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用模具和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3472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型用模具和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成型品进行成型的模具和成型品的制造方法。特别适合应用于 对会产生溶合纹的环状成型品或有孔的成型品等成型的情况。
背景技术
以往,大量地成型相同的成型品时,己知有采用成型用模具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这里,参考图7对例如多腔成型环状成型品时的成型用模具进行说明。对采用熔融的 树脂作为向成型用模具填充的成型材料的情况进行说明。图7是以往的成型用模具的一侧 的模具(动侧或定侧)的立体图。在图7中,用虚线表示未图示的设置在另一侧模具(定 侧或动侧)上的直浇道101。
模具100包括主浇道102、分浇道103 (隐-翻)、浇口 104 (104a-翻)和模腔 105 (105a-105d)。主浇道102和分浇道103的截面形状分别是具有拔模斜度的梯形。这 里由于拔模斜度微小,以下称为呈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而且,主浇道102和分浇道103 的截面形状中的宽度W和深度H为大致相等的尺寸。另外,宽度W和深度H不限于大致相 等的尺寸,也可以是不同的尺寸。这里,对成型品进行成型时,在使未图示的另一侧模具 和这一侧模具(模具100)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注塑成型机通过直浇道101将熔融的树脂 注入主浇道102。
熔融的树脂从主浇道1Q2分别向分浇道103 ( 103a-103d)分流,从各浇口 104 (馳-翻)向模腔105 (105a-105d)填充。熔融的树脂向全部模腔105 (105a-105d) 填充,凝固后,将一侧的模具和另一侧的模具分型,由此能够制造出多个与模腔105 (105a-105d)凹凸相反的环状成型品。分型后,多个环状成型品上,由主浇道102、分浇 道103 (103a-则)和浇口 104 (104a-104d)成型的部分仍保持连接状态。
下面,参考图8,对熔融的树脂从主浇道102,经分浇道103 (103a-103d)、浇口 104 (104a-翻)向模腔105 (105a-105d)填充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8是模具100的局 部俯视图。这里,以图7所示的模腔105中的模腔105d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箭头A所示,从直浇道101注入的熔融的树脂通过主浇道102,流入到主浇道102和分浇道103d以90度相交的弯折部106b。流入弯折部106b的树脂,沿着弯折部 106b从主浇道102向分浇道103d弯折移动。这时,树脂在弯折部106b内侧和外侧填充的 时间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如图8的箭头B所示,通过弯折部106b内侧的树脂,立刻向 弯折部106b内侧填充,因此填充得早。另一方面,如箭头B'所示,通过弯折部106b外 侧的树脂比通过内侧的树脂绕得远,因此填充得晚。这种填充时间的差异,与注塑成型机 的成型条件(特别是注塑速度)等有关。
如此在弯折部106b内侧和外侧的填充时间产生了差异的树脂,接下来通过分浇道 103d,经过各自的时间差到达浇口部104d。接下来,到达浇口部104d的树脂中,通过弯 折部106b内侧的树脂流入模腔105d的图8所示的箭头C方向,通过弯折部106b外侧的 树脂流入模腔105d的图8所示的箭头C'方向。这里,沿箭头C方向流入的树脂是通过弯 折部106b内侧的树脂,因此早于通过弯折部106b外侧的树脂到达浇口 104d。因此,沿箭 头C方向流入的树脂,早于沿箭头C'方向流入的树脂被填充。结果,沿箭头C方向流入 的树脂和箭头C'方向流入的树脂在汇合线107处汇合,该汇合线从模腔105d的对称位置 108 (中心)向沿箭头C'方向流入的树脂侧偏移。该汇合线107称为溶合纹。这里,与模 具的设计者想使溶合纹产生在模腔105d的对称位置108上相对照,产生在了非对称的位 置上。
这种溶合纹降低了成型的成型品外形的美观,因此有必要使其产生在成型品的分型面 和设计或意愿设置的狭缝上,从而使溶合纹难于识别。然而,使不是笔直而是弯曲的溶合 纹和上述产生在成型品的无意愿的非对称位置上的溶合纹,产生在分型面和狭缝上是困难 的。
以往,为了使上述弯曲的溶合纹和产生在非对称位置上的溶合纹笔直地产生或产生在 对称位置上,通过改变成型条件(特别是注塑速度)来应对。例如,通过改变成型条件, 控制树脂填充上述弯折部106b的内侧的时间和外侧的时间。另外,例如,通过改变成型 品自身的厚度,或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改变浇口的位置,使溶合纹产生在模腔105的 意愿位置上。
