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6672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平稳地输送待测物并避免待测物磨损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检测装置在检测LCD面板是否具有瑕疵时,通常是先将LCD面板平放在一条宽度对应LCD面板的输送带上,再透过该输送带的卷动带动LCD面板输送至一检测平面上,使LCD面板与位在检测平面上方的一检测器单元对位以进行检测。
[0003]然而,现有的检测装置在输送IXD面板时,IXD面板仅依靠与输送带表面的摩擦力被带动,因此IXD面板与输送带的固定并不稳固,常会与输送带产生相对位移而彼此摩擦,导致输送过程中LCD面板的表面磨损。此外,LCD面板在输送时整面与输送带接触,因此摩擦产生时位在LCD面板中央的可视区也容易磨损。再者,LCD面板在检测平面上检测时常因为IXD面板发生翘曲而不平整,导致检测结果的精准度降低。因此,现有的检测装置显然还有许多有待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平稳地输送待测物的检测装置。
[000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待测物的中央部分磨损的检测装置。
[0006]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待测物在输送时产生弯矩的检测装置。
[0007]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时使待测物保持平整的检测装置。
[0008]本发明检测装置,适用于检测一待测物。检测装置包含一检测台单元、一检测器单元、一输送单元,及一吸附单元。检测台单元内部中空形成一第一内部空间,并包括一形成于外侧的检测面,及多个形成于检测面的第一吸气孔。各第一吸气孔连通第一内部空间与外部。检测器单元与检测面相间隔地面向检测面,并用以检测输送至检测面上的待测物。
[0009]输送单元设于检测台单元的一侧,并包括一气浮机构及二分别位于气浮机构对应二侧的侧边输送带。气浮机构具有一面对待测物的工作面,及多个形成于工作面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对待测物喷气而形成一气流层以提供待测物与该工作面保持一工作距离。侧边输送带抵触该待测物并带动待测物行进。每一侧边输送带围绕界定一第二内部空间,并具有一相反于第二内部空间的外侧面,及多个形成于外侧面且连通第二内部空间与外部的第二吸气孔。
[0010]吸附单元与第一内部空间及第二内部空间相连通,并对第一内部空间与第二内部空间抽气,以使连通第一内部空间的第一吸气孔与连通第二内部空间的第二吸气孔对外产生吸力。
[0011]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该吸附单元包括多个分别对应设置于该第一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内部空间内的吸附盒,及一与所述吸附盒相连接的抽气机构;每一吸附盒内部中空而形成一气室空间,并具有一位于该气室空间上方的上板,及多个形成于该上板且连通于该气室空间的开槽,各开槽连通于对应的第一吸气孔或第二吸气孔。
[0012]本发明的检测装置,每一吸附盒还具有多个在该气室空间内彼此间隔并排的分隔板,借此将该气室空间分隔为多个腔室。
[0013]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该检测台单元为一检测输送带;该检测输送带围绕界定该第一内部空间;该检测面形成于该检测输送带相反于该第一内部空间的一侧。
[0014]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该吸附单元包括多个位于该第一内部空间内的第一支撑滚轮,及多个位于所述第二内部空间内的第二支撑滚轮;所述第一支撑滚轮彼此沿该待测物行进的方向间隔地排列,并抵接该检测输送带;每一第二内部空间内的所述第二支撑滚轮彼此沿该待测物行进的方向间隔地排列,并抵接对应的侧边输送带。
[0015]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该气浮机构的工作面与该检测台单元的检测面彼此沿该待测物行进的方向并排,且该工作面在一垂直该待测物行进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等于该检测面的宽度。
[0016]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该气浮机构的工作面朝向上方;所述侧边输送带与该待测物抵触的抵触面的高度高于该工作面的高度。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侧边输送带上的第二吸气孔配合吸附单元产生吸力,使待测物在输送时稳固地吸附固定于侧边输送带而被带动。此外,利用彼此间隔的侧边输送带将待测物中央悬空地支撑,避免了待测物在输送时中央与检测装置摩擦而损坏。另夕卜,透过气浮机构对待测物中央悬空处喷气提供一上升力,避免待测物的中央悬空处因重力产生弯矩。再者,透过形成于检测面的第一吸气孔配合吸附单元产生吸力,使待测物被检测时平整地贴覆于检测面,让检测精准度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检测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0019]图2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一检测台单元与两输送单元的顶面;
