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44971发布日期:2024-04-18 18: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包括一左箱体(1)和一右箱体(2),该左箱体(1)与右箱体(2)以彼此左右对应的状态设置并且左箱体(1)与右箱体(2)的相向一侧之间由箱体支撑连接装置(10)连接;一裁切机构(3),该裁切机构(3)设置在所述左、右箱体(1、2)的相向一侧之间;一辊式引布机构(4),该辊式引布机构(4)设置在所述左、右箱体(1、2)之间;一上收卷辊(20)、一上收卷辊驱动机构(5)和一收卷辊右端支承机构(6),上收卷辊(20)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箱体(1)朝向所述右箱体(2)的 一侧的后方上部,并且该收卷辊(20)的左端向左伸展到左箱体(1)的左箱体腔(11)内,而上收卷辊(20)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右箱体(2)的后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收卷辊右端支承机构(6),上收卷辊驱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左箱体腔(11)内并且与所述上收卷辊(20)的左端传动连接,收卷辊右端支承机构(6)设置在右箱体(2)的右箱体腔(21)内并且在对应于纵向开设在右箱体(2)的右箱体后侧板(22)上的用于使所述右箱体腔(21)与外界相通的联动板让位腔(221)的位置探出或回复至右箱体腔(21);一底刀辊驱动机构(7),该底刀辊驱动机构(7)设置在所述左箱体腔(11)内并且与所述裁切机构(3)以及所述辊式引布机构(4)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下收卷辊(30)、一下收卷辊驱动机构(8)和一裁切布卷转移机构(9),下收卷辊(30)以水平状态对应于所述上收卷辊(20)的下方,该下收卷辊(30)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箱体(1)朝向所述右箱体(2)的后侧下方,并且该下收卷辊(30)的左端向左伸展到所述左箱体(1)的左箱体腔(11)内,而下收卷辊(30)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右箱体(2)的后侧的位置同样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收卷辊右端支承机构(6)上,下收卷辊驱动机构(8)设置在所述左箱体腔(11)内并且与所述下收卷辊(30)的左端传动连接,裁切布卷转移机构(9)对应于所述右箱体(2)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并且该裁切布卷转移机构(9)同时与所述上收卷辊(20)的右端以及下收卷辊(30)的右端连接或解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支撑连接装置(10)包括一上部支撑连接梁(101)、一中部支撑连接梁(102)和一对下部支撑连接梁(103),上部支撑连接梁(101)固定连接在所述左箱体(1)与所述右箱体(2)的相向一侧后方上部之间,中部支撑连接梁(102)固定连接在左箱体(1)与右箱体(2)的相向一侧的前方中部之间,一对下部支撑连接梁(103)以彼此前后平行的状态固定连接在左箱体(1)与右箱体(2)的相向一侧的下部之间;所述辊式引布机构(4)包括无纺布引入辊(41)、无纺布牵引辊(42)、无纺布牵引辊压辊(43)、无纺布牵引导向辊(44)、无纺布分切引入辊(45a)、无纺布分切引出辊(45b)、分切无纺布过渡导向辊(46a)、分切无纺布第一上导出辊(46b)、分切无纺布第二上导出辊(46c)、分切无纺布第一下导出辊(46d)和分切无纺布第二下导出辊(46e),在无纺布引入辊(41)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无纺布引入辊左轴头(411),该无纺布引入辊左轴头(411)通过无纺布引入辊左轴头支承轴承座(411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箱体(1)的前侧板的高度方向的下部,在无纺布引入辊(41)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无纺布引入辊右轴头(412),该无纺布引入辊右轴头(412)通过无纺布引入辊右轴头支承轴承座(4121)转动支承在所述右箱体(2)的前侧板的高度方向的下部,无纺布牵引辊(42)对应于无纺布引入辊(41)的长度方向的后上方,在该无纺布牵引辊(42)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向左延伸有一无纺布牵引辊左轴头(421),在该无纺布牵引辊左轴头(421)上固定有一无纺布牵引辊齿轮(4211),该无纺布牵引辊齿轮(4211)的右侧面与无纺布牵引辊(42)的左端端面贴靠,无纺布牵引辊左轴头(421)的左端通过无纺布牵引辊左轴头支承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箱体(1)上并且伸展到所述左箱体腔(11)内,在无纺布牵引辊(42)