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接式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7570发布日期:2021-01-01 13:2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接式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特别指一种承接式输送线。



背景技术:

在纸板箱等类似行业中,需要把原纸卷(纸板箱行业通常纸卷直径300-1300mm,幅宽1000-2800mm)从上线点送到瓦机(制瓦楞板设备)机台上纸架的正前方,也就是上纸点,以待使用,并要求纸卷中心线应与瓦机中心线垂直;将从放纸架放下的未用完的残卷从下纸点送到下线点,去存储;上纸点和下纸点实际是一个位置,上纸架对应的位置上原料纸时称上纸点,放纸架下残卷时称下纸点。

目前纸板箱生产中原纸卷输送线基本是用造纸厂的链板输送机和电动转盘组成的连续输送线,该输送线如图9:它是通过多台输送表面与地面等高的链板输送机和电动转盘首尾靠拢安装于地坑内,组成机械系统,再配备自动控制系统,组成一个原纸卷自动输送系统,将原纸卷从上线点送到各个上纸架上纸点;将未用完的残卷从下纸点送到下线点。链板输送机的结构见图10、11,是通过v形输送链条输送纸卷;电动转盘的结构简图见图12,电动转盘是由可360°转动的转动体和链板输送机组成,链板输送机装在转动体上。这种输送系统由一条横向进纸主干线进卷线、多条纵向上/下卷线,和一条横向退回残卷的退卷线组成。进卷线和退卷线与瓦机中心线平行,纵向上/下卷线与瓦机中心线垂直,5层瓦机配10条上/下卷线,7层瓦机配14条上/下卷线,瓦线主机上卷的位置决定了所有的上/下卷线都互相平行。以第六个上纸架需要纸卷和残卷需要退回仓库为例,具体输送过程如下:原纸卷置于进卷线的上线点链板输送机上,纸卷轴线处于进卷线方向,纸卷从此处依次通过链板输送机1’,电动转盘2’、3’,链板输送机4’,电动转盘5’、6’、7’、8’,将纸卷送到电动转盘8’上,纸卷停稳后,电动转盘8’旋转90°,纸卷也随设备转向90°,电动转盘上链板机和第六条纵向上卷线上链板机将纸卷送到第六条纵向上卷线,等待上纸架要纸。如果第六个上纸架没有用完的残卷需要送走时,残卷落到第六条下卷线上,残卷通过链板输送机送到电动转盘9’,电动转盘9’旋转90°,此时残卷轴线与退卷线同向,残卷依次经退卷线上的电动转盘9’、10’、11’、12’和链板输送机13’,电动转盘14’、15’,链板输送机16’,最后将残卷送到下线点。其它上/下卷线上卷和下卷的原理也同此。

