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的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2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容器的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的封口装置。
法国专利申请No.9301410已描述了一种用于颈部有螺纹的容器的封口装置,它包括一个有螺纹的盖子,盖子下端通过一个低机械强度的易破断部分与一个防护带相连,该防护带具有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内环状突棱,当用力拧紧盖子时,突棱卡住容器颈部外围下端的一个紧固凸缘,该防护带还具有一个外围突起,通过一个受控的弹性变形部分与所述的突棱相隔开。
然而,当防护带由于突棱与容器凸缘的挤压接触而固定时,继续拧紧盖子,会对盖子产生压缩及使其相对于防护带相对位移,使得突棱在越过容器凸缘之前,低机械强度的易破断部分就发生断裂。
现在,为了完善防护性能,希望制造一种有明显突起内棱的封口装置而又使易破断部分的破断性达到最大,以便保证有明显的第一次开启特征,同时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满意地克服以上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颈部有螺纹的容器的封口装置,它包括一个带螺纹的盖子,盖子的底部通过一个低机械强度的易破断部分与一个防护带相连,所述防护带有一可弹性变形的内环状突棱,突棱的内部下表面相对于盖子的轴线倾斜一角,盖子受力旋紧时,所述突棱将卡住所述颈部下部外围上的紧固凸缘,所述防护带还有一外围突起,其特征在于,一个受控的弹性变形部分将所述外围突起与所述突棱隔开,这使得在旋紧过程中,防护带的下部朝颈部轴线弯曲并收缩直到突棱的下部倾斜表面基本平行于所述轴线,突起的上表面和盖子侧壁的下边缘上包括至少一个凸齿或至少一个凹口,在旋紧过程中,当所述突棱接触到紧固凸缘时,所述凸齿暂时地嵌入所述凹口,以避免盖子相对于防护带的任何相对位移并确保紧固力的传递,而不破坏易破断部分。
根据该发明的一个有利的特点,突棱上表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容器凸缘的宽度。另外,突棱的上表面基本上垂直于盖子的轴线。
根据另一个特点,受控变形部分的内表面具有一个相对于盖子轴线的曲度或一个倾斜。
根据再一个特点,所述突棱底部的内表面相对于盖子轴线有一倾斜角α,这样,可变形部分的受控变形通过防护带底部朝向容器颈部轴线的弯曲和收缩得以体现。
突棱下部的内表面包括一条弯曲线(或弯曲段)。突棱的外周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间断。
凸齿或凹口的尺寸以及它们各自的侧面间隙是这样确定的,以旋紧方向为参考方向,在易破断部分的抗拉强度达到极限值之前,凸齿的后方表面要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凹口,并且与所述凹口的后表面相接触。
此外,凸齿和凹口的数目及分布以及它们各自的垂直间隙的确定,依赖于易破断部分的机械强度和它们各自的水平表面,通过这些水平表面的必要的相互挤压接触,才能传递竖直方向的卡扣力。
本发明的封口装置可以容易地通过注塑模制而成,而且不会增加脱模时横向脱开模具部分的难度。螺纹盖子的用力拧紧的装配不会毁坏盖子与防护圈之间的易破断部分。
在这些条件下,可以使易破断部分获得更大的易破性,例如,通过减少桥接件的数目和/或减少它们的截面及高度。
而且,足够宽的、有相当突起的内突棱的存在加强了封口装置的防护性(安全性)。
参照附图阅读下面的描述,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这里,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图2为图1中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3a、3b、3c和3d为本发明装置在容器灌装线上旋紧过程中不同状态的透视图。
图4、5和6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图1和图2显示出本发明的封口装置,该装置将用来安装在一个容器(未示)的带螺纹的颈部。
该封口装置包括一个带螺纹的盖子1,盖子底部延伸出一个可去掉的防护带(安全带)或圈2,该防护带通过一个低机械强度的易破断部分12与盖子1相连。
该易破断部分的易破性的获得,可以通过模制后随即的切割,或者和盖子一同地模制。
易破断部分12最好由间隔分布在其周缘上的桥接件120构成,这些接件可以通过在一个模制的紧固的防护带上切割而成,或者直接通过易破件的模制而成。
该装置被安装在容器的螺纹颈部上,通过受力旋紧达到恰当的紧固和收缩。
