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线移动电缆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2312发布日期:2021-03-23 11:06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自动收线移动电缆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缆盘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动收线移动电缆盘。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生活生产中,使用的移动电缆盘都是悬挂式手转动收线,有以下缺点:

1、用人工手摇动圆盘转动卷绕收纳电缆线费时费力,电缆盘本身稳定性差,容易左右摆动,给收线人员造成操作困难。

2、收线时由于线型不规范,操作者需要一手转动圆盘,一手要理顺扶正电缆线,否则电缆线会卷绕到圆盘外。

3、电缆线收完后,由于圆盘无固定装置,电缆线末端容易松散掉在地上拖沓。

4、连线插座在圆筒内,使用寿命短。

5、进线电源与出线电源不合理。

上述缺点导致移动电缆盘在使用过程中费时费力,有时需要两个人操作才能完成收线任务,对企业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对操作工增加了劳动强度。

其中通常情况下,如果想用电动力来收回放出去的电缆线的话,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要将装在电缆盘圆筒内的电源插座移出来,因为装动力后,圆盘两面被圆盘支撑座挡住了,插头不能自然方便插进插座使用,从而必须把插座移出来,移出来之后,那电源线就和插座自然分离了,怎样把进线电源引进到圆筒之外的插座里,这是目前没有解决上述缺点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线效率高的自动收线移动电缆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收线移动电缆盘,包括箱体、箱门、绕线组件、电缆线、电源输入组件和电源输出组件,所述箱体的上部开口,所述箱门设于箱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绕线轴、驱动件和三个以上的挡板组件,各所述挡板组件均包括两块绝缘挡板和导电环,所述绝缘挡板套设于所述绕线轴上,所述导电环夹设于两块绝缘挡板之间,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绕线轴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轴转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多个导电夹,多个导电夹与所述导电环一一对应,用于在箱门关闭时夹住对应的导电环;所述电缆线缠绕于所述绕线轴上,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组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导电环对应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组件则与所述导电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还包括位于所述绕线组件一侧的导线组件,用于理顺所述电缆线以使电缆线规整缠绕于所述绕线轴上。

所述导线组件包括丝杆、导线套、导向杆和导线电机,所述导线套上设有用于穿设电缆线的导线孔,所述导线套滑动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导线套通过螺母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导线电机相连。

所述丝杆的两侧设置有行程开关,用于在触发时调整导线电机的转向。

所述电源输入组件包括输入电源插头;所述电源输出组件包括蓄电池或/和输出电源插座,所述输出电源插座固定于所述箱体上。

所述导电夹与所述电源输出组件之间设置有开关组件。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伸缩拉杆。

