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展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8864发布日期:2022-11-29 20:1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延展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展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2.集装箱为六面型箱体,集装箱运输时一般以标准集装箱所占用的空间作为收费的标准。为了降低空箱运输成本,就要使空箱的体积减小,这在技术上可以通过使箱体折叠、或者抽拉的方式来实现。
3.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可延展的集装箱的概念。可延展的集装箱是一种通过在主箱体的基础上设有可伸出主箱体的延展体,使得箱体的容积增加;可以根据需要将延展体伸出或者缩回,实现箱体体积的变化,可以在空箱运输时体积的缩小以及使用时箱体体积的增大,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4.如专利cn201520629388.1,一种双抽拉厢带 led 屏的展示集装箱,包括集装箱本体,在该集装箱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拉厢和右拉厢,在集装箱本体的下方纵向横梁上设有固定滑轨,在所述的集装箱本体的右侧顶板上开有一个框槽,在该框槽的位置相应地设有屏幕框架供 led 屏幕放置,拉厢可以做伸缩的直线运动了,led 升降屏在液压系统下做上下直线运动。该专利中左拉厢和右拉厢为抽拉设置,为了避免推入箱体后的干涉,需要错位设置;并且在左拉厢和右拉厢是作为整体推入箱体,推入后箱体内的空间被占用;也就是在左拉厢和右拉厢推入时,需要将箱体内清空,增加操作的工作量,且箱体只能在左拉厢和右拉厢抽拉状态下使用。
5.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延展式集装箱,延展体可折叠收容,使得收容后占用空间较小,不影响主箱体的使用;并且通过铰接设置,通过旋转移动实现伸出和收容,使得伸出和收容的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
7.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延展式集装箱,包括:
9.主箱体;
10.至少一个延展体,其可伸出或折叠收容于所述主箱体;
11.所述延展体具有与所述主箱体铰接设置且可通过旋转移动实现伸出和收容的延展底板、两个延展侧板;
12.在所述延展体伸出的状态下,所述延展底板位于两个所述延展侧板之间。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展底板和延展侧板之间设有支撑结构。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为设在所述延展侧板内侧且向内延伸设置的第二支撑部、设在所述延展底板上且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在所述延展体伸出
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下敞口的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上敞口的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远离所述延展底板的第一槽边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槽内。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边在向下的方向上向外延伸设置。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槽具有远离所述延展侧板一侧的第二槽边,所述第二槽边在向上的方向上向内延伸设置。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槽固设在所述延展底板的侧端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槽连接设置的加强固定板,所述加强固定板包设在所述延展底板上。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固定板具有固设在所述延展底板的侧端部的第一加强固定板和固设在所述延展底板下端的第二加强固定板。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延展侧板上的支腿。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延展体收容状态下,所述延展底板和延展侧板平行设置。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设置延展体可折叠收容,可以实现延展底板的旋转伸出和收容,也可以实现延展侧板的旋转伸出和收容;使得延展底板和延展侧板收容后占用空间较小,不影响主箱体的使用。并且通过铰接设置,通过旋转移动实现伸出和收容,使得延展底板和延展侧板的伸出和收容的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
23.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延展式集装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延展体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4中k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中m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图3的另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图7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图7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图7中延展底板的示意图;