防护带工具有一个环形的内部突棱20,用以卡住容器颈部G下部外围上的紧固凸缘C(如图4、5和6所示)突棱20的外围上可以有一处或多处间断。
静止时,突棱20的上表面20a基本垂直于盖子1的轴线,其下部内表面20b相对于所述盖子的轴线倾斜一个α角。该下部内表面20b具有一曲线20d,其位置的确定依赖于角α的值。
防护带2还具有一个外围突起21,它通过一个受控变形部分22与突棱20相隔开。受控的弹性变形部分22的内表面22a具有相对于盖子轴线的一个曲度和/或一外倾斜角β。
突棱20的内部下表面与盖子竖直轴线的夹角α依赖于紧固凸缘C的外形,防护带2的在突棱20处突起部位的内径,以及防护带2位于突棱20上表面20a下方的那一部位的高度。
该角α的确定使得部分22的受控变形通过防护带2底部朝向容器颈部轴线的弯曲与收缩得以体现。
突起21的上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凸齿23,与之相对应,在盖子1侧壁下边缘上有一个凹口13,在旋紧的最后阶段,当突棱20和容器紧固凸缘已经相接触时,凸齿23暂时地插进凹口13。
凸齿23和凹口13的数目,依赖于易破断部分12的机械特性,以及全部的用以相互挤压来传递竖向的紧固力的水平上表面。这些水平上表面由凸齿23顶部的上表面23b的总和组成。
当然,依据其它的实施例(无图示),可以是盖子1侧壁的下边缘上包括至少一个凸齿,而突起21的上表面上包括至少一个对应的凹口。同样,凸齿和凹口可以交替地位于突起21的上表面上。同样,还可以在突起21上增加一个或多个辅助凸齿,而在盖子下边缘上不设置相应的凹口,从而扩大了紧扣时的全部水平支表面。
图3a、3b、3c和3d显示了一个容器在包装线上灌装之后,盖子在有螺纹的颈部G(如图4中所示)上的最初定位。第一步,突棱20通过其内部下表面20b与容器颈部G上的紧固凸缘C相接触(如图4、5、和6所示)。
第二步,从突棱20被凸缘C所挡住这一状态继续加力旋紧;使易破断部分12受到挤压,一方面造成突棱20的弹性变形,另一方面造成部分22的受控变形。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盖子1对于防护带2的相对位移,使桥接件120受到一个弹性变形。这一变形体现为一个沿旋紧方向V的横向弯曲,从而缩短了盖子底部和防护带上部之间的距离。这一横向弯曲一直继续到凸齿23插入凹口13。这里,凸齿23沿旋紧方向V的高度的确定要使得在桥接件130的抗拉强度达到极限值之前,凸齿后表面23a沿旋紧方向至少部分地插入凹口13并且接触到所述凹口的后表面13a。
上述的极限值决定3凸齿23和凹口13的相对的后表面23a和13a之间所允许的最大间隙。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些条件下,凸齿23和凹口13各自的相对的前表面没有相互接触,因而它们可以有任意的外形轮廓。
上述变形的产生,是由于垂直压力通过凸齿23和凹口13各自的水平挤压面23b和13b相接触的传递。
而且,凹口13和凸齿23各自挤压表面13a,23a的传动接触,避免了任何盖子1相对于防护带2的相对位移。
从而,受力旋紧通过盖子1/防护带2组合件的旋转得以实现,且不会发生桥接件120的断裂。
如上面所提到的,凸齿23和凹口13之间相结合的效果,防止了易破断部分12可能发生的断裂或损坏,而又保证了其最佳的易破性。
所有这些弹性变形导致突棱20的内部末端按照凸缘C外部形状而产生,收缩,直到突棱的倾斜下表面20b基本上平行于盖子的轴线。这样,在紧固的旋紧过程中,桥接件120只受到有限的弯曲变形。
第三步,一旦突起20的上表面20a向下越过紧固凸缘C从而卡住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复力的部分立刻放松。
在旋紧,结束之后,凸齿23与凹口13相脱离,防护带2只是通过低强度的易破断部分12与盖子1固定在一起。同时,受控变形的部分22趋向于恢复其最初的形状,防护带2的下部被矫直成基本平行于颈部轴线(参照图5和6)。
显然,在试图制造低机械强度的桥接件的同时,凸齿23和/或凹口13的尺寸及它们各自的侧面间隙的确定,必须使得易破断部分在达到抗拉强度极限值之前,凸齿的后表面(参照旋紧的方向)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凹口,并且所述凸齿的所述表面与所述凹口的后表面相接触。
凸齿23分布在防护带2的周边上,以便规则地分配紧固压力。
封口装置紧固之后,任何的拧松力会使易破断部分12断裂从而开启盖子1。突棱20一旦卡到凸缘C的下面,封口的防护性便得以保证。此外,当突棱上表面20a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容器凸缘的宽度时,更有利于突棱20的固定。
凸齿23和凹口13的数目、分布以及所述凸齿同所述凹口和/或盖子下边缘之间的垂直间隙的确定,通常依赖于易破断部分的机械强度及它们各自相互挤压接触以传递垂直紧固力的水平表面。