这种输送方式是沿袭造纸厂成品纸卷输送的思路,存在以下不足:1)造纸厂的产量很大,需要连续输送的输送系统,输送能力可达180卷/小时;纸板行业是从造纸厂买来原纸卷作为原料,通过瓦机生产线将原纸卷生产成瓦楞纸板,供做纸箱用,目前纸板线对原纸的需求量一般小于50卷/小时,常规需求35卷/小时,没有用完的残卷一般是10-20余卷/小时。用造纸厂的链板输送机和电动转盘组成的连续输送线用于瓦机原纸输送线产能严重过剩,增加了不必要的输送线成本;2)该种输送线还存在电动转盘数量多,占地大,一定程度影响了交通,电动转盘土建基础大,土建施工成本高,盖板多,对接设备多,安装费时费工;3)通常由于对接两链板机速度不可能绝对相同,再加上安装误差易出现输送面不定高现象,纸卷在经过两链板机接口处易起皱而损坏纸卷。4)传统方式链板机和电动转盘全部埋于地坑,再用盖板盖上,露出输送面,设备数量又多,盖板多,检修时需要把盖板打开,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承接式输送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由多段卷线横向,或者纵向,或者横向结合纵向对应连接而成的输送线,且承接输送的相邻两段卷线的对接处设置有升降装置;各段卷线均包括铺设在地面的轨道,设置在轨道上的输送车,和连接或设置在输送车上并带动输送车沿轨道前、后移动的牵引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线包括平行设置的进卷横向输送线和退卷横向输送线,垂直对接在两横向输送线之间的多条纵向输送线;所述的两横向输送线均由一段或多段卷线水平对应连接而成,且相邻两段卷线的对接处设置有升降装置;各段卷线均包括铺设在地面的轨道,设置在地坑内的牵引装置,和设置在轨道上并由牵引装置带动前、后移动的输送车;所述的纵向输送线包括水平对应设置于瓦纸机两侧的上卷线和下卷线,所述上卷线后端对接进卷横向输送线、下卷线的前端对接退卷横向输送线,且上、下卷线与横向输送线的对接处均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的上卷线和下卷线均包括铺设在地面的轨道,设置在坑内的牵引装置,和设置在轨道上并由牵引装置带动前、后移动的输送车。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车包括车轮和车体,其中所述车轮置于轨道上,所述车体的放料面截面呈v形,且横向和纵向输送线上的输送车放料面放置的卷料中心线均与瓦纸机中心线垂直。放料面的v形设计是为防止纸卷在输送时滚出车体,而横向和纵向输送线上的输送车v形面放置的卷料中心线均与瓦纸机中心线垂直,就使得横向输送线与纵向输送线上的输送车v形面的朝向要求不变,该设计是根据输送线之间的承接式转送方式做出的改进,使得整个输送过程纸卷方向始终与瓦纸机中心线垂直,既符合瓦纸机上卷要求,又省去了复杂的转向设备,同时避免了横向与纵向转送时纸卷发生方向的改变,进而造成纸卷滚落或两设备输送速差导致物料摩擦受损等问题。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车的车体俯视为“凹”字形结构,且进卷横向输送线上的输送车车体凹形开口方向与上卷线上的输送车车体凹形开口方向对应,下卷线上的输送车车体凹形开口方向与退卷横向输送线上的输送车车体凹形开口方向对应,所述的升降装置对应输送车凹形开口的内部或者外侧设置。通过该特殊设置的车体结构,使得车体与升降装置巧妙的避开和快捷的承接卷料,还大大简化了输送线流转位的结构,保障了输送效率,减小了运行和维护成本。

优选的,所述的放料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可采用硅胶等防滑抗震材料,可以进一步避免纸卷的移动,也可避免输送过程中的震动损伤。

优选的,所述的进卷横向输送线和退卷横向输送线上的各承接输送车中的先行输送车的后端与牵引装置连接,末行输送车的前端与牵引装置连接;所述的上卷线上的输送车的前端与牵引装置连接,下卷线上的输送车后端与牵引装置连接。该结构是根据本输送线采用牵引方式的承接转送结构而改进,以从左向右行进方向为例,将先行的输送车左端挂于牵引装置如链条机上,这样链条机正转到最右端时,输送车可以行进到超出对应的链条机最右端,到达后面承接的输送车运行范畴内,方便承接;而末行输送车为输送线上的最后一台输送车,无后序承接要求,故将输送车右端挂于输送链条上限位,以避免最后一台输送车脱离链条机。使用时,根据各输送线的输送长度和输送工位的要求,具体确定各输送车的牵引位置。该种方式是最为简单的结构,采用其它连接点的结构也不影响使用。

