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夹带吸卸机与真空夹带输送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770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夹带吸卸机与真空夹带输送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口码头散料吸卸设备,和在各种场合下,对散料需要进行垂直或大倾角连续输送机械。
引证材料中国专利文献号861002442.7。
申请日86.4.10,授权日88.8.17。
发明人陈毅永等。
发明名称夹带带吸机。
根据气力与机械输送有机结合的节能原理,提出的上述中国专利(以下简称旧专利),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不适应新的需求,旧专利在其七个权利要求中所阐明的内容,在本发明中将全部予以摒弃,不再采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旧专利的缺陷,提出一种结构合理,性能优良,造价低廉,用于港口的散料真空夹带吸卸机,及在技术上与之相关的用于各种场合的散料真空夹带输送机械。
新发明的真空夹带吸卸机,外观上与普通机型一样,机座可在港口顺岸轨道上行走,机身能在机座上水平旋转,横臂能在机身顶上俯仰,竖臂又能在横臂前端俯仰,但在竖臂前端装有一个取料吸咀,由司机通过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在驾驶室内集中操纵作业。
在上述机臂内,本发明是将架设在机臂内各种滚动件上的两条胶带按照并环式夹带系统进行缠绕。所谓并环式夹带,即将一条闭环覆盖带的一侧与该环之外的另一条闭环底带的一侧紧密的对置在一起,使对置的两条胶带成为一个夹持散料的载体,把散料自某一个特定的低位垂直或大倾角向高位输送。
本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在于在并环式夹带前端,对置的覆盖带和底带成后倾式分开,形成一个斜卧式楔形开口,将两个带有密封压条的楔形挡板装在上述楔形开口的两侧,与覆盖带、底带一起,四者围成一个楔形密封腔。一个与双带平行,又与离心抽气风机相通的风管,严密的接在楔形密封腔臀部开口处,在风管与楔形密封腔结合处的下方,装有一个能调整长度与双相流浓度的吸咀。在设计上要求吸咀风速V咀,风管风速V管与散料悬浮速度V浮三者之间必须满足下式的关系V管<V浮<V咀………(1)在伸入楔形密封腔内的吸咀方形尾管上,开有与双相流进入楔形密封腔方向基本相反的隙缝。在吸咀方形管内装有风门,能在意外停电时,靠压缩空气自动关闭。由离心抽气风机通过风管提供的负压空气,将双相流自吸咀吸入楔形密封腔,由于密封腔与风管接合处的断面突然扩大,及上述隙缝的减压作用,散料便自双相流中分出,落在运动的底带上,经覆盖带、底带和两侧楔形挡板的挤压,被轧入对置的双带之中。为了平衡在楔形密封腔下方的底带背面所承受的压力,在底带背面装有与楔形密封腔连通的气压平衡箱,以便排除散料自楔形密封腔轧入双带时,在底带上产生的阻碍。必要时在楔形密封腔上方,覆盖带的背面也可设置这种平衡箱。
其实用性和优越性在于1.在真空夹带前端安装吸咀,较旧专利的钝形吸料头便于插入料层深处吸取散料。
2.因为吸咀尾端与楔形密封腔共处在同一个低真空介质中,所以吸咀压力损失P咀,与吸紧双带初始背压力,或称最大背压力P大背具有下式的关系P咀=P大背……(2)根据这一原理,可事先调整吸咀长短,即事先选定吸咀压力损失大小来保证吸紧双带所需最大背压力,其背压力强度不但稳定可靠,而且还可随双相流浓度加大而增加,也就是说,随双带载量的加大,需要提高其背压力的时候,而自然的得到了提高。因此按照(2)式的原理,再不需用旧专利的油缸控制吸料头进料口闸门的大小,来保证吸紧双带足够的背压力了。
3.自双相流中分离出来的散料,进入密封腔的方向与胶带运动方向一致,可以做到两种速度相匹配,因此有利于节省能耗,减少胶带的磨损,而旧专利这两种速度是相互垂直的。
4.在意外停电时,居于吸咀内的风门能自动关闭吸咀,因而暂时保持了楔形密封腔的真空度,为启用后备电源,将双带中的积料送出争取了时间。风门还可供检修及调试时之用。