在一个优化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增大突棱20向内的宽度,这样,所述突棱突起部分的内径同凸缘C下方容器颈部G的外径的比率使得防护带2的底部在紧固之后,产生一个轻微的朝向盖子轴线的残余弯折。这使得防护性达到最佳。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在紧固以后,突棱20的上表面20a也保持向上的倾斜,在凸缘C的下方,象一个钩子一样。
根据图5所示的另一个变化的实施例,突棱20的上表面20a和下表面20b之间有一基本垂直的连接面20c,用来加强紧固。
又根据图6所示的另一个变化的实施例,突棱20的内部下表面20b,从突起端沿同一个倾斜平面延伸至防护带2的底端,而不存在弯曲线。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颈部(G)有螺纹的容器的封口装置,它包括一个带螺纹的盖子(1),盖子的底部通过一个低机械强度的易破断部分(12)与一个防护带(2)相连,所述防护带(2)有一可弹性变形的内环状突棱(20),突棱的内部下表面(20b)相对于盖子(1)的轴线倾斜一角(α),盖子(1)受力旋紧(V)时,所述突棱将卡住所述颈部下部外围上的紧固凸缘(C),所述防护带(2)还有一外围突起(21),其特征在于,一个受控的弹性变形部分(22)将所述外围突起(21)与所述突棱隔开,这使得在旋紧过程中,防护带(2)的下部朝颈部轴线弯曲并收缩直到突棱的下部倾斜表面(20b)基本平行于所述轴线,突起(21)的上表面和盖子(1)侧壁的下边缘上包括至少一个凸齿(23)或至少一个凹口(13),在旋紧(V)过程中,当所述突棱(20)接触到紧固凸缘(C)时,所述凸齿暂时地嵌入所述凹口(13),以避免盖子(1)相对于防护带(2)的任何相对位移并确保紧固力的传递,而不破坏易破断部分(12)。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突棱(20)上表面(20a)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容器凸缘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突棱(20)的上表面(20a)基本垂直于盖子(1)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控弹性变形部分(22)的内表面(22a)相对于盖子(1)的轴线具有一个曲度或倾斜角(β)。
5.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突棱(20)突起部分的内径与凸缘(C)下方容器颈部外径的比率,要使得装置紧固后,防护带(2)的下部弯向盖子(1)的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突棱(20)在其上表面(20a)和下部内表面(20b)之间具有一个基本垂直的连接面(20c)。
7.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突棱(20)的下部内表面(20b)具有一弯曲线(20d)。
8.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棱(20)的外围有一处或多处间断。
9.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凸齿(23)或凹口(13)的尺寸以及它们各自的侧向间隙的确定,要使得在易破断部分(12)的抗拉强度达到极限值之前,参照旋紧方向(V),凸齿(23)的后部表面(23a)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凹口(13),并且与所述凹口的后部表面(13a)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凸齿(23)和凹口(13)的数目与分布以及它们各自垂直间隙的确定,依赖于易破断部分(12)的机械强度及它们各自的相互挤压接触以传递垂直紧固力的水平表面(23b、13b)。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颈部(G)带螺纹的容器的封口装置,它包括一个有螺纹的盖子(1),其底部通过易破断部分(12)与防护带(2)相连,防护带有可弹性变形的突棱(20),用以紧固在容器的紧固凸缘(c)上,还有一个外围突起(21)通过受控变形部分(22)与突棱隔开。突起的上表面和盖子侧壁的下边缘上有至少一个凸齿(23)和/或至少一个凹口(13),旋紧盖子时,凸齿与凹口暂时接合,防止盖子相对于防护带的位移并传递紧固力,且不破坏易破断部分。
文档编号B29C45/44GKCN1040311SQ94191136
公开日1998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9日
发明者约瑟·卡维尔海罗, 阿兰·弗郎肖特, 文森特·格拉齐, 皮埃尔·佩勒诺 申请人:自动铸模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