所述驱动件为绕线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收线移动电缆盘,通过导电环与导电夹的配合,将外部输入的电源引入至电源输出组件,从而使得电源输出组件的安装位置可以不受限制,即可以安装于箱体内的任意位置,便于后续驱动件的安装以实现自动收放线,提高收放线的效率;另外,通过将导电夹安装于箱门上,只有在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才能接通电源输出组件的电源,即在箱门打开时无法供电,从而保障整体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收线移动电缆盘,通过导线组件理顺电缆线以使电缆线规整缠绕于绕线轴上;而且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箱体的结构简单、配置有万向轮以及伸缩杆,便于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掉箱门)。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组件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线组件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1、箱体;101、箱门;102、万向轮;103、伸缩拉杆;2、绕线组件;201、绕线轴;202、驱动件;203、挡板组件;2031、绝缘挡板;2032、导电环;3、导线组件;301、丝杆;302、导线套;303、导向杆;304、导线电机;305、行程开关;4、电源输出组件;401、蓄电池;402、输出电源插座;5、导电夹;6、电缆线;7、开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收线移动电缆盘,包括箱体1、箱门101、绕线组件2、电缆线6、电源输入组件和电源输出组件4,箱体1的上部开口,箱门101设于箱体1的上部开口处;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收放电缆线6的绕线组件2,绕线组件2包括绕线轴201、驱动件202(如绕线电机)和三个以上的挡板组件203,各挡板组件203均包括两块绝缘挡板2031和导电环2032,绝缘挡板2031套设于绕线轴201上,导电环2032通过铆钉等夹设于两块绝缘挡板2031之间,驱动件202与绕线轴201相连,用于驱动绕线轴201转动而实现收放电缆线6;箱门101上设置有多个导电夹5,多个导电夹5与导电环2032一一对应,用于在箱门101关闭时夹住对应的导电环2032;电缆线6缠绕于绕线轴201上,一端与电源输入组件(如输入电源插头)相连,另一端(包括火线、零线、接地线等)分别与各导电环2032对应连接,电源输出组件4则与导电环2032连接。在电缆线6一端的输入电源插头接入外部电源后,电源则进入至电缆线6,再经电缆线6另一端的火线、零线和接地线,通入至导电环2032上,再经导电夹5通入至电源输出组件4,实现电源的输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收线移动电缆盘,通过导电环2032与导电夹5的配合,将外部输入的电源引入至电源输出组件4,从而使得电源输出组件4的安装位置可以不受限制,可以安装于箱体1内的任意位置,便于后续驱动件202的安装以实现自动收放线,从而提高收放线的效率;另外,通过将导电夹5安装于箱门101上,只有在箱门101处于关闭状态时,才能接通电源输出组件4的电源,即在箱门101打开时无法供电,从而保障整体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理顺电缆线6以使电缆线6规整缠绕于绕线轴201上,在绕线组件2的一侧设有导线组件3。如图4所示,其中导线组件3包括丝杆301、导线套302、导向杆303和导线电机304,导线套302上设有用于穿设电缆线6的导线孔,导线套302滑动于导向杆303上,导线套302通过螺母与丝杆301螺纹连接,丝杆301沿绕线轴201的方向布置且丝杆301的一端与导线电机304相连。其中丝杆301的两侧设置有行程开关305(如图2中的a、b),用于在触发时调整导线电机304的转向。具体地,在绕线组件2进行绕线作业时,导线套302的导线孔则能理顺电缆线6,同时导线套302从丝杆301的一端向另一端,从而使得电缆线6从绕线杆的一端绕向另一端,保障绕线的均匀性;在导线套302运动至丝杆301另一端的行程开关a时,触发此行程开关a,使导线电机304反转,导线套302则向行程开关b一端运行,当导线套302接触到行程开关b时,电机正转,如此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电缆线6均匀往复缠绕在绕线轴201上。

本实施例中,导电夹5通过两个铜排形成开口以夹设导电环2032,导电夹5则通过两块绝缘垫组装在箱门101的内侧,其中一块绝缘垫起固定作用,另一块绝缘垫起绝缘作用。其中电源输入组件包括输入电源插头,插入外部电源的插座,电缆线6则通电。导电夹5则通过电线引入至铜排上,分别引出三根电源线到箱体1内置的开关组件7(如3匹空气开关)上,再接至多组接线端子上,其中一个接线端子接电信号灯,一个接蓄电池401的充电插座,其它为对外输出,如输出电源插座402,固定于箱体1上。

本实施例中,上述绕线电机和导线电机304均为12v直流齿轮减速电机,其中绕线电机的电源通过箱体1内置的2匹空气开关进行控制,同时可通过箱门101上的点动按钮实现绕线电机的点动,实现最后阶段电缆线6的收集。其中导线电机304则可以通过箱体1上的按钮进行开启或关闭控制。其中箱门101通过铰链等固定在箱体1上,实现可转动打开或关闭。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02,从而方便在地面上移动;箱体1上设置有伸缩拉杆103,便于人员携带或移动。

在进行回收电缆时,拔出输入电源插头,打开箱门101,然后合上2匹空气开关,启动绕线电机,同时按下箱门101上的按钮,启动导线电机304,把电缆线6均匀的缠绕在绕线轴201上。在电缆线6快要收完时,关闭2匹空气开关,点击点动按钮,使电缆线6完全收完收好,最后关闭蓄电池401开关,合上箱门101,结束回收电缆。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