专利文献h日本特开平9-13176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成型条件的范围窄、成型条件不能改变,或由于成型品部件的重量平衡必须 均一化而不能改变成型品自身的厚度时,不能控制溶合纹的形状和产生位置。而且,即使 改变浇口位置,能够改变的浇口位置也被限制在浇道的范围内,因此不能按照意愿控制溶合纹的形状和产生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成,其目的在于控制在成型品上产生的溶合纹的形状和产 生位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成型用模具,其用于从直浇道向模腔填充成型材料的浇道具有弯折部, 从所述弯折部到所述模腔的浇道的至少一部分,其通过所述弯折部内侧的流路和通过所述 弯折部外侧的流路的截面积不同。
又,通过所述弯折部内侧的流路上设有突起。
又,所述突起靠近所述弯折部。
又,所述突起被做成镶块状而设置。
又,所述突起的宽度尺寸为所述浇道宽度的大致一半,并且所述突起比所述浇道的深 度尺寸浅。
本发明为一种采用成型用模具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成型该成型用模具的用于从直浇 道向模腔填充成型材料的浇道具有弯折部,从所述弯折部到所述模腔的浇道的至少一部 分,其通过所述弯折部内侧的流路的一部分上设置突起,以使成型时通过所述弯折部内侧 的成型材料到达所述模腔的时间和通过所述弯折部外侧的成型材料到达所述模腔的时间 大致相同。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从弯折部到模腔的浇道的至少一部分,其通过弯折部内侧的流路和通过 弯折部外侧的流路的截面积不同,因此不用改变成型条件、成型品自身的厚度或浇口的位 置等,就能够控制在成型品上产生的溶合纹的形状和产生位置。因此,通过使溶合纹的形 状和产生位置按照意愿产生,能够使溶合纹不明显,能够提高成型品的制品价值。
又,例如采用本发明,在通过弯折部内侧的流路上设有突起。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 结构,使通过弯折部内侧的流路和通过弯折部外侧的流路的截面积不同。
又,例如采用本发明,由于突起靠近弯折部,要通过弯折部内侧的树脂立刻被突起挡 住前进道路,因此能够充分延迟树脂向弯折部内侧填充的时间。
又,例如采用本发明,突起被做成镶块状而设置,因此能够简单地置换突起,能够根 据成型材料的种类和成型条件简单地改变浇道的截面形状。又,例如采用本发明,突起的宽度尺寸为浇道宽度的大致一半,并且该突起比浇道的 深度尺寸浅,因此,能够产生良好的溶合纹。


图1是第一实施形态的成型用模具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分浇道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分浇道的俯视图。
图4是采用第一实施形态的成型用模具所成型的成型品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其它实施形态的分浇道的立体图。
图6是不能控制溶合纹产生的分浇道的立体图。
图7是以往的成型用模具的立体图。
图8是以往的成型用模具的分浇道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成型用模具
11直浇道
12主浇道
13分浇道
14浇口
15模腔
16弯折部
19d突起
20d突起
32d溶合纹
50d突起
70d突起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成型用模具的较佳实施形态进行说明。这里,对采用熔 融的树脂作为向成型用模具填充的成型材料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形态)图l是第一实施形态的成型用模具的一侧模具的立体图。这里,对例如4腔成型环状 成型品的成型用模具(以下称为模具)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模具1包括主浇道12(12a、12b)、分浇道13(13a-13d)、浇口 14(14a-14d) 和模腔15 (15a-15d)。用虚线表示未图示的设置在另一侧模具上的直浇道11。本实施形 态的模具1的各个结构要素以直浇道11的中心线L为中心成中心对称。
主浇道12 (12a、 12b)是使从直浇道11注入的熔融的树脂向分浇道13流入的槽状流 路。主浇道12 (12a、 12b)形成在与上下方向设置的直浇道ll垂直的方向。主浇道12的 流路的截面形状为具有拔模斜度的梯形。这里由于拔模斜度微小,以下称为呈大致矩形的 截面形状。而且,主浇道截面形状中的宽度W和深度H为大致相等的尺寸。另外,宽度W 和深度H不限于大致相等的尺寸,也可以是不等的尺寸。
在主浇道12 (12a、 12b)的两端部上通过弯折部16 (16a、 16b)形成有分浇道13 (13a-13d)。即,主浇道12 (12a、 12b)和分浇道13 (13a-13d)成90度相交(垂直相 交),该相交部位为弯折部16 (16a、 16b)。这样,模具1在浇道的中途具有弯折部16。 弯折部不限于垂直相交的情况,可以以不同于90度的角度弯折,也可以以弯曲的形状弯 折。
