向与使用辊筒输送机时的运动方向是垂直的,例如对于托盘回收装置中的托盘顶升机构,其一方面需要向左的运动,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到回收辊道8上,另一方面需要向内侧的运动(即与向左的运动垂直的运动)辅助用户将空的行李托盘放置到托盘顶升机构上;对于输入端外侧辊道,其一方面需要向右的运动将行李托盘输送到x光检测机内,另一方面需要向内侧的运动(即与向右的运动垂直的运动),与内侧辊道的转辙机构配合将行李托盘输送到内侧辊道上。

所述开包台6位于所述内侧辊道的内侧,其上端面与所述内侧辊道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与所述开包台的位置对应的第四转辙机构904、第二转辙机构902成异常行李输送通道;第三转辙机构903、第四转辙机构904以及内侧辊道上位于第三转辙机构903和第四转辙机构904之间的部分、第一转辙机构901构成行李复检通道;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上位于第二转辙机构902和行李拿取平台4之间的部分为正常行李输送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辊筒输送机、转辙机构、电动挡板均采用现有的设备,其安装方式和控制方式均是现有的,其控制方式按照各个设备对应的控制方式即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为了采集托盘的信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托盘编号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行李托盘的托盘编号,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只要能够对准行李托盘上的编号即可。各个托盘编号采集装置能够读取行李托盘的编号。例如,在每个放置台的旁边设置有所述托盘编号采集装置;在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托盘编号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托盘回收辊道8的一侧设置有托盘编号采集装置(设置在托盘回收辊道8的任意一侧均可,根据实际场地情况进行设置,只要能在托盘到达行李放置平台1之前读取到托盘的编号即可),用于读取行李托盘的编号。从放置台旁边读取到的行李托盘的编号可用于将行李与旅客信息进行绑定,从输出端外侧辊道的一侧读取到的行李托盘的编号可用于准确定位携带异常行李的旅客,从托盘回收辊道的一侧读取到的行李托盘的编号可用于将旅客信息与托盘解除绑定,这属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应用,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不再赘述。

在每个行李托盘的外侧粘贴有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或者在行李托盘的外壁上内嵌有rfid标签,相应的,所述托盘编号采集装置采用扫描装置或者读卡器,通过扫描装置扫描条形码或二维码,或者通过读卡器读取rfid标签实现对行李托盘的编号的读取。优选采用在托盘内嵌入rfid标签作为托盘编号的标识,因为rfid标签不易污染损坏识且别率高,相应的,托盘编号采集装置采用rfid读卡器,rfid读卡器被安装在所需位置的通道的外侧,这样不易受到输送辊道的屏蔽和干扰,便于快速准确的获取行李托盘的编号。rfid标签和frid读卡器均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x光安检仪并被标记为正常的行李,通过正常行李输送通道被分拣输送至行李拿取平台4,被标记为异常的行李,通过异常行李输送通道被分拣输送至开包台6,工作人员要求旅客打开该行李并进行检查,如需复检,工作人员将该行李托盘推送至内侧输送辊道,通过行李复检通道该行李托盘被输送至行李安检区进行复检,再输送至相应区域。

为了保证绘图的清晰,仅仅在图1和图2中画出了x光安检仪两侧的托盘顶升机构,在图3、4、5中没有画出x光安检仪两侧的托盘顶升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行李放置平台的放置台数量,可以根据整个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长度限制进行设置,为了便于多个旅客可以同时放置行李,放置台可并排放置多个,行李安检输送通道起始端的定义为1号放置台,相邻的是2号放置台,后面依次排序。以三个放置台为例,当旅客站在1号放置台前放置行李并完成绑定后,行李托盘向前方输送至内侧辊道(绑定成功后,电动挡板下降,顶升机构向前输送行李托盘到内侧辊道),内侧辊道接收1号放置台输送过来的行李托盘,然后沿内侧辊道向行李安检区的方向输送行李托盘,在到达行李安检区之前,第三转辙机构和第一转辙机构将内侧辊道上的行李托盘转辙输送至外侧辊道,继而输送至行李安检区,如图3中的上方的箭头方向所示;2号放置台的行李托盘输送方式与1号放置台的相同;3号放置台右侧是外侧辊道,当旅客站在3号放置台前放置行李并完成绑定后,行李托盘向右方输送至外侧辊道,沿外侧辊道输送至行李安检区,如图3中的下方的箭头方向所示。当内侧辊道和外侧辊道上同时有行李托盘时,由托盘输送子系统的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外侧辊道上的行李托盘优先进入行李安检区,内侧辊道上的行李托盘有序进入行李x光安检仪。

