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射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589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射出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加硫机,尤指一种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 射出机。
背景技术
既有的加碌u机在加工成形时,是将胶料以人工放料的方式填放于模具 上,再以加热器对胶料加热进行转射的作业,令胶料流入模具的模穴中成 形为成品。
前述既有加硫;机进行转射成形的过程由于需以人工的方式放料,因此 制造时较为耗费人工且耗时,此外,由于利用人工放料的方式无法确实将 胶料填充于模具内,因此会在周边产生废料,造成胶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既有加硫机进行转射成形的过程是以人工方式放料,因此造成制 造耗时且较耗费材料的缺点。为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以注料装 置朝模具注料再进行转射成形的构造,达到加工快速以及节省材料的实用 新型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射出 机,包括
一射出机体,该射出机体于顶部设有一顶座,又于该顶座的下方设有 一受压缸驱动而升降的底座,于该顶座底面的中间结合一上热盘,于上热 盘底面结合一上模具温控板,对应上热盘的两侧,于该顶座底面结合一朝 外水平延伸的轨道,于该轨道外端结合一底板,又于该底座的顶面结合一 滑动板;
一注料装置,该注料装置结合于该顶座,于该注料装置底部设有一储 料桶,以该储料桶垂直穿置于该顶座的中间,于该储料桶底端形成一注料 头,该注料头设置于上热盘内,于该注料头底端与上模具温控板的底面之 间形成一注料道,对应该储料桶的上方设有一柱塞,该柱塞垂直设置的活塞并且朝下插设于该储料桶;以及
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于该轨道以可滑动形态结合一加热盘,该加 热盘的位置低于上模具温控板,于该轨道外端的底板结合一驱动压缸,以 该驱动压缸的内端结合于该加热盘。
较佳的,于所述上热盘与所述上模具温控板内各穿设一上热媒油管, 又于所述加热盘内部设有一 中热媒油管。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上模具温控板的下方,对应 滑动板的两侧,于所述底座结合两垂直设置的固定压缸,对应各固定压缸 的两侧,于该底座以可滑动形态垂直穿设两导杆,于两固定压缸的顶端之 间结合一固定框,各个导杆并以顶端结合于该固定框,该固定框位于该滑 动板的上方,并且于中间形成一嵌口,该嵌口为方形的孔洞,并且于下半 段形成开口较大的嵌设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于所述射出机体结合一模具装置,该模具装置设 有一上模、 一下模、 一下吊模以及一加热上模,上模结合于所述上模具温 控板的底面,于上模穿设复数个注嘴,各注嘴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注料道的 底端相通,下模结合于所述滑动板的顶面,并且位于所述嵌口的范围内;
下吊模为方形板体并且设置于下模的顶面,下吊模的周围嵌设于所述 固定框的嵌设部,于下吊模顶面形成配合上模底部形状的凹部,于该凹部 又穿设复数个接续各注嘴的注料孔,加热上模形状对应上模的板体,并且 结合于所述加热盘的底面。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盘于两侧设有两悬吊臂,以两悬吊臂的 顶端滑动结合于所述轨道的两侧,于两悬吊臂的底端之间结合 一 中模具温 控板,该中模具温控板的位置低于所述上模具温控板,于中模具温控板底 面结合一隔热板,于该隔热板底面结合一中层热盘,所述中热媒油管分别 穿设于中模具温控板与中层热盘。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模具装置结合于射出机体,使用的模具装置包 括上模、下模、下吊模以及加热上模,其中上模具有复数个顶端与注料道 相通的注嘴,并且结合于上模具温控板的底面,下模结合于滑动板的顶面, 又于下模顶面定位设置所迷的下吊模,下吊模顶部凹入形成配合上模的凹 部,又于凹部形成接续各注嘴的注料孔,加热上模形状对应上模的板体, 并且结合于加热盘的底面。
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令上热盘、上模具温控板以及加热盘保持适当的加热温度。加工前使加热盘由射出机体内退开,并将胶料送至注料装置 的储料桶内,接着驱动底座上升,当上;f莫的底部嵌入下吊冲莫的凹部时,启 动注料装置进行射出的程序,透过注嘴以及注料孔将胶料射入下模内。
接着驱动底座下降,以驱动压缸推动加热盘移动至射出机体内,待加 热盘移动至下吊模上方时,驱动底座再度上移,令加热上模的底部嵌入下 吊模的凹部内,以加热上模对下吊模以及下模内的胶料进行转射成形,当
转射成形的加工完成后,底座下降并将加热盘退出射出机体内,即可对下 模开模取出转射成形的制品。