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向右延伸有一无纺布牵引辊右轴头(422),该无纺布牵引辊右轴头(422)通过无纺布牵引辊右轴头支承轴承座(422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右箱体(2)上,无纺布牵引辊压辊(43)对应于无纺布牵引辊(42)的长度方向的上方,在该无纺布牵引辊压辊(43)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向左延伸有一无纺布牵引辊压辊左轴头(432),在该无纺布牵引辊压辊左轴头(432)上固定有一无纺布牵引辊压辊齿轮(431),该无纺布牵引辊压辊齿轮(431)与所述无纺布牵引辊齿轮(4211)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相互啮合,该无纺布牵引辊压辊齿轮(431)的右侧面与无纺布牵引辊压辊(43)的左端端面贴靠,无纺布牵引辊压辊左轴头(432)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无纺布牵引辊压辊左轴头上下调节装置(433)上,而该无纺布牵引辊压辊左轴头上下调节装置(433)设置在所述左箱体(1)朝向所述右箱体(2)的一侧,在无纺布牵引辊压辊(43)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向右延伸有一无纺布牵引辊压辊右轴头(434),该无纺布牵引辊压辊右轴头(434)转动地支承在结构与所述无纺布牵引辊压辊左轴头上下调节装置(433)相同的并且位置相对应的无纺布牵引辊压辊右轴头上下调节装置(435)上,该无纺布牵引辊压辊右轴头上下调节装置(435)设置在所述右箱体(2)朝向所述左箱体(1)的一侧,无纺布牵引导向辊(44)在对应于所述无纺布牵引辊压辊(43)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位置设置,并且该无纺布牵引导向辊(44)的无纺布牵引导向辊左轴头(441)通过无纺布牵引导向辊左轴头支承轴承座(4411)转动支承在所述左箱体(1)的右侧,无纺布牵引导向辊(44)的无纺布牵引导向辊右轴头(442)通过无纺布牵引导向辊右轴头支承轴承座(4421)转动支承在所述右箱体(2)的左侧,无纺布分切引入辊(45a)对应于所述裁切机构(3)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位置设置并且位于其左端和右端的无纺布分切引入辊轴头各通过无纺布分切引入辊轴头支承轴承座(45c)转动地支承在左箱体(1)与右箱体(2)的相向一侧,无纺布分切引出辊(45b)对应于所述裁切机构(3)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位置设置,并且位于其左端和右端的无纺布分切引出辊轴头各通过无纺布分切引出辊轴头支承轴承座(45d)转动地支承在左箱体(1)与右箱体(2)的相向一侧,分切无纺布过渡导向辊(46a)对应于所述无纺布分切引出辊(45b)的长度方向的后下方,该分切无纺布过渡导向辊(46a)的左端和右端的分切无纺布过渡导向辊轴头各通过分切无纺布过渡导向辊轴头支承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左、右箱体(1、2)的相向一侧,分切无纺布第一上导出辊(46b)对应于所述分切无纺布过渡导向辊(46a)的后上方,该分切无纺布第一上导出辊(46b)的左端和右端的分切无纺布第一上导出辊轴头各通过分切无纺布第一上导出辊轴头支承座(46f)转动地支承在左、右箱体(1、2)的相向一侧,分切无纺布第二上导出辊(46c)对应于分切无纺布第一上导出辊(46b)的长度方向的后上方,该分切无纺布第二上导出辊(46c)的左端和右端的分切无纺布第二上导出辊轴头各通过分切无纺布第二上导出辊轴头支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左、右箱体(1、2)的相向一侧,分切无纺布第一下导出辊(46d)对应于分切无纺布第一上导出辊(46b)的长度方向的下方,该分切无纺布第一下导出辊(46d)的左端和右端的分切无纺布第一下导出辊轴头各通过分切无纺布第一下导出辊支承座(46g)转动地支承在左、右箱体(1、2)的相向一侧,分切无纺布第二下导出辊(46e)对应于分切无纺布第二上导出辊(46c)的下方,该分切无纺布第二下导出辊(46e)的左端和右端各通过分切无纺布第二下导出辊轴头支承座(46h)转动地支承在左、右箱体(1、2)的相向一侧;所述底刀辊驱动机构(7)与所述无纺布牵引辊(42)的无纺布牵引辊左轴头(421)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裁切机构(3)包括调整导轨固定梁(31)、调整导轨(32)、圆盘刀片升降作用缸(33)、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装置(34)、调整导轨固定梁右调整装置(34a)、吸尘总管(35)、圆盘刀片(36)、底刀辊套(37)、底刀(38)和底刀辊装卸装置(39),在调整导轨固定梁(31)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以水平状态向左延伸有一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311),而在调整导轨固定梁(31)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