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把手吹塑成形瓶及该瓶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975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把手吹塑成形瓶及该瓶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把手吹塑成形瓶及该瓶的制造装置,更为详细地 说,涉及这样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及该瓶的制造装置,即,当形成瓶时, 预先在其胴体部表面形成把手安装用的底侧凹部,在该底侧凹部安装后 来另外成形的把手。
背景技术
作为以矿泉水为代表的饮料和食用油脂或调味液等液体容器,多使 用吹塑成形瓶。这种瓶在250ml以上不到1800ml的场合,通常不设置 把手的例子较多。然而,当在1800ml以上时,如不带把手,则不便使 用,所以,带把手的瓶较多。在该带把手的瓶中,存在以下3种类型。1. 吹塑成形时,与瓶部分一体成形把手部分。2. 在成形用金属模内嵌入另外成形的把手,成形瓶时在金属模内 将把手安装于瓶。3. 瓶成形时,在该瓶的胴体表面形成底侧凹部,在该底侧凹部嵌 入后来另外成形的把手进行安装。本发明为在上述背景技术中说明的3种类型中的第3种介绍的后来 安装把手的类型的瓶和其制造装置。首先,说明该后来安装类型的瓶。该瓶如图12所示那样,当成形 瓶本体100时,在胴体部101的表面的一部分上下对置地预先成形底侧 凹部102、 103,之后,相对该底侧凹部102、 103,从内侧分别配合分 别朝水平方向成形的上臂106与下臂107的接合部106a和接合部106b, 从而在后来将把手104安装于底侧凹部102,其中,上臂106和下臂107 分别位于手柄部105的上下。然而,在这样的后安装类型中,瓶本体IOI内的液体的重量越重, 则握住把手104抬起瓶本体100、倾斜地从瓶本体100的口 100a注入液 体时,应力越集中到瓶本体100的底侧凹部102、 103部分,另外,吹 塑成形的瓶本体100的壁厚薄,易于变形,所以,底侧凹部102、 103 与把手104侧的接合部106a、 107a的接合关系不稳定。另外,由于在 把手104侧的上下臂106、 107也产生挠曲,所以,不稳定度增加,严 重的场合把手104可能脱出。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提出有这样的方案,即,如图13所示那 样,在把手104的上下臂106、 107的前端间安装支承板108,阻止上下 臂106、 107的挠曲,由此防止把手104脱出。然而,在安装该支承板108的场合,虽然对防止把手104脱出具有 效果,但当瓶的使用结束、要将瓶本体100与把手104分开时,拆下支 承板108很费事,成为分开时的障碍。另外,为了使瓶本体100与把手104的安装状态牢固,还可考虑将 底侧凹部102、 103形成得较深的方法,或在该底侧凹部102、 103的成 形中,将底侧凹部成形用的被称为凸轮的构件装入到金属模内,在吹塑 时同时打开该凸轮地动作,成形上下凹下的底侧凹部102、 103,为此, 底侧凹部102、 103的凹下深度存在限度,另外,作为重大缺点,上下 的底侧凹部102与103的凹下深度和形状在上下不同,这也成为把手104 易于脱出的原因。该上下的底侧凹部102与103的深度和形状不同的原因在于使用1 个缸使上下2个凸轮同时作动,所以,当在金属模将高压空气吹入到塑 坯内使其膨胀时,到达上下2个凸轮的时间不同,在该不同的时间成形 底侧凹部102、 103,同时,在下部底侧凹部103中,底侧凹部成形部的 方向与塑坯的膨胀方向为相同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过去的后安装型的带把手吹塑 成形瓶中存在的上述缺点的把手瓶和其控制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者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实验,完成了以 下构成的带把手瓶的构造和对制造该瓶最佳的装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 构成,根据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首先,第l项发明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将把手安装于形成在瓶本体的底侧凹部间,同时,在上述把手的上下臂间安装支承板,提高强度; 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板安装于瓶时,在上下臂间成为一直线状地构成。