[0020]图3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该检测台单元及一输送单元;
[0021]图4是一图2的部分放大图,说明每一吸附盒的上板具有多个开槽;
[0022]图5是一图4中沿V-V剖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吸附盒的内部结构;
[0023]图6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一待测物被输送至该检测台单元上方;
[0024]图7是一部分剖切示意图,说明本发明检测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0025]图8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检测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0026]图9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检测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8]参阅图1至图3,为本发明检测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适用于检测一例如IXD面板的待测物100是否具有瑕疵。该检测装置包含一检测台单元1、一设于检测台单元I上方的检测器单元2、二分别位于检测台单元I前侧与后侧的输送单元3,及一吸附单元4。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检测台单元I具体为一检测输送带,检测输送带围绕界定一位于内部的第一内部空间11,且包括一形成于检测输送带相反于第一内部空间11侧的检测面12,及多个形成于检测面12的第一吸气孔13。检测面12的左右宽度对应于待测物100的左右宽度。各第一吸气孔13连通第一内部空间11与外部。检测器单元2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光学式检测模块,并与检测面12相间隔地朝下面向检测面12,而用以检测输送至检测面12上的待测物 100。
[0029]每一输送单元3包括一气浮机构31及二分别位于气浮机构31左右对应二侧的侧边输送带32。气浮机构31具有一朝上间隔地面对待测物100中央部分的工作面311,及多个形成于工作面311的出气孔312。气浮机构31的工作面311与检测台单元I的检测面12彼此前后并排,且工作面31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检测面12的左右宽度。所述出气孔312对待测物100的中央部分喷气而形成一气流层(图未示),以提供待测物100的中央部分与该工作面311保持一工作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气浮机构31为一气浮载台。侧边输送带32与该待测物100抵触的抵触面的高度高于气浮机构31的工作面311的高度,并分别接触待测物100底部的左右两侧,且可卷动以带动待测物100行进以向后输送。每一侧边输送带32围绕界定一第二内部空间321,并具有一相反于第二内部空间321的外侧面322,及多个形成于外侧面322且连通第二内部空间321与外部的第二吸气孔323。
[0030]参阅图2、图4及图5,吸附单元4与检测输送带围绕界定的第一内部空间11及各侧边输送带32围绕界定的第二内部空间321相连通,并包括多个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内部空间11与各第二内部空间321内的吸附盒40,及一与各吸附盒40相连接的抽气机构42。每一吸附盒40内部中空而形成一气室空间41,并具有一位于气室空间41上方的上板401、一位于气室空间41下方的下板402,及多个形成于上板401且连通于气室空间41的开槽403。各开槽403向上连通于对应的第一吸气孔13或第二吸气孔323,并沿待测物100的行进的前后方向呈长形延伸,且彼此垂直延伸的方向间隔地并排。抽气机构42用以对吸附盒40中的气室空间41抽气,使检测台单元I的检测面12与侧边输送带32的外侧面322分别透过连通气室空间41的第一吸气孔13与第二吸气孔323对外产生吸力。
[0031]参阅图1、图2及图6,检测装置在进行检测时,待测物100先被放置于检测台单元I前侧的输送单元3上(如图1及图2所示),此时待测物100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受两条侧边输送带32的外侧面322向上支撑,由于外侧面322上的第二吸气孔323利用吸附单元4产生吸力,因此待测物100会被牢固地吸附固定在侧边输送带32的外侧面322上,不会与侧边输送带32产生相对位移而摩擦而能平稳地被输送。同时待测物100底部的中央部分则因为与下方的气浮机构31相间隔而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