本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还在于所使用的胶带有异形带边,即在胶带正面两侧边开有多条断面为半圆形的纵向密封槽,在胶带背面密封槽相应位置做成锯齿状或斜坡状带边。当双带吸紧散料向上输送时,对置的双带半圆形纵向密封槽,因受到夹在带边的齿形边辊或楔形边的执导,而能形成稳定的正圆形管腔。在双带进料端楔形密封腔外侧、双带卸料端楔形开口处带边部位,对准管腔装有劈形吸风器,该吸风器与微型高压离心抽气风机接通,以高于带腹的真空度吸紧带边,隔绝大气直接进入带腹。如果提升距离过长,为防止带边背压力衰减,还可在双带合缝处适当位置,插入双劈形中继吸风器。
在双带带腹的前后背面,设置了托辊,当双带自垂直位置转为倾斜输送时,托住因重力作用而产生下挠的带腹。
其实用性和优越性在于1.因为在理论上,如能保证夹持散料的双带不漏气,则可认为能将散料输送到无限高度。由于散料间隙较小,又有带速携带负压料柱前进,所以料柱顶部渗漏对背压力降低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关键在于双带合缝处的气体渗漏,以及居于合缝处滞留气体不能及时全部导出,常使背压力随输送距离增加而较快的衰减。本发明于双带两边设置的管腔,其气流阻力大大小于散料的间隙,在与微型高压离心抽气风机接通的劈形吸风器作用下,能使任何长度双带带腹内的负压P腹与同一位置的管腔负压P腔具备下式关系|P腹|<|P腔|……(3)需要时,可使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按情况可另加双劈形中继吸风器)散料自双带中卸出时为止。从而彻底解决了旧专利在抽气箱内的双带带边不受外力作用,处于自然游离状态的不利情况;以及抽气箱密封边缘对双带带边造成的摩擦与磨损。
2.用托辊托住双带倾斜输送的带腹,将旧专利的托架与带腹的滑动摩擦变为托辊与胶带的滚动摩擦,实现了进一步的节能目的。
真空夹带吸卸机背压力的调试与作业过程为将微型记录式气压计卡在楔形密封腔内,先开动双带两端的劈形吸风器,使双带带边吸紧,再开动夹带,最后打开风机吸取散料。在散料输送过程中,松开卡住气压计的卡具,令气压计随同散料一齐进入双带,并随散料自带尾排出,根据带速和气压计的记录,得出双带内部沿程各点动态背压力数值,要求在垂直双带最高处的安全背压力大于临界背压力。所谓临界背压力是指夹住双带带腹中的料柱所需最小背压力,低于此值散料就会在带腹内下滑。当测出的背压力低于安全值时,说明吸咀太短,双带初始背压力过小,要适当调长吸咀;当侧出的背压力大于安全值时,说明需要调短吸咀,防止能量无意义的消耗。
调试好的真空夹带机,由司机操纵行至某一个作业点,依次开动吸风器、夹带和风机,然后将吸咀插入料仓,双相流便自吸咀进入楔形密封腔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出来的散料随即被轧入双带,经竖臂、横臂,自夹带尾部卸出,含尘气流经风管进入滤尘器过滤后,清洁空气自风机排出。需要清仓作业时,可将吸咀拆下,装上带软管的扫仓吸咀,对仓底剩余散料进行清扫。
上述真空夹带吸卸机是一种机动作业机型,如果取消吸咀和风管,另加旋转密封给料器,并由小型离心抽气风机组成的简易空气动力系统提供吸紧双带的背压力,即可成为移动式或固定式的真空夹带输送机械,进行散料垂直或大倾角连续输送。以上所述及的是两种基本机型,也可以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进行各种改型设计。
本发明与旧专利和以往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比用于港口吸卸散粮的纯管道气力输送的吸粮机节省能耗80~85%,比采用机械式背压力、气压箱式背压力等垂直或大倾角输送散料的夹带机械节省能耗25~30%。
2.对散料无破碎,对环境无污染,胶带不会跑偏,双带自建背压力稳定可靠,大幅度减少了胶带磨损问题。
3.结构简单,机重减轻,做为垂直提升设备,占地面积较一般皮带机减少80%,投资也得到相应降低。
4.能做成机动设备,也可做成固定设备,用于需要垂直或大倾角吸卸和输送散料的任何场合。


图1是用于海港码头卸载散料船的真空夹带吸卸机侧视图,阴影部分表示机臂垂直于岸壁时吸咀作业范围。
图2是图1机臂内并环式夹带输送系统和空气动力取料系统布置情况。
图3是用于料库的移动真空夹带垂直输送机。
图4是图2机头侧面放大图。