同样以水平状态向右延伸有一调整导轨固定梁右调整轴头(312),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311)支承在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装置(34)上,而调整导轨固定梁右调整轴头(312)支承在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右调整装置(34a)上,调整导轨(32)以水平状态与调整导轨固定梁(3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固定,圆盘刀片升降作用缸(33)有等距离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左右调整地设置在调整导轨(32)上,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装置(34)与所述左箱体(1)朝向所述右箱体(2)的一侧固定,调整导轨固定梁右调整装置(34a)与右箱体(2)朝向左箱体(1)的一侧固定,吸尘总管(35)在对应于调整导轨固定梁(3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左、右箱体(1、2)的相向一侧之间,并且在该吸尘总管(32)的左端或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吸尘总管出尘接口(351),在使用状态下,该吸尘总管出尘接口(351)由管路与负压吸尘装置连接,圆盘刀片(36)的数量与所述圆盘刀片升降作用缸(33)的数量相等并且转动地设置在圆盘刀片轴(361)上,该圆盘刀片轴(361)设置在圆盘刀片架(362)上,该圆盘刀片架(362)与圆盘刀片升降作用缸(33)的圆盘刀片升降作用缸柱(331)的下端连接,底刀辊套(37)位于所述无纺布分切引入辊(45a)与无纺布分切引出辊(45b)之间,在该底刀辊套(37)的左端设置有一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371),该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371)的右端插入底刀辊套(37)的底刀辊套腔(372)内并且与底刀辊套腔(372)的腔壁嵌固,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371)的中部通过一对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轴承(3711)转动地支承在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轴承座(37111)上,而该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轴承座(37111)通过构成于其左端的四周边缘部位的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轴承座法兰边(37112)与所述左箱体(1)朝向所述右箱体(2)的一侧固定,所述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371)的左端伸展到左箱体(1)的左箱体腔(11)内并且由一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轴承限定螺母(3712)与构成于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371)上的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3713)螺纹配合,在底刀辊套(37)的右端并且位于底刀辊套腔(372)的右腔口的位置设置有一底刀辊套腔轴承(373),底刀(38)设置在底刀辊套(37)上,该底刀(38)的数量与所述圆盘刀片(36)的数量相等并且在对应于圆盘刀片(36)的位置与圆盘刀片(36)相配合而形成无纺布裁切刃口,底刀辊装卸装置(39)与所述右箱体(2)朝向所述左箱体(1)的一侧固定,并且当该底刀辊装卸装置(39)的下部探入所述底刀辊套腔轴承(373)内并达到与底刀辊套腔轴承(373)相配合的程度时,起到对所述底刀辊套(37)的右端的支承作用,而当底刀辊装卸装置(39)的下部向右位移而解除与底刀辊套腔轴承(373)的配合时,底刀辊套(37)的右端构成为悬臂端并且为所述底刀(38)从底刀辊套(37)的右端卸离并更换提供空间;所述的底刀辊驱动机构(7)与所述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371)的左端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盘刀片升降作用缸(33)的缸体上设置有一用于将圆盘刀片升降作用缸(33)与所述调整导轨(32)锁定或解除锁定的圆盘刀片升降作用缸定位螺钉(332),在所述圆盘刀片架(36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圆盘刀片(36)的上方的位置连接有一引尘罩(3621),在该引尘罩(3621)上连接有一引尘软管(36211),在所述吸尘总管(35)上并且在对应于引尘软管(36211)的位置开设有引尘软管连接孔(352),引尘软管(36211)远离引尘罩(3621