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运送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5864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设有检测其它的升降运送装置E中的移载装置25的接近的接近检测传感器29。接近检测传感器29由区域传感器构成,能够检测在设定范围内存在另一侧的升降运送装置E中的移载用支撑体24。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运送装置E具备移载装置25,该移载装置25主要具备升降立柱2M,升降体21,臂22。臂驱动部23,以及移载用支撑体24。因此,升降运送装置E能够遍及上层U和下层D地对容器B进行升降运送。另夕卜,接近检测传感器29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区域传感器,例如也可以使用采用了红外线或超声波等的距离传感器、CCD摄像机等的形状识别装置等构成。
[003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每一个升降运送装置E在上下方向上具备一个升降体21,并且其升降体21在上下方向上具备一个移载用支撑体24。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那样构成的升降运送装置E设有两个,将一方的升降运送装置E称为第1升降运送装置E1,将另一方的升降运送装置E称为第2升降运送装置E2 (参照图2、图3等)。此外,如图7所示,将第1升降运送装置E1中的升降驱动部26称为第1升降驱动部26A,将第1升降运送装置E1中的臂驱动部23称为第1臂驱动部23A,将第1升降运送装置E1中的接近检测传感器29称为第1接近检测传感器29A。此外,同样,将第2升降运送装置E2中的升降驱动部26称为第2升降驱动部26B,将第2升降运送装置E2中的臂驱动部23称为第2臂驱动部23B,将第2升降运送装置E2中的接近检测传感器29称为第2接近检测传感器29B。
[0037]层间运送设备2中的出入口形成部2C被区分出内部空间S和外部空间的壁体20W包围。如图2所示,壁体20W配置成俯视为矩形状。此外,升降空间形成体2T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设置外部容器授受部位P1的面为相同的朝向的状态排列配设,构成在排列方向上邻接的侧面的壁体20WA以相互相接的方式配设。在壁体20WA上,设有将邻接的升降空间形成体2T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的连通孔形成部20H。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该连通孔形成部20H设成下端为比地面F的上表面高设定高度的高度,上端为比出入口形成部2C的上端的高度低设定高度的高度。另外,连通孔形成部20H的水平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形成为比容器B的进深方向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
[0038]在连通孔形成部20H设有用于预先暂时保管从某一层的入库用载货台(运入用载货台)向其它层的出库用载货台(运出用载货台)运送中途的容器B的保管用载货台T (载货台的一种)。在图2至图6等中,例示了 1级的保管用载货台T,但优选保管用载货台T沿着上下方向(升降路径)排列地设有多级。即、保管用载货台T能够暂时保管多个物品。每一个保管用载货台T具备以载置容器B的状态进行支撑的左右一对的载货用支撑体50。一对载货用支撑体50以上述移载用支撑体24能够通过的间隔分离地设置(参照图4)。保管用载货台T与运入用载货台(位于内部容器授受部位P2的运送用容器支撑体23D)以及运出用载货台(位于内部容器授受部位P2的运送用容器支撑体23D) —同作为广义的载货台发挥功能。
[0039]如图3所示,在移载用支撑体24的上面部配置有分别与容器B的底面上的上述三个引导凹槽卡合的三个支撑销24k。移载用支撑体24由俯视下越靠近与接近转动支点22J的基端一侧分离的顶端一侧越成为尖细状的第1移载用支撑体24A、或者俯视下形成为与接近转动支点22J的基端一侧分离的顶端侧基本相同的宽度的第2移载用支撑体24B的任一种构成。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俯视下从移载用支撑体24的基端一侧朝向顶端一侧的方向称为移载用支撑体的进深方向,将俯视下与该移载用支撑体的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移载用支撑体的宽度方向。