图5是图4的A-A面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面视图。
图7是图6的C-C剖面视图。
图8是将图4覆盖带及其各种附件取去后的D-D剖面视图。
图9是图4的E-E剖面展视图。
图10是图4的F-F剖面视图。
图11是图10的G-G剖面放大图。
图12是图10的G-G剖面放大图的又一部分。
图13是图6的H部位放大图。
图14是图13的I-I部位俯视图。
图15是具有异形带边的胶带在其一侧横断面图。
图16是图15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J-J断面图。
图18是另一种具有异形带边的胶带在其一侧横断面图。
图19是图18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K-K断面图。
图21是齿形边辊执导双带的情况。
图22是楔形边辊执导双带的情况。
图23是齿形边辊光边辊组执导覆盖带和底带锯齿状带边的情况。
图24是楔形边辊光边辊组执导覆盖带和底带斜坡状带边的情况。
图25是劈形吸风器侧面视图。
图26是图25的L-L面视图。
图27是图25的M-M面视图。
图28是图25的N-N面视图。
图29是装有双劈形中继吸风器的真空夹带垂直输送机上截取的一段。
图30是图29的O-O面局部视图。
图31是图30的P-P剖面视图。
图32是图30的Q-Q剖面视图。
图33是图3移动式真空夹带输送机给料机构的放大图。
发明示例图1为使用真空夹带吸卸机卸载海港码头散料船的示例。机座1通过脚轮2能在码头顺岸轨道3上行走,用回转压力转盘4将机身5与机座1连结起来,回转压力转盘4在液压或电力驱动下,可使机身5作360°旋转,用轴铰6将横臂7与机身5铰接起来,由油缸8控制横臂7俯仰,用轴铰9将横臂7与竖臂10铰接起来,由油缸11控制竖臂10俯仰,在竖臂10前端装有取料吸咀12,由司机在驾驶室13内操纵吸咀12进入船舱14进行卸料作业。当横臂7与竖臂10正投影垂直于岸壁15时,吸咀12所能到达的作业范围如阴影16所示。吸入吸咀的散料经路线17卸往顺岸皮带机18运走,待船内散料已基本卸净,船底浮至位置19时,拆下吸咀12,装上带软管的扫舱吸咀20,进行清舱作业。21为横臂7的配重。22为停机时机臂所处位置。23为海港平均水平面。
图2为图1中横臂7及竖臂10内部并环式夹带输送系统与空气动力取料系统相关的布置情况。设计时,首先应根据前面(1)式中的风速与散料悬浮速度的关系,选定吸咀12及风管24截面积的大小,以便保证双相流进入前后两侧楔形挡板25,覆盖带26与底带27四者围成的楔形密封腔时,气、固立即分离,不致有散料进入风管24。由于本发明允许选用较低的吸咀进料风速,达到上述要求是很容易做到的。与散料在楔形密封控内不断沉降的同时,含尘气流也连续被吸入小直径风管28,经过可弯曲的弧形软管29,再进入横臂7内的小直径风管30,其中灰尘在横臂7尾部滤尘器31滤除后,自旋转密封卸灰器32泄出,清洁空气由离心抽气风机33排入大气。34为扫舱时用的离心抽气风机,要求有较高的风压。35为使楔形密封腔下方,底带背面及正面受力保持平衡的气压平衡箱。36为用于吸紧双带带边的劈形吸风器。
在本图中,并环式夹带输送系统是这样的,具有异形带边的覆盖带26自竖臂10内下行,绕过改向边辊37与改向滚筒38;具有异形带边的底带27自竖臂10内下行,绕过改向边辊39与改向滚筒40,两者在改向边辊41处相会,形成一个斜卧式楔形开口,空气动力取料系统中的两块起密封作用的楔形挡板25,即装在此楔形开口内的两边。吸入此楔形开口内的散料,于边辊41处被轧入合并起来的双带42内。在背压力作用下,双带夹持着散料经过一系列齿形边辊组或楔形边辊组43的执导,绕过横臂7与竖臂10铰接处的改向边辊组44(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大直径边辊代替),继续由横臂7内齿形边辊组或楔形边辊组43的执导,直至将运载的散料自夹带尾部45泄出。之后,底带27与覆盖带26在夹带尾部45分开。
底带27绕过主驱动滚筒46,经改向托辊47,再经齿形边辊光边辊组或楔形边辊光边辊组48执导,通过底带张紧托辊组49等等,直至改向边辊39形成一个运转的底带闭环。
覆盖带26绕过副驱动滚筒50,经改向托辊51,再经齿形边辊光边辊组或楔形边辊光边辊组52执导,通过覆盖带张紧托辊组53等等,直至改向边辊37形成又一个运转的覆盖带闭环。