优选的,所述的上卷线和下卷线的输送轨道分别与对应的横向输送线的卷线轨道十字交叉,交叉处断开;所述的进卷和退卷横向输送线的轨道面置于地坑但轨道安装框上表面平地面或者轨道面直接平于地面,所述的上、下卷线的轨道面平于地面。这样便于上/下卷线的输送车车轮顺利跨过进卷线和退卷线的轨道,输送车顺利插入到进卷线或者退卷线的升降装置区,保障了顺利承接流转。也可使得横向和纵向输送线处于同一水平面,输送流畅,避免了上/下卷输送车接驳输送过程中的颠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牵引装置为牵拉式牵引结构,或者为摩擦牵引结构,或者为电动牵引结构,所述牵引装置为设置在轨道中间的单牵引结构,或者为设置在轨道两侧的双牵引结构。以上牵引方式可以直接运用目前成熟的牵引结构,各牵引结构各有优、缺点,在使用过程中均可有效的带动输送车实现前、后移动。其中单牵引直接设置在输送线的轨道之间,隐蔽且不占用其它土建位置,避免了生产环境杂乱无章,也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双牵引用于车的较中心位置无法布置牵引的场合,双牵引保证了车体的左右平衡。在实施时可以采用单牵引与双牵引组合的方式,比如上卷线采用单牵引和下卷线采用双牵引等,这样可进一步优化输送结构,保障输送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输送线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连接并控制牵引装置和升降装置。控制系统采用现有成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以控制各卷线中的牵引装置和升降装置来完成输送、转运等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段卷线灵活组合成单向输送线或者多向输送线,每段卷线通过轨道、牵引装置及输送车等完成各段卷线上的输送,相邻段卷线之间再设置升降装置配合完成接驳,通过承接方式实现输送线的全程输送工作,简化了输送线的结构,降低了安装维护和使用成本,全过程卷料无摩擦,不损坏表面,从而提高了生产品质。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的输送线进行输送模式的创造性改进,构造一种既能满足输送节拍要求,又能同时解决现有输送线常见问题的新型输送结构,在物料输送尤其是纸板箱生产中的纸卷输送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简化了整体结构,提高了生产品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具体表现为:1)新的输送方案进/退/上/下卷线均用输送车,纸卷输送方向在整个输送过程中没有改变,与上纸架要求的方向一致,纸卷流转时到下一台车时,均采用升降装置升起,两车接驳的方式,大大简化了进/退卷线和上/下卷线之间的过渡设备的结构,去掉了高成本的电动转盘,节约了相当多的设备成本;2)去掉电动转盘后,电动转盘大大的基础坑没有了,减少了土建施工工作量和设备安装工作量;3)整过原纸卷和残卷的输送不是采用传统的连续输送的方式,而是采用输送车依次承接运输的方式,纸卷表明没有相对运动,没有摩擦,不会损害纸卷,为用户大大减少了废品率,很是提高了产出比。4)减少了设备数量,简化了整体输送线的结构,方便了设备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卷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卷线和下卷线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上卷线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下卷线结构示意图。

图9是背景技术产品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背景技术产品的链板输送机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背景技术产品的电动转盘结构示意图。

附图1-8中序号说明:

1、进卷链条机一,2、进卷输送车一,3、进卷升降装置,4、进卷链条机二,5、进卷输送车二,6、上卷升降装置,7、上卷链条机,8、上卷输送车,9、下卷链条机,10、下卷输送车,11、下卷升降装置,12、退卷链条机二,13、退卷输送车二,14、退卷升降装置,15、退卷链条机一,16、退卷输送车一,17、进卷横向轨道,18、上卷线轨道,19、下卷线轨道,20、退卷横向轨道,i、瓦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输送线为上下料输送线包括平行设置的一条进卷线和一条退卷线,垂直对接在进卷线和退卷线之间的多条纵向输送线,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采用现有技术,不详述)。每条纵向输送线包含对接的一条上卷线和一条下卷线。原纸卷从上线点到进卷线、到上卷线、到上纸点、供瓦纸i机用;残卷从瓦纸机i下纸点到下卷线、到退卷线、到下线点、去存储。进卷线和退卷线的输送方向相反,上/下卷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均一致,上纸点和下纸点实为同一位置。

具体的,如图1所示,进卷线和退卷线的具体结构相同。进卷线由三台接力输送的进卷输送车即进卷输送车一2、进卷输送车二5、进卷输送车三(图中省略),给输送车提供动力的三条链条机即进卷链条机一1、进卷链条机二4、进卷链条机三(图中省略),两条平行的进卷横向轨道17和二套进卷升降装置3组成,输送车可以是承载一个卷的单卷车,也可以是承载2个卷的双卷车。退卷线也由三台接力输送的进卷输送车即退卷输送车一16、退卷输送车二13、退卷输送车三(图中省略),给输送车提供动力的三条链条机即退卷链条机一15、退卷链条机二12、退卷链条机三(图中省略),两条平行的退卷横向轨道20和二套退卷升降装置14组成。输送车由链条机拉动在两条轨道上来回行走,且相邻两车交接处设置有升降装置用于两车接力输送时接驳纸卷。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上卷线和下卷线的具体结构与进、退卷线的结构基本相同。上卷线包括铺设在地面的两根平行的上卷线轨道18,设置在轨道之间地坑内的上卷链条机7,和设置在两轨道上并由链条机带动前、后移动的上卷输送车8。下卷线包括铺设在地面的两根平行的下卷线轨道19,设置在轨道之间地坑内的下卷链条机9,和设置在两轨道上并由链条机带动前、后移动的下卷输送车10。上卷线后端与进卷线垂直对接,上卷线前端与下卷线后端对接;所述的下卷线后端与上卷线前端对接,下卷线前端与退卷线垂直对接;所述上卷线和进卷线在对接处的流转位设上卷升降装置6,下卷线和退卷线在对接处的流转位均设下卷升降装置11。

