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8500发布日期:2021-01-01 13:3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带输送的技术,特别是指一种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国台湾第m318613号专利,为一种料带的输送定位装置,其由驱动轮组(2)来夹持拉动嵌套于从动针轮(3)的料带(1),并由下滚轮(22)输出料带(1),再借由上滚轮(21)压制料带(1),与下滚轮(22)形成夹持料带(1),达到确保料带(1)平整的效果。

但是,上述装置并无法实时调整下滚轮输出料带的速率,当于料带输送时发生误差,并无法实时调整下滚轮转速,仍有可能发生料带不平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其可实时监控并调整料带的输送速度,以令输送中的料带保持平整。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包含有一基座;一料带接收单元,设于该基座,该料带接收单元具有一第一驱动件及一驱动轮,该驱动轮连接该第一驱动件并受其驱动,该驱动轮用以接收一料带,并定义该驱动轮接收该料带进入的位置为一接收部;一料带输出单元,设于该基座,该料带输出单元具有一第二驱动件及一从动轮,该从动轮连接该第二驱动件并受其驱动,该从动轮用以输出该料带,并定义该从动轮输出该料带的位置为一输出部;一第一辅助单元,设于该基座,该第一辅助单元具有一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的位置高于该从动轮的输出部,该第一辅助单元以该第一接触部顶抵该料带;一第一滑轨单元,设于该基座,该第一滑轨单元具有一第一滑轨、一第一滑块及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一滑块,该第一辅助单元设于该第一滑块,该第一弹性件顶抵于该第一滑块,当该第一辅助单元受该料带施以不同压力时,该第一辅助单元随该第一滑块至少移动于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或一第三位置;一第一侦测单元,设于该基座,该第一侦测单元具有一第一侦测件及一第二侦测件,该第一侦测件及该第二侦测件用以侦测该第一辅助单元的位置;以及一控制芯片,电性连接该第一侦测件、该第二侦测件、该第一驱动件及该第二驱动件,借以接收该第一侦测件及该第二侦测件的侦测讯号,进而控制该第一第二驱动件的转动;其中,当该第一辅助单元位于该第一位置,被该第一侦测件侦测,且未被该第二侦测件侦测,该控制芯片控制该第一驱动件的转速大于该第二驱动件的转速;当该第一辅助单元位于该第二位置,同时被该第一侦测件及该第二侦测件侦测,或者同时未被该第一侦测件及该第二侦测件侦测,该控制芯片控制该第一驱动件与该第二驱动件的转速相同;当该第一辅助单元位于该第三位置,被该第二侦测件侦测,且未被该第一侦测件侦测,该控制芯片控制该第一驱动件的转速小于该第二驱动件的转速。

其中,该第一滑块设有一第一挡片及一第二挡片,该第一挡片及该第二挡片自该第一滑块延伸并分别位于该第一滑轨的相对二侧。

其中,该第一辅助单元随该第一滑块移动至一第四位置;该第一侦测单元更具有一第三侦测件,该第三侦测件用以侦测该第一辅助单元的位置,该控制芯片电性连接该第三侦测件,借以接收该第三侦测件的侦测讯号,当该第一辅助单元位于该第四位置,被该第三侦测件侦测。

其中,该第一、第二侦测件位于该第一滑轨的相对二侧,而该第三侦测件与该第二侦测件位在同一侧。

其中,该第一、第二及第三侦测件是光传感器。

其中,更包含一第二辅助单元,设于该基座,该第二辅助单元具有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的位置低于该第一接触部,该第二辅助单元以该第二接触部压抵该料带。

其中,更包含一第三辅助单元,设于该基座,该第三辅助单元具有一第三接触部,该第三接触部的位置高于该从动轮的接收部,该第三辅助单元以该第三接触部顶抵该料带。

其中,该第一辅助单元位于该料带接收单元及该料带输出单元之间,该第二辅助单元位于该第一辅助单元及该料带接收单元之间,该第三辅助单元位于该第二辅助单元及该料带接收单元之间。

其中,更包含一驱动针轮,设于该基座,该驱动针轮具有一第三驱动件及一针轮,该第三驱动件电性连接该控制芯片,该控制芯片控制该第三驱动件的转速,该针轮连接该第三驱动件并受其驱动,该针轮的轮面具有辐射状向外延伸的多个导引针,用以穿设于该料带的多个定位孔。

