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容器及其应用_2

文档序号:9740181阅读:来源:国知局
障,密封袋形成第三道隔菌屏障,同时外盒与第二盖材还起到了阻气的作 用,使人体组织严格地被保存在隔菌阻气环境中。
【附图说明】
[0041]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 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42]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外盒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5是是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包装容器组装完成后的纵剖视图;
[0047] 图6是本发明中具有内盒、外盒、外盖、第一盖材、第二盖材的包装容器装配关系示 意图;
[0048] 图7是本发明的内盒的一种变形方式结构示意图;
[0049] 图8是本发明的内盖的一种变形方式结构示意图;
[0050] 图9是本发明中内盖的一种变形方式盖装在内盒上时的纵剖视图;
[0051] 图10是本发明的外盒的一种变形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11是本发明的外盖的一种变形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12是本发明中包装容器的一种变形方式组装完成后的纵剖视图;
[0054] 图13是本发明中具有内盒、内盖、外盒、外盖的包装容器装配关系示意图;
[0055] 图14是本发明的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5是本发明中保护盖盖装在内盒上时的纵剖视图;
[0057] 图16是本发明中包装容器的一种变形方式组装完成后的纵剖视图;
[0058]图17是本发明中具有内盒、第二盖材、外盒、第一盖材包装容器装配关系示意图;
[0059] 图18是本发明中具有加强筋的外盒的结构图。
[0060]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_内盒,11-内盒下部,111-内盒加强筋,12-内盒上部,121-内凸起,13-内盒过渡板,16-内盒凸缘;161-内盒外沿;2-内盖,21-内盖盖面,211-内盖第一 凹陷,212-内盖第二凹陷,22-柱状本体,221-外凸起,23-盖体固定体,24-柱状本体,25-内 盖外沿,3-外盒,31-外盒下部,311-外盒加强筋,32-外盒上部,321-阶梯面,321a_顶角凸 块,321b-侧壁凸块,322a-顶面导液槽,322b-侧面导液槽,323-翻边,324-外盒固定体,33-外盒过渡板,331-平面导液槽,36-外盒凸缘,361-外盒外沿;4-外盖,41-外盖盖面,411-外 盖第一凹陷,412-外盖第二凹陷,42-外盖侧壁,43-外盖固定体;5-保护盖,51-保护盖凸缘, 52-保护盖柱形部,521-保护盖加强筋,522-通孔;6-第一盖材,7-第二盖材,14、34-分离凸 起,15、35-底部加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包装容器进行详细说明。
[0062] 实施例1
[006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容器,如图5和6所示,包括,内盒1、外盒3以及作为密封部 件的外盖4三个主要部件,其中,
[0064] 内盒1,如图1或图7,具有内盒下部11,和位于内盒下部11上方的内盒上部12,内盒 下部11和内盒上部12内部形成放置容纳物的容纳空间,且内盒上部12的横截面积大于内盒 下部11的横截面积,内盒下部11的侧壁与内盒上部12的侧壁之间通过内盒过渡板13连接, 内盒上部12顶端形成开口;
[0065] 外盒3,如图2或图10,用于容纳内盒1,具有与内盒下部11外形配合的外盒下部31 和与内盒上部12外形配合的外盒上部32,且外盒上部31的横截面积大于外盒下部32的横截 面积,所述外盒上部32的侧壁与内盒下部11的侧壁之间通过外盒过渡板33连接,外盒上部 32顶端形成开口;
[0066] 外盖4,如图3或图11,盖装在外盒3的开口上,用于扣合封盖外盒3的开口。