)的一端与该引尘软管连接孔(352)连接;所述圆盘刀片升降作用缸(33)为气缸;所述的负压吸尘装置为负压风机;在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311)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以及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左调整轴头滑动铣平面(3111),而在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右调整轴头(312)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以及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右调整轴头滑动铣平面(3121);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右调整装置(34a)的结构是与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装置(34)完全相同的,该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装置(34)包括左调整轴头支承座(341)、上下调整螺钉座(342)、支承座上下调整螺钉(343)、左调整轴头前调整螺钉板(344)和左调整轴头后调整螺钉板(345),在左调整轴头支承座(34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和下部各开设有一对形状呈椭圆形的左调整轴头支承座螺钉孔(3411),由左调整轴头支承座螺钉(34111)在对应于左调整轴头支承座螺钉孔(3411)的位置将左调整轴头支承座(341)与所述左箱体(1)朝向所述右箱体(2)的一侧固定,左调整轴头支承座(34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右侧构成有一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探入凹腔(3412),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311)的左端探入该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探入凹腔(3412)内,并且所述左调整轴头滑动铣平面(3111)与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探入凹腔(3412)的长度方向的上下相向一侧的腔壁滑动配合,上下调整螺钉座(342)位于左调整轴头支承座(341)的上方并且通过螺钉与所述左箱体(1)朝向所述右箱体(2)的一侧固定,支承座上下调整螺钉(343)以纵向状态与上下调整螺钉座(342)螺纹配合,该支承座上下调整螺钉(343)的下端伸展到上下调整螺钉座(342)的下方与所述左调整轴头支承座(341)朝向上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螺纹连接,并且由旋配在支承座上下调整螺钉(343)的下端的支承座上下调整螺钉螺母(3431)将支承座上下调整螺钉(343)的下端锁定或解除锁定,左调整轴头前调整螺钉板(344)的上端和下端各通过螺钉与左调整轴头支承座(341)的前侧面固定,而在左调整轴头前调整螺钉板(344)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探入凹腔(3412)的前端的位置螺纹配设有一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前调整螺钉(3441),该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前调整螺钉(3441)的后端与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311)的左端前侧面接触,左调整轴头后调整螺钉板(345)的上端和下端各通过螺钉与左调整轴头支承座(341)的后侧面固定,而在左调整轴头后调整螺钉板(345)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探入凹腔(3412)的后端的位置螺纹配设有一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后调整螺钉(3451),该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后调整螺钉(3451)的前端与所述调整导轨固定梁左调整轴头(311)的左端后侧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刀辊装卸装置(39)包括调节杆挟持座(391)、调节杆锁定座(392)、调节杆转动支承座(393)、底刀辊套支承轴座(394)、底刀辊套支承轴(395)、调节杆(396)和调节杆操作手轮(397),调节杆挟持座(391)、调节杆锁定座(392)以及调节杆转动支承座(393)依次自上而下并且间隔地与所述右箱体(2)朝向左箱体(1)的一侧固定,在调节杆锁定座(392)上开设有一用于使调节杆锁定座孔(3921)与外界相通的调节杆锁定座涨紧槽(3922),由配设在调节杆锁定座(392)上的并且位置与调节杆锁定座涨紧槽(3