35.图11为图10中n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以靠近主箱体中心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1.参见图1-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延展式集装箱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延展式集装箱100包括:主箱体10和延展体20,延展体20可伸出或折叠收容于主箱体10,延展体20具有伸出状态,也是延展体20伸出主箱体10的状态;延展体20的收容状态,也就是延展体20折叠位于主箱体10内的状态。
42.延展体20具有延展底板21、两个延展侧板23,延展底板21与主箱体10铰接设置,延展底板21可以通过绕其铰接轴的旋转移动,实现延展底板21的伸出和收容;两个延展侧板23与主箱体10铰接设置,延展侧板可以通过绕其铰接轴的旋转移动,实现延展侧板的伸出和收容。
4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延展体20可折叠收容,可以实现延展底板21的旋转伸出和收容,也可以实现延展侧板23的旋转伸出和收容;使得延展底板21和延展侧板收容后占用的水平面上的空间较小,不影响主箱体的使用。并且通过铰接设置,通过旋转移动实现伸出和收容,使得延展底板21和延展侧板的伸出和收容的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
44.相对于将两个延展侧板23设置在延展底板21的上侧的设置,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延展体20伸出的状态下,延展底板21位于两个延展侧板23之间,有利于与延展底板21的宽度尺寸减小,便于延展底板21的伸出或收容到主箱体10内;同时可以避免洒落到延展侧板23外侧的水渗入延展体20内部。两个延展侧板23为左右方向设置,延展底板21在左右方向的尺寸为宽度。
4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延展体20伸出状态下,延展底板21和两个延展侧板均有一端与主箱体10铰接,需要设置对于另一端起到支撑的结构。集装箱100还包括可拆卸的设置在延展侧板23上的支腿延展体20,对延展侧板23起到支撑作用。为了实现对于延展底板21的支撑,在延展底板21和延展侧板23之间设有支撑结构。
4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为设在延展侧板23内侧且向内延伸设置的第二支撑部231、设在延展底板21上且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16;在延展体20伸出的状态下,第二支撑部231用于支撑第一支撑部216,实现对于延展底板21的支撑。
4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第一支撑部216为下敞口的第一支撑槽2161,第二支撑部231为上敞口的第二支撑槽2311,第一支撑槽2161远离延展底板21的第一槽边21611可位于第二支撑槽2311内;使得第一支撑部216和第二支撑槽2311之间可以承受上下方向的力,还可以承受左右方向的力,保证了在延展体20伸出状态下,延展底板21和延展侧板23之间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4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边21611在向下的方向上向外延伸设置,也就是第一支撑槽2161在向下方向上的槽宽逐渐增加;第二支撑槽2311具有远离延展侧板23一侧的第二槽边23111,第二槽边23111在向上的方向上向内延伸设置,第二支撑槽2311在向上方向上的槽宽逐渐增加。便于第一支撑槽2161和第二支撑槽2311的装配,通过第一槽边21611和第二槽边23111的倾斜设置,形成装配时的引导结构。
4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槽2161固设在延展底板21的侧端部,第一支撑部216还具有与第一支撑槽2161连接设置的加强固定板2162,加强固定板2162包设在延展底板21的侧端部。通过设置加强固定板2162,有利于增加第一支撑部216的结构强度,提高第一支撑部216的受力能力。
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固定板2162具有固设在延展底板21的侧端部的第一加强固定板21621和固设在延展底板21下端的第二加强固定板21622。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7所示,延展式集装箱100还包括:延展顶板22和延展门板25;延展顶板22与主箱体10铰接设置,延展顶板22可以通过绕其铰接轴的旋转移动,实现延展顶板22的伸出和收容;延展侧板与主箱体10铰接设置,延展侧板可以通过绕其铰接轴的旋转移动,实现延展侧板的伸出和收容。
52.通过延展体20与主箱体10连接的四个面均采用铰接设置,并且均可通过旋转移动实现伸出和收容;在需要延展体20打开时,只需要将延展体20的各个面依次绕铰接轴旋转移动,就可实现对于延展体20的打开和组装,使得延展体20的伸出和收容的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延展体20可折叠收容,使得收容后占用空间较小,不影响主箱体的使用。
5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延展体20在收容状态下,延展底板21、延展顶板22、两个延展侧板均处于竖向状态,并延展底板21与延展顶板22平行设置,延展顶板22和两个延展侧板平行设置。延展底板21、延展顶板22、两个延展侧板处于竖向排列设置,可以设置使
得延展体20在收容状态占用的空间较小。
