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自动化分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8460发布日期:2021-09-18 02:3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自动化分叠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化分叠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生产纸张或一些较为柔软的材质,我们会用到一些分叠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叠整理至下一工序,以有助于后续的加工或打包,目前的大多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分叠,但在整理转移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以及招工难现象的出现,使得企业的人力成本占公司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研发出一种具有自动分叠功能的设备显得相当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自动化分叠系统,能自动实现分叠交接功能,自动化程度高,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速度。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新型的自动化分叠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置有分切压痕机构,所述分切压痕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以及转接机构,所述分切压痕机构包括第一工作辊以及第二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辊以及第二工作辊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刀槽以及压痕槽,所述第一工作辊上的所述刀槽、压痕槽位置与所述第二工作辊上的所述压痕槽、刀槽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刀槽内设置有压刀;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呈阵列排布设置在前、后两侧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横杆上,所述横杆上横向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对应的连接孔,所述横杆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固接在支架上,所述支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夹持件,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以及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带上;所述转接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阵列排布设置、并且与第一支撑杆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在横轴上,所述横轴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横轴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6.优选地,所述分切压痕机构的下方垂直设置有用于限定原料的竖杆对,所述竖杆对的数量是4个,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排布方向一致。
7.优选地,还包括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连接。
8.优选地,所述转接机构的下方还设置有承接平台,所述承接平台包括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滑动连接在导杆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主动轮以及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带上。
9.优选地,所述承接平台旁还设置有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送杆,所述推送杆设置在同步杆上,所述同步杆与第三气缸连接,所述第三气缸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承
接平台开设有匹配槽,所述推送杆活动穿套在所述匹配槽中。
10.优选地,所述机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中部的加强杆。
11.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连接架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设计通过设置有分切压痕机构、支撑机构以及转接机构,能纸张或其他需要折叠的柔性产品能自动实现分叠交接功能,自动化程度高,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速度。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动分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动分叠系统的侧方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自动分叠系统的内部结构的侧方示意图;
18.图4是原料进入分切压痕机构的示意图;
19.图5是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自动分叠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图6中a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22.图中:1