分浇道13 (13a-13d)是使熔融的树脂从弯折部16 (16a、 16b)向模腔15 (15a-15d) 流入的槽状流路。这里,分浇道13 (13a-13d)的截面形状中的深度尺寸基本上可以与主 浇道12 (12a、 12b)的深度H尺寸相等,宽度尺寸可以与宽度W尺寸不同。这里,分浇道 13 (13a-13d)的截面形状与主浇道12相同,是宽度W和深度H大致相等的大致矩形的截 面形状,并且沿着流路至少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分浇道13a-13d的各截面形状, 分别以上述中心线L为中心而中心对称。后面将参考图2对各截面形状的具体情况进行说 明。各分浇道13 (13a-13d)的顶端形成有浇口 14 (Ma-14d)。
浇口 14 (14a-14d)是使熔融的树脂向各模腔15 (15a-15d)填充的流入口。浇口 14 的截面积被做小,以使向各模腔15填充的树脂不逆流,并且使成型后的成型品中的制品 部分和非制品部分容易切断。各浇口 14 (14a-14d)的顶端形成有模腔15 (15a-15d)。
模腔15 (15a-15d)通过填充熔融的树脂对作为制品的成型品进行成型。本实施形态 的模腔15 (15a-15d)用于成型环状的成型品,因此形成为环状的槽形。而且,上述浇口 14与模腔15的外周面相连接。模具1上,从主浇道12 (12a、 12b)延长的部分形成有熔 渣槽17 (17a、 17b),用于使熔融的树脂向分浇道13 (13a-13d)顺滑地流入。
这样,从主浇道12(12a、 12b)分支到多条分浇道13(13a-13d),并且模腔15(15a-15d)与各分浇道13 (13a-13d)连接,从而一次能成型多个成型品。
下面参考图2和图3对分浇道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这里,以多条分浇道中的分浇道 13d为例进行说明。图2是包括分浇道13d的立体图。图3是包括分浇道13d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分浇道13d的截面形状,根据长度方向即从弯折部16b到浇口 14d的位置而 变化。更具体地说,沿着长度方向,分浇道13d在第一部位23d、第二部位24d和第三部 位25d的截面形状互不相同。
首先,第一部位23d为靠近弯折部16b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13d整体 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1/5。而且,第一部位23d的通过弯折部16b内侧到达第二部位24d 的流路和通过弯折部16b外侧到达第二部位24d的流路的截面形状不同。具体来说,通过 弯折部16b内侧到达第二部位24d的流路上设有突起19d或突部,其宽度w为分浇道13d 的宽度W的大致1/2,高度h为分浇道13d的深度H的大致2/3。另一方面,通过弯折部 16b外侧到达第二部位24d的流路上,没有设置突起。即,通过设置突起19d,使得通过 弯折部16b内侧到达第二部位24d的流路,其占分浇道13d宽度的大致一半的流路的深度 尺寸比分浇道13d的深度尺寸浅。因此,使得分浇道13d中熔融的树脂填充得早的一侧(分 浇道13d的从宽度W的中心开始的一侧)的截面积变小。
第二部位24d为位于第一部位23d和第三部位25d之间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 分浇道13d整体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3/5。而且,第二部位24d上设有突起20d或突起 部,其宽度为分浇道13d的宽度W,高度h为分浇道13d的深度H的大致2/3。
第三部位25d为靠近浇口 Md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13d整体长度方向 的长度的大致1/5。而且,第三部位25d上没有设置突起。即,第三部位25d的槽的截面 形状和主浇道12的流路的截面形状相同,为宽W深H的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这里宽度W 和深度H为大致相等的尺寸。
这里,设在第一部位23d上的突起19d和设在第二部位24d上的突起20d镶块状地固 定在分浇道13d上。或者将分浇道13d自身做成镶块状而设置。因此,根据填充树脂的种 类和成型条件,通过置换突起19d和突起20d,或置换分浇道13d自身,能够简单地改变 分浇道的截面形状。
下面,参考图3对将熔融的树脂从主浇道12 (12a、 12b)经过分浇道13 (13a-13d)、 浇口 14 (14a-14d)向模腔15 (15a-15d)填充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这里以多个模腔15 中的模腔15d为例进行说明。其它模腔15a-15c分别以图1所示的中心线L为中心而中心 对称地被填充。首先,如箭头E所示,从直浇道ll注入的熔融的树脂通过主浇道12b,流入到主浇道 12b和分浇道13d所相交的弯折部16b。流入弯折部16b的树脂,沿着弯折部16b从主浇 道12b弯折流入分浇道13d。树脂也从主浇道12b弯折流入分浇道13c,这里省略其说明。 这时,如果是以往的模具,树脂在弯折部16b的内侧和外侧填充的时间会发生变化。艮卩, 通过弯折部16b内侧的树脂填充得早,而通过弯折部16b外侧的树脂由于绕得远而填充的 时间晚。
然而,本实施形态中上述那样的分浇道13d的第一部位23d,其通过弯折部16b内侧 到达第二部位24d的流路上设有突起19d。因此,如图3的箭头F所示,要通过弯折部16b 内侧的树脂被突起19d挡住前进道路,因此填充时间变晚。另一方面,通过弯折部16b外 侧到达第二部位24d的流路上,没有设置突起。因此,如图3的箭头F'所示,要通过弯 折部16b外侧的树脂的前进道路不受阻碍,因此填充时间不变。这样,要从弯折部16b内 侧通过的树脂由于突起19d而填充时间变晚,因此要通过弯折部16b内侧和外侧的树脂的 填充时间的差异被消除。