具体的,如图2~4所示,各输送车包括车轮和车体,其中车轮在轨道上行走,所有车体的放料面为v形面(纸卷圆面置于v面),且v形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进卷线和退卷线的输送车v形的长度方向与进卷线或者退卷线垂直,上/下卷线上的输送车v形的长度方向与上/下卷线方向一致。放料面的v形设计是为防止纸卷在输送时滚出车体,而进卷线、退卷线以及上下卷线的输送车的v形的方向一致是根据输送线之间的承接式转送方式做出的改进,使得纸卷在输送全程保持一个方向,避免了传统方式进卷线到上卷线和下卷线到退卷线转送时纸卷发生方向的改变,进而省去结构大,造价高的电动转盘。优选的,v形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可采用硅胶等防滑抗震材料,可以进一步避免纸卷的移动,也可避免输送过程中的震动损伤。

具体的,如图1、3、5所示,各输送车从上往下看为“凹”字形,“凹”字形的叉下面装有车轮。其特点在于输送车到达需要从进卷线流转到上卷线,或者需要从下卷线流转到退卷线的流转位时,升降装置从“凹”字的缺口伸出,顶起纸卷,然后输送车“凹”字的缺口躲开对应的升降装置退出流转位。上卷线输送车的“凹”字的叉口方向对着进卷线,下卷线输送车的“凹”字的叉口方向对着退卷线,其特点在于“凹”字的缺口躲开对应的流转位升降装置,伸向进卷线和上卷线、下卷线和退卷线的流转承接位。

具体的,进卷线、退卷线的各承接输送车中,先行输送车的后端与牵引装置连接,末行输送车的前端与牵引装置连接。该特点是根据本输送线采用牵引方式的承接转送结构而改进,以从左向右行进方向为例,将先行的输送车左端挂于牵引装置如链条机上,这样链条机正转到其最右端时,输送车可以行进到超出对应的链条机最右端,到达后面承接的输送车运行范畴内,方便承接;而末行输送车为输送线上的最后一台输送车,无后序承接要求,故将输送车右端挂于输送链条上限位,以避免最后一台输送车脱离链条机区间。使用时,根据各用户输送线的输送长度和输送工位的要求,配置进卷和退卷线输送车的数量,参见图2。而上卷线的承接输送车的前端(车送纸前进的方向为前端)与牵引装置连接,其特点在于牵引装置反转时,输送车可以超出牵引装置,垂直到达上卷线升降装置位,便于上卷线输送车从进卷线流转位接过来纸卷。下卷线的承接输送车的后端(车送纸前进的方向的反方向为后端)与牵引装置连接,其特点在于牵引装置正转时,输送车可以超出牵引装置,垂直到达退卷线升降装置位,便于退卷线输送车接从流转位接过去纸卷。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上卷线和下卷线的输送轨道分别与进卷线和退卷线道十字交叉,交叉处断开。进卷线和退卷线的轨道面置于地坑或者平于地面,上/下卷线的轨道面平于地面。进卷线和退卷线的轨道面置于地坑时,轨道全线设置隔离土建的框架,框架的上表面平地面,这样便于上/下卷线的输送车车轮顺利跨过进卷线和退卷线的轨道,输送车顺利插入到进卷线或者退卷线的升降装置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卷线、上/下卷线以及退卷线轨道面等高与地面平,这样结构简单,输送车车轮越过的十字叉处的缝隙最小,避免了输送过程中的颠簸。

具体的,如图4、6所示,牵引装置为链条机(实际使用也可以是其它带式或绳式输送机)牵引输送机时,牵引装置安装于地坑,沿线有保护框将牵引链与地坑隔开,保护框的上表明与地面平。牵引装置为链条机时,进卷线和退卷线链条机直接设置轨道之间,并安装于地坑内,隐蔽且不占用其它土建位置,避免了生产环境杂乱无章,也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上卷线和退下卷线的轨道轨距由于上/下纸点空间所制,不可以设置到相当宽,容不下两台相邻链条机交错并排设置于两轨道间,只能上卷线或者下卷线的一条链条机置于轨道之间,另一条置于轨道之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卷线链条机置于轨道内且为单条链;下卷线链条机设置在轨道外侧,如果只一侧链条机拉动输送车,存在单边受力偏载严重的情况,不利于设备的长久运行,所以在轨道的另一侧也设置一条链,这样下卷输送车后端两侧与轨道两侧链条输送机连接,即为双链牵引。

