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2063发布日期:2021-01-12 07:3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



背景技术:

复合带在现代工业光缆、特种光电缆及电缆通信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使用实效、优廉的材料相当关键,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稳步发展与产品性能竞争有效保障。

如今在复合带加工完成之后,需要将其卷起放在盒子内部进行保存,需要用时再将其放开,此方法大多是通过人工进行卷起打开,浪费时间人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复合带进行快速收卷打开,节省人力时间的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包括:带体;储存盒,所述储存盒的内底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储存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壳,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穿过储存盒和保护壳的内壁向外延伸,所述转杆置于保护壳外部的杆壁上串接有第一弹簧;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栓和压块,所述连接柱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带体的放置槽,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连接柱的侧壁上,所述压块与螺栓置于放置槽内部的旋入端转动连接;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棘轮、棘爪、转轴和第二弹簧,所述棘轮固定套接在转杆置于保护壳内部的杆壁上,所述棘爪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保护壳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弹簧串接在转轴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带体包括不锈钢箔基材层、铬层和塑料复合层,不锈钢箔基材层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铬层,所述铬层的外侧壁上均贴合有塑料复合层。

优选的,所述棘爪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棘爪的一端穿过保护壳的侧壁向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保护壳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转杆靠近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存盒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连接的旋转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将带体放进连接柱的放置槽内部,用固定机构将其固定,然后转动转杆带动连接柱转动从而将带体均匀的卷起,此时第二弹簧会受力扭转将带动转杆反转复位,但是限位机构会对转杆进行限位,当需要打开带体时,再将限位机构打开,使第一弹簧带动转杆和连接柱反转复位带动带体松开,从而能够对复合带进行快速收卷打开,节省人力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储存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带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带体,2、储存盒,3、连接柱,4、固定机构,41、螺栓,42、压块,5、保护壳,6、转杆,7、第一弹簧,8、限位机构,81、棘轮,82、棘爪,83、转轴,84、第二弹簧,9、拉绳,9a、旋转门,9b、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储存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带体内部结构示意图。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包括:带体1、储存盒2、固定机构4和限位机构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储存盒2的内底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柱3,储存盒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壳5,连接柱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杆6,转杆6穿过储存盒2和保护壳5的内壁向外延伸,转杆6置于保护壳5外部的杆壁上串接有第一弹簧7。

固定机构4包括螺栓41和压块42,连接柱3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带体1的放置槽9b,螺栓41螺纹连接在连接柱3的侧壁上,压块42与螺栓41置于放置槽9b内部的旋入端转动连接。

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保护壳5的顶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转杆6靠近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将带体1放在连接柱3的放置槽9a内部,然后转动螺栓41向放置槽9a的内部移动,从而带动与螺栓41连接的压块42移动与带体1的侧壁相抵,将带体1压紧,然后转动转杆6使转杆6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柱3转动,将带体1均匀的卷在连接柱3上,此时第一弹簧7会受力扭转,当转动转杆6带动连接柱3将带体1卷完后,第一弹簧7会有一个带动转杆6反转复位的力,但是限位机构8会将其固定住,防止转杆6反转复位。

参考图1和图3所示,限位机构8包括棘轮81、棘爪82、转轴83和第二弹簧84,棘轮81固定套接在转杆6置于保护壳5内部的杆壁上,棘爪82通过转轴83转动连接在保护壳5的内底壁上,第二弹簧84串接在转轴83的外壁上。

棘爪82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绳9,拉绳9远离棘爪82的一端穿过保护壳5的侧壁向外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簧84在初始状态下会带动转轴83和棘爪82抵向棘轮81,所以转杆6可以带动棘轮81正转,当转杆6停止转动后,第一弹簧7带动转杆6反转时,棘爪82会卡住棘轮81使棘轮81无法反转,从而使转杆6和连接柱3也无法反转,从而使带体1无法松开,当需要取出带体1时,拉动拉绳9带动棘爪82转动脱离棘轮81使棘轮81可以正常转动,从而第一弹簧7便可以带动转杆6和连接柱3反转复位,使带体1可以被松开抽出储存盒2。

参考图4所示,带体1包括不锈钢箔基材层11、铬层12和塑料复合层13,不锈钢箔基材层1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铬层12,铬层12的外侧壁上均贴合有塑料复合层13。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铬层和塑料复合层可以降低不锈钢箔基材层11弯折和刮蹭因素,提高不锈钢箔基材层11的耐磨性。

参考图1所示,储存盒2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连接的旋转门9a,通过打开旋转门9a便于转动螺栓41带动压块42将带体1夹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抗疲劳钢塑复合带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带体1放在连接柱3的放置槽9a内部,然后转动螺栓41向放置槽9a的内部移动,从而带动与螺栓41连接的压块42移动与带体1的侧壁相抵,将带体1压紧,然后转动转杆6使转杆6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柱3转动,将带体1均匀的卷在连接柱3上,此时第一弹簧7会受力扭转,当转动转杆6带动连接柱3将带体1卷完后,第一弹簧7会有一个带动转杆6反转复位的力,第二弹簧84在初始状态下会带动转轴83和棘爪82抵向棘轮81,所以转杆6可以带动棘轮81正转,当转杆6停止转动后,第一弹簧7带动转杆6反转时,棘爪82会卡住棘轮81使棘轮81无法反转,从而使转杆6和连接柱3也无法反转,从而使带体1无法松开,当需要取出带体1时,拉动拉绳9带动棘爪82转动脱离棘轮81使棘轮81可以正常转动,从而第一弹簧7便可以带动转杆6和连接柱3反转复位,使带体1可以被松开抽出储存盒2,通过铬层和塑料复合层可以降低不锈钢箔基材层11弯折和刮蹭因素,提高不锈钢箔基材层11的耐磨性,从而能够对复合带进行快速收卷打开,节省人力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