其中,更包含一第二滑轨单元及一第二侦测单元;该第二滑轨单元设于该基座,该第二滑轨单元具有一第二滑轨、一第二滑块及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滑块能移动地设于该第二滑轨,该第三辅助单元设于该第二滑块,该第二弹性件顶抵于该第二滑块,当该第三辅助单元受该料带施以不同压力时,该第三辅助单元随该第二滑块至少移动于一第五位置、一第六位置或一第七位置;该第二侦测单元设于该基座,该第二侦测单元具有一第四侦测件及一第五侦测件,该第四侦测件及该第五侦测件用以侦测该第三辅助单元的位置;该控制芯片电性连接该第四侦测件及该第五侦测件,借以接收该第四侦测件及该第五侦测件的侦测讯号,进而控制该第一驱动件及该第三驱动件的转动;当该第三辅助单元位于该第五位置,被该第四侦测件侦测;当该第三辅助单元位于该第六位置,同时被该第四侦测件及该第五侦测件侦测,或者同时未被该第四侦测件及该第五侦测件侦测;当该第三辅助单元位于该第七位置,被该第五侦测件侦测,且未被该第四侦测件侦测。

其中,该第二滑块设有一第三挡片及一第四挡片,该第三挡片及该第四挡片自该第二滑块延伸并分别位于该第二滑轨的相对二侧。

其中,该第三辅助单元随该第二滑块自移动至一第八位置;该第二侦测单元更具有一第六侦测件,该第六侦测件侦测该第三辅助单元的位置,该控制芯片电性连接该第六侦测件,借以接收该第六侦测件的侦测讯号;当该第三辅助单元位于该第八位置,被该第六侦测件侦测。

其中,该第四、第五侦测件位于该第二滑轨的相对二侧,而该第六侦测件与该第五侦测件位在同一侧。

其中,该第四、第五及第六侦测件是光传感器。

其中,更包含有一第四辅助单元,设于该基座,并位于该第二辅助单元与该第三辅助单元之间,该第四辅助单元具有一第四接触部,该第四接触部的位置低于该第二接触部,当该第三辅助单元位于该第八位置,该料带脱离该第二辅助单元的第二接触部,该第四辅助单元以该第四接触部顶抵该料带。

借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其可实时监控并调整料带的输送速度,以令输送中的料带保持平整。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显示基座后方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动作示意图,显示第一辅助单元位于第一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动作示意图,显示第一辅助单元位于第二位置。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动作示意图,显示第一辅助单元位于第三位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动作示意图,显示第一辅助单元位于第四位置。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动作示意图,显示第三辅助单元位于第五位置。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动作示意图,显示第三辅助单元位于第六位置。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动作示意图,显示第三辅助单元位于第七位置。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动作示意图,显示第三辅助单元位于第八位置。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方块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料带输送装置

11:基座

21:料带接收单元

23:第一驱动件

25:驱动轮

251:接收部

31:料带输出单元

33:第二驱动件

35:从动轮

351:输出部

41:第一辅助单元

43:第一接触部

51:第二辅助单元

53:第二接触部

61:第三辅助单元

63:第三接触部

71:第一滑轨单元

73:第一滑轨

75:第一滑块

751:第一挡片

753:第二挡片

77:第一弹性件

81:第一侦测单元

83:第一侦测件

85:第二侦测件

87:第三侦测件

91:控制芯片

95:驱动针轮

96:第三驱动件

97:针轮

971:导引针

100:料带

101:定位孔

d1:第一预定距离

d2:第二预定距离

d3:第三预定距离

d4:第四预定距离

p1:第一压力

p2:第二压力

p3:第三压力

p4:第四压力

s1:第一位置

s2:第二位置

s3:第三位置

s4:第四位置

10’:料带输送装置

11’:基座

23’:第一驱动件

25’:驱动轮

33’:第二驱动件

35’:从动轮

51’:第二辅助单元

53’:第二接触部

61’:第三辅助单元

62’:第四辅助单元

64’:第四接触部

72’:第二滑轨单元

74’:第二滑轨

76’:第二滑块

761’:第三挡片

763’:第四挡片

78’:第二弹性件

82’:第二侦测单元

84’:第四侦测件

86’:第五侦测件

88’:第六侦测件

91’:控制芯片

96’:第三驱动件

97’:针轮

100’:料带

d5’:第五预定距离

d6’:第六预定距离

d7’:第七预定距离

d8’:第八预定距离

p5’:第五压力

p6’:第六压力

p7’:第七压力

p8’:第八压力

s5’:第五位置

s6’:第六位置

s7’:第七位置

s8’:第八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所在,兹举以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