另外,第2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基础上,还 具有这样的特征在瓶本体侧的把手安装部的、支承板相对的面形成用 于防止支承板朝左右晃动的凹坑。另外,第3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基础上,还 具有这样的特征在上臂的下面形成斜坡,同时,在该斜坡的一部分形 成导向部,通过该导向部的作用,在压入支承板时,不朝左右晃动。另外,第4项发明在第l项发明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基础上,还 具有这样的特征使支承板朝负侧弯曲。另外,第5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基础上,还 具有这样的特征将支承板的上下臂的凸出部的节距设定得比底侧凹的 节距长0.2mm以上2.3mm以下的范围,使支承板稍朝负侧弯曲。另外,第6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基础上,还 具有这样的特征在支承板的纵向设置加强肋,增大支承板的强度。另外,第7项发明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制造装置在瓶本体的胴体 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成形底侧凹部,在该底侧凹部间安装把手;其特征 在于由分别设置的缸分别控制底侧凹成形用的上部和下部的凸轮,同 时,在膨胀的塑坯即将接触凸轮之前或大体同时地作动,该上部的凸轮 在通过吹气而膨胀的塑坯即将通过该上部的凸轮之前或按大体同时的 时间作动,从而可使上下的底侧凹部的凹坑的深度和形状大体相同,增 大把手的安装强度。


图1为本发明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侧面图。图2为把手部分的说明图。 图3为把手的说明图。图4为在瓶本体侧形成凹坑以防止把手的支承板朝左右偏移的实施 例的说明图。图5为在斜坡部分形成压入支承板时的导向部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6为使把手的支承板朝负侧变形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7为将形成于把手的上下臂的凸出部的上下节距形成得比上下底侧凹部的节距大的实施例的说明图。图8为在把手的支承板形成纵肋的例子的说明图。图9 (a)为在支承板的内面形成肋的例子的说明图,图9 (b)为在支承板的外面形成肋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IO为本发明的瓶制造装置的说明图。 图11 (A) ~ (F)为吹塑成形过程的说明图。 图12为过去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说明图。 图13为过去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1为与技术方案1的发明对应的带把手瓶。该瓶l为由吹 塑成形法成形的聚酯树脂制的瓶,在瓶本体2的胴体部3的表面后来安 装由相同的聚酯制成的把手4。下面更详细地说明该带把手4的瓶1。在瓶本体2的胴体部3的表 面为了安装把手,切去圆周的一部分将把手安装部5形成于从圃周凹下 的位置,同时,在该把手安装部5的上下阶梯部6、 7的分别对置的位 置形成由预定深度和形状的凹坑构成的底侧凹部8、 9。在把手4如图3所示那样,形成手柄部10、从该手柄部10朝水平