接下来,通过弯折部16b的内侧和外侧的树脂同时通过第一部位23d,并保持相同的 速度到达第二部位24d、第三部位25d和浇口 14d。到达浇口 14d的树脂中,通过弯折部 16b内侧的树脂沿模腔15d的如图3所示的箭头G方向流入,通过弯折部16b外侧的树脂 沿模腔15d的如图3所示的箭头G'方向流入。这里,沿箭头G方向和箭头G'方向流入 的树脂同时到达模腔15d,因此在与模腔15d的中心一致的汇合线26上汇合。B卩,能够使 溶合纹产生在模腔15d的对称位置上。在其它模腔15a-15c中,同样也能够使溶合纹产生 在模腔15a-15c的对称位置上。
下面,参考图4对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模具进行成型的成型品进行说明。图4是成型后 的成型品的局部立体图。图4所示的成型品30是包括环状制品31d的成型品的一部分, 该环状制品31d由图2和图3所示的模腔15d形成。如图4所示,环状制品31d上,溶合 纹32d形成在环形的中心、即浇口的直径方向的相对侧上。
这样,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成型用模具,分浇道13的从弯折部16内侧到模腔15的流 路的截面积比从弯折部16外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小。因此,在将树脂填充到模腔 15前,可以在分浇道13内调整好树脂的流动平衡,能够使溶合纹产生在与模腔15的中心 一致的部分上。
而且,通过使分浇道13的从弯折部16内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和从弯折部16 外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不同,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意愿来控制在成型品上产生的溶合纹的位置等。特别是通过使溶合纹产生在成型品的分型面和设计或意愿设置的狭缝上, 能够使溶合纹难于目视识别。
而且,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成型用模具,使突起19靠近弯折部16而设置。因此,要通 过弯折部16内侧的树脂立刻被突起19挡住前进道路,因此能够提高延迟树脂向弯折部16 内侧填充的时间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成型用模具仅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设置突起19,以使分浇道 13的从弯折部16内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小于从弯折部16外侧到模腔15的流路 的截面积。但是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也可以扩大分浇道13的槽,以使从弯折部16外 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大于从弯折部16内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即,可以 使分浇道13中熔融的树脂填充得晚的一侧(分浇道13的从宽度W的中心开始的一侧)的 截面积变大。
(第二实施形态)
下面,参考图5 (a)对第二实施形态的分浇道的截面形状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这里, 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在分浇道中以相当于图1所示的分浇道13d的部分为例进行说明。 图5 (a)是分浇道43d的立体图。分浇道43d以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形态结构相同,因此 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 (a)所示,分浇道43d的截面形状,根据长度方向即从弯折部16b到浇口 14d 的位置而变化。更具体地说,沿着长度方向,分浇道43d的第一部位54d和第二部位55d 的截面形状互不相同。
首先,第一部位54d为靠近弯折部16b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43d整体 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4/5。而且,第一部位54d的通过弯折部16b内侧到达第二部位55d 的流路和通过弯折部16b外侧到第二部位55d的流路的截面形状不同。具体来说,通过弯 折部16b内侧到达第二部位55d的流路上设有突起50d,其宽度w为分浇道43d的宽度W 的大致1/2,高度h为分浇道43d深度H的大致2/3。另一方面,通过弯折部16b外侧到 达第二部位55d的流路上,没有设置突起。即,通过设置突起50d,使得通过弯折部16b 内侧到达第二部位55d的流路,其占分浇道43d宽度的大致一半的流路的深度尺寸比分浇 道43d的深度尺寸浅。因此,使得分浇道43d中熔融的树脂填充得早的一侧(分浇道43d 的从宽度W的中心开始的一侧)的截面积变小。