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2及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10,主要由一基座11、一料带接收单元21、一料带输出单元31、一第一辅助单元41、一第二辅助单元51、一第三辅助单元61、一第一滑轨单元71、一第一侦测单元81以及一控制芯片91所组成,其中:

如图2所示,该料带接收单元21设于该基座11,该料带接收单元21具有一第一驱动件23及一驱动轮25,该驱动轮25连接该第一驱动件23并受其驱动,该驱动轮25用以接受一料带100,并定义该驱动轮25接收该料带100进入的位置为一接收部251。

该料带输出单元31设于该基座11,该料带输出单元31具有一第二驱动件33及一从动轮35,该从动轮35连接该第二驱动件33并受其驱动,该从动轮35用以输出该料带100,并定义该从动轮35输出该料带100的位置为一输出部351。

该第一辅助单元41设于该基座11,该第一辅助单元41具有一第一接触部43,该第一接触部43的位置系高于该从动轮35的输出部351,该第一辅助单元41以该第一接触部43顶抵该料带100。

该第二辅助单元51设于该基座11,该第二辅助单元51具有一第二接触部53,该第二接触部53的位置低于该第一接触部43,该第二辅助单元51以该第二接触部53压抵该料带100。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如没有压抵该料带100的需求,该第二辅助单元51是可以省略的,故该第二辅助单元51并非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必要元件。

该第三辅助单元61设于该基座11,该第三辅助单元61具有一第三接触部63,该第三接触部63的位置高于该从动轮35的接收部251,该第三辅助单元61以该第三接触部63顶抵该料带100。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如没有顶抵该料带100的需求,该第三辅助单元63是可以省略的,故该第三辅助单元63并非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必要元件。

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辅助单元41、该第二辅助单元51及该第三辅助单元61以滚轮作为实施态样,在实际实施的时候,亦可借由表面光滑且呈圆弧状的板作为实施,或者其他不易对该料带100产生过大阻力的结构(如表面光滑的圆柱杆)体作为实施,故该第一辅助单元41、该第二辅助单元51及该第三辅助单元61的实施态样,不仅以本较佳实施例为限。

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辅助单元41位于该料带接收单元21及该料带输出单元31之间,该第二辅助单元51位于该第一辅助单元41及该料带接收单元21之间,该第三辅助单元61位于该第二辅助单元51及该料带接收单元21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2-3所示,该第一滑轨单元71设于该基座11,该第一滑轨单元71具有一第一滑轨73、一第一滑块75及一第一弹性件77,该第一滑块75是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一滑轨73,且该第一滑块75设有该第一辅助单元41,该第一弹性件77顶抵于该第一滑块75,如图5-7所示,当该第一辅助单元41受该料带100施以不同压力,该第一辅助单元41随该第一滑块75至少移动于一第一位置s1、一第二位置s2或一第三位置s3。

如图3、5及7所示,该第一侦测单元81设于该基座11,该第一侦测单元81具有一第一侦测件83及一第二侦测件85,该第一侦测件83及该第二侦测件85用以侦测该第一辅助单元41的位置。

如图9所示,该控制芯片91电性连接该第一侦测件83、该第二侦测件85、该第一驱动件23及该第二驱动件33,借以接收该第一侦测件83及该第二侦测件85的侦测讯号,进而控制该第一及第二驱动件23、33的转动。

其中,如图2、6及9所示,当该第一辅助单元41位于该第二位置s2,同时被该第一侦测件83及该第二侦测件85侦测,被该控制芯片91判断为状态正常,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转速与该第二驱动件33驱动该从动轮35转速的速度差(δs)不变(前述速度差指该驱动轮25的转速减掉该从动轮35的转速);如图2、5及9所示,当该第一辅助单元41位于该第一位置s1,被该第一侦测件83侦测,且未被该第二侦测件85侦测,被该控制芯片91判断为状态异常,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驱动轮25转速与该从动轮35转速的速度差增加(为正值增加);如图2、7及9所示,当该第一辅助单元41位于该第三位置s3,被该第二侦测件85侦测,且未被该第一侦测件83侦测,被该控制芯片91判断为状态不正常,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驱动轮25转速与该从动轮35转速的速度差减少(为正值减少,而非负值减少)。