方向凸出的上臂11和下臂12、及分别在该上下臂ll、 12前端外侧形成 的配合到上下底侧凹部8、 9内的接合部lla、 12a。另外,从下臂12 侧朝上方一体形成支承板13,该支承板13的上端部13a设定为接合到 与形成于上臂11下面的斜坡llc相连的阶梯部lib内的长度,同时, 使在该阶梯部llb接合支承板13的上端部13a时的支承板13成为直线 状地设定支承板13的长度和将把手4安装于瓶本体2时的上下臂11、 12的节距以及底侧凹部8、 9的节距。图2示出在上述构成的瓶本体2安装把手4的顺序,在安装把手4 之前,支承板13处于斜坡llc的后方,处于由1点划线示出的位置, 分别将把手4的上下臂11、 12的接合部lla、 12a配合到底侧凹部8、 9, 然后,用指尖朝箭头方向压入处于l点划线的位置的支承板,如图l和 图2所示那样,将其前端13a接合于阶梯部lla而形成支承梁。按照该实施例1,当安装把手4时,支承板13沿把手安装部5的面 形成为一直线状,所以,上下臂ll、 12的支承力如图13所示那样,与 支承板108朝外侧(正侧)弯曲的现有技术例相比增大,该把手4不易 脱出。(实施例2)本实施例2与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对应,如图4所示那样,在与 支承板13对应的安装部5的正面正好容纳支承板13地形成凹坑14,在 该凹坑14内收容支承板13,从而可防止支承板13朝左右晃动而导致支 承力不稳定。(实施例3)本实施例3与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对应,在形成于把手4的上臂 11的下面的斜坡llc上如图5所示那样形成导向肋15,在支承板13的 上端部13a形成与该导向肋15接合的切口部13b,如在图2中从1点 划线的位置如箭头所示那样,为了与阶梯部llb接合而将支承板13压 入时,支承板13的上端部13a不朝左右晃动地进行导向,可将支承板 13按正确的姿势接合到预定的位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对应,如图6所示那样,当将把 手4安装于瓶本体2时,使支承板13朝负侧(瓶l的内侧)弯曲,从 而使得支承板13不易朝正侧(瓶l的外侧)产生位移,把手4不易脱 出。但是,通过朝该负侧弯曲的支承板13将指尖等作用于支承板13的 背面,从而使其朝正侧移动,产生间隙,所以,可利用该间隙容易地从 阶梯部llb拆下上端部13a,从瓶1拆下把手4,将其分开。 (实施例5)实施例5与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对应,如图7所示那样,成为图 1的状态地将支承板13接合于上臂侧的阶梯部lib内,作为支承梁, 此时,把手4的上下臂11、 12的接合部lla、 12b的前端间的节距H' 比瓶本体2侧的底侧凹部8、 9的节距H长0.2mm以上、2.3mm以下 的范围地设定尺寸,从而即使在瓶本体2侧尺寸精度产生误差,也可确 实地防止把手4的安装强度不足。接合部lla、 12b的节距在上述范围以下时,精度的误差的影响增 大,在上述范围以上时,把手4的安装变得困难,所以,该范围对于实 用较理想。(实施例6 )实施例6与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对应,如图8所示,在支承板13 形成纵向的肋16c,由此增大相对支承板13的翘曲的耐力,增大支承板 13的支承力,把手4不易脱出,肋16c如图9 (A)和(B)所示那样, 也可为支承板13的表面(A)或背面(B)的任一侧。 (实施例7)本实施例7涉及与以上说明的带把手瓶的制造装置的技术方案8所 述的发明对应,根据图IO说明其构成,根据图11 (A) ~ (F)说明装 置的吹塑成形方法和成形底侧凹部的凸轮机构的构成和其作用。图10示出吹塑成形机的断面,该吹塑成形机50具有金属模51、 52, 处于型腔53的下部中心的高压空气吹入口 54,塑坯保持部55,及处于 金属模51、 52的上部中央的底部成形部56,另外,在金属模52侧设置 有通过凸出到型腔53内而在瓶l形成底侧凹部8、 9的凸轮机构57。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凸轮机构57。该凸轮机构57包括上下的凸轮60、 61和上下的缸64、 65,该上下凸轮60、 61在上下设置的支轴58、 59 上对称而且可自由回转地安装,该上下的缸64、 65用于分别通过连杆 62、 63使该上下凸轮60、 61以支轴58、 59为中心回转。