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氟塑料平挤上吹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565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氟塑料平挤上吹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氟塑料平挤上吹式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氟塑料加工行业均采用由上世纪80年代研发的平挤平吹式模具生产,其生产出的薄膜为圆筒状。产品规格厚度为0.05mm~0.20mm,幅宽不大于400mm。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热氟膜,存在以下缺点薄膜厚度、宽度均匀性较差,例如规格为0.10mm厚度、幅宽为300mm的热氟膜,其厚度尺寸在圆周上的最大误差为±0.05mm,纵向为±0.04mm;薄膜折径(圆筒膜经辊压成双层后的幅宽)的最大误差达±30mm;且折径小,最大不超过400mm;由于尺寸偏差大,薄膜极易产生皱折。即使生产目前规格的热氟膜,由于工艺参数难以确定,造成单耗高,平均达30%。随着电子、化工、军工等各行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平挤平吹模具生产的热氟塑料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各大行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占地面积小、精度高、折径大的热氟塑料平挤上吹式模具。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热氟塑料平挤上吹式模具,由进料腔2、螺旋流道3、出料腔4、芯模6、口模7组成(如图1所示)。芯模6位于口模7的中心孔部位,芯模6的外立面呈锥面形状,口模7的内立面的形状与芯模6的外立面形状匹配,其中,芯膜6与口模7之间下侧部分形成空腔,呈锥形状,为进料腔2,进料口1位于进料腔2的底部,进料口1处设置有3-9个小孔;芯膜6与口模7之间上侧部分形成空腔,呈环形状,为出料腔4,出料口5位于出料腔4的顶部;芯模6与口模7之间中间部分形成空腔,螺旋流道3以螺旋形状嵌合于芯模6的外侧面,螺旋流道3上、下端之间螺旋槽深度逐渐缩小,进料腔2、出料腔4、螺旋流道3贯通。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螺旋流道,使高密度、高黏度的熔体沿螺旋流道向上挤出时,产生相当高的“反压力”,反压力的大小涉及到流道的长度、角度、形状和流量等因素,根据产品不同宽度、厚度要求,设计不同流道长度、角度、流量,以保证挤出量与塑化效果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中,出料口的直径与成膜的吹胀比有关,因为直径大,吹胀比小;直径小,吹胀比大。而成膜的吹胀比又与薄膜的厚度尺寸有关。因此确定吹胀比的范围为1.0-2.5,要求既能保证成膜膜泡的稳定性,又能覆盖所需产品的尺寸范围。生产的热氟塑料薄膜为筒状,最大折径可达600mm-800mm,展开后幅宽最大可达1200mm-1600mm,而薄膜厚度误差在±10%以内,能满足各种客户的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平挤上吹式模具工作原理如下物料经挤出机三通进入进料口,物料通过在模具螺旋流道内的旋转,使熔融状态的物料受热均匀,保证物料在挤出瞬间各质点的均匀性,控制物料在模具螺旋道内流动速度和成膜吹胀压力,调节热氟膜的厚度和幅宽尺寸。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新颖,成本低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
图中标号1为进料口,2为进料腔,3为螺旋流道,4为出料腔,5为出料口,6为芯模,7为口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热氟塑料上吹式模具中,芯模的长度为500mm,螺旋流道的上端直径为150mm,下端直径为90mm;进料口的直径为6×Φ10mm,口模的直径为180mm。上述部件材料采用新3号钢。上述模具结构与挤出机三通相连,通过一系列参数调整和控制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热氟塑料。
权利要求1.一种热氟塑料薄膜平挤上吹式模具,由进料腔(2)、螺旋流道(3)、出料腔(4)、芯模(6)、口模(7)组成,其特征在于芯模(6)位于口模(7)的中心孔部位,芯模(6)的外立面呈锥面形状,口模(7)的内立面的形状与芯模(6)的外立面形状匹配,其中,芯膜(6)与口模(7)之间下侧部分形成空腔,呈锥形状,为进料腔(2),进料口(1)位于进料腔(2)的底部,进料口(1)处设置有3-9个小孔;芯膜(6)与口模(7)之间上侧部分形成空腔,呈环形状,为出料腔(4),出料口(5)位于出料腔(4)的顶部;芯模(6)与口模(7)之间中间部分形成空腔,螺旋流道(3)以螺旋形状嵌合于芯模(6)的外侧面,螺旋流道(3)上、下端之间螺旋槽深度逐渐缩小,进料腔(2)、出料腔(4)、螺旋流道(3)贯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氟塑料薄膜平挤上吹式模具。由进料腔、螺旋流道、出料腔、芯模、口模组成,进料腔、出料腔、螺旋流道贯通,位于芯膜与口膜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由于采用螺旋流道,使高密度、高黏度的熔体沿螺旋流道向上挤出时,产生相当高的“反压力”,以保证挤出量与塑化效果的一致性。使用本模具生产热氟塑料薄膜,成膜膜泡的稳定性高,又能覆盖所需产品的尺寸范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新颖,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B29C47/20GK2717664SQ20042003741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9日
发明者刘华新, 马玉书, 彭希旺 申请人:上海市塑料研究所, 浙江东风塑料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