在实际实施的时候,若要增加该驱动轮25转速与该从动轮35转速的速度差,该控制芯片91可借由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增加,并控制该从动轮35的转速不变来达成,或者可借由控制该驱动轮25的转速不变,并控制该第二驱动件33驱动该从动轮35的转速降低来达成,或者可借由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增加,并控制该第二驱动件33驱动该从动轮35的转速降低来达成。

在实际实施的时候,若要减少该驱动轮25与该从动轮35的速度差,该控制芯片91可借由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降低,并控制该从动轮35的转速不变来达成,或者可借由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不变,并控制该第二驱动件33驱动该从动轮35的转速增加来达成,或者可借由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降低,并控制该第二驱动件33驱动该从动轮35的转速增加来达成。

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图未示),该第一辅助单元41位于该第二位置s2,亦可为同时未被该第一侦测件83及该第二侦测件85侦测,同样被该控制芯片91判断为状态正常,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转速与该第二驱动件33驱动该从动轮35转速的速度差不变。

借此,由该第一滑轨单元71、该第一侦测单元81及该控制芯片91的技术特征,可实时监控该料带100输送的情况,并可依据该料带100异常的情况实时调整该第一驱动件23及该第二驱动件33的转速,以令输送中的该料带100保持平整。

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图未示),该第一滑轨单元71、该第一侦测单元81亦可用于该第三辅助单元61,其以该第三辅助单元61设于该第一滑块75,而不是该第一辅助单元41设于该第一滑块75,同样具有实时监控、调整该料带100的效果。

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4及9所示,更包含一驱动针轮95,设于该基座11,该驱动针轮95具有一第三驱动件96及一针轮97,该第三驱动件96电性连接该控制芯片91,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第三驱动件96的转速,该针轮97位于该第一辅助单元41与该第三辅助单元61之间,该针轮97连接该第三驱动件96并受其驱动,该针轮97的轮面具有辐射状向外延伸的多个导引针971,用以穿设于该料带100的多个定位孔101,以提升该料带100定位的准确性。不过在实际实施的时候,若无提升该料带100定位准确性的需求,则可省略该驱动针轮95的设置,故该驱动针轮95并非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条件。

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8及9所示,该第一辅助单元41随该第一滑块75移动至一第四位置s4;该第一侦测单元81更具有一第三侦测件87,该第三侦测件87侦测该第一辅助单元41的位置,该控制芯片91电性连接该第三侦测件87,借以接收该第三侦测件87的侦测讯号,当该第一辅助单元41位于该第四位置s4,被该第三侦测件87侦测,控制芯片91控制该第一、第二及第三驱动件23、33、96停止运转,以避免该料带100对该第一辅助单元41施以过大的压力,而造成该第一辅助单元41损坏。然而,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如没有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第一、第二及第三驱动件23、33、96停止运转的需求,则可省略该第一辅助单元41随该第一滑块75移动至该第四位置s4的技术特征,故此技术特征并非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条件。

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5-7所示,该第一滑块75设有一第一挡片751及一第二挡片753,该第一挡片751及该第二挡片753自该第一滑块75延伸并分别位于该第一滑轨73的相对二侧;该第一、第二及第三侦测件83、85、87是光传感器,但不以此为限;该第一、第二侦测件83、85位于该第一滑轨73的相对二侧,而该第三侦测件87与该第二侦测件85位在同一侧;借此,该第一挡片751用以触发该第一侦测件83,该第二挡片753用以触发该第二侦测件85及该第三侦测件87。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则可依需求而改变设置该第一挡片751、该第二挡片753、该第一侦测件83、该第二侦测件85及该第三侦测件87的位置,故该等挡片751、753及该等侦测件83、85、87的设置,不仅以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为限。

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后续接着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正常运作时,如图2、6及9所示,该料带100被拉伸平整,该料带100对该第一辅助单元41系施以一第二压力p2,该第一弹性件77受该第二压力p2而压缩一第一预定距离d1,该第一辅助单元41随该第一滑块75位于该第二位置s2,而该第一侦测件83与该第二侦测件85同时侦测到该第一辅助单元41,该控制芯片91收到该第一侦测件83与该第二侦测件85侦测到该第一辅助单元41的侦测讯号,即判断该料带100输送装置10运作正常。

