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绕式双向自动入线定子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413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绕式双向自动入线定子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绕式双向自动入线定子绕线机,属于绕线装置的技术领域。
目前工业产品使用定子的场合相当多,例如各种类型的风扇均利用绕有圈状铜线组的定子作为风扇心轴驱动的动力源,由于定子均设有铜线圈必须对定子本体进行绕线的加工,目前的加工流程都是把铜线卷绕于基片上,然后再以人工方式把绕有铜线圈的基片装入定子本体中,这种加工方式有很多缺点。例如1、用人工方式入线,其加工速度较缓慢,产量较低。
2、以人工方式把绕有铜线圈组的基体装入定子本体中比较费时而不易施工,而且铜线的缠绕较为松散,也影响了定子的性能。
3、使用人工,成本偏高,且为自动化的加工流程的障碍。
4、人工入线,质量极不稳定,使次品率增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外绕式双向自动入线定子稳线机,它可以克服上述的不足,利用飞叉由主轴驱动,飞叉间空间装有导轮,定子本体装在上下模具的细杆上面,铜线可以自动进入定子本体,可减少人力劳动,绕线较扎实,提高定子绕线质量和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机体上方接近中央位置装有一组侧向相对的飞叉,U形飞叉由主轴驱动,飞叉间形成容纳空间,主轴穿过飞叉中心局部伸入此容纳空间,并装有导轮,导轮具有适当斜度的外周面,其端面间隔成小间隙,导轮中间也形成内凹空间,可装入上下模具,该模具与别两油压缸驱动,定子本体装在模具的小径杆身上,主轴有中心孔,杆身前端,飞叉前后端均装有滚轮,铜线经过主轴中心孔和上述滚轮进入容纳空间的模具组,实现自动入线动作,定子平行有中心孔,两侧有槽口,另两侧具有横轴,飞叉下方装有小型汽缸,驱动两活动门片可防止绕线操作的伤害事故,上下模具均由液压缸驱动。


图1为定子绕线机的立体图。
图2为绕线模具相关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定子本体装入模具准备绕线示意图。
图4飞叉转动使铜线卷入定子本体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上模具上升,下模具推出已绕线的定子示意图。
兹结合附图对外绕式双向自动入线定子绕线机的结构详细叙述。

图1、2,绕线机有一机体10,其上方的接近中央位置装有一组侧向相对的飞叉20、30,该飞叉20、30都是侧U形,各由其主轴21、31驱动飞叉20、30分别形成前容纳空间22、32,使主轴21、31端部可以穿过飞叉20、30的中心,而且局部伸入容纳空间22、32,并套装两侧向相对的导轮40、50。
导轮40、50各套装于主轴21、31的伸入端,导轮之间装有止推滚珠轴承23、24、33、34,导轮40、50各具有适当斜度的外周面41、51,其端面又互相靠近间隔成一个中央小间隙45,导轮40、50中间也形成内凹空间,可以装入上下相对的上下模具60、70。
该模具60、70分别由两个油压缸61、71驱动,可以作上下的升降移动,模具的端部分别具有相对小的直径的杆身部份62、72,使欲加工的定子本体装在上面。
主轴21、31均有中心孔210、310,主轴轴杆前端装有滚轮211、311,飞叉20、30的前上端装有滚轮202、302后上端也有滚轮201、301。
两铜线80可由绕线机机体10的两个外侧的线架(图中未表示)拉出以后,再从主轴21、31的中心孔210、310拉入,使之绕过轴杆前端的滚轮211、311以及飞叉20、30前后外表面装有的滚轮组301、302而被拉入容纳空间22、32中的模具组。
在飞叉20、30的略下方装有一组小型气缸81、82,可以驱动两活动门片(图中未表示),以便操作时封闭如第1图所示的中央开放区域,这样可防止高速操作绕线,造成意外的伤害事故。起到安全作用。
由图3、4,待加工绕线的定子本体90中部有中心孔,其两侧均有一槽口92、93,另两侧具有横轴94、95,横轴94、95的位置与槽口位置互相错开。
当上模具60上升时,定子本体90可以装在下模具70的小径杆身部72上,然后使上模具60下降,使上下模具60、70的相对小杆身部份62、72可伸入定子本体90的中心孔内,而两端拉入的导线80可以分别先行绕过该定子本体90的两侧槽口92、93。
当飞叉20、30受机体10内的动力机构(图中未表示)传动两旋转时,两端导线将沿着未转动的导轮40、50外周斜面41、51而逐渐引入两导轮的端部中央小间隙45中,由于飞轮20、30持续转动,就使铜线被卷绕于定子本体的两侧横轴94、95上,直到到达所需的卷绕长度完成绕线为止。
由图5,上模具60受油压缸61的驱动而向上升,而下模具70受油压缸71的驱动却向上顶推一段小距离,使已完成绕线的定子本体90被推移出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外绕式双向自动入线定子绕线机具有下列优点。
1、飞叉,快速旋转直接对定子本体自动入线卷绕工作效率高,显著提高产量。
2、避免使用大量人工入线卷绕,而且由于铜线以渐层方式高速拉入卷绕于定子本体,使入线更为扎实。
3、卷绕质量稳定可靠,次品率大幅度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外绕式双向自动入线定子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机体(10)上方中央位置装有一组侧向相对的飞叉(20)、(30),该飞叉都是侧U形,装在主轴(21)、(31)上,飞叉(20)、(30)各形成容纳空间(22)、(32),主轴(21)、(31)端部可穿过飞叉中心局部伸入该容纳空间(22)、(23),并套装两侧向相对的导轮(40)、(50),导轮之间装有止推滚珠轴承(23)、(24)、(33)、(34),导轮(40)、(50)各具有适当斜度的外周面(41)、(51)端面又互相靠近间隔成一个中央小间隙(45),导轮(40)、(50)中间也形成内凹空间,装入上下相对的上下模具(60)、(70),模具的上端部分别具有相对小径的杆身部份(62)、(72),定子本体(90)就装在杆身部份上,主轴(21)、(31)均有中心孔(210)、(310)主轴轴杆前端装有滚轮(211)、(311),飞叉(20)、(30)前上端有滚轮(202)、(302)后上端也有滚轮(201)、(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定子本体(90)中部有中心孔,两侧有槽口(92)、(93),别两侧有横轴(94)、(95),其位置也与槽口位置互相错开。
专利摘要一种外绕式双向自动入线定子绕线机在机体上方接近中央位置装有两侧向相对的飞叉,飞叉间形成容纳空间,主轴端部穿过飞叉中心,局部伸入容纳空间,并套装导轮,导轮中间也形成内凹空间,装入上下相对的模具,定子本体套装在横具的小径杆身部分上,铜线经过飞主轴中空内部拉过杆身后飞叉前后端上的滚轮再进入模具中的定子本体完成自入线动作。本绕线机节省人力,效率高,绕线扎实,提高定子性能。
文档编号B65H54/22GK2183979SQ93235690
公开日1994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杨万福 申请人:杨万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