当竖臂10外倾或内倾运动时,由在竖臂10内的,托辊55托住下挠的带腹54。在横臂7内,则由托辊56托住带腹54。
图3为将图2中的吸咀、风管等取消,装上脚轮和其它附件设计成的移动式真空夹带垂直输送机。图中两个万向脚轮57和两个大脚轮58装在底架59上,提升散料时,可用人工将设备推至作业点。自皮带机60运来的散料卸入真空夹带输送机料斗61后,经旋转密封给料器62抛向由前后两侧楔形挡板25,覆盖带26与底带27四者围成的楔形密封腔,散料在密封腔的挤压下,自改向边辊41轧入双带42内。由于纯属垂直输送,所以无需像图2中在带腹54部位设置托辊55,被夹持的散料自夹带尾部63卸入园筒仓64。这种真空夹带输送机,空气动力系统非常简单,只需用小型离心抽气风机65维持双带背压力即可。其他部分与图2一样,不再重复介绍。
图4为图2机头侧面放大图,图5为图4的A-A面视图。由此两图中可以详细了解到,气力输送与机械输送有机结合的情况,气力输送仅完成取料工作,而将其能耗极高的气力管道运输任务用最简单的措施交给能耗极低的皮带机来完成。图中吸咀园形外管66向上过渡到吸咀方形管67后,与风管24底部矩形风管69接通,为了改善风管24耐压性能及减少所占空间,将矩形风管69向上改为椭园形风管70。71为覆盖带26改向滚筒38的护板。72为底带27改向滚筒40的护板。73为放在楔形密封腔68两侧楔形挡板25的板芯。74为固定在板芯73上的外弹性密封压条。
图6为图5的B-B剖面视图。由图中可以看到,散料自吸咀喇叭口75吸入后,经楔形密封腔68轧入双带带腹54垂直向上输送的情况。根据前面(2)式所揭示的,在改向边辊41,双带42入口处,最大背压力即初始背压力与吸咀12压力损失值相等这一原理,本发明将吸咀长短设计成可调式,吸咀园形内管76可在吸咀园形外管66内上下移动,供吸咀二次进风用的吸咀外套77,可在吸咀喇叭口75的弧形边缘78外侧上下移动。经测试,如认为初始背压力过高时,可将吸咀缩短,即将吸咀园形内管76与吸咀外套77同步向上移动,反之则向下移动,以增加吸咀压力损失;经测试,如认为吸咀内的双相流浓度偏低,可将吸咀外套77向上移动,减少二次风79进入吸咀喇叭口75,反之则向下移动,以增加二次风79的进入量,降低双向流的浓度。需要提出的是,加大双相流浓度也会增加吸咀12的压力损失,要注意综合调整的效果。针对某种散料一次调试后,可固定三者(66、76、77)关系不变,直到出现新的意外情况或新的要求。护板71与覆盖带26之间用上压条80密封。护板72与底带27之间用下压条81密封。82为微型记录式气压计随散料一同被夹持提升的情况,其测试过程前此已作介绍。
图7为图6的C-C剖面视图。托辊55与满载带腹54之间离开一个距离83,防止带腹54与托辊55发生摩擦,只在竖臂10倾斜输送时,托辊55才起承托带腹54的作用。齿形边辊组或楔形边辊组43,用于双带42导向和纠偏,因为真空夹带是自建背压力,无需边辊对胶带进行横向张紧来形成带腹的背压力。夹在底带27上的齿形边辊光边辊组或楔形边辊光边辊组48;夹在覆盖带26上的齿形边辊光边辊组或楔形边辊光边辊组52,所起作用与齿形边辊组或楔形边辊组一样,仅在横臂7内兼有承托底带27和覆盖带26的任务。上述成对边辊组将在图21、22、23、24作进一步介绍。84为风管70中的加强筋。
图8为将图4的覆盖带26及其附件拿去后的D-D剖面视图。这样楔形密封腔68的俯视图便可更全面的曝露出来。在图中能更清楚的看到,楔形挡板25的板芯73上的内弹性密封压条85及外弹性密封压条74,在楔形挡板25与覆盖带26、底带27之间所作的密封;固定在护板71上的下压条80,在护板71与覆盖带26之间所作的密封;固定在护板72上的下压条81,在护板72与底带27之间所作的密封。还可以看到安装在楔形挡板25的板芯73外侧的劈形吸风器36。散料自吸咀方形尾管86按箭头方向87进入楔形密封腔68,落到按箭头88方向运动的底带27上,由于两者方向一致,因而避免了胶带磨损,增加了散料轧入双带42的效果。