本实用新型运作异常时,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该针轮97与该第一辅助单元41之间的拉力不足造成该料带100不平整,如图2、5及所示,该料带100对该第一辅助单元41施以一第一压力p1,该第一弹性件77受该第一压力p1而压缩一第二预定距离d2,该第一辅助单元41随该第一滑块75移动于该第一位置s1,而该第一侦测件83侦测到该第一辅助单元41,且未被该第二侦测件85侦测,该控制芯片91仅收到该第一侦测件83侦测到该第一辅助单元41的侦测讯号,即判断该针轮97与该第一辅助单元41之间的该料带100输送压力过小,该控制芯片91控制提升该驱动轮25及该针轮97的转速,令该驱动轮25及该针轮97与该从动轮35的速度差增加,使该料带100所受到的拉力提升,直到该料带100对该第一辅助单元41的压力回升至该第二压力p2,该第一辅助单元41移动至该第二位置s2(如图6的状态),该控制芯片91即确认该料带100输送装置10运作正常,该控制芯片91停止调整该驱动轮25及该针轮97与该从动轮35的速度差。

第二种情况是该针轮97与该第一辅助单元41之间的该料带100拉力过大时,如图2、7及9所示,该料带100对该第一辅助单元41施以一第三压力p3,该第一弹性件77受该第三压力p3而压缩一第三预定距离d3,该第一辅助单元41随该第一滑块75移动于该第三位置s3,而仅有该第二侦测件85侦测到该第一辅助单元41,该控制芯片91仅收到该第二侦测件85侦测到该第一辅助单元41的侦测讯号,该控制芯片91即判断该针轮97与该第一辅助单元41之间的该料带100输送压力过大,该控制芯片91控制降低该驱动轮25及该针轮97的转速,令该驱动轮25及该针轮97的转速与该从动轮35的速度差减少,使该料带100所受的拉力降低,直到该料带100对该第一辅助单元41的压力降低至该第二压力p2,该第一辅助单元41移动至该第二位置s2(如图6的状态),该控制芯片91即确认该料带100输送装置10运作正常,该控制芯片91停止调整该驱动轮25及该针轮97与该从动轮35的速度差。

第三种情况也是发生在该针轮97与该第一辅助单元41之间的该料带100拉力过大时,如图2、8及9所示,该料带100对该第一辅助单元41施以一第四压力p4,该第一弹性件77受该第四压力p4而压缩一第四预定距离d4,该第一辅助单元41随该第一滑块75移动于该第四位置s4,该第四侦测件84侦测到该第一辅助单元41,该控制芯片91收到该第三侦测件87侦测到该第一辅助单元41的侦测讯号,该控制芯片91即判断该针轮97与该第一辅助单元41之间的该料带100输送压力过大,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驱动轮25、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停止运转,以避免输送该料带100的压力过度异常,而造成该料带输送装置10损坏。

据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借由第一滑轨单元、第一侦测单元及控制芯片的技术特征,可实时监控料带输送的情况,并可依据料带异常的情况实时调整驱动轮、从动轮及针轮的转速,以令输送中的料带保持平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10’,主要概同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0-14所示,更包含一第二滑轨单元72’及一第二侦测单元82’;该第二滑轨单元72’设于该基座11’,该第二滑轨单元72’具有一第二滑轨74’、一第二滑块76’及一第二弹性件78’,该第二滑块76’可移动地设于该第二滑轨74’,该第三辅助单元61’设于该第二滑块76’,该第二弹性件78’顶抵于该第二滑块76’,如图12-14所示,当该第三辅助单元61’受该料带100’施以不同压力时,该第三辅助单元61’随该第二滑块76’至少移动于一第五位置s5’、一第六位置s6’或一第七位置s7’。

该第二侦测单元82’设于该基座11’,该第二侦测单元82’具有一第四侦测件84’及一第五侦测件86’,该第四侦测件84’及该第五侦测件86’用以侦测该第三辅助单元61’的位置。

如图16所示,该控制芯片91’电性连接该第四侦测件84’及该第五侦测件86’,借以接收该第四侦测件84’及该第五侦测件86’的侦测讯号,进而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及该第三驱动件96’的转动。

