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套标机的中心柱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91137阅读:来源:国知局
轨上做同步相互内移或同步相互外移动作,进而致左右夹持轮可同步、均压的夹持在中心柱周面,达到提高中心柱安装效率、精度,及确保标签馈送和套标顺畅与稳定效果;而据此构成的夹持机构且可分别运用在对应中心柱的隋轮夹持机构、送标轮夹持机构和射标轮夹持机构。
[002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现有习知的套标机的中心柱夹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4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隋轮夹持机构、送标轮夹持机构和射标轮夹持机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6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隋轮夹持机构和送标轮夹持机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7是图6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8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射标轮夹持机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9是图8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3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6]A:套状标签;1:中心柱夹持机构;
[0037]2:中心柱;3:第一导轨;
[0038]4:第一左右滑块;5:夹持轮;
[0039]6:第一连动装置;61:第一齿条;
[0040]62:第一齿轮;7:第一动力驱动体;
[0041]10:第一隋轮夹持机构;101:第五左右滑块;
[0042]102:第一导杆;103:第一螺杆;
[0043]1031:第一手轮;104:第一左右隋轮;
[0044]11:第一送标轮夹持机构; 111:第六左右滑块;
[0045]112:第二导杆;113:第二螺杆;
[0046]1131:第二手轮;1132:手轮轴;
[0047]1133:第一传动组件;114:第一送标轮;
[0048]115:第一转动轴;116:第一动力装置;
[0049]1161:第一驱动马达;1162:第一驱动带;
[0050]1163:第一传动轮;1164:第一传动轴;
[0051]1165:第二传动组件;12:第一射标轮夹持机构;
[0052]121:第七左右滑块;122:第三导杆;
[0053]123:第三螺杆;1231:第三手轮;
[0054]124:第一射标轮;125:第二驱动马达;
[0055]1251:第二传动轮;1252:第一传动带;
[0056]1253:第二传动轴;20:第二隋轮夹持机构;
[0057]201:第二导轨;202:第二左右滑块;
[0058]203:第二左右隋轮;204:第二连动装置;
[0059]2041:第二齿条;2042:第二齿轮;
[0060]205:第二动力驱动体;30:第二送标轮夹持机构;
[0061]301:第三导轨;302:第三左右滑块;
[0062]3021:第二转动轴;3022:第三传动组件;
[0063]303:第二送标轮;304:第三连动装置;
[0064]3041:第三齿条;3042:第三齿轮;
[0065]305:第三动力驱动体;306:第二动力装置;
[0066]3061:第三驱动马达;3062:第二驱动带;
[0067]3063:第三传动轮;3064:第三传动轴;
[0068]3065:第四传动组件;40:第二射标轮夹持机构;
[0069]401:第四导轨;402:第四左右滑块;
[0070]403:第二射标轮404:第四连动装置
[0071]4041:第四齿条4042:第四齿轮
[0072]405:第四动力驱动体;406:第四驱动马达;
[0073]4061:第四传动轮;4062:第二传动带;
[0074]4063:第五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7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的套标机的中心柱夹持机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76]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套标机的中心柱夹持机构,主要包含有安设在套标机机台的第一导轨3,在第一导轨3上滑设有第一左右滑块4,在第一左右滑块4外端分别设有夹持轮5,该左右夹持轮5是呈相对应形态触压、夹持在中心柱2周面,在第一左右滑块4之间设有第一连动装置6,该第一左右滑块4是受至少一只第一动力驱动体7驱动位移,并在第一连动装置6配合下可在第一导轨3上做同步相互内移或同步相互外移动作,进而致左右夹持轮5可同步、均压的夹持在中心柱2周面;其中,该第一连动装置6设有至少二支分别穿设安置在第一左右滑块4的相对应第一齿条61,及呈自由转动安设在机台并嗤合该二个相对应第一齿条61的第一齿轮62,该相对应的二支第一齿条61是分别将一端固设在其中一个第一左右滑块4,而相对端是活穿在对应的另一个第一左右滑块4,第一动力驱动体7驱动左右任一个第一左右滑块4在第一导轨3上滑移时,以该固设在第一左右滑块4上的第一齿条61会随着移动,并带动相啮合的第一齿轮62转动,及该转动的第一齿轮62又会同步带动另一支相嗤合的第一齿条61位移,使固设在该位移的第一齿条61的第一左右滑块4亦一并位移,则该第一左右滑块4便可完全同步的做相互内移靠近或相互外移远离动作,进而致外端相对应的左右夹持轮5,可连带同步且均压的触压、夹持在中心柱2周面,达到提高中心柱安装效率、精度,及确保套入中心柱的套状标签A具馈送、套标顺畅与稳定效果。
[0077]S卩,利用上述所构成的夹持机构,是可分别运用在对应中心柱2的第二隋轮夹持机构20、第二送标轮夹持机构30和第二射标轮夹持机构40,其实例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
[0078]该第二隋轮夹持机构20 (请配合图6和图7所示)设有安设在机台的第二导轨201,在第二导轨201上滑设有第二左右滑块202,该第二左右滑块202的外端分别设有第二左右隋轮203,该第二左右隋轮203是呈相对应形态夹持在中心柱2周面,在第二左右滑块202之间设有第二连动装置204,该第二连动装置204设有二支分别穿设安置在第二左右滑块202的相对应第二齿条2041,该相对应的二支第二齿条2041是分别将一端固设在其中一个第二左右滑块202,而相对端则活穿在对应的另一个第二左右滑块202,在该相对应的二支第二齿条2041之间啮合有呈自由转动活枢在机台的第二齿轮2042,该第二左右滑块202且是受至少一只第二动力驱动体205驱动位移,使第二左右滑块202可沿着第二导轨201做相互同步内移或相互同步外移动作;其中,该第二动力驱动体205可为气压缸,当第二动力驱动体205驱动左右任一个第二左右滑块202在第二导轨201上滑移时,利用固设于第二左右滑块202上的第二齿条2041会随着移动,并带动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042转动,及该转动的第二齿轮2042又会同步带动另一支相啮合的第二齿条2041位移,使固设该位移的第二齿条2041的另一个第二左右滑块202亦一并位移,则该左右两个第二左右滑块202便会完全同步的做相互内移靠近或相互外移远离动作,进而致外端相对应的第二左右隋轮203,可连带同步且均压的触压、夹持在中心柱2周面。
[0079]该第二送标轮夹持机构30 (请配合图6和图7所示)设有安设在机台的第三导轨301,在第三导轨301上滑设有第三左右滑块302,该第三左右滑块302分别设有贯穿的第二转动轴3021,在左右第二转动轴3021外端分别安设有第二送标轮303,在第二送标轮303相对端的左右第二转动轴3021上安设有第三传动组件3022,该左右第二送标轮303是呈相对应形态夹持在中心柱2周面,在第三左右滑块302之间设有第三连动装置304,该第三连动装置304设有二支分别穿设安置在第三左右滑块302的相对应第三齿条3041,该相对应的二支第三齿条3041是分别将一端固设在其中一个第三左右滑块302,而相对端则活穿在对应的另一个第三左右滑块302,在该相对应的二支第三齿条3041之间啮合有呈自由转动活枢在机台的第三齿轮3042,该第三左右滑块302且是受至少一只第三动力驱动体305驱动位移,使第三左右滑块302可沿着第三导轨301做相互同步内移或相互同步外移动作;其中,该第三动力驱动体305可为气压缸,当第三动力驱动体305驱动左右任一个第三左右滑块302在第三导轨301上滑移时,利用固设于第三左右滑块302上的第三齿条3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