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592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桶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桶体的提把内形成预定的外通管路,其不仅可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令桶内液体较易倾泄流出,更可充份地利用桶体的体积壁厚形成管路,以降低材料成本。
目前,一般业者是以桶装容器容装“液体”,以供装载、储存或运输,当欲由桶装容器倒出液体时,可将桶装容器的开口打开使液体泊泊流出,但液体由开口流出时,将遭遇大气阻力以及容器内压力较小的问题,因此液体须借其自重流出开口外,所以液体的倾倒流动相当缓慢且流量忽多忽少难以顺畅,尤其当容器内容装的是黏稠性较高的液体,例如机油、重油、胶质……等,则液体与容器内壁间的黏滞性以及液体与液体间的黏拉力相对提高,此将令液体更加难以渲泄;又,因桶内液体难以流泄通畅,流量大小及强弱无法控制,故液体流出时,容易产生溅液、飞沫或突如其来的喷泄,此时,若桶内容装的是较具危险性的液体如强酸、强硷等,则使用者或周围环境、人员恐将遭受难以料想的毁伤;故有人针对此项缺点,乃在桶装容器的顶部开设一通气孔,使大气压力可借由通气孔进入容器内压迫液体由开口流出,此虽可令液体流速加快且流量平稳,但是为了避免尘埃杂物由通气孔掉入容器内污染液体,以及防止在搬运时液体由通气孔喷洒出容器外,因此,须在通气孔上另外装设一塞盖,於使用时须另行开合,如此一来,不仅造成使用程序上的不便,以及制造上的麻烦,相形之下不具整体性亦较不美观。
请参阅


图1所示是以往桶的装置剖视示意图,桶体1具有一开口10向上的中空容室11,於容室11开口10处形成一缩束状的桶口12,桶口12上可对应套盖一桶盖13,桶体1顶部并弯凸固设有一可供人手握持的握把14,另於容室11顶部固设一封闭隔绝的管路15,管路1 5内部形成一横平的通道16,此通道16具有一进气口160及一出气口161,此进气口160并邻於容室开口10且通出桶口12,而出气口161乃与容室11连通。当欲倾泄使用桶体1内容装的液体2时,先将桶盖13旋开,并将桶体1倾置,此时空气可由通道16流入容室11内,利用空气压力及液体2的重力借以抵抗开口10外的空气阻力,令液体2通顺地流出容室11。
虽然上述桶的装置,因桶体1顶部成型该通道16,令空气流入容室11内,得压迫液体2通顺地流出容室11外,但在成型通道16的过程中,须另行增加管路15管壁的材料以隔绝容室11自成通路,此将增加材料成本上的耗费;又,为避免容装有液体2的桶器在倾倒时,容室11内的上层液体2因移动摇晃,或过满而漫过管路15进入通道16,容易由通道16倒灌出进气口160外,令通道16丧失进气的目的,因此桶体1内液体2的容装量须位于管路15管壁的下方,以防止液体2的倒灌,如此一来,液体2的容装量将相形减少,而容室11上方的空间即成为无法容装利用的馀留空间,令大容积的桶体1仅容装较小量的液体2,此为另一种空间形式及材料上的浪费,较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令桶内液体在可通顺地流泄下,能充份利用桶体体积增大液体容量,并降低材料成本的桶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桶的装置,其为内部具有一中空容室以容装液体的桶体,桶体具有一与容室相通的开口,於桶体顶部设有一具足够强度的提把;其中,在提把内形成预定的通道,此通道具有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出气口可连通容室,而进气口则通出桶体外;以借通道令空气流入容室内,使利用气压将容室内的液体顺利地迫出桶体外。
如以上所述的桶的装置,其中,开口是开设在桶体顶部一侧,而通道的进气口并邻在开口旁侧,出气口则位於桶体顶部远离开口的另侧。
如以上所述的桶的装置,其中,桶体顶部具有一向下弯弧凹陷的凹陷部,而提把凸伸桥跨在此凹陷部上,提把顶部与桶体顶部等高齐平,且提把与凹陷部之间并形成一可供人手穿入提握的穿口。
如以上所述的桶的装置,其中,在桶体顶、底部形成有对应的卡合部,以便叠置桶体时,得借卡合部卡抵定位。
如以上所述的桶的装置,其中,卡合部在桶体顶部呈隆凸的凸卡部,而於桶体底部则为对应卡嵌凸卡部的凹合部。
如以上所述的桶的装置,其中,提把呈圆管状,以便人手握持。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在桶体提把内形成预定的通道管路,此管路具有一通出桶体的进气口及一通向桶内的出气口;当倾倒桶内液体时,可令空气由此管路通道通入桶内,将液体流畅地压出桶外。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桶的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以往桶的装置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堆叠示意图。