第二部位55d为靠近浇口 14d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43d整体长度方向 的长度的大致1/5。而且第二部位55d上没有设置突起。S卩,第二部位55d的槽的截面形状与主浇道12的流路的截面形状相同,为宽W深H的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这里,宽度W 和深度H为大致相等的尺寸。
设在第一部位54d上的突起50d是对第一实施形态的镶块状突起19d和突起20d、或 分浇道13d自身进行置换的结构。
这样,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成型用模具,分浇道43的从弯折部16内侧到模腔15的流 路的截面积,小于从弯折部16外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因此,与第一实施形态相 同,在将树脂填充到模腔15之前,可以在分浇道43内调整好树脂的流动平衡,能够使溶 合纹产生在与模腔15的中心一致的部分上。 (第三实施形态)
下面,参考图5 (b)对第三实施形态的分浇道的截面形状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这里, 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在分浇道中以相当于图1所示的分浇道13d的部分为例进行说明。 图5 (b)是分浇道63d的立体图。分浇道63d以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形态结构相同,因此 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 (b)所示,分浇道63d的截面形状,根据长度方向即从弯折部16b到浇口 14d 的位置而变化。更具体地说,沿着长度方向,分浇道63d的第一部位73d、第二部位74d 和第三部位75d的截面形状互不相同。
首先,第一部位73d为靠近弯折部16b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63d整体 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1/5。第一部位73d上没有设置突起。即,第一部位73d的槽的截 面形状与主浇道12的流路的截面形状相同,为宽W深H的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这里, 宽度W和深度H为大致相等的尺寸。
第二部位74d为位于第一部位73d与第三部位75d之间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 分浇道63d整体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3/5。而且,第二部位74d的通过弯折部16b内侧 到第三部位75d的流路和通过弯折部16b外侧到第三部位75d的流路的截面形状不同。具 体来说,通过弯折部16b内侧到第三部位75d的流路上设有突起70d,其宽度w为分浇道 63d的宽度W的大致1/2,高度h为分浇道63d深度H的大致2/3。另一方面,通过弯折部 16b外侧到第三部位75d的流路上,没有设置突起。即,通过设置突起70d,使得通过弯 折部16b内侧到达第三部位75d的流路,其占分浇道63d宽度的大致一半的流路的深度尺 寸比分浇道63d的深度尺寸浅。因此,使得分浇道63d中熔融的树脂填充得早的一侧(分 浇道63d的从宽度W的中心开始的一侧)的截面积变小。
第三部位75d为靠近浇口 14d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63d整体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1/5。而且第三部位75d上没有设置突起。即,第三部位75d的截面形状与 主浇道12的流路的截面形状相同,为宽W深H的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
设在第二部位74d上的突起70d是对第一实施形态的镶块状突起19d和突起20d、或 分浇道13d自身进行置换的结构。
这样,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成型用模具,分浇道63的从弯折部16内侧到模腔15的流 路的截面积,小于从弯折部16外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因此,与第一实施形态相 同,在将树脂填充到模腔15之前,可以在分浇道63内调整好树脂的流动平衡,能够使溶 合纹产生在与模腔15的中心一致的部分上。
在上述第一实施形态到第三实施形态中,对能够在分浇道内调整树脂的流动平衡,使 溶合纹产生在与模腔15的中心一致的部分上的浇道进行了说明。下面,参考图6 (a) -(c),对不能控制溶合纹产生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6 (a)是表示不能控制溶合纹产生的分浇道80d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分浇道80d 以外的部分标注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图6 (a)所示的分浇道80d,沿着长度方向 形成有第一部位81d和第二部位82d。