图9为图4的E-E剖面展视图,图10为图4的F-F剖面视图,图11、图12为图10的G-G剖面放大图。这四个视图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气压平衡箱35内部结构情况。气压平衡箱35与楔形密封腔68由导管89接通,使二者具有相同的真空度,防止楔形密封腔68下面的底带27不会因正反两面压力不等而出现变形,影响楔形密封腔68挤轧散料的效果。安装在机架90上的可压缩限位弹簧91固定气压平衡箱壳体92,保证平衡箱壳体92的两侧边框93与底带27接触时,不致紧压其上。对带腹54进行随机密封的板式链94,由装在密封套筒95内的压簧96自两端张紧,在板式链94的节板顶面97与气压平衡箱壳体92前端98用有机弹性蒙皮99密封。与带腹54接触的弹性蒙皮99边缘100用多个紧密排在一起的不锈钢薄片101包裹,以减少与带腹54的摩擦。板式链94与带腹54之间装有靠珠102(采用靠轮也可以),使板式链94不致与带腹54接触而造成磨损。工作时带腹54鼓涨,靠珠102将板式链94推开,形成一个与带腹54近似的多边形,与此同时,板式链94又通过固定螺钉103带动不锈钢薄片101,使之形成一个与带腹54完全相似的弧形,借以对带腹进行严密的随机密封。平衡箱壳体92与底带27接触的两侧边框93无随机密封要求,可在其上用弹性压条104密封。在壳体92尾部105与底带27接触的边沿亦无随机密封的要求,用压条106密封。在板式链94两个节板107之间,装有靠珠座108,靠珠座108内装有滚动托109。在壳体92尾部105靠拢改向滚筒40处,装有限位挡板110。最后需要说明的,如果楔形密封腔的上覆盖带26过长,也可在其背面装设气压平衡箱,以解决它的受力不平衡问题。
图13是图6的H部位的放大图,图14是图13的I-I部位的俯视图。由图13可以看到伸入楔形密封腔68的吸咀方形尾管86上三面开有许多隙缝111,从图14上又可看到所有隙缝排气方向112与双相流前进方向113基本上是相反的,这是因为要利用散料运动惯量大于空气运动惯量的原理,在双相流进入密封腔68之前,先将一部分空气自隙缝111排放,避免双相流自吸咀方形尾管86排出时,发生喷曝现象,而使散料不能迅速投放到底带27上。为了解决意外停电事故,使夹持散料的双带不致迅速失去背压力,在吸咀方形管67内装有风门114,突然停电时,风门能自动绕轴铰115在116位置将吸咀方形管67封闭,以便争取时间,调用后备电源把双带42内的积料卸出。当然风门114还可兼作设备调试和检修之用。
图15、图16及图16的J-J断面图17是具有异形带边的胶带在其一侧的三个视图(另一侧因具对称性从略)。在这种胶带背面有锯齿状带边117,带边正面开有半园形纵向密封槽118,根据需要可在带边内部敷置多层人造纤维布119,由带边过渡到带腹,过渡段的布层120逐渐减少,带腹42布层121最少不能低于一层,这是因为希望带边有一定的强度,带腹柔韧便于和散料随形靠紧。为了加强覆盖带26,底带27穿过楔形密封腔68上压条80和下压条81时的密封性,带腹54挂料用的凹齿形花纹12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应作垂直于带边的横向排列,要求两排花纹间的平面124与磨平的带边123二者共具同一平面。设计时对胶带应有一定的精度要求。125为胶带表层人造纤维布,胶带加工时与带体硫化在一起。
图18、图19及图19的K-K断面图20是又一种具有异形带边的胶带,在其一侧的三个视图(另一侧因具对称性从略)。这种异形带边的胶带背部有斜坡状带边126,正面带边也开有半园形纵向密封槽127,带腹54正面挂料花纹为凹园形128(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其它要求与前者一样,不再介绍。
图21为齿形边辊组43执导双带42一侧带边(另一侧因具对称性从略)的具体情况。在双带43背面锯齿状带边117上,夹有齿形边辊组43的两个齿形边辊129,使两个胶带正面四个半园形密封槽118合并为两个正园形管腔130、131,这种光滑管腔在劈形吸风器36作用下,能将负压空气迅速充满双带42的全带边,把两个带边有力的吸紧在一起。按前面(3)式所述,带腹54内负压绝对值必须小于带边负压绝对值这一原则,带腹54内散料间隙中的空气会自双带合缝132渗入主管腔130,与此同时,外界大气也会自合缝133渗入到副管腔131,双带越长,即管腔越长,空气累积渗入量也越大,当渗入量超出劈形吸风器能力时(即|P腹|≥|P腔|时),此时,管腔长度也即为双带42最大有效输送距离。应当指出的是,气体自带腹54渗入主管腔130是一件好事,它使带腹原有背压增加了,大气自外界进入副管腔131,既使在一定程度上超量,但它还须穿过合缝134进入主管腔130才能造成影响,这样就为长距离输送提供了技术上的依据。还应注意的是,为了适应带腹54因起伏造成带边横向伸缩的变化,齿形边辊组43的两个齿形边辊129应在一定的弹性力控制下同步进退。