应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行李托盘双线输送方式,3号放置台的行李托盘可更快的到达行李安检区,相较于常见的单线输送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李托盘拥堵问题,节约行李托盘输送时间并提高通行效率;特别是在旅客较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3号放置台,也会使输送更加快捷高效。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行李输送安检通道,旅客不用弯腰拿取行李托盘,直接将行李物品放置于放置台上的空的行李托盘中即可,在拿取完成安检的行李物品后,无需将空行李托盘送至并投入回收口,只需轻推至内侧辊道或者托盘顶升机构上。不仅节约旅客的时间,使其安检的体验更优更轻松。托盘的自动输送,使托盘能够高效的往复利用,无需工作人员协调、整理和搬运,节约人力,使工作人员更加专注于行李物品的检查工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防水平。同时,放置台的垂直方向自动提升托盘的设计,也节约了整个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外侧所需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仅用内侧、外侧两条行李输送辊道,实现了行李物品的安全检查、智能分拣和异常行李复检,同时内侧下层的托盘回收辊道进行空行李托盘的回筐,有效的节约了整个设备的宽度,以能适用于现有的空间较小的安检通道。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上层包括内、外两条输送辊道,通过对这两条辊道的合理分段和优化设计,实现了过检行李托盘输送和安检,正常/异常行李托盘分拣,以及异常行李托盘的复检,同时内侧通道的末端配合下层输送辊道,实现空行李托盘的回收复用。而现有技术中需要三条输送辊道才能实现上述功能,相比而言,本申请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设计精巧,不仅充分利用并合理调配资源,而且大大节约了空间。

另外,本申请的复检通道,起始于开包台,工作人员只需将复检的托盘推至内侧辊道,托盘经内侧辊道和转辙机构输送至行李x光安检仪,完全不需要人工搬运,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提高了安检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安检时,一名旅客站到一个放置台前,将随身衣服及行李放置在位于放置台上的行李托盘内,采用现有的多种方式(例如人脸识别方式,图2中的左侧高出外侧辊道平面的3个小长方形块表示人脸识别面板机,其可以与机场安检系统相关联)对旅客身份进行验证,如果验证不通过,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如果验证通过,则将该放置台对应的电动挡板下降,托盘顶升机构将托盘输送至行李输送辊道上,行李输送辊道将行李托盘输送至入口端外的托盘顶升机构1001上。

(2)入口端外的托盘顶升机构1001下降,将行李托盘输送至x光安检仪检查,x光安检仪判图工作人员根据行李的x光图像对行李进行判断(采用现有的判图软件即可实现),通过按下按钮的方式对受检行李进行标记得到行李标记结果:正常或异常。出口端外的托盘顶升机构上升到外侧辊道的高度,将行李托盘输送到输出端外侧辊道上;

(3)判断行李标记结果是否为正常,如果是,则转入步骤(4),如果否,则转入步骤(5);

(4)通过正常行李输送通道将行李托盘输送到行李拿取平台,然后转入步骤(7);

(5)通过异常行李输送通道将托盘推送至开包台(依次通过第二转辙机构、第四转辙机构到达开包台),如图4中箭头方向所示,开包台处的工作人员要求该旅客打开该行李并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判断是否需要复检,如果是,则转入步骤(6),如果否,则让旅客拿取行李即可,然后转入步骤(8);

(6)工作人员将该行李托盘从开包台推送至内侧辊道,通过行李复检通道将托盘输送至输入端外侧辊道上(依次通过第四转辙机构、第三转辙机构、第一转辙机构到达输入端外侧辊道上),输入端外侧辊道将托盘输送到入口端外的托盘顶升机构上,然后返回步骤(2),如图5中箭头方向所示;

(7)旅客在行李拿取平台将行李从行李托盘中取出后,只需将空的行李托盘推至内侧辊道,内侧辊道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至托盘顶升机构5上,托盘顶升机构下降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至下层的托盘回收辊道8,下层的托盘回收辊道8将空的行李托盘输送至行李放置平台下方内侧。如果行李拿取平台有一部分是正对所述托盘顶升机构5的,则旅客直接将位于该区域的空的行李托盘从行李拿取平台推至托盘顶升机构上即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可以将行李拿取平台的末端设置在与内侧辊道的末端相同的位置,也可以将行李拿取平台的末端设置成一部分与内侧辊道相对,另一部分与托盘顶升机构相对,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行李拿取区设置了3个托盘位,其中两个正对内侧辊道,一个正对托盘顶升机构。

(8)安检结束。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因此前面描述的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