具体的,如图4、6所示,升降装置缩回时与地面平,伸出时顶起纸卷。进卷线和退卷线上的输送车之间的升降装置位于轨道外侧,上卷线和进卷线、下卷线与退卷线交集处的升降装置,一部分在轨道内,一部分在轨道外。

本输送线中输送车的牵引方式主要有三种,见下表:

以上输送方式虽然各个单点利用的是现有的常规原理,但根据行业特点合理的改进了车的结构,巧妙整合多台作业车的布局,和突破性的实现了物料的简单顺利的输送,不但可以实现纸板箱行业原纸卷的输送,而且还可以解决传统输送方式存在的诸多问题。现以方式3阐述其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它两种方式原理大同小异。

本实用新型所有的输送车靠链条机正转和反转拉动在轨道上来回运行。链条机安装于地坑内,链条机的机架上表面和输送车的轨道均与地面平,方便了交通,(当然轨道也可以埋于地坑,使得工作面低于地面,如果这样,需要外框将轨道与地坑隔开,外框的上表明与地面平,成本相对高一点)。为防止纸卷在输送时滚出车体,各输送车的车体设计成v形,v型面还可以铺设防滑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卷线纸卷接力输送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1~4,纸卷上线横在输送车上,也就是纸卷中心线与进卷线垂直。进卷线由三台挂于链条机的输送车和二套升降装置组成,各输送车分别由对应的链条机拉动,具体需要多少台车由瓦纸机长度决定。输送车与链条机的输送链条的挂点位置视几台车对接设计而定,设定得合适,可简化接口结构。参考图2、3、4,前二台输送车的左端挂于链条机上,这样链条机正转到最右端时,输送车超出对应的链条机,到达承接的后输送车的运行范畴方便接纸;第三台输送车为最末端的车,其右端挂于输送链条上。纸卷从第一台输送车上线点转移到第二台输送车和第三台输送车的工艺过程为:位于最左端的输送车(“凹”字车体的缺口向右)上的纸卷,由第一条输送车的链条机正转,拉动第一台输送车往右运行,第一台输送车到达其最右端时停止,该位的位于轨道外侧的升降装置升起,将纸卷托起,第一台输送车的链条机反转,第一台输送车离开该接力位,去接下一个纸卷。第二台输送车(“凹”字车体的缺口向右)的链条机反转,拉动第二台输送车到达接力位,升降装置落下(升降装置落下到位时,与地面平),纸卷落到第二台输送车上,对应的链条机正转拉动第二台输送车往右运行,第二台输送车到达其最右端时停止,此位的位于轨道外侧的升降装置升起,将纸卷托起,第二台输送车对应的链条机反转,输送车离开该接力位,去接下一个纸卷。第三台输送车对应的链条机反转,拉动第三台输送车到达接力位,该处的升降装置落下(升降装置落下到位时,与地面平),纸卷落到第三台输送车上,第三台输送车对应的链条机正转拉动该输送车往右运行。按照以上输送,纸卷可以轻松的从首台输送车转移到最后一台输送车,并且可以停靠任何需要停靠的位置。退卷线纸卷的转移和停靠同进卷线。