922)相对应的涨紧槽夹紧释放螺钉(3923)将调节杆(396)在所述调节杆锁定座孔(3921)的位置夹紧或释放,底刀辊套支承轴座(394)位于调节杆转动支承座(393)的下方,在该底刀辊套支承轴座(394)的底刀辊套支承轴座横向孔(3941)的左端以及右端各设置有一衬套(39411),并且在底刀辊套支承轴座(394)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以纵向状态开设有一自底刀辊套支承轴座(394)的上表面贯通至下表面的调节杆让位孔(3942),底刀辊套支承轴(395)移动地与衬套(39411)的衬套腔(39412)滑动配合,该底刀辊套支承轴(395)的左端构成有一圆锥台状的底刀辊套腔轴承配合头(3951),而在底刀辊套支承轴(395)的中部以及右端的前侧面上构成有底刀辊套支承轴螺纹(3952),调节杆(396)的上端位于调节杆挟持座(391)的上方,而调节杆(396)的下端依次穿过开设在调节杆挟持座(391)上的调节杆挟持座孔(3911)、所述的调节杆锁定座孔(3921)和设置在调节杆转动支承座(393)上的一对调节杆转动座轴承(3931)后伸展到所述调节杆让位孔(3942)内并且在末端围绕调节杆(396)的四周表面以纵向状态构成有调节杆螺纹(3961),该调节杆螺纹(3961)与所述底刀辊套支承轴螺纹(3952)螺纹配合,调节杆操作手轮(397)固定在调节杆(396)的上端端部,当所述调节杆螺纹(3961)通过底刀辊套支承轴螺纹(3952)使底刀辊套支承轴(395)向左移动并且移动至所述底刀辊套腔轴承配合头(3951)与所述底刀辊套腔轴承(373)相配合的程度时,所述底刀辊套(37)的右端支承在所述底刀辊套支承轴(395)上,而当所述调节杆螺纹(3961)通过底刀辊套支承轴螺纹(3952)使底刀辊套支承轴(395)向右移动并且移动至所述底刀辊套腔轴承配合头(3951)离开所述底刀辊套腔轴承(373)的程度时,为所述底刀(38)从底刀辊套(37)的右端卸离并更换提供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收卷辊驱动机构(5)包括上收卷辊驱动电机(51)、上收卷辊驱动减速箱(52)、上收卷辊驱动主动链轮(53)、上收卷辊驱动从动链轮(54)和上收卷辊链轮传动链条(55),上收卷辊驱动电机(51)与上收卷辊驱动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上收卷辊驱动减速箱(52)连同上收卷辊驱动电机(51)固定在上收卷辊驱动减速箱座(521)上,而该上收卷辊驱动减速箱座(521)固定在所述左箱体(1)的左箱体腔(11)内,上收卷辊驱动主动链轮(53)与上收卷辊驱动减速箱(52)的上收卷辊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固定,上收卷辊驱动从动链轮(54)在左箱体腔(11)内固定在所述上收卷辊(20)的左端,上收卷辊链轮传动链条(55)的一端套置在上收卷辊驱动主动链轮(53)上,另一端套置在上收卷辊驱动从动链轮(5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收卷辊驱动机构(8)包括下收卷辊驱动电机(81)、下收卷辊驱动减速箱(82)、下收卷辊驱动主动链轮(83)、下收卷辊驱动从动链轮(84)和下收卷辊链轮传动链条(85),下收卷辊驱动电机(81)与下收卷辊驱动减速箱(82)传动配合,并且由下收卷辊驱动减速箱(82)连同下收卷辊驱动电机(81)固定在下收卷辊驱动减速箱座(821)上,而该下收卷辊驱动减速箱座(821)固定在所述左箱体(1)的左箱体腔(11)内,下收卷辊驱动主动链轮(83)与下收卷辊驱动减速箱(82)的下收卷辊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固定,下收卷辊驱动从动链轮(84)在左箱体腔(11)内固定在所述下收卷辊(30)的左端,下收卷辊链轮传动链条(85)的一端套置在下收卷辊驱动主动链轮(83)上,另一端套置在下收卷辊驱动从动链轮(84)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刀辊驱动机构(7)包括底刀辊驱动电机(71)、底刀辊驱动减速箱(72)、减速箱动力输出轴链轮(73)、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链轮(74)、无纺布牵引辊链轮(75)、涨紧链轮(76)和底刀辊驱动链条(77),底刀辊驱动电机(71)以其电机轴朝向下的状态与底刀辊驱动减速箱(72)传动配合,并且由底刀辊驱动减速箱(72)连同底刀辊驱动电机(71)固定在底刀辊驱动减速箱座(721)上,而该底刀辊驱动减速箱座(721)固定在所述左箱体腔(11)内,减速箱动力输出轴链轮(73)固定在底刀辊驱动减速箱(72)的底刀辊驱动减速箱输出轴上,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链轮(74)在所述左箱体腔(11)内固定在所述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371)的左端,涨紧链轮(76)在位于底刀辊驱动减速箱(72)的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涨紧链轮轴(761)上,而该涨紧链轮轴(761)以水平悬臂状态设置在涨紧链轮调节轴座(7611)上,底刀辊驱动链条(77)套置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