机架,2

第一工作辊,3

第二工作辊,4

压痕槽,5

压刀,6

第一支撑杆,61

连接孔,7

横杆,8

连接槽,9

第一气缸,10

支架,11

第一夹持件,12

第一主动齿轮,13

第一从动齿轮,14

第一传动带,15

第二支撑杆,16

横轴,17

连接板,18

第二气缸,19

竖杆对,20

同步带,21

承接平台,22

第二夹持件,23

导杆,24

第二主动轮,25

第二从动轮,26

第二传动带,27

推动杆,28

同步杆,29

第三气缸,30

匹配槽,31

底板,32

加强杆,33

连接架板,34

外部切刀设备,35

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新型的自动化分叠系统,包括机架1,机架1包括底板3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中部的加强杆32,通过在底板31中安装螺栓,能将本机架1稳固地安装在地面上,加强杆32有助于增强机架1的整体结构。机架1内设置有分切压痕机构,分切压痕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以及转接机构,结合图4,分切压痕机构包括第一工作辊2以及第二工作辊3,第一工作辊2以及第二工作辊3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刀槽以及压痕槽4,第一工作辊2上的刀槽、压痕槽4位置与第二工作辊3上的压痕槽4、刀槽位置一一对应,刀槽内设置有压刀5,在分切压痕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外部切刀设备34,原料35被卷入至分切压痕机构中,原料35可以是纸巾或其他相对柔软的长条状材料,当原料35卷在第一工作辊2以及第二工作辊3上时,压刀5与外部切刀设备34相交时,能将原料35切断,然后第一工作辊2(或第二工作辊3)的压刀5会将原料35压入到第二工作辊3(或第一工作辊2)的压痕槽4,从而令切断后的原料35具有折痕,因此当原料35离开第一工作辊2以及第二工作辊3时,会自由下落折叠
在支撑机构上,由于原料35是从两侧同时卷入至分切压痕机构中,因此,切断的原料片会交叉折叠,形成像我们日常使用的抽纸那样。
25.支撑机构包括呈阵列排布设置在前、后两侧的第一支撑杆6,第一支撑杆6用于支撑从分切压痕机构下来折叠后的原料35,第一支撑杆6设置在横杆7上,横杆7上横向设置有连接槽8,第一支撑杆6上设置有与连接槽8对应的连接孔61,通过在连接孔61以及连接槽8的对应处安装螺栓,从而可将第一支撑杆6整体稳固地安装在横杆7上,横杆7与第一气缸9的活塞杆连接,第一气缸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架10上,通过第一气缸9可以拉动第一支撑杆6整体前进或后退。支架1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夹持件11,机架1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12以及第一从动齿轮13,第一主动齿轮12与第一从动齿轮13通过第一传动带14连接,第一夹持件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带14上,因此,当第一主动齿轮12转动,带动第一传动带14运动,能带动第一夹持件11上下运动,从而驱动支架10的整体升降,还包括同步带20,同步带20与第一从动齿轮13连接,从图2可以看出,通过同步带20,能带动两侧的第一从动齿轮13共同运动,从而可令两侧的支架10进行整体的升降。
26.转接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5呈阵列排布设置、并且与第一支撑杆6间隔设置,第二支撑杆15的下端焊接在横轴16上,横轴16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横轴16的端部焊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与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连接,第二气缸1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机架1上,因此,当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回收,能拉动连接板17运动,从而驱动横轴16转动,令第二支撑杆15后仰,从而令折叠后的原料35往下落。
27.分切压痕机构的下方垂直设置有用于限定原料35的竖杆对19,竖杆对19的数量是4个,排布方向与第一支撑杆6或第二支撑杆15的排布方向一致,竖杆对19有利于对折叠后的原料35进行限定,避免发生倾倒。
28.转接机构的下方还设置有承接平台21,承接平台21包括第二夹持件22,第二夹持件22滑动连接在导杆23上,导杆23的上下两端焊接在机架1上,机架1上设置有第二主动轮24以及第二从动轮25,第二主动轮24与第二从动轮25通过第二传动带26连接,第二夹持件2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二传动带26上,因此,当第二主动轮24转动,带动第二传动带26走动,能带动第二夹持件22运动,从而驱动承接平台21的升降;承接平台21旁还设置有推送机构,推送机构包括推送杆27,推送杆27设置在同步杆28上,同步杆28与第三气缸29连接,第三气缸29焊接在机架1上,承接平台21开设有匹配槽30,推送杆27活动穿套在匹配槽30中,通过第三气缸29活塞杆的运动,推动同步杆28,从而能带动推送杆27对落下至承接平台21上的原料35进行推送。机架1上还设置有连接架板33,用于与外部其他设备连接。
29.本设计的工作原理是,原料35通过上方进入到分切压痕机构的第一工作辊2以及第二工作辊3后,经过切断、压痕,从而折叠落下至第一支撑杆6上,当折叠的原料35堆到一定的厚度时,升降机构的第一主动齿轮12转动,令支架10下降,即带动第一支撑杆6下降,由于第一支撑杆6与第二支撑杆15是间隔设置的,因此,当第一支撑杆6的高度低于第二支撑杆15的高度时,折叠的原料35会转移至第二支撑杆15上,然后可以通过第二主动轮24的运动,从而带动承接平台21的升降,当承接平台21与第二支撑杆15靠近时,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回收,能拉动连接板17运动,从而驱动横轴16转动,令第二支撑杆15后仰,从而令折叠后的原料35落下至承接平台21上,在实际工作中,在承接平台21旁设置有外部传输机构,此时,通过第三气缸29活塞杆的运动,推动同步杆28,从而能带动推送杆27对落下至承接平台
21上的原料35进行横向推动,从而将原料35推出至外部传输机构中进行送走,全成自动化完成,效率高。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