[0040]在第1移载用支撑体24A的基端一侧,在移载用支撑体24的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有两个支撑销24k,在相同的顶端一侧配置有一个支撑销24k。因此,第1移载用支撑体24A以容器B的前表面Bf为基端一侧的姿势(第1姿势)支撑容器B。在第2移载用支撑体24B的基端一侧,在移载用支撑体2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配置有一个支撑销24k,在相同的顶端一侧,在移载用支撑体24的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有两个支撑销24k。因此,第2移载用支撑体24B以容器B的背面Br为基端一侧的姿势(第2姿势)支撑容器B。
[0041]如图3以及图6所示,第1移载用支撑体24A和第2移载用支撑体24B设成在针对邻接的升降路径的升降运送装置E (以下称为邻接的升降运送装置E)彼此中这些支撑体均为不同的类型。即、多个移载装置25的每一个具备支撑运送对象的容器B的移载用支撑体24,但升降路径邻接的升降运送装置E的至少两台升降运送装置(El、E2)分别具备不同类型的移载用支撑体24。具体地说,设在升降路径邻接的升降运送装置E的至少两台升降运送装置E中的一方的升降运送装置E (第1升降运送装置E1)中的移载装置25 (第1移载装置25A)作为移载用支撑体24具备以第1姿势支撑容器B的第1移载用支撑体24A。而且,设在另一方的升降运送装置E (第2升降运送装置E2)中的移载装置25 (第2移载装置25B)作为移载用支撑体24具备以与第1姿势不同的第2姿势支撑容器B的第2移载用支撑体24B。
[004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移载装置25A(第1移载用支撑体24A)和第2移载装置25B(第2移载用支撑体24B)配置在隔着保管用载货台T对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线对称)的位置。容器B (物品)在移载装置25中的一方朝向前表面Bf—侧载置在保管用载货台T上,在移载装置25中的另一方朝向背面Br —侧载置在保管用载货台T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移载装置25A (第1移载用支撑体24A)—侧,容器B朝向前表面Bf —侧载置在保管用载货台T上,在第2移载装置25B (第2移载用支撑体24B) —侧,容器B朝向背面Br —侧载置在保管用载货台T上。第1移载装置25A从容器B的前表面Bf —侧将第1移载用支撑体24A插入到容器B的下面,以第1姿势保持着容器B进行移载。第2移载装置25B从容器B的背面Br —侧将第2移载用支撑体24B插入到容器B的下面,以第2姿势保持着容器B进行移载。
[0043]第1移载装置25A在容器B在入库用载货台与第1移载装置25A之间的交接、容器B在出库用载货台与第1移载装置25A之间的交接、容器B在保管用载货台T与第1移载装置25A之间的交接中全部以第1姿势保持容器B。第2移载装置25B在容器B在入库用载货台与第2移载装置25B之间的交接、容器B在出库用载货台与第2移载装置25B之间的交接、容器B在保管用载货台T与第2移载装置25B之间的交接中全部以第2姿势保持容器B。例如,第1移载装置25A相对于保管用载货台T以第1姿势移载的容器B在第2移载装置25B中朝向其背面Br —侧。因此,第2移载装置25B能够不对载置在保管用载货台T上的容器B的姿势进行任何变更地以第2姿势将容器B从保管用载货台T向其它的场所移载。在第1移载装置25A将第2移载装置25B相对于保管用载货台T移载的容器B向其它的场所移载的情况也同样。
[0044]如图3、图4所示,在一对的载货用支撑体50的每一个上,安装有从下方支撑容器B的背面Br旁边的底部的支撑块51,和分别与容器B的前表面Bf —侧的两个引导凹槽卡合自如的支撑销52。在支撑块51的排列方向外方侧端部设有越靠近两外方越成为上方的倾斜部。
[0045]在容器B从移载用支撑体24向一对载货用支撑体50交接的情况下,支撑着容器B的移载用支撑体24通过一对载货用支撑体50之间下降。此时,随着移载用支撑体24的下降,上述支撑销52与容器B的前表面Bf —侧的两个引导凹槽卡合,并且容器B的背面Br一侧的底部被一对载货用支撑体50的每一个的倾斜面引导。这样一来,容器B向载货用支撑体50上恰当的载置位置引导,并且定位在载货用支撑体50上恰当的载置位置被支撑。
[0046]此外,在容器B从一对载货用支撑体50向移载用支撑体24交接的情况下,移载用支撑体24通过支撑着容器B的一对载货用支撑体50之间上升。此时,随着移载用支撑体24的上升,上述支撑销24k与形成在容器B的底部的三个引导凹槽卡合。这样一来,容器B向移载用支撑体24上恰当的载置位置引导,并且定位在移载用支撑体24上恰当的载置位置被支撑。
[0047]上述那样的容器B在移载用支撑体24与一对载货用支撑体50之间的授受在第1移载用支撑体24A以及第2移载用支撑体24B的任一个与一对载货用支撑体50之间也同样地进行。此外,保管用载货台T如图4以及图6所示,以一定的姿势支撑容器B。因此,具备一对载货用支撑体50的保管用载货台T能够在邻接的升降运送装置E的每一个中共用。即、至少两台升降运送装置E中的移载装置25的任一个均移载的对象的保管用载货台T构成为,无论容器B是由设在一方的升降运送装置E上的移载装置25移载,还是由设在另一方的升降运送装置E上的移载装置25移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