链轮(73)、底刀辊套过渡连接轴链轮(74)和无纺布牵引辊链轮(75)上并且其外侧与所述涨紧链轮(76)相配合;在所述左箱体(1)上配设有用于对左箱体腔(11)蔽护的左箱体腔护门(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收卷辊(20)的右端端面的中心位置延伸有一上收卷辊轴头(201),在该上收卷辊轴头(201)上设置有一上收卷辊轴头套(2011);在所述下收卷辊(30)的右端端面的中心位置延伸有一下收卷辊轴头(301),在该下收卷辊轴头(301)上设置有一下收卷辊轴头套(3011);所述收卷辊右端支承机构(6)包括联动板前后位移致动作用缸(61)、上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2)、下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3)、上导滑轨(64)、下导滑轨(65)、上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66)、下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67)和联动板(68),联动板前后位移致动作用缸(61)以水平卧置状态设置在所述右箱体(2)的右箱体腔(21)内,该联动板前后位移致动作用缸(61)的缸体的前端与右箱体(2)的右箱体左侧板(23)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右侧铰接,而联动板前后位移致动作用缸(61)的联动板前后位移致动作用缸柱(611)朝向后并且与联动板(68)的高度方向的中部铰接,上导滑轨(64)在对应于联动板(68)的上端的位置以水平状态固定在右箱体左侧板(23)的高度方向的上端左侧,下滑轨(65)在对应于联动板(68)的下端的位置以水平状态固定在右箱体左侧板(23)的高度方向的下端左侧,上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2)通过上收卷辊右端支承臂滑块(622)与上导滑轨(64)构成滑动副,该上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2)的后端与联动板(68)的上端固定连接,该上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2)的后端端部还伸展到联动板(68)的后方并且在后端面上构成有一上收卷辊轴头套支承凹腔(621),下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3)通过下收卷辊右端支承臂滑块(632)与下导轨(65)构成滑动副,该下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3)的后端与联动板(68)的下端固定连接,该下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3)的后端端部还伸展到联动板(68)的后方并且在后端面上构成有一下收卷辊轴头套支承凹腔(631),上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66)设置在上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2)的后端端部的上方,该上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66)的上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柱(661)与所述上收卷辊轴头套支承凹腔(621)的腔口相对应,下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67)设置在下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3)的后端端部的上方,该下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67)的下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柱(671)与所述下收卷辊轴头套支承凹腔(631)的腔口相对应,所述联动板(68)在对应于所述联动板让位腔(221)的位置进出所述右箱体腔(21);所述联动板前后位移致动作用缸(61)、上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66)以及下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67)为气缸;当上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2)以及下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3)在对应于所述联动板让位腔(221)处于向后位移的状态时,所述上收卷辊轴头套(2011)以及下收卷辊轴头套(3011)分别支承在所述上收卷辊轴头套支承凹腔(621)以及下收卷辊轴头套支承凹腔(631)内,并且分别由所述上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柱(661)以及所述下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