在上述上下凸轮60、 61分别朝上下方向地形成底侧凹成型部60a、 61a,该底侧凹成形部60a、 61a从形成于型腔53的瓶本体2的把手安 装成形部53a自由进出于型腔53内。下面根据图11 (A) ~ (F)说明由以上说明的瓶制造装置成形瓶 的过程。(A)为在装置的空气吹入口 54安装塑坯a的状态。此时,上 下的釭64、 65分别后退,上下凸轮60、 61的底側凹成形部60a、 61a 从型腔53内后退。然后,如(B)所示那样,当高压空气通过延伸杆66吹入到塑坯a 内时,塑坯a开始沿型腔53从图中下部膨胀。如(C)所示那样,进行吹气,延伸杆66上升,在膨胀后的塑坯a 即将来到下凸轮61的底側凹成形部61a的部位之前的时刻,下缸65作 动,以支轴59为中心使下凸轮61朝逆时针方向回转。结果,底侧凹成 形部61a凸出到型腔53内,成形上底侧凹部8。然后,如(D)所示那样,延伸杆66进一步上升,继续吹气,膨胀 后的塑坯a越过上凸轮60的底侧凹成形部60a时,上釭64作动,上凸 轮60以支轴58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回转,底侧凹成形部60a凸出到型 腔53内,底侧凹成形部60a咬入到膨胀的塑坯a内。结果,成形上底 侧凹部8。然后,如(E)所示那样,延伸杆66进一步上升,进行吹气,最终 如(F)所示那样,在型腔53内将塑坯a成形于瓶l.上下凸轮60、 61 在该瓶成形结束和冷却结束之前保持其位置,在冷却结束后,上下的缸 64、 65同时后退,使上下凸轮60、 61朝与先前相反的方向分别回转, 从型腔53内脱离底侧凹成形部60a、 61a。此后,打开金属模51、 52,从型腔53内取出成形的瓶l。 按照本发明,由各缸64、 65驱动上下凸轮60、 61的回转,所以,
可相对过去的同时驱动方式错开回转时刻。结果,在瓶1的底侧凹部8、 9的成形中,在成形上底侧凹部8时, 塑坯a来到之前底侧凹成形部60a不是凸出等候,而是在塑坯a刚通过 上凸轮60的底侧凹成形部60a之后凸出,成形上底侧凹部8,所以,上 底侧凹部8也与下底侧凹部9同样,可成形具有预定深度和形状的凹坑, 结杲,可形成不易脱出的上底侧凹部8。按照本发明,带把手吹塑成形瓶通过防止安装时支承板朝左右移 动,或使其成一直线或朝负方向弯曲,从而实现支承强度的强化。结果, 虽然过去瓶常发生成形精度的问题,薄壁导致易于变形,把手易于从瓶 脱离,但按照本发明,由于支承板稳定,所以,把手的安装强度高,具 有不易脱出的效果。另外,在本发明的瓶的制造装置中,通过分别设置底侧凹成形用的 凸轮的缸的作用,在最佳时刻使其作动,所以,在底侧凹部特别是如设 计的那样成形上底侧凹(在瓶中为下底侧凹部)的凹坑的深度和形状。 结果,底侧凹部的成形不良导致把手易于脱开这样的缺点消失。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制造装置,该带把手吹塑成形瓶的结构为在瓶本体的胴体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成形底侧凹部,在该底侧凹部间安装把手;其特征在于由分别设置的缸分别控制底侧凹成形用的上部和下部的凸轮,同时,在膨胀的塑坯即将接触凸轮之前、或大体同时地作动,上部的凸轮在通过吹气而膨胀的塑坯即将通过该上部的凸轮之前、或按大体同时的时间作动,从而可使上下的底侧凹部的凹坑的深度和形状大体相同,增大把手的安装强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把手的安装强度、把手不易脱开的带把手吹塑成形瓶和该把手不易脱开的吹塑成形瓶的制造装置。在吹塑成形过程中,分别设置成形上下的底侧凹部(8、9)的凸轮(60、61)用的缸(64、65),从而使下凸轮(61)侧的作动在先,上凸轮(60)侧的作动在后,将下底侧凹部(9)的凹坑的深度和形状形成得与上底侧凹部(8)侧大体相同。结果,把手(4)的接合部(11a、12a)在其上下牢固地接合于上下的底侧凹部(8、9),把手(4)的安装强度提高,不易脱开。
文档编号B29C49/30GK101164764SQ20071014089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5日
发明者折元宏行 申请人:株式会社开拓;爱而泰可Alt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