本实用新型纸卷从进卷线转移到上卷线,以及残卷从下卷线转移到退卷线纸卷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1、图5~8,上卷线由上卷链条机拉动上卷输送车,下卷线由下卷链条机拉动下卷输送车。上卷链条机位于两轨道之间,上卷输送车的前端挂于链条机链条上。下卷输送车是双条链,位于轨道两侧,下卷输送车两侧的后端分别挂于链条上,上、下卷线的输送车的轨道分别与进、退卷线的轨道十字交叉,交叉处断开,并与地面平,等高。输送流程如下:进卷线的输送车送来的纸卷到达需要纸卷的上卷线交叉位时停止,该处升降装置(一部分在进卷、退卷线轨道内,一部分在外,如图5)从进卷车的“凹”字缺口处升起,纸卷托起脱离进卷输送车,进卷线的输送车“凹”字缺口躲开升降装置,链条机拉车返回,离开流转位。上卷链条机反转,带“凹”字缺口的上卷输送车,躲开升降装置(如图5、6),到达最下位,也就是流转位,此时上卷输送车超出上卷链条机,升降装置落下(落到位时与地面平),纸卷落到上卷输送车,上卷链条机正转,拉动上卷输送车上行,到达等待位。当瓦纸机需要上纸时,上卷链条机正转拉动上卷输送车到达上纸位,瓦机搁置架放下,人工辅助上纸,然后上卷链条机反转,离开上纸位等待下一个接纸。残卷需要运走时,下卷线链条机反转,拉动下卷输送车(带“凹”字型的缺口)到达残卷下纸位(原纸上纸位和残卷下纸位是同一位置),残卷放于下卷输送车上,下卷链条机正转,拉动残卷到等待位,当退卷线可以接受此残卷上线时,下卷链条机正转,输送车到达最上位,也就是退卷线的退卷流转位,此时下卷输送车超出下卷链条机,该处升降装置从下卷输送车带“凹”字型的缺口处升起,残卷托起,下卷链条机反转,下卷输送车的“凹”字型缺口躲开升降装置,离开退卷流转位到达等待位,等到接下一个残卷。退卷线上带“凹”字型的缺口的输送车,缺口躲开升降装置,到达退卷流转位,升降装置落下,纸卷落到退卷输送车上,输送车将残卷送到下线点。

利用上述实施例结构,以图中第六个上纸架需要纸卷和残卷需要退回仓库为要求,其具体工艺过程如下,参见图1:

纸卷置于上线点的进卷输送车一2上,根据需要可以是单卷或者双卷车,纸卷的轴线与进卷线方向垂直,当瓦机第六上纸架需要原纸卷时,进卷链条机一1正转拉动进卷输送车一2行走,进卷输送车一2到达最右端接力位(进卷输送车一和进卷输送车二交接纸卷的位置)时,进卷链条机一1停止,此时进卷输送车一2车体已经超过链条机的头部,进卷升降装置3升起,将纸卷托起,进卷链条机一1反转回拉进卷输送车一2离开接力位。进卷输送车二5的进卷链条机二4反转将进卷输送车二5拉到接力位,进卷升降装置3降下,纸卷落到进卷输送车二5上,进卷输送车二5的进卷链条机二4正转,拉动进卷输送车二5往前输送到第六个上纸架的上卷线的流转位(进卷线与纵向上卷线交接纸卷位)后停止,上卷升降装置6升起,托起纸卷,进卷链条机二4反转,回拉进卷输送车二5离开流转位。上卷链条机7反转拉动上卷输送车8到最下位,也就是流转位,此时上卷输送车8超出上卷链条机7,上卷升降装置6落下(落到位时与地面平),纸卷落到上卷输送车8上,上卷链条机7正转,拉动上卷输送车8上行,到达等待位。当瓦纸机需要上纸时,上卷链条机7正转拉动上卷输送车8到达上纸位,瓦机搁置架放下,人工辅助上纸,然后上卷链条机7反转,离开上纸位等待下一个接纸。残卷需要运走时,下卷链条机9反转,拉动下卷输送车10到达残卷下纸位(原纸上纸位和残卷下纸位是同一位置),残卷放于下卷输送车10上,上卷链条机9正转,拉动下卷输送车10到等待位,当退卷线可以接受此残卷上线时,下卷链条机9正转,下卷输送车10到达最上位,也就是退卷线的退卷流转位,此时下卷输送车10超出下卷链条机9,下卷升降装置11升起,残卷托起,下卷链条机9反转,下卷输送车10离开退卷流转位到达等待位,等到接下一个残卷。退卷线上的退卷链条机二12反转拉动退卷输送车二13到达退卷流转位,下卷升降装置11落下,纸卷落到退卷输送车二13上,退卷链条机二12正转,拉动退卷输送车二13往左运行,退卷输送车二13到达最左位时,退卷升降装置14升起将残卷托起,退卷链条机二12反转,拉动退卷输送车二13离开接力位;退卷链条机一15反转,拉动退卷输送车一16到最右端,也就是接力位,退卷升降装置14落下(落到位时与地面平),残卷落到退卷输送车一16上,退卷链条机一15正转,将残卷送到下线点。

本实用新型输送线与传统输送线使用和安装情况对比(以举例的某客户项目,用传统和改进两种方式输送经济对比表如下,其中结论一列为改进与传统的比值):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