其中,如图12-14及图16所示,当该第三辅助单元61’位于该第六位置s6’,同时被该第四侦测件84’及该第五侦测件86’侦测(如图13所示),被该控制芯片91’判断为正常,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该第二驱动件33’驱动该从动轮35’的转速及该第三驱动件96’驱动该针轮97’转速的速度差不变(前述速度差指该驱动轮25’的转速减掉该从动轮35’的转速,以及该针轮97’的转速减掉该从动轮35’的转速);当该第三辅助单元61’位于该第五位置s5’,被该第四侦测件84’侦测(如图12所示),被该控制芯片91’判断为状态异常,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与该驱动轮25’的速度差增加(为正值增加);当该第三辅助单元61’位于该第七位置s7’,被该第五侦测件86’侦测,且未被该第四侦测件84’侦测(如图14所示),被该控制芯片91’判断为状态异常,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与该驱动轮25’的速度差减少(为正值减少,而非负值减少)。

在实际实施的时候,若要增加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与该驱动轮25’的速度差,该控制芯片91’可借由控制该第二、三驱动件33’、96’,分别驱动该从动轮35’、该针轮97’的转速增加,并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不变来达成,或者可借由控制该第二、三驱动件33’、96’驱动该从动轮35’、该针轮97’的转速不变,并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增加来达成,或者可借由控制该第二、三驱动件33’、96’,分别驱动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并控制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降低来达成。

在实际实施的时候,若要减少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与该驱动轮25’的速度差,该控制芯片91’可借由控制该第二、三驱动件33’、96’,分别驱动该从动轮35’、该针轮97’的转速降低,并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不变来达成,或者可借由控制该第二驱动件33’及该第三驱动件96’,分别驱动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的转速不变,并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降低来达成,或者可借由控制该第二驱动件33’及该第三驱动件96’,分别驱动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的转速增加,并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驱动该驱动轮25’的转速降低来达成。

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图未示),当该第三辅助单元61’位于该第六位置s6’,亦可同时未被该第四侦测件84’及该第五侦测件86’侦测,该控制芯片91’同样控制该驱动轮25’、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的速度差不变。

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5-16所示,该第三辅助单元61’随该第二滑块76’移动至一第八位置s8’;该第二侦测单元82’更具有一第六侦测件88’,该第六侦测件88’侦测该第三辅助单元61’的位置,该控制芯片91’电性连接该第六侦测件88’,借以接收该第六侦测件88’的侦测讯号;当该第三辅助单元61’位于该第八位置s8’,被该第六侦测件88’侦测,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第一、第二及第三驱动件23’、33’、96’停止运转,以避免该料带100’对该第三辅助单元61’施以过大的压力,而造成该第三辅助单元61’损坏。然而,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如果没有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第一、第二及第三驱动件23’、33’、96’停止运转的需求,则可省略该第三辅助单元61’随该第二滑块76’移动至该第八位置s8’的技术特征,故此技术特征并非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条件。

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0、11及15所示,更包含有一第四辅助单元62’,设于该基座11’,并位于该第二辅助单元51’与该第三辅助单元61’之间,该第四辅助单元62’具有一第四接触部64’,该第四接触部64’的位置低于该第二接触部53’,当该第三辅助单元61’位于该第八位置s8’,该料带100’脱离该第二辅助单元51’的第二接触部53’,该第四辅助单元62’以该第四接触部64’顶抵该料带100’,以避免该料带100’对该第三辅助单元61’施以过大的压力,而造成该第三辅助单元61’的损坏。然而,在实际实施的时候,由于该第三辅助单元61’位于该第八位置s8’时,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第一、第二及第三驱动件23’、33’、96’停止运转,故亦可省略设置该第四辅助单元61’,故该第四辅助单元61’并非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条件。

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第四辅助单元61’以滚轮作为实施态样,在实际实施的时候,亦可借由表面光滑且呈圆弧状的板作为实施,或者其他不易对该料带100’产生过大阻力的结构(如表面光滑的圆柱杆)体作为实施,故该第四辅助单元61’的实施态样,不仅以本第二较佳实施例为限。

