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水板的发泡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143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水板的发泡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浮水板的发泡构造,尤指一种可以快速制成的浮水板的发泡构造,且其所制成的成品可较一般浮水板所产生的废品的机率更低,并可适用任何不同的内外浮力结构的搭配使用。
传统浮水板的结构如


图1-图3所示,其是将塑胶1a发泡成型第一阶段后,灌入浮水板外壳2内并封口,再一起二次发泡使其体积增大成发泡塑胶1结合成型为浮水板3,其主要缺陷在于1、其发泡程序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2、灌入的发泡塑胶1a较难控制数量,若灌入太少,发泡成型后在外壳2形成无发泡塑胶1的空间11,影响浮水板3的产品质量,如
图1、2所示;若灌入太多,则造成无发泡塑胶1的大小不均匀,影响浮水板3的产品质量,特别容易涨破外壳2,造成废品。
3、由于废品率太高,制造成本较高,不具有经济效益。
4、对浮水板外壳2的要求较高,对浮水板外壳2不透气者,则无法制造成型。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人进行研究,经过不断修改、试验后,终于创造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水板的发泡构造,通过改变成型方法和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增加浮水板制作的速度,降低废品效量,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浮水板的发泡构造,包括内外双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发泡到所需的发泡倍数的内层浮力结构置于浮水板的外型结构内,再一起置于膜具内加热一体发泡结合成型,该内层浮力结构均匀充满该外型结构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增加浮水板制作的速度,降低废品效量,及提高产品质量的功效。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是传统结构中发泡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传统结构中胶粒不足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传统结构中胶粒过量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浮水板产品的剖面示意图。
参阅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浮水板的发泡构造,主要是发泡到所需的发泡倍数的内层浮力结构10置于浮水板的外型结构20内,在外型结构20上预留有开口21,再一起置于浮水板造形的模具中,经加热一体发泡结合成型,再将预留一开口21封闭,进行一次加热烘干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浮水板30产品。其内层浮力结构10的胶粒100完全充满浮水板的外型结构20内部,如图5所示。在加热发泡结合成型中,稍微过量的内层浮力结构10从外型结构20上预留的开口21溢出,使内层浮力结构10均匀充满该外型结构20内。成型后,再将预留开口21封闭整形,进行一次加热烘干,极大提高浮水板30的质量,较少产生废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具有如下的优点1、制程简易及成型快速。
2、不用二次发泡成型,节省工时,节省入力,增加经济效益。
3、提高浮水板的产品质量。
4、任何型式的浮力内层与表面层皆可搭配制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与实用性,符合专利法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浮水板的发泡构造,该浮水板为内外双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发泡到所需的发泡倍数的内层浮力结构置于浮水板的外型结构内,再一起置于膜具内加热一体结合发泡成型,该内层浮力结构均匀充满该外型结构内。
专利摘要一种浮水板的发泡构造,包括内外双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发泡到所需的发泡倍数的内层浮力结构置于浮水板的外型结构内,再一起置于膜具内加热一体结合成型,该内层浮力结构均匀充满该外型结构内。具有增加浮水板制作的速度,降低废品效量,及提高产品质量的功效。
文档编号B29C44/02GK2478759SQ0121996
公开日2002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8日
发明者张枝茂 申请人:介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