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出机构的加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374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模具顶出机构的加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模具的改良结构,特别是涉及塑料注塑模具的一种顶出 机构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注塑成型机可分为合模装置与注射装置。合模装置主要作用是实现 模具开闭以及顶出制品。注射装置是使树脂材料受热融化后射入模具内的装置。 从料头把树脂挤入料筒中,通过螺杆的转动将熔体输送至机筒的前端。整个过 程,在加热器的作用下加热使机筒内的树脂材料受热,在螺杆的剪切应力作用 下使树脂成为熔融状态,将相当于成型品及主流道,分流道的熔融树脂滞留于 机筒的前端,螺杆的不断向前将材料射入模腔。
当熔融树脂在模具内流动时,须控制螺杆的移动速度,即射出速度,并在 树脂充满模腔后用压力(保压力)进行控制。当螺杆位置,注射压力达到一定 值时我们可以将速度控制切换成压力控制。
所谓模具是指,树脂材料射入金属模型后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的制品的装置。 为了控制模具的温度,在模具上还有使冷媒(温水或油)通过的冷却孔,加热 器等装置。已成为熔体的材料进入主流道,经分流道,浇口射入模腔内。经过 冷却阶段后打开模具,成型机上的顶出装置会把顶出杆顶出,将制品推出。
注塑模具在加工塑料产品注塑完毕后,将由顶出机构将产品顶出卸下。一 定规格的注塑机其合模,也即顶出机构的行程是一定的,在其行程范围内顶出 卸下成型产品。但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注塑产品的重量并不大,使用的注塑机 规格也不需要大,但是其长度方向的尺寸却较大,需要有较大的顶出机构长度 才能妥善顶出卸下加工完的产品,而较长顶出机构的注塑机势必其注塑吨位较 大,如此产生了一对矛盾纯粹为了卸长件选用大规格注塑机,机床投资大, 消耗能源大,但是如果选用小规格注塑机床又不能正确卸件。无奈常常是大材
小用浪费了不少资源和能源。
使用者希望能较大程度地发挥注塑机床的作用,在机床压力充裕的情况下 使得顶杆机构也能有所提升,满足顶件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模具顶出机构行程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模具顶出机构的加长结构,包括在动模上水平设置的推板抵压位于滑 槽中顶杆的尾端,其特征在于,在顶杆的侧部定模上设置一个固定支点,在支 点上铰接一呈L形的加长旋转杆,加长旋转杆的水平杆置于推板上方,且抵于 顶杆的尾端。
所述加长旋转杆的L形夹角大于90度。
所述加长旋转杆的L形夹角的外角呈圆弧角。
采用本技术方案,动模的推板向上推动,加长旋转杆的垂直杆上端受定模 固定支点的约束只能旋转不能移动,加长旋转杆围绕固定支点旋转,加长旋转 杆外角的圆弧角在推板上水平移动,加长旋转杆的水平杆逐渐斜向上翘起,推 动顶杆在滑槽内向上垂直移动。
由于加长旋转杆的主旋转轴是在定模的固定支点,加长旋转杆的L形夹角
靠近固定支点,相对于加长旋转杆的水平杆上任何位置与固定支点的距离比较
近,根据杠杆原理,在加长旋转杆L形夹角处的位移将在加长旋转杆的水平杆 任何位置处产生较大的位移,尤其在水平杆的端头将获得最大位移。由此产生 了推板的少量移动可实现在加长旋转杆的水平杆上任何位置较大的位移,产生 了顶出机构加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注塑加工后脱模行程较长,大于注塑机原顶出 机构长度的注塑机,采用本技术方案,方便地增加了顶出长度,实现充分挖掘 和利用了注塑设备的注塑能力,相对现有技术采用的大功率设备节约了加工机 械的资料和能源是一项节能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的模具顶出机构结构简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顶出机构的加长结构简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顶出机构的加长结构,在推板向上推进一个位置的结构 简图。
图中,l一固定支点 2—定模3—加长旋转杆 4—推板 5—动模 6—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现的 一种模具顶出机构的加长结构,动模5上水平设置的推板4抵压位于滑槽 中顶杆6的尾端,在顶杆6的侧部定模2上设置一个固定支点1,在支点1上铰 接一呈L形的加长旋转杆3,加长旋转杆3的水平杆插入推板4上方和顶杆6 尾端之间。
加长旋转杆3的L形夹角大于90度,加长旋转杆3的L形夹角的外角呈圆弧角。
动模5的推板4向上推动,加长旋转杆3的垂直杆上端受定模2固定支点1 的约束只能旋转不能移动,加长旋转杆3围绕固定支点1旋转,加长旋转杆3 外角的圆弧角在推板4上水平移动,加长旋转杆3的水平杆逐渐斜向上翘起, 推动顶杆6在滑槽内向上垂直移动。
由于加长旋转杆3的主旋转轴是在定模2的固定支点1,加长旋转杆3的L 形夹角靠近固定支点1,相对于加长旋转杆3的水平杆上任何位置与固定支点1 的距离比较近,根据杠杆原理,在加长旋转杆3L形夹角处的位移将在加长旋转 杆3的水平杆任何位置处产生较大的位移,尤其在水平杆的端头将获得最大位 移。由此产生了推板4的少量移动可实现在加长旋转杆3的水平杆上任何位置 较大的位移,产生了顶出机构加长的效果。
权利要求1. 一种模具顶出机构的加长结构,包括在动模(5)上水平设置的推板(4)抵压位于滑槽中顶杆(6)的尾端,其特征在于,在顶杆(6)的侧部定模(2)上设置一个固定支点(1),在支点(1)上铰接一呈L形的加长旋转杆(3),加长旋转杆(3)的水平杆置于推板(4)上方,且抵于顶杆(6)的尾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长旋转杆(3)的L形夹 角大于90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长旋转杆(3)的L形夹 角的外角呈圆弧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模具的改良结构,特别是涉及塑料注塑模具的一种顶出机构的改良结构。一种模具顶出机构的加长结构,包括在动模(5)上水平设置的推板(4)抵压位于滑槽中顶杆(6)的尾端,在顶杆(6)的侧部定模(2)上设置一个固定支点(1),在支点(1)上铰接一呈L形的加长旋转杆(3),加长旋转杆(3)的水平杆置于推板(4)上方,且抵于顶杆(6)的尾端,所述加长旋转杆(3)的L形夹角大于90度,所述加长旋转杆(3)的L形夹角的外角呈圆弧角。本技术方案,方便地增加了顶出长度,实现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注塑设备的注塑能力,相对现有技术采用的大功率设备节约了加工机械的资料和能源,是一项节能技术。
文档编号B29C33/44GK201205746SQ200820057288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5日
发明者敏 何, 张洪海, 王建官, 田畑行一郎 申请人:上海德奎久保田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