如图12-15所示,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滑块76’设有一第三挡片761’及一第四挡片763’,该第三挡片761’及该第四挡片763’自该第二滑块76’延伸并分别位于该第二滑轨74’的相对二侧;该第四、第五及第六侦测器84’、86’、88’是光传感器,但不以此为限;该第四、第五侦测件84’、86’位于该第二滑轨74’的相对二侧,而该第六侦测件88’与该第五侦测件86’位在同一侧;借此,该第三挡片761’用以触发该第四侦测件84’,该第四挡片763’用以触发该第五侦测件86’及该第六侦测件88’。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则可依需求而改变设置该第三挡片761’、该第四挡片763’、该第四侦测件84’、该第五侦测件86’及该第六侦测件88’的位置,故该等挡片761’、763’及该等侦测件84’、86’、88’的设置,不仅以本第二较佳实施例为限。

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后续接着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正常运作时,该料带100’被拉伸平整,如图13及16所示,该料带100’对该第三辅助单元61’施以一第六压力p6’,该第二弹性件78’受该第六压力p6’而压缩一第五预定距离d5’,该第三辅助单元61’随该第二滑块76’位于该第六位置s6’,而该第五侦测件86’及该第六侦测件88’同时侦测到该第三辅助单元61’,该控制芯片91’收到该第四侦测件84’及该第五侦测件86’侦测到该第三辅助单元61’的侦测讯号,该控制芯片91’即判断该料带输送装置10’运作正常。

本实用新型运作异常时,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该针轮97’与该第三辅助单元61’之间的拉力不足造成该料带100’不平整,如图12及16所示,该料带100’对该第三辅助单元61’施以一第五压力p5’而压缩一第六预定距离d6’,该第三辅助单元61’随该第二滑块76’移动于该第五位置s5’,而该第四侦测件84’侦测到该第三辅助单元61’,且未被该第五侦测件86’侦测,该控制芯片91’仅收到该第四侦测件84’侦测到该第三辅助单元61’的侦测讯号,即判断该针轮97’与该第三辅助单元61’之间的该料带100’输送压力过小,该控制芯片91’控制提升该第二驱动件33’及该第三驱动件96’的转速,令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与该驱动轮25’的速度差增加,使该料带100’所受到的拉力提升,直到该料带100’对该第三辅助单元61’的压力回升至该第六压力p6’(如图13的状态),该控制芯片91’即确认该料带输送装置10’运作正常,该控制芯片91’停止控制增加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与该驱动轮25’的速度差。

第二种情况是该针轮97’与该第三辅助单元61’之间的该料带100’拉力过大时,该料带100’对该第三辅助单元61’施以一第七压力p7’,如图14及16所示,该第二弹性件78’受该第七压力p7’而压缩一第七预定距离d7’,该第三辅助单元61’随该第二滑块76’移动于该第七位置s7’,而该第五侦测件86’侦测到该第三辅助单元61’,且未被该第四侦测件84’侦测,该控制芯片91’收到该第五侦测件86’侦测到该第三辅助单元61’的侦测讯号,该控制芯片91’即判断该针轮97’与该第三辅助单元61’之间的料带100’输送压力过大,该控制芯片91’控制降低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的转速,令该从动轮35’及该针轮97’与该驱动轮25’的速度差减少,使该料带100’所受的拉力降低,直到该料带100’对该第三辅助单元61’的压力回升至该第六压力p6’,该第三辅助单元61’位于该第六位置s6’的状态(如图13的状态),该控制芯片91’即确认该料带输送装置10’运作正常,该控制芯片91’停止控制减少该从动轮35’、该针轮97’与该驱动轮25’的速度差。

第三种情况也是发生在该针轮97’与该第一辅助单元41’之间的该料带100’拉力过大时,如图15及16所示,该料带100’对该第三辅助单元61’施以一第八压力p8’,该第二弹性件78’受该第八压力p8’而压缩一第八预定距离d8’,该第三辅助单元61’随该第二滑块76’移动于该第八位置s8’,该第六侦测件88’侦测到该第三辅助单元61’,该控制芯片91’收到该第六侦测件88’侦测到该第三辅助单元61’的侦测讯号,该控制芯片91’即判断该针轮97’与该第三辅助单元61’之间的该料带100’压力过大,该控制芯片91’控制该第一驱动件23’、该第二驱动件33’及该第三驱动件96’停止运转,以避免输送该料带100’的压力过度异常,而造成该料带输送装置10’损坏。

据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借由第二滑轨单元、第二侦测单元及控制芯片的技术特征,可实时监控料带输送的情况,并可依据料带输送的情况实时调整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及第三驱动件的转速,以令输送中的料带保持平整。

本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余的结构及功效与第一较佳实施相同,故不再予赘述。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