图22为另一种楔形边辊组43执导双带42一侧带边(另一侧因具对称性从略)的具体情况。在双带42背面斜坡状带边126上,夹有两个带法兰边135的楔形边辊136,在此楔形边辊约束下,使两个胶带正面六个半园形密封槽127,合并成三个正园形管腔137、138、139,说明了管腔数量可以由两个到多个。楔形边辊与胶带具有相同的线速度,齿形边辊犹如常用的三角皮带一样,有些部位二者线速度稍有差异,但这是允许的。异形带边也可做成别种形状。在短距离输送中采用单管腔亦非不可,唯要符合本发明的要求方能采用。其它方面已在21图中论述。
图23为齿形边辊光边辊组52、48执导覆盖带26和底蠹27锯齿状带边一侧(另一侧因具对称性从略)的具体情况。图24为另一种楔形边辊光边辊组52、48执导覆盖带26和底带27斜坡状带边一侧(另一侧因具对称性从略)的具体情况。在锯齿状带边117夹有齿形边辊129与光边辊140,在斜坡状带边126夹有楔形边辊136与光边辊140,其作用除为执导胶带运行外在某些地方,还负有承托胶带的任务。
图25为劈形吸风器侧面视图,图26为图25的L-L面视图,图27为图25的M-M面视图,图28为图25的N-N面视图。从这四个视图中可以全面了解到劈形吸风器36的构造。在劈形吸风器楔主体141上面(也可以是下面),固定有两个与覆盖带26正面半园形纵向密封槽118相吻合的半园形密封凸条142,在楔形主体141下面(也可以是上面),滑槽143内装有可移动的滑块144,在滑块144上又固定有与底带27正面半园形纵向密封槽118相吻合的半园形密封凸条145,上述四个凸条与劈形吸风器楔形主体141一起组成的劈形吸风器36,将双带42两侧边的管腔130、131开口与外界大气隔开。为了解决覆盖带26和底带27在齿形边辊129或楔形边辊136执导下,合并为双带42时,其两个半园形纵向密封槽118中心对准仍可能存在误差,在滑槽143与滑块144之间留有间隙146,滑块144可按箭头147方向在滑槽143内滑动,对误差进行调整,防止密封槽118与凸条142、145之间发生阻抗,损伤胶带。管接头148接在劈形吸风器主体141臀部,外与微型高压离心抽气风机(图中未示出)接通,内与劈形吸风器主体141中的风道149相连,使用时将劈形吸风器36的楔形主体141的劈尖150插入双带42分开或合并时的楔形开口内(参阅图2),在微型风机作用下,空气便自管腔130、131按箭头151方向进入劈形吸风器风道149,再按箭头152方向自管接头148抽入微型风机。
从双带42与劈形风器36相对运动中可以发现,如果双带进料端的劈形吸风器与胶带接触面无任何空气渗漏,管腔130、131也无漏气可能,不用微型高压离心抽气风机就可使管腔获得绝对真空,这种现象说明了,不借助风机即能在双带42的带边自建最大背压力,但因空气渗漏常不可避免,因此采用微型风机予以辅助是必要的。按照前面(3)式提出的原则,带边背压力必须高于带腹背压力的要求,采用类似家用除尘器的离心风机作为劈形吸风器36的微型高压离心抽气风机,当可满足(3)式的关系。
最后需要指出的,在短距离输送中,劈形吸风器也可直接与空气动力取料系统接通,在双带42进料端劈形吸风器36也可与楔形密封腔68合并成一个整体,但应符合(3)式提出的原则。劈形吸风器要求用不锈钢制成。
图29为自装有双劈形中继吸风器的真空夹带垂直输送机上截取的一段,图30为图29的O-O面局部视图,图31为图30的P-P剖面视图,图32为图30的Q-Q剖面视图。前面图21曾介绍过在劈形吸风器36作用下,双带42最大有效输送距离。一般来说,它是能满足需求的,个别情况需要提高输送距离时,可采用这里提出的双劈形中继吸风器153,双劈形中继吸风器153的体身154成梭状,在其两端由厚渐薄形成劈尖155,在劈尖155内侧边有弧形刃口156,为了使梭状体身154与双带42裂隙157立体形状相吻合,达到最佳密封效果,可令梭状体身154横向前后两个斜坡形表面延长线的夹角158与裂隙周边角相等。在体身154前沿,有一个细长的空气吸入口159,经体身内腔160、管接头161与微型高压离心抽气风机(图中未示出)相通。如前所述,由于副管腔131是双带42带边建立背压力的第一道防线,所以中继吸风器插入双带42带边合缝深度,以止于副管腔131为宜。离双劈形中继吸风器153一定的距离之外,有装在双带42带边上的齿形边辊组或楔形边辊组43。双劈形中继吸风器要求用不锈钢制成。