[0067] 本实施例中的包装容器设置有内盒1和外盒3两层盒体结构,同时通过密封部件封 盖所述内盒1的开口和/或所述外盒3的开口,防止内盒1中的人体组织脱离包装容器,起到 隔离人体组织和外部环境的作用,形成两层物理保护,防止人体组织受到直接的撞击和挤 压。所述内盒1与所述外盒3内壁弹性接触,从而使外盒3受力振动时,降低传递到内盒1的振 动效果。同时有效防止外界物质接触人体组织,避免人体组织被损坏或者被异物污染,起到 物理保护和隔菌作用。
[0068]上述包装容器,如图1和图2所示,内盒下部11、外盒下部31、内盒上部12和外盒上 部32均为圆台形。
[0069] 内盒下部11、外盒下部31、内盒上部12和外盒上部32均为圆台形,是在复合吸塑成 型工艺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内盒下部11和外盒下部31的内部容积。
[0070] 进一步地,所述内盒1与所述外盒3内壁弹性接触。所述外盒3的开口处均成型有平 面的凸缘,所述外盒3的侧壁上具有向内凹陷以用于卡住所述凸缘的外盒固定体43,所述外 盒固定体43优选为4个。
[0071] 所述内盒1与所述外盒3内壁弹性接触。在外盒3的内部,在运输以及处理过程中, 外盒3受到振动以及压力作用时,所述内盒1与所述外盒3内壁弹性接触,起到了缓冲部分振 动或者压力的作用,使传递到内盒1的振动以及压力减小,从而起到保护内盒1以及位于内 盒1内的容纳物的作用。通过在外盖4上设置外盒固定体43来卡住外盒凸缘36,使外盖4牢固 地盖装在外盒3上,防止因晃动而导致外盖4松脱。
[0072] 进一步地,所述外盒上部32的侧壁具有供所述内盒1的内盒凸缘16搭接以使所述 内盒1悬空地设置在所述外盒3的内部的阶梯面321,由此可以使得内盒1与外盒3内壁弹性 接触,如图5所示。
[0073] 通过上述结构使所述内盒1悬空地设置在所述外盒3的内部,防止外盒3的振动传 递到内盒1里,提高对人体组织的保护能力。
[0074] 作为一种改进,如图1和图2和图18所示,所述内盒下部11的外壁和外盒下部31的 侧壁沿轴向形成加强筋一分别为内盒加强筋112和外盒加强筋311。
[0075] 形成加强筋可以显著提高内盒下部11和外盒下部31的强度。设置内盒加强筋112 还可阻止内盒下部11内部的包覆有人体组织的冰块的转动。另外,内盒加强筋112和外盒加 强筋311在内盒下部11的外壁以及外盒下部31的内壁上形成凹槽,并且,该凹槽是贯穿的通 槽,当内盒1放置到外盒3内时,此凹槽就成为内盒下部11和外盒下部31之间的液体流通通 道,一旦外盒上部32内有液体(如冷凝水),可使液体更为容易地从外盒上部32流入到外盒 下部31的底部。
[0076] 作为变形,当强度足够时,也可以只在内盒下部11的外壁或外盒下部31的侧壁上 形成加强筋。
[0077] 在内盒1和外盒3的盒底也可以设置底部加强结构15、35。
[0078] 为提尚外盖4和内盖2的强度,也可以在外盖4和内盖2的外盖盖面41和内盖盖面21 上设置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可以为环形凹陷或凸起,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内盖第一凹陷211 和内盖第二凹陷212,外盖第一凹陷411和外盖第二凹陷412。但是外盖盖面41和内盖盖面21 需要设置有圆环形的平面以供吸盘吸取。
[0079]另外,在内盒下部11和外盒下部31的侧壁上向外成型有分离凸起14、34,所述分离 凸起14、34,用于防止多个内盒1或者多个外盒3堆叠在一起时,内盒1或者外盒3吸附在一 起,使能够堆叠在一起的内盒1或者外盒3更容易分离。
[0080] 实施例2
[008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容器,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改进,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内盒1的开口上还扣合封盖有内盖2,用于密封内盒1的开口。 [0082]设置内盖2使得内盒1内的容纳物要想脱出包装容器就得先突破内盖2的扣合封盖 再突破外盖3扣合封盖,通过内盖2使内盒1与外盒3之间形成一道物理保护屏障,与外盒3、 外盖4一起形成两层的物理保护屏障,进一步提高了保护效果。
[0083]如图8所示,为了保证内盖2的稳固性,内盖2具有抵靠在内盒上部12顶端的内盖外 沿25和伸入到内盒上部12内的上端开口的柱状本体24,内盒1和内盖2上成型有防止内盖2 与内盒1分离的限位结构;
[0084]所述限位结构为,沿内盒上部12周向成型在所述内盒上部12的内壁上的内凸起 121,沿所述内盖2周向成型在所述内盖2的外壁上的外凸起221,内盖2盖装到内盒1上时,外 凸起221被压入内凸起12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