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材供给方法以及带材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768750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反馈控制,基于扭转检测部36的检测结果控制载置台20的旋转量。不过,控制器38也可以通过所谓的前馈控制、即在供给重复卷绕带材10的I圈那么多的带材11时使载置台20旋转I周的控制,来控制载置台20的旋转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8只要根据从送出机构32供给的带材11的供给量(或送出机构32的驱动量)使载置台20旋转即可,因此可以去除扭转检测部36。此外,控制器38还可以通过在进行基于扭转检测部36的检测结果的反馈控制的同时,还进行基于带材11的供给量的前馈控制来控制载置台20的旋转量。
[0102]<(1)电缆制造方法>
[0103]图9为具有带材11的光缆I的剖视图。图10为使用带材供给装置30的光缆I的制造装置40(制造生产线)的工序图。
[0104]光缆I具有:3个光纤单元2、压卷带材11、外包材7(外皮)。压卷带材11为从前述的重复卷绕带材10供给的带材11。
[0105]光纤单元2为将5块的4芯光纤带材3用识别线4卷绕从而实现单元化的部件。识别线4为宽度2_X厚度0.1mm的带色线。通过使3个光纤单元2的识别色不同,作业者能够识别各光纤单元2。如图10所示,对于从筒管43分别供给来的5块的4芯光纤带材3,由捆绑装置44呈螺旋状地卷绕识别线4,由此将5块的4芯光纤带材3由识别线4捆绑,构成光纤单元2AZ分线盘42通过每旋转I圈即反转扭转方向,从而将3个光纤单元2合股加捻成SZ型。合股加捻后的3个光纤单元2向挤出装置47供给。
[0106]压卷带材11为包围3个光纤单元2的部件。在光缆I内,压卷带材11为涡旋形状,形成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重叠的重叠结构。将从前述的带材供给装置30供给的压卷带材11插入涡旋管41并且加热,由此形成涡旋形状。形成涡旋形状后的压卷带材11在挤出装置47中被临时打开,在其内部配置3个光纤单元2,进而恢复涡旋形状并收纳3个光纤单元2。
[0107]压卷带材11例如由通过加热而保持形状的热塑性带材构成。具体地说,在压卷带材11中使用聚酰亚胺带材、聚酯带材、聚丙烯带材、聚乙烯带材等。此外,作为压卷带材11可以利用无纺织物。在这种情况下,无纺织物使用将聚酰亚胺、聚酯、聚丙烯、聚乙烯等形成为带材状的结构。此外,无纺织物可以是附着或涂覆有吸水性粉体等的无纺织物,也可以是为此而实施表面加工的无纺织物。压卷带材11可以在无纺织物贴合聚酯薄膜等的薄膜。压卷带材11即便被加热,也不与内侧的光纤带材3、外侧的外包材7粘合。如此是为了在进行光缆I的终端部处的引线作业时或中间分支作业时,便于将光纤带材3(或光纤心线)从光缆I中取出。
[0108]外包材7为将光纤单元2以及压卷带材11包覆而收纳于内部的部件。在外包材7设置有抗张力体5以及撕裂带6。抗张力体5为对抗外包材7的收缩,抑制由于外包材7的收缩而外加给光缆I的变形、弯曲的部件。一对抗张力体5以夹隔压卷带材11的方式设置于外包材7的内部。撕裂带6为在光缆I的分支作业时将光缆I沿长边方向撕裂时使用的部件。一对撕裂带6在相对于一对抗张力体5的连线正交的线上,以夹隔压卷带材11的方式设置于外包材7的内部。
[0109]向挤出装置47供给合股加捻成SZ型的3个光纤单元2、改造成涡旋形状的压卷带材
11、2条抗张力体5、2条撕裂带6。挤出装置47—边将抗张力体5与撕裂带6从各自的供给源拉出,一边使收纳3个光纤单元2的压卷带材11行进,同时在压卷带材11的周围覆盖外包材7。由此,制造出图9所示的60芯的光缆I。制造出的光缆I被卷绕于滚筒48。
[0110]<(1)实施例 >
[0111]在上述的电缆制造方法中,在带材供给装置30设置3个重复卷绕带材10(压卷带材11),将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的外侧的带材端12A与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的内侧的带材端12B以带材11的表里一致的方式预先连接。一个重复卷绕带材10由宽度20mm X厚度0.2mm的无纺织物构成,带材长约为4000m。由此,一次从重复卷绕带材10直接供给约12000m(=4000m X 3个)的压卷带材11。
[0112]假设从带材供给装置30供给出扭转的压卷带材11,则担心压卷带材11在涡旋管41中堵塞,或在光缆I内折叠配置的压卷带材11压迫光纤致使传送损失升高。与此相对,在上述的电缆制造方法中,消除了扭转并且将压卷带材11从带材供给装置30供给,由此在制造生产线中不会发生压卷带材11堵塞,压卷带材11的送出状态良好。另外,光缆I内的光纤的传送损失为0.197dB/km(波长1.55ym:0TDR法),为正常值。
[0113]= = = (2)第 2 实施方式===
[0114]<(2)概要 >
[0115]图1lA为第2实施方式的带材端12的连接方法的说明图。此处,重复卷绕带材10的载置台20未予考虑。
[0116]2个重复卷绕带材10被上下配置。在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0A,内侧的带材端12A被拉出。在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外侧的带材端12B被拉出。然后,使带材11的表里一致地将带材端12彼此连接。