由于本实用新型以注料装置朝下模射出胶料,因此除了能够节省人工 并加快成形的速度以外,由于注入的胶料确实进入下模的模穴内,因此不 会在周围产生形成废料的浪费情形,因此在使用上也具有极佳的经济效 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顶座处的部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底座处的部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注料装置朝下模注料的实施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将加热盘移入射出机体用以加热模具装 置的实施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加热盘进行转射成形的实施示意以及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将加热盘移出射出机体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射出机,请参看图1~4的较 佳实施例,包括
一射出机体10,射出机体10于顶部设有一顶座11,又于顶座11下 方设有一受压缸驱动升降的底座12,其中,于顶座11底面的中间结合一 上热盘13,于上热盘13底面结合一上模具温控板14,于上热盘13与上 模具温控板14内各穿设一上热媒油管131、 141,对应上热盘13以及上模
6具温控板14的两侧,于顶座11底面结合一朝外水平延伸的轨道15,于轨 道15外端结合一底板151;
对应上热盘13以及上模具温控板14的下方,于底座12的顶面结合 一滑动板16,对应滑动板16的两侧,于底座12结合两固定压缸17,两 固定压缸17各为垂直设置的形态,对应各固定压缸17的两侧,于底座12 以可滑动形态垂直穿设两导杆18;
于两固定压缸17的顶端之间结合一固定框19,各侧的两导杆18并以 顶端结合于固定框19,固定框19位于滑动板16的上方,并且于中间部位 形成一嵌口 191,嵌口 191为方形的孔洞,并且于下半段形成开口较大的 嵌设部192。
一注料装置20,注料装置20结合于射出机体10的顶座11,于注料 装置20底部设有一储料桶21,以储料桶21垂直穿置于顶座11的中间, 于储料桶21底端形成一注料头211,注料头211设置于上热盘13内,于 注料头211底端与上模具温控板14的底面之间形成一注料道212,对应储 料桶21的上方于注料装置20设有一柱塞22,柱塞22为垂直设置的活塞 并且由上方插入储津牛桶21内。
一加热装置30,加热装置30设有一加热盘31,加热盘31以可滑动 形态设于射出机体10的轨道15,于加热盘31两侧设有两悬吊臂311,以 两悬吊臂311的顶端滑动结合于轨道15的两侧,于两悬吊臂311的底端 之间结合一中模具温控板312;
于中模具温控板312底面结合一隔热板313,于隔热板313底面结合 一中层热盘314,其中,中模具温控板312的位置低于上模具温控板14, 并且于中模具温控板312与中层热盘314分别穿设有一中热媒油管3121、 3141,于轨道15外端的底4反151结合一驱动压缸32,以驱动压缸32的内 端结合于加热盘31,借此以驱动压缸32驱动加热盘31沿轨道15移动至 滑动+反16的上方。
一模具装置40,模具装置40包括一上模41、 一下模42、 一下吊模 43以及一加热上模44,其中,上模41结合于上模具温控板14的底面, 于上模41穿设复数个注嘴411,各注嘴411的顶端分别与注料道212的底 端相通,下模42结合于滑动板16顶面的中间,并且位于嵌口 191围成的 范围内;
下吊模43为方形板体并且设置于下模42的顶面,下吊模43的周围嵌设于固定框19的嵌设部192,于下吊模43顶面形成配合上模41底部形 状的凹部431,又于凹部431穿设复数个接续上模41各注嘴411的注料孔 432,加热上模44形状对应上模41的板体,并且结合于中层热盘314的 底面。
本实用新型除了借由将热媒油通入上热媒油管131、 141以及中热媒 油管3121、 3141内,借此达到令上热盘13、上模具温控板14以及加热盘 31发热的效果以外,也可以电热的方式取代前述热媒油管的作用,本实用 新型在此不加以限制。
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1、 2所示,于上热d 某油管131、 141以及 中热々某油管3121、 3141内注入循环加热的i某油,J昔此,令上热盘13、上 模具温控板14以及加热盘31保持适当的加热温度,又由上模具温控板14 处感测上模41的温度,借此令胶料加热的程度不至于过热。接着将加热 盘31由射出机体10内退开,接着驱动底座12上升,又将胶料送至注料 装置20的储料桶21内。
如图5所示,当底座12持续上升,令上模41的底部嵌入下吊模43 的凹部431时,启动注料装置20进行射出的程序,以柱塞22推动储料桶 21内的胶料,令胶料经由注料道212进入上模41内,再透过注嘴411以 及下吊模43的注料孔432将胶料射入下模42内。
于下模42内射料后,底座12先下降,下降过程中如图1、 4所示, 利用固定压缸17驱动固定框19下移,借此将下吊才莫43下移压住下才莫42, 过程中由于设有下吊模4 3作为中介,因此当上模41拔模离开下吊模4 3 时,胶料朝上牵动的缺陷发生在下吊模43的注料孔432处,不会影响下 模42内已注入的胶料。
接着如图6. 7所示,驱动压缸32推动加热盘31沿轨道15移动至射 出机体10内,并且底座12再度上移,令底座12上升而使加热上模44底 部嵌入下吊才莫43的凹部431内,透过借由加热盘31加热作用的加热上才莫 44,对下吊模43以及下模42内的胶料进行转射成形。
如图8所示,当下模42内的胶料转射成形为成品后,底座12下降并 将加热盘31退出射出机体10内,底座12下降过程中,固定压缸17驱动 固定框19下移并将下吊模43下移压住下模42。当底座12下降完成且加 热盘31退回原来的位置后,即可将下模42开模取出转射成形的制品。由 于本实用新型朝下模42入料的方式是以注料装置20射出的方式进行,因此除了节省人工而能加快成形的速度以外,注入的胶料也不会产生周围废 料的浪费情形,在使用上具有极佳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 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 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射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射出机体,该射出机体于顶部设有一顶座,又于该顶座的下方设有一受压缸驱动而升降的底座,于该顶座底面的中间结合一上热盘,于上热盘底面结合一上模具温控板,对应上热盘的两侧,于该顶座底面结合一朝外水平延伸的轨道,于该轨道外端结合一底板,又于该底座的顶面结合一滑动板;一注料装置,该注料装置结合于该顶座,于该注料装置底部设有一储料桶,以该储料桶垂直穿置于该顶座的中间,于该储料桶底端形成一注料头,该注料头设置于上热盘内,于该注料头底端与上模具温控板的底面之间形成一注料道,对应该储料桶的上方设有一柱塞,该柱塞垂直设置的活塞并且朝下插设于该储料桶;以及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于该轨道以可滑动形态结合一加热盘,该加热盘的位置低于上模具温控板,于该轨道外端的底板结合一驱动压缸,以该驱动压缸的内端结合于该加热盘。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射出机,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上热盘与所述上模具温控板内各穿设一上热媒油管,又于所述加热 盘内部设有一中热媒油管。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射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上模具温控板的下方,对应滑动板的两侧,于所述底 座结合两垂直设置的固定压缸,对应各固定压缸的两侧,于该底座以可滑 动形态垂直穿设两导杆,于两固定压缸的顶端之间结合一固定框,各个导 杆并以顶端结合于该固定框,该固定框位于该滑动板的上方,并且于中间 形成一嵌口 ,该嵌口为方形的孔洞,并且于下半段形成开口较大的嵌设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射出机,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射出机体结合一模具装置,该模具装置设有一上模、 一下模、 一下 吊模以及一加热上模,上模结合于所述上模具温控板的底面,于上模穿设 复数个注嘴,各注嘴的顶端分別与所述注料道的底端相通,下模结合于所 述滑动板的顶面,并且位于所述嵌口的范围内;下吊模为方形板体并且设置于下模的顶面,下吊模的周围嵌设于所述 固定框的嵌设部,于下吊模顶面形成配合上模底部形状的凹部,于该凹部又穿设复数个接续各注嘴的注料孔,加热上模形状对应上模的板体,并且 结合于所述加热盘的底面。
5.如权利要求2、 3或4所述的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射出机,其特 征在于,所述加热盘于两侧设有两悬吊臂,以两悬吊臂的顶端滑动结合于 所述轨道的两侧,于两悬吊臂的底端之间结合一中模具温控板,该中模具 温控板的位置低于所述上模具温控板,于中模具温控板底面结合一隔热 板,于该隔热板底面结合一中层热盘,所述中热媒油管分别穿设于中模具 温控板与中层热盘。
专利摘要一种结合射出与转射功能的射出机,于射出机体的顶部以及底部各设有一固定的顶座以及一可驱动升降的底座,于顶座底面结合一上热盘,又在底座穿置底端受上热盘加热的注料装置,于顶座底面的两侧结合一朝外延伸的轨道,又于轨道结合一可移动的加热盘;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模具装置的下模以及上模分别装设于底座的顶部以及顶座的底部,借由底座上升而以注料装置朝下模射料后,再将加热盘移入对下模进行转射成形的作业,由于注料于下模的过程是以注料装置注射,因此填充速度快且确实,能够加快成形制品的速度并节省所耗费的耗材。
文档编号B29C45/53GK201353858SQ200920002998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5日
发明者赖武文 申请人:赖武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