第一部位81d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80d整体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4/5。而且, 第一部位81d上设有突起83d,其宽度为分浇道80d的宽度W,高度h为分浇道80d的深 度H的大致2/3。 B卩,第一部位81d上设有宽度为分浇道80d的宽度W、深度为深度H的 大致1/3的槽。
第二部位82d为靠近浇口 14d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80d整体长度方向 的长度的大致1/5。而且,第二部位82d上没有设置突起。B卩,第二部位82d的槽的截面 形状与主浇道12的流路的截面形状相同,为宽W深H的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这里,宽 度W和深度H为大致相等的尺寸。
这样,图6 (a)所示的分浇道80d,其从弯折部16内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与 从弯折部16外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总是相同,因此不能消除树脂向弯折部16b的 内侧和外侧填充的时间差异。
下面,图6 (b)是表示不能控制溶合纹产生的分浇道85d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分浇 道85d以外的部分标注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图6所示的分浇道85d,沿着长度方 向形成有第一部位86d和第二部位87d。
首先,第一部位86d为靠近弯折部16b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85d整体 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4/5。第一部位86d仅由通过弯折部16b外侧到达第二部位87d的流路构成,在第一实施形态到第三实施形态中存在的、通过弯折部16b内侧到达第二部位 87d的流路不存在。即,如图6 (b)所示,第一部位86d上设有突起88d,其宽度w为分 浇道85d的宽度W的大致1/2,高度为分浇道13d的高度H,由此封锁通过弯折部16b内 侧到达第二部位87d的流路。
第二部位87d为靠近资口 14d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85d整体长度方向 的长度的大致1/5。而且,第二部位87d上没有设置突起。即,第二部位87d的截面形状 与主浇道12的流路的截面形状相同,为宽W深H的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这里,宽度W 和深度H为大致相等的尺寸。
这样,图6 (b)所示的分浇道85d,没有从弯折部16内侧到模腔15的流路,因此不 能消除树脂向弯折部16b的内侧和外侧填充的时间差异。
下面,图6 (c)是表示不能控制溶合纹产生的分浇道90d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分浇 道90d以外的部分标注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图6 (c)所示的分浇道90d,沿着长 度方向形成有第一部位91d、第二部位92d和第三部位93d。
首先,第一部位91d为靠近弯折部16b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90d整体 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1/5。而且,第一部位91d上没有设置突起。即,第一部位91d的 槽的截面形状与主饶道12的流路的截面形状相同,为宽W深H的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 这里,宽度W和深度H为大致相等的尺寸。
而且,第二部位92d为位于第一部位91d和第三部位93d之间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 长度为分浇道93d整体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3/5。第二部位92d仅由通过弯折部16b外 侧到达第三部位93d的流路构成,在第一实施形态到第三实施形态中存在的、通过弯折部 16b内侧到达第三部位93d的流路不存在。BP,如图6 (c)所示,第二部位92d上设有突 起94d,其宽度w为分浇道90d的宽度W的大致1/2,高度为分浇道90d的高度H,由此封 锁通过弯折部16b内侧到达第三部位93d的流路。
第三部位93d为靠近资口 14d的部分,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分浇道90d整体长度方向 的长度的大致1/5。而且,第三部位93d上没有设置突起。即,第三部位93d的截面形状 与主浇道12的流路的截面形状相同,为宽W深H的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