图33为图3移动式真空夹带输送机的给料机构的放大图。散料自皮带机60运来,卸入料斗61,从料斗61导板162上顺势滑入旋转密封给料器62的入口163,最后落在旋转密封给料器62的辐板164之间,随辐板164转至出口165,靠辐板的转动速度按箭头166方向,经风道167抛在楔形密封腔68的底带27上,因而可以做到抛料速度与底带速度相匹配。由旋转密封给料器62漏入楔形密封腔68的空气来源有两个其一来自散料间隙带入的空气,所谓容积泄漏;其二为辐板164与给料器机壳168之间缝隙169的渗漏。在意外停电时,给料器62停转,漏气量减少,瞬时间启用后备电源清除双带中的积料是来得及的。171为布袋除尘器170的速换接头。172为离心抽气风机65可控风压、风量的阀门,用以调节带腹54所需的背压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港口及其他场合的,机动或非机动的,散料真空夹带吸卸输送机械,该机具有能垂直或大倾角运载散料的并环式真空夹带系统,有架设真空夹带的机臂或机架,有驱动真空夹带的传动和动力装置,有为真空夹带建立背压力的空气动力系统,有为真空夹带取料的气吸装置或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a、在并环式夹带前端,双带[22]的覆盖带[26]和底带[27]作后倾式分开的楔形开口处,有置于楔形开口内,为双带[42]喂料的楔形密封腔[68],有居于楔形密封腔[68]下方,底带[27]背面的气压平衡箱[35],有接在楔形密封腔[68]臂部的风管[24],有与风管[24]连通的滤尘器[31]及离心抽气风机[33],有接在风管[24]与楔形密形腔[68]结合处下方,为楔形密封腔[68]取料的可调式吸咀[12],b、或者在楔形密腔[68]臂部开口处,有接在该处的风道[167],有与风道[167]接通的布袋除尘器[170]及离心抽气风机[65],有借风道[167]为楔形密封腔[68]送料的旋转密封给料器[62],有设置在风机上的可控风压、风量的阀门[172],c、在覆盖带[26]底带[27]的带边上,在双带[42]带边合缝中,有设置在带边正面的半园形纵向密封槽[118]及设置在背面锯齿状带边[117],或者有设置在带边正面的半园形纵向密封槽[127]及设置在背面斜坡状带边[126],有在双带[42]带边合缝中,半园形纵向密封槽[118]或[127]合并成的正园形管腔[130、131]或[137、138、139],d、在进料端和卸料端双带[42]楔形开口处,在双带[42]带边合缝中,有插入楔形开口,对准管腔[130、131]或对准管腔[137、138、139]的劈形吸风器[36],有插入双带[42]带边合缝中的双劈形中继吸风器[153]。
2.根据权利要求1a所述真空夹带吸卸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楔形密封腔[68]的四个面及其接缝的构成为,有覆盖带[26]作为顶面,有底带[27]作为底面,有楔形挡板[25]作为两个侧面,有上压条[80]密封在改向滚筒[38]的护板[71]与覆盖带[26]之间,有下压条[81]密封在改向滚筒[40]的护板[72]与底带[27]之间,有楔形挡板[25]的板芯[73]上的外弹性密封压条[74],内弹性密封压条[85]密封在楔形档板[25]与覆盖带[26]底带[2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a所述真空夹带吸卸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吸咀[12]的结构为,有可在吸咀园形外管[66]内上下移动的吸咀园形内管[76],有可在吸咀喇叭口[75]的弧形边缘[78]外侧上下移动的吸咀外套[77],有自吸咀园形外管[66]向上过渡到吸咀方形管[67],有吸咀方形管[67]伸入楔形密封腔[68]的吸咀方形尾管[86],有在吸咀方形尾管[86]三面开设与双相流进入楔形密封腔方向基本相反的缝隙[111],有在吸咀方形管[67]内设置的,能在意外停电时自动关闭的风门[114]。