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请参阅图2、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隹实施例的一种桶的装置,其为一体成型的塑胶桶体3,桶体3具有对应平行的顶、底部30、31,於顶部30中央向下弧弯凹陷形成有一凹陷部32,桶体3在凹陷部32一侧向上凸设有一与顶部30同高的桶口33,桶体3可对应桶口33另行封闭盖设一桶盖4,而桶体3内部形成一可供容装液体2的中空容室34,中空容室34具有一向上贯通桶口33的开口340,令容室34内的液体2由开口340泄出,另於凹陷部32上设有一呈弯折形状且截面为圆管状的提把35,提把35具有足够的强度可支撑桶体3及桶内的液体2重量,而提把35靠近桶口33的部份350是固设在凹陷部32上,远离桶口33的部份351则弯折凸伸桥跨在凹陷部32上与顶部30等高齐平,且与凹陷部32之间形成一可供人手穿入提握的穿口36,提把35内并形成有预定的中空通道37,此通道37二端分别形成一进气口370及一出气口371,进气口370是穿通桶口33且与开口340相并连,而出气口371是远离桶口33并连通容室34。
请参阅图4所示,当倾倒出桶体3内容装的液体2时,可先将桶盖旋开,使开口340及进气口370与大气接触,并将桶体3朝桶口33的方向倾置,令容室34内的液体2由开口340倒出,同时,空气由进气口370经提把内的通道37由出气口371流入容室34内,此时根据大气於同一水平面压力相同的原理,开口340外所遭遇的空气阻力与容室34内承受的空气压力相等,因此利用空气压力再加上液体2的重力将可抵抗该开口340外的空气阻力,令液体2通顺地流出容室34。
请参阅图2、5所示,是桶体3与桶体3间堆叠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使桶体3於存放叠置时更为方便、稳固,乃在桶体3的顶、底部30、31设有对应的卡合部,位於顶部30的卡合部乃呈弯弧隆凸地框围在凹陷部32的周缘而成为一凸卡部38,於底部31的卡合部则为可对应卡嵌在凸卡部38上的凹合部39;於桶体3堆叠储存或运输时,得以借凸卡部38与凹合部39之间的卡抵而稳固定位,相当便利。
本实用新型在桶体3应具有的基本配件一提把35内形成进气通道37,因此不须另外加增材料以形成管路,即可减少材料的用量、降低材料成本,其设计上相当巧妙、美观;请参阅图3所示,因空气的进气通道37设置在提把35内,又提把35连通容室34的出气口370是高於凹陷部32而位於桶体3顶部30,因此液体2容装的水位在此出气口370下方即可,液体2便无法由出气口370倒灌出弯折的通道37,故桶体3容室34的使用率大增,可容装较多量的液体2,以充分配合利用桶体3的容积及空间,相当理想。
由以上构造,可知本实用新型确能提供一种桶的装置,特别是在桶体的提把内形成预定的外通管路,其不仅可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令桶内液体较易倾泄流出,更可充份地利用桶体的体积壁厚形成管路,以降低材料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桶的装置,其为内部具有一中空容室以容装液体的桶体,桶体具有一与容室相通的开口,於桶体顶部设有一具足够强度的提把;其特征在於在提把内形成预定的通道,此通道具有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出气口可连通容室,而进气口则通出桶体外;以借通道令空气流入容室内,使利用气压将容室内的液体顺利地迫出桶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的装置,其特征在於开口是开设在桶体顶部一侧,而通道的进气口并邻在开口旁侧,出气口则位於桶体顶部远离开口的另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的装置,其特征在於桶体顶部具有一向下弯弧凹陷的凹陷部,而提把凸伸桥跨在此凹陷部上,提把顶部与桶体顶部等高齐平,且提把与凹陷部之间并形成一可供人手穿入提握的穿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的装置,其特征在於在桶体顶、底部形成有对应的卡合部,以便叠置桶体时,得借卡合部卡抵定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桶的装置,其特征在於卡合部在桶体顶部呈隆凸的凸卡部,而於桶体底部则为对应卡嵌凸卡部的凹合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的装置,其特征在於提把呈圆管状,以便人手握持。
专利摘要一种桶的装置,其为内部具有一中空容室以容装液体的桶体,桶体具有一与容室相通且开设在桶体顶部一侧的开口,另于桶体顶部设有一具足够强度的提把;其中于提把内形成预定的通道,此通道具有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进气口通出桶体外且与开口并连成为一桶口,而出气口远离开口并连通容室;借通道令空气流入容室内,使利用气压将容室内的液体顺利地迫出桶体外。
文档编号B65D47/04GK2322912SQ9723100
公开日1999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8日
发明者曾翰贤 申请人:曾翰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