5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延展体20还具有与一个延展侧板23铰接设置的延展门板25,延展侧板23的一端与主箱体10铰接设置、另一端与延展门板25铰接设置。
5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延展体20的伸出状态下,延展顶板25远离主箱体10的一端凸出延展门板25。通过设置延展顶板25凸出延展门板25,形成屋檐结构,有利于增加防雨效果。
5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在主箱体10上设有用于延展体20伸出的伸出口,在伸出口处设有可开闭的主门体11。主箱体10的一端面不设置箱板,形成伸出口,延展体20可从伸出口伸出展开或者折叠收容;在延展体20收容后,可以将主门体11关闭并锁定。主门体11可以采用标准集装箱的门体结构。延展底板21、延展顶板22
5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伸出口处设有门框12,设置门框12可增加结构强度,用于主门体11的铰接设置。延展顶板22和延展侧板均铰接设置在门框12上,一是因为门框12处的结构强度大,有利于保证铰接后的结构稳定性,二是铰接在门框12上,避免延展体20向主箱体10内伸入的尺寸较多,造成收容状态下,延展体20占用较大的主箱体10的内部空间。
5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延展式集装箱100还包括可拆卸的设置在延展体20上的多个支腿30,支腿30设置在延展侧板上。延展式集装箱100设置相对伸出的两个延展体20。
59.参见图7-图11所示,对延展底板2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60.延展底板结构21包括:延展底板主体211和铰接结构213,延展底板主体211可旋转伸出主箱体10、也可旋转收容于主箱体10内,可以使得延展底板主体211在收容状态下,竖向设置;铰接结构213设置在延展底板主体211与主箱体10之间,用于实现铰接连接设置。铰接结构213具有设在主箱体10上的铰接座2131、设在延展底板主体211上的铰接板2132,铰接板2132与铰接座2131相匹配设置。
61.通过设置延展底板主体211的铰接设置,使得延展底板主体211收容后竖向设置,有利于占用空间较小;并且使得延展底板主体211的伸出和收容的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通过设置是铰接座2131和铰接板2132,实现延展底板主体211和主箱体10之间的铰接设置,有利于保证延展底板主体211铰接后的结构强度。
6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示,铰接座2131具有固设在主箱体10的主底板13上的底座板21311、固设在底座板21311上的两个铰接座板21312,两个铰接座板21312平行且间隔设置;铰接板2132的一端位于两个铰接座板21312之间。底座板21311与主底板13平行设置,有利于保证铰接座2131与主底板13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结构的强度;铰接座板21312竖向设置。
6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铰接板2132具有与铰接座2131相匹配的铰接段21321、与延展底板主体211固设的第一固定段21322、连接铰接段21321和第一固定段21321的第一连接段21323,铰接段21321和第一固定段21322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段21323在靠近第一固定段21322的方向上向内倾斜设置。在主底板13和延展底板主体211之间设有左右两个铰接结构213,设置第一连接段21323倾斜设置,一是可以提高铰接板2132的结构强度,二是可以使得铰接座2131在主底板13上的位置尽量靠边缘设置,避免在延展底板21伸出状态下,铰
接座2131影响设备或货物的搬运等。第一固定段21322具有固设在延展底板主体211上端面的固定筋21324,固定筋21324与延展底板主体211上端面平行设置,通过螺钉将固定筋21324固定到延展底板主体211上。
6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9所示,在延展底板主体211伸出的状态下,延展底板主体211的第一端伸入主箱体10内,延展底板主体211位于主箱体10的主底板13的上部;也就是延展底板主体211的上端面与主底板13的上端面形成台阶。为了实现在延展底板主体211伸出状态下,延展底板主体211和主底板13之间的倾斜过渡,设有过渡部214,实现延展底板主体211的上端面与主底板13的上端面之间的平稳过渡;过渡部214固设在延展底板主体211靠近主箱体10的一端的端部。
6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渡部214具有在靠近延展底板主体211的方向上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倾斜板2141、沿倾斜板2141的上端设有向下折弯的固定边2142,固定边2142与延展底板主体211的端部固定设置。在延展底板主体211收纳状态下,延展底板主体211与主底板13之间的距离大于过渡部214在延展底板主体211长度方向的尺寸;保证在延展底板主体211收纳状态下,具有足够的空间使得过渡部214可以和延展底板主体211一起旋转移动到位。延展底板主体211长度方向为延展底板主体211的伸出方向。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渡部214还具有沿倾斜板2141向下延伸设置的支撑板2143;在延展底板主体211伸出的状态下,支撑板2143的下端位于主底板13的上端面上。通过设置支撑板2143,用于形成对于倾斜板2141的支持,支撑板2143的下端与主底板13的上端面接触。支撑板2143具有与主底板13的上端面平行设置的支撑底筋2144。
6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