4.根据权利要求1c所述真空夹带吸卸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在覆盖带[26]底带[27]的带腹[54]正面,有与带边垂直排列的凹齿形花纹[122]或凹园形花纹[128],有两排花纹间的平面[124]与磨平的带边[123]两者共具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d所述真空夹带的吸卸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劈形吸风器[36]的结构为,有在劈形吸风器主体[141]前端的劈尘[150],有固定在劈形吸风器主体[141]上面的能与覆盖带[26]半园形纵向密封槽[118]相吻合的半园形密封凸条[142],有安装在劈形吸风器主体[141]下面能左右滑动的滑块[144],有固定在滑块[144]上的与底带[27]半园形纵向密封槽[118]相吻合的半园形密封凸条[145],有接在劈形吸风器主体[141]臀部,外与微型高压离心抽气风机接通,内与劈形吸风器主体[141]中的风道[149]相连的管接头[148]。
6.根据权利要求1d所述真空夹带吸卸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双劈形中继吸风器[153]的结构为,有一个成梭状的体身[154],有在体身[154]两端由厚渐薄的劈尖[155],有在劈尖内侧边的弧形刃口[156],有在体身[154]横向前后两个斜坡形表面所形成的夹角[158],有在体身[154]背部与微型高压离心抽气风机相通的管接头[161],有在体身[154]前沿内,经体身内腔[160]与管接头[161]相连的细长形空气吸入口[159],有离双劈形中继吸风器两端一定距离外,在双带[42]带边上安置的齿形边辊组或楔形边辊组[43]。
7.根据权利要求1a所述真空夹带吸卸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气压平衡箱[35]的结构为,有连通气压平衡箱[35]与楔形密封腔[68]的导管[89],有固定气压平衡箱壳体[92]的可压缩限位弹簧[91],有装在壳体[92]前端[98]密封套筒[95]内,用以张紧对带腹[54]进行随机密封的板式链[94]的压簧[96],有固定在板式链[94]节板顶面[97]与壳体[92]前端[98]用作随机密封的弹性蒙皮[99],有包在与带腹[54]接触的蒙皮边缘[100]上的不锈钢薄片[101],有装在板式链[94]两个节板之间[107]的靠珠座[108],有装在靠珠座[108]上与底带[27]接触的靠珠[102],有装在气压平衡箱壳体[92]两侧边框[93]上,与带腹[54]接触的密封弹性压条[104],有装在平衡箱尾部[105]与带腹[54]接触的密封压条[106]和与改向滚筒[40]靠拢的限位板[1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夹带吸卸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在并环式夹带系统中,有执导双带[42]的齿形边辊组或楔形边辊组[43],有执导覆盖带[26],底带[27]的齿形边辊光边辊组[52、48],或者楔形边辊光边辊组[52、48],有设置在竖臂[10]内,带腹[54]两侧边并和带腹[54]离开一个距离[83]的托辊[55],有构成双带[42]前端楔形开口的改向边辊[41、37、3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夹带吸卸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在真空夹带系统中,有利用微型记录式气压计[82]跟随真空夹带系统测定带腹[54]动态背压力的方法。
全文摘要
真空夹带吸卸机与真空夹带输送机械是一种气吸取料或机械取料,机动或非机动的设备。该机具有为夹带的双带喂料的楔形密封腔;有控制双带带腹自建真空背压力的可调式取料吸嘴或阀门;有防止大气进入带腹而设在带边合缝内的管腔;有为管腔提供真空背压力的劈形吸风器和双劈形中继吸风器;有逆双相流前进方向的开在吸嘴方形尾管上的缝隙。
文档编号B65G15/16GK1042695SQ8910841
公开日1990年6月6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11日
发明者陈毅永, 杨新民, 李淑沄 申请人:陈毅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