[0117]图1lB为如图1lA那样连接的2个重复卷绕带材10的带材供给方法的说明图。在将2个重复卷绕带材10连接后,通过将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的外侧的带材端12A(与连接于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的一侧相反侧的带材端12A)向上拉出,从而从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的外侧供给带材11A。然后,当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耗尽后,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的外侧的带材端12B (连接于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的带材端12B)被向上拉出,从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的外侧供给带材11B。
[0118]这样,通过预先将2个重复卷绕带材10的带材端12彼此连接,从而即便在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耗尽后,也能够连续地从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供给带材11B。
[0119]<(2)带材端的连接方法>
[0120]图12A?图12C为第2实施方式的带材端12的连接顺序的说明图。
[0121]首先,作业者如图12A所示,在下侧的载置台20B载置重复卷绕带材10B。在下侧的载置台20B的中央形成用于支承上侧的载置台20A的支承部件23,作业者以使该支承部件23贯通重复卷绕带材1B的中空部的方式在下侧的载置台20B载置重复卷绕带材10B。在重复卷绕带材1B的载置后,作业者使下侧的载置台20B的支承轴载置上侧的载置台20A从而支承上侧的载置台20A。
[0122]接下来,作业者如图12B所示,在上侧的载置台20A载置重复卷绕带材10A。此时,作业者如图12B所示,从重复卷绕带材1A的内侧,将带材端12A从下侧拉出,并以下表面夹隔拉出的带材IlA的方式将重复卷绕带材1A载置于上侧的载置台20A。从重复卷绕带材1A的内侧拉出的带材端12A如图12B所示,形成为从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的下表面向外侧伸出的状态。
[0123]接下来,作业者如图12C所示,将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的内侧的带材端12A(从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的下表面向外侧伸出的带材端12A)与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的外侧的带材端12B以带材11的表里一致的方式连接。由此,带材端12的连接作业完成。
[0124]在该连接方法中,如图12C所示,2个重复卷绕带材10的带材端12从载置台20的外侧连接。
[0125]<(2)带材的供给方法>
[0126]图13A以及图13B为第2实施方式的带材11的供给方法的说明图。
[0127]在2个重复卷绕带材10的连接作业后(参照图12C),如图13A所示,通过将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的外侧的带材端12A(与连接于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的一侧相反侧的带材端12A)向上拉出,从而从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的外侧供给带材11A。
[0128]在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耗尽后,如图13B所示,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的外侧的带材端12B(连接于上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A的带材端12B)被向上拉出,从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的外侧供给带材11B。
[0129]此时,如图13B所示,下侧的重复卷绕带材1B的带材IIB经由上侧的载置台20A的外缘向相比上侧的载置台20A靠上侧拉出。优选载置台20的外缘不形成棱角,以避免带材11被载置台20的外缘勾住,此处将载置台20形成为圆盘状。另外,如果如前述的图5A?图5C的虚线所示在重复卷绕带材10的外侧配置支承部件22,则带材11会被支承部件22勾住,因此,此处在重复卷绕带材10的内侧(中空部)配置支承部件23。另外,为了在重复卷绕带材10的中空部配置支承部件23,如图12A以及图12B所示,将上下的载置台20形成为能够装卸。
[0130]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如果固定重复卷绕带材10不动地将带材11向上拉出,则带材11形成螺旋状,会在带材11产生扭转。不过,只要如前述的图6所示的带材供给装置30那样,一边使载置台20旋转一边供给带材11,便可供给无扭转的带材11。在这种情况下,使载置台20以从带材供给装置30上方观察时的载置台20的旋转方向为重复卷绕带材10的卷绕方向的方式进行旋转。
[0131]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2个重复卷绕带材10的连接方法以及供给方法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将3个以上的重复卷绕带材10上下配置,并将上下相邻的重复卷绕带材10与上述相同地连接,由此可一次连续供给3个以上的重复卷绕带材10。
[0132]= = = (3)第 3 实施方式===
[0133]图14A?图14C为第3实施方式的带材11的供给方法的说明图。此外,2个重复卷绕带材10与前述的图12A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