柱(671)在分别对应于上收卷辊轴头套(2011)以及下收卷辊轴头套(3011)的后方的位置对上收卷辊轴头套(2011)以及下收卷辊轴头套(3011)护挡,当上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柱(661)以及下收卷辊轴头套护挡作用缸柱(671)在分别向上位移而解除对上收卷辊轴头套(2011)的后方以及下收卷辊轴头套(3011)的后方的护挡,并且上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2)以及下收卷辊右端支承臂(63)向前位移而对上收卷辊轴头套(2011)以及下收卷辊轴头套(3011)失去支承时,所述裁切布卷转移机构(9)同时与所述上收卷辊轴头(201)以及下收卷辊轴头(301)对接,位于所述上收卷辊(20)上的裁切后的上收卷辊无纺布卷(40a)以及位于所述下收卷辊(30)上的裁切后的下收卷辊无纺布卷(40b)过渡到所述裁切布卷转移机构(9)上;在所述右箱体(2)上配设有用于对右箱体腔(21)蔽护的右箱体腔护门(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布卷转移机构(9)包括纵向立柱(91)、上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2)、下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3)和立轴(94),纵向立柱(91)对应于所述右箱体(2)的右侧并且在与右箱体(2)之间保持有上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2)的长度程度或下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3)的长度程度的状态下通过构成于其底部的纵向立柱固定板(911)固定在使用场所的地坪或支架上,立轴(94)以纵向状态设置在纵向立柱(91)的左侧,上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2)的右端通过上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枢转座(921)转动地与立轴(94)的上端铰接,而上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2)的左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上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2)的左端端面的中心位置延伸有一上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轴头(922),在该上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轴头(922)上设置有一上滑动接头(9221),下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3)的右端通过下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枢转座(931)转动地与立轴(94)的下端铰接,而下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3)的左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下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3)的左端端面的中心位置延伸有一下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轴头(932),在该下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轴头(932)上设置有一下滑动接头(9321),其中,所述上、下裁切布卷转移接收辊(92、93)的水平高度是分别与所述的上、下收卷辊(20、30)的水平高度相一致的,并且所述的上、下滑动接头(9221、9321)分别与所述上、下收卷辊轴头(201、301)的右端配合或解除配合。


技术总结
一种无纺布分切双工位收卷装置,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裁切机构,设在左、右箱体的相向一侧之间;辊式引布机构,设在左、右箱体之间;上收卷辊、上收卷辊驱动机构和收卷辊右端支承机构;底刀辊驱动机构,设在左箱体腔内且与裁切机构及辊式引布机构连接;特点:还包括有下收卷辊、下收卷辊驱动机构和裁切布卷转移机构,下收卷辊对应于上收卷辊的下方,其左端支承在左箱体朝向右箱体的后侧下方,右端支承在收卷辊右端支承机构上,下收卷辊驱动机构设在左箱体腔内且与下收卷辊的左端连接,裁切布卷转移机构对应于右箱体的右侧的位置设置且同时与上收卷辊的右端及下收卷辊的右端连接或解除连接。优点:消除相邻布卷之间的咬边并能保障换卷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陆晓枫,韩一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市飞龙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