这样,如图6 (c)所示的分浇道90d, 一部分没有从弯折部16内侧到模腔15的流路, 因此不能消除树脂向弯折部16b的内侧和外侧填充的时间差异。
上述图6 (a) _ (c)中,为了使分浇道的从弯折部16内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 不同于从弯折部16外侧到模腔15的流路的截面积,有必要至少在分浇道中熔融的树脂填充得早的一侧(分浇道13d的从宽度W的中心开始的一侧)具有截面积的状态下,使截面 积不同。
第一实施形态到第三实施形态仅对采用树脂作为成型材料成型的模具进行了说明,也 可以是采用例如锌压铸合金、铝合金等成型材料成型的模具。
又,第一实施形态到第三实施形态仅对改变突起的设置位置,而使浇道中熔融的树脂 填充得早的一侧(分浇道的从宽度的中心开始的一侧)的截面积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也可以使突起的宽度w变窄,使树脂填充得早的一侧的截面积不同。
又,第一实施形态到第三实施形态的成型用模具仅对4个模腔的多腔成型的情况进行 了说明,如果是浇道和绕道弯折的成型用模具,也可以是2个模腔、8个模腔等。
又,第一实施形态到第三实施形态的说明,仅对成型环状的成型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也可用于例如有孔的成型品等、成型材料汇合而产生溶合纹的模具。
又,第一实施形态到第三实施形态中,仅对由主浇道和分浇道构成的成型用模具进行 了说明,但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也可以是从分浇道(第一分浇道)通过弯折部进一步 构成分浇道(第二分浇道)的成型用模具。这时,根据需要,分别与两方的分浇道对应, 使始于弯折部内侧的流路和始于弯折部外侧的流路的截面积不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型用模具,其用于从直浇道向模腔填充成型材料的浇道具有弯折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弯折部到所述模腔的浇道的至少一部分,其通过所述弯折部内侧的流路和通过所述弯折部外侧的流路的截面积不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弯折部内侧的流路上设 有突起。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靠近所述弯折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被做成镶块状而设置。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被做成镶块状而设置。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宽度尺寸为所述浇道 的宽度的大致一半,并且所述突起比所述浇道的深度尺寸浅。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宽度尺寸为所述浇道 的宽度的大致一半,并且所述突起比所述浇道的深度尺寸浅。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宽度尺寸为所述浇道 的宽度的大致一半,并且所述突起比所述浇道的深度尺寸浅。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宽度尺寸为所述浇道 的宽度的大致一半,并且所述突起比所述浇道的深度尺寸浅。
10. —种采用成型用模具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该成型用模具的用于从直浇道向模腔 填充成型材料的浇道具有弯折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弯折部到所述模腔的浇道的至少一部分,其通过所述弯折部内侧的流路的一部分上设置突起,以使成型时通过所述弯折部内侧的成型材料到达所述模腔的时间和通过所 述弯折部外侧的成型材料到达所述模腔的时间大致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用模具和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可控制在模腔品上产生的溶合纹的形状和产生位置。成型用模具(1),其用于从直浇道(11)向模腔(15)填充成型材料的浇道具有弯折部(16),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所述弯折部(16b)到所述模腔(15b)的浇道的至少一部分,其通过所述弯折部(16b)内侧的流路和通过所述弯折部(16b)外侧的流路的截面积不同。
文档编号B29C45/26GK101612777SQ200910139670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4日
发明者植林久茂, 泉博章, 长岛洋明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