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模具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639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树脂模具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顶蓬、行李箱装
饰件、地毯、后搁板等冷模热材类产品树脂模具的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开发前期,一些内饰产品根据数据制作,需要根据实际装车对产品不 断完善,往往需要开树脂模具对产品设计进行验证,装车确认后进行正式模具投入。对于一 些产量较少的产品往往也用树脂模具应对。树脂模具散热较慢,不利于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不利于产品生产的连续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 降低树脂模具表面温度,减短冷却时间确保产品能连续生产且质量稳定的树脂模具冷却机 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树脂模具冷却机构包括下模底 板、下模体、冷却水管接头、冷却气管接头和冷却水管,下模体固定安装在下模底板上,下模 体背腔与下模底板之间密封,冷却水管布设在下模体背腔与下模底板之间,冷却水管与下 模体的型面留有一定间距,冷却水管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管接头,用于冷却水的流入流出; 所述下模体上开设有吹气孔,压縮空气经由冷却气管接头通入下模体背腔内,并从吹气孔 内逸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管与下模体的型面的间距为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体与下模底板之间装有密封垫,使下模 体背腔与下模底板密封。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冷却水路与冷却气路共同作用对模具进行冷却,可有 效降低模具温度,减少温度增加产生模具变形导致产品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使生产连 续化,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下模底板1、下模体2、冷却水管接头4、冷却气管接头3和冷却 水管5组装而成,下模体2上开设有吹气孔6。 下模体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下模底板1上,下模体2背腔与下模底板1之间装 有密封垫,使下模体2背腔与下模底板1密封;冷却水管5布设在下模体2背腔与下模底板1之间,冷却水管5与下模体2的型面留有20mm左右的间距,冷却水管5两端分别连接冷却 水管接头4,用于冷却水的流入流出;所述下模体2上开设有吹气孔6,压縮空气经由冷却气 管接头3通入下模体2背腔内,并从吹气孔6内逸出。 具体应用时,在产品成型过程中,冷却水从一个冷却水管接头4通入,经由冷却水 管5从另一个冷却水管接头4流出,冷却水在下模体2背腔内的冷却水管5中循环流动,将 产品成型所产生的温度带出下模体2,降低树脂模具温度,对下模体2进行冷却。产品成型 并取出后,压縮空气经由冷却气管接头3通入下模体2背腔内,并从吹气孔6内逸出,压縮 空气在逸出时将下模体2内的热气吹出散发,进一步降低下模体2温度。
权利要求一种树脂模具冷却机构,包括下模底板(1)、下模体(2)、冷却水管接头(4)、冷却气管接头(3)和冷却水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2)固定安装在下模底板(1)上,下模体(2)的背腔与下模底板(1)之间密封,冷却水管(5)布设在下模体(2)背腔与下模底板(1)之间,冷却水管(5)与下模体(2)的型面留有一定间距,冷却水管(5)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管接头(4),用于冷却水的流入流出;所述下模体(2)上开设有吹气孔(6),压缩空气经由冷却气管接头(3)通入下模体(2)背腔内,并从吹气孔(6)内逸出。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树脂模具冷却机构,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冷却水管(5)与下 模体(2)的型面的间距为20mm。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树脂模具冷却机构,其特征还在于所述下模体(2)与下模 底板(1)之间装有密封垫,使下模体(2)背腔与下模底板(1)密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脂模具的冷却机构,包括下模底板、下模体、冷却水管接头、冷却气管接头和冷却水管,下模体固定安装在下模底板上,下模体背腔与下模底板之间密封,冷却水管布设在下模体背腔与下模底板之间,冷却水管与下模体的型面留有一定间距,冷却水管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管接头,用于冷却水的流入流出;所述下模体上开设有吹气孔,压缩空气经由冷却气管接头通入下模体背腔内,并从吹气孔内逸出。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冷却水路与冷却气路共同作用对模具进行冷却,可有效降低模具温度,减少温度增加产生模具变形导致产品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使生产连续化,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9C33/04GK201501059